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 黄帝内经第五章心得体会(汇总7篇)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 黄帝内经第五章心得体会(汇总7篇)

ID:3958198

时间:2023-09-30 14:16:57

上传者:雨中梧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 黄帝内经第五章心得体会(汇总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一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第五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讲述了阳明之气的运行与病理特点。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和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段:理解阳明之气的运行

阳明之气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特殊气机,它代表了人体的阳气活动和机能。阳明之气主要通过大肠进行消化排泄,并与胃阳升发相配合,推动人体的气血运行。我通过阅读第五章,深入了解了阳明之气的运行轨迹和作用流程。这对于我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循环以及疾病的形成机理非常重要。

第三段:了解阳明之气的病理特点

在阅读《黄帝内经》第五章中,我了解到阳明之气在病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当阳明之气不畅时,容易导致胃痛、绞痛、便秘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这些症状被认为是气滞血瘀的表现。同时,由于阳明之气对于体温的调节作用十分重要,一旦阳明之气不足,就容易出现寒疫和寒症。这些病理特点的了解,对于我在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第四段:中医养生的启示

通过学习第五章,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医学的独到之处和与西医学的差异。在中医中,强调调整阴阳平衡,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草药等方法来促进身体健康。而西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注重治标。在面对一些慢性疾病时,仅仅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疾病的,必须从整体上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这也启示了我,要重视中医养生的方法,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

第五段:总结个人体会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第五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导意义。在今天,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的疗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对中医学习的加深和实践的积累,相信可以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二

黄帝说:说得好!五味阴阳之作用,怎样?

q6001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岐伯说:辛味、甘味发散属阳性药,酸味、苦味涌泄属阴性药,咸味涌泄属阴性药,淡味渗泄属阳性药。这六味有的收敛、有的发散、有的缓解、有的拘急、有的干燥、有的湿润、有的软化、有的坚实,根据病之所利而用,调理病气使其正常。

d6101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黄帝说:不调六邪而得愈,怎样治疗?有毒还是无毒,谁先用谁后用?想听听方制理论。

q6101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岐伯说:有毒还是无毒,由所治疾病决定,根据配伍大小确定方制。

d6201帝曰:请言其制。

黄帝说:请谈谈方制。

q6201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是小方制;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是中方制;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是大方制。

q6202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寒症用热性药,热症用寒性药,微疾用逆治法,重病用顺治法,顽疾用削弱法,客邪用驱除法,劳伤用温补法,瘀结用发散法,久留用攻伐法,干燥用滋润法,拘急用缓解法,涣散用收敛法,虚损用温补法,安逸用步行法,受惊用平静法。上吐法、下泻法、按摩法、洗浴法、削弱法、劫夺法、开泄法、发汗法,要因病制宜。

d6301帝曰:何谓逆、从?

黄帝问:什么叫逆治、从治?

q6301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岐伯说:逆治即正治法,从治即反治法。方制用少用多,视其治法而定。

d6401帝曰:反治,何谓?

黄帝问:反治法,如何理解?

q6401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岐伯说:病因为热用寒性药,病因为寒用热性药,病因为塞用开塞药,病因为通用闭合药。必须降伏主病之气,而先消除原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反治法可使积聚破除,可使顽症溃散,可使六气调和,可使疾病必愈。

d6501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黄帝说:说得好!调理六邪而得愈,为什么?

q6501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岐伯说:有逆治和从治,病性与六邪相反用从治法,病性与六邪相同用逆治法,疏散六邪令其调和,就是方制理论。

d6601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黄帝说:说得好!内病和外病,如何治疗?

q6601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岐伯说:从内到外者,调其内部;从外到内者,治其外部;从内到外,而内盛于外者,先调内部,而后治外部;从外到内,而外盛于内者,先治外部,而后调内部;内病外病不相干,就治主病。

q6801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岐伯说:各种用寒性药却更热之病,应该滋阴;用热性药却更寒之病,应该补阳。所谓寻求从关联方向治疗。

d6901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黄帝说:说得好!服用寒药反生热,服用热药反生寒,什么缘故?

q6901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岐伯说:治服霸王病气,所以出现瞑眩反应。

d7001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黄帝问:不治霸王病气,也会这样,为什么?

q7001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岐伯说:很细致啊!圣帝之问。这属五味使用不当!这五味进入胃中,各归所喜之脏。就是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长期食用而强化正气,是万物生化之规律;正气强化却长期偏食,就是寿夭原由。

d7101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黄帝说:说得好!方制中君药和臣药,是什么意思?

q7101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岐伯说:主治疾病者叫君药,辅佐君药者叫臣药,配合臣药者叫使药,并非药物上、中、下三品之说。

d7201帝曰:三品,何谓?

