202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优秀6篇)

202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优秀6篇)

ID:3948919

时间:2023-09-30 08:22:23

上传者:念青松 202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优秀6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一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拟小标题做准备。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是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展开。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拟小标题

(1)启发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搞清几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

(3)摘取或自拟小标题。

(4)交流点评,取长补短。

5、了解一个多样化的袁隆平。

一丝不苟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书设计:

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二

他为我们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他用一生为我们研究水稻,他就是我们的天使袁隆平。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一时07分,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一岁。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小时候的袁隆平,因为去农田里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决心要在农场里工作。长大以后,他选择农业,不顾众人的反对。

曾经的中国闹饥荒,他为水稻的产量而苦恼,下定决心研究杂交水稻。十几年时间的付出,没有辜负他的努力,他终于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杂交水稻,为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的成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没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吃到,他就会继续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一个月前,袁隆平爷爷仍在研究水稻,只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里总会留下几颗洁白如玉的饭粒。她们在碗中痛苦地呻吟,可我却听不见。就在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一天,我仍悠闲地坐在桌上吃饭。一块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经很饱了,可碗里还有饭没有吃完。

刚想把它们倒掉,我就听见爸爸的手机里响起:“我们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凌晨逝世。”这件事像琴音,拨动着我的心弦。转头看着碗里我将要倒掉的晶莹剔透的米饭,再想想袁隆平爷爷用一生为我们解决了温饱,我却在这里浪费他的成果。

我的痛从心底的深处蔓延开来,传遍全身。我将饭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将一粒粒米饭送进我的嘴里。不一会儿,碗中的饭都被我吃光了,碗面已经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面可以照出我的样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虽然我明白得有点迟了,但是我相信这还不算晚,今后我再也不会浪费食物,再也不会让任何一粒米饭留在我的碗里。

传说人死后会到天堂或者地狱,袁隆平爷爷一定会是天堂里的天使,在天上永远照耀着我们。

袁隆平爷爷虽然肉体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会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中国人将铭记袁隆平爷爷为我们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再心怀感恩、深情地说上一声:“谢谢您,袁隆平爷爷!”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如河的岁月中,有非常多的爱国英雄。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爱着祖国。今年,我看了一本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书,看完以后,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书中,袁隆平在小时候就萌发了长大要当一名农业学家的念头,而他也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在那个时候,祖**亲备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

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弃了宝贵的机会。依旧在已变成了废墟的'房子旁盖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看着芽长大。袁隆平几经风雨,几经考验,终于以响当当地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中国人,而且,还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说:“我就是一位知识农民,我的根在中国。”“袁隆平”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亿中国人民。我有许多的梦想:画家,书法家,外交家,我从小就一直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着。有人说:“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人需要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才有希望。因为有了实现梦想的过程,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四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五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袁隆平(1930年——2021年)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位躬耕于田间地头的农民,古铜色的脸庞皱纹道道,就像是他所热爱的土地一样。

作为一位农业科学家,他心中有一个笃定的信念——让全天下的人都吃饱饭。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个稀巴烂,这时,他疯了似地跑回了家,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神情悲戚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这可是他多年的心血啊,就这样被毁于一旦,可以想象到袁老心中该有多么的绝望,但他面对这样的困难没有退缩,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可谁也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清晨,突如而至的瓢泼大雨打的袁老措手不及,让坏人有了可乘之机,毁掉了试验田里的水稻,袁老冲进水田中,不顾一切地把手伸进水中摸索,可却一无所获,这次袁老忍不住了,他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但正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不管前方有多少险阻,他都绝不放弃。

终于,他向世人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水稻亩产超千斤,人们摆脱了饥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篇六

_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