黄帝问:三品,如何理解?

q7201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岐伯说:是用于明确药品优劣之不同价钱。

d7301【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黄帝说:说得好!内病和外病,如何治疗?

q7301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

岐伯说:调理六气之法,必辨阴阳属性,确定病之内外,各守病位所在。内病内治,外病外治,病微者调理它,稍重者平治它,病重者劫夺它,出汗者下泻它。

q7302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寒热温凉之药,削弱关联疾病,随其有利治病。谨遵以上法则,万举万全。气血完全正常,寿至天年。

d7401帝曰:善!

黄帝说:说得好!

公众号:其人颂经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三

人体五液指哪五液呢?具体是怎么来的呢?要怎么养护呢?

唾液从肾精来,是太阳膀胱经经气化足给带上来的。

眼泪从肝来,肝开窍于目。肝属厥阴,肝在中医属于厥阴,迎风落泪等属于厥阴不收敛的问题。

鼻涕是肺的外现,感冒流鼻涕是肺受寒造成的。

涎xian,口水,从脾来,经常流口水,是脾胃虚的象。小孩出生后,脾胃弱,脾喜甜,小孩子爱吃糖是正常现象,是因为他脾虚,他需要用甘类的东西进取。

汗,是心血的变现,心主血,血全身都有,汗也可全身都出。

“形劳而不倦”,原则是要不倦。不能超负荷地去工作。锻炼也不能超负荷,不能大汗淋漓,大汗伤气、伤血。古代要求“沾濡汗出”,微微出汗,出一层细汗,对人身体最有好处。

这样就会“气从以顺”,如果气脉通顺,“各从其欲”,每个人,每个脏器,五脏六腑都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心脏和大肠的.欲望是不同的,心要的是血,大肠要的是粪,“皆得所愿”。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不要想去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老子的一句话。

“美其食”,各脏腑只得自己该吃的东西,以自己该得到的食物为美。

“任其服”,古代不同官位服装不同,普通老百姓在家中穿龙袍,这种欲望是要有杀头之祸的,这是守时和守位的问题,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不生病。五脏守住自己的本分,五脏就可以不生病。

“乐其俗”,以自己的风俗为乐,只干自己能干的事。

“高下不相慕”,五脏可以做到各在其位。高的别瞧不起底下的,心别瞧不起大肠的功能,没有大肠,心血无法运化。有个国王得了膏肓之症,就是心脏有毛病,不治之症,一日他去厕所,陷而卒,中气下陷,就死掉了。凡心脏病人,如厕要小心,如下面的气没有固摄住,上面一下子就会空掉。中医问二便,全是在问心肺。

“其民故曰朴”,脏腑本身是无为的,朴实的。人做不到这么朴实。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淫邪”是过分过度的意思,任何过分、过度的东西都不可以干扰你的心,惑乱你的心。这样不管是“愚、智、贤、不肖”,不管是聪明的心或是愚笨的大肠,五脏六腑都“不惧于物”,各自满足自己的精足,“故合于道”。因此人的本性是可以合于道的。现在不能合于道,是因为个人的欲望掺杂在里面。

晚上11点该睡觉时不睡,非要熬到夜里三四点,此时肺气重新疏布,如果不睡,真是要把自己伤透了。到点睡觉,这是身体本身的要求。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身体是可以度百岁的,如不能,是我们人把它耗干了。“以其德全不危也”,因为他德行特别全,没有被欲望所迷惑,他就不会出现危险。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四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第五章《五运行大论》是关于人体生理运动的讨论。在阅读了这一章节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对养生保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接下来,通过对这一章节的体会和理解,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人体与宇宙的统一

在《五运行大论》中,黄帝提出了“天人一体”的观点,即人体与宇宙是密切相连的。他认为人体内部的五运动(心、肝、脾、肺、肾)与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相互影响。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以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段:平衡与调节的重要性

《五运行大论》中强调了平衡与调节的重要性。黄帝认为,人体的健康与五脏的平衡运动密切相关。如果五脏运动过旺或过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们需要通过良好的饮食、运动和作息习惯来调节五脏的功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同时,情绪的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四段:养生的方法与建议

在《五运行大论》中,黄帝提供了一些养生的方法与建议。他强调了调养心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对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此外,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他也提出了针对不同脏腑的调养方法。如,心属火,应以心平气稳为目标,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肝属木,应保持乐观开朗,避免郁闷气滞。这些养生方法与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习惯,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

第五段:结论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第五章《五运行大论》,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体与宇宙的密切联系,以及平衡与调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和谐,拥有健康的生活。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养生保健,尽可能地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注:此文章示例由人工智能生成,按业务要求进行编写。其中的观点、立场和观点等仅供参考,不代表的观点。)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五

最近读了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象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

我深切地感到,《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是一本让你增长智慧的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反反复复去读的好书。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

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

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

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

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

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读过——而没有读过这本书,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想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

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作者说身体比头脑聪明,头脑是有为而治,身体是无为而治,不做什么能办好事永远比费很大力气办好事聪明!书里甚至说到一些所谓性格上的缺陷也是由于身体问题所致。

比如说一个人很懒,能坐着就不站着,总想睡觉,这好像是脾出了问题。

一个人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血,是因为肝火太旺,相反磨磨蹭蹭犹豫不决的就是肝火太弱了!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行经腹痛等等,家中常备下火药,消炎药之类——每月固定开销有两项是药品和护肤品!

尽量不要吃西药,西药只能维持,价格也不便宜,虽然见效快,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要吃垃圾食品,吃的时候就是垃圾,吃进去更是垃圾,花钱找罪受。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一分钱不用花,就能有好身体,贵在坚持。

营养均衡的饮食其实也不需要花多钱,有营养的东西不一定是贵东西,而且主要在于搭配。

锻炼身体就更需要了,不用花钱,又乐在其中的事啊~

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如果我们偏离了它,是必然要生病的。

中医讲的养生,就是我们每天要按照人体的本性去做,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

“因天之序”,就是说一定要因循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

我们人体也是一样。

人们为什么说某个人贪生怕死就说这个胆小如鼠,很多人会意认为只是个口头禅而已,其实它是有道理可寻的。

子时—胆经当今,而“子”在生肖中为鼠,这个时辰阳气特别的小就象老鼠一样。

故此,“胆小如鼠”这个词就出现在大家的口中。

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十二时辰的养生法和道由。

《黄帝内经》就是这样,它把事物全归为一类是分析,为什么猪想胖那么快呢,那是因为亥时就是三焦当令,从属相上来讲,这一时段的状态就像是猪,猪怎么跟亥时相关呢?实际上就是猪总是处于那种享受的状态,就是什么都不管。

吃饱了喝足了就躺那儿哼哼,以次来养自己所以猪就是养胖的。

从取象次类的角度来讲,它是归为一类的。

猪是茅艾郁闷情绪的,猪要郁闷也长不胖了,所以猪的身心处于三焦通泰的状态,就是一个身体全部通常的象。

人体是一个系统,要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

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六

q1401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岐伯说:是在泉六气制约着,并非天气不生,土地不长。

d1501帝曰:愿闻其道。

黄帝说:我想听听在泉六气制约之道。

q1501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岐伯说:寒、热、燥、湿等气,生化作用不同。所以少阳热气在泉时,寒气之毒不生,其从补宜辛味,其逆治宜苦味、酸味,其宜调谷物为青色、赤色。

q1502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阳明燥气在泉时,湿气之毒不生,其从补宜酸味,其从补宜湿气,其逆治宜辛味、苦味、甘味,其宜调谷物为赤色、白色。

q1503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太阳寒气在泉时,热气之毒不生,其从补宜苦味,其逆治宜淡味、咸味,其宜调谷物为黄色、黑色。

q1504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厥阴风气在泉时,清凉之毒不生,其从补宜甘味,其逆治宜酸味、苦味,其宜调谷物为青色、赤色,其气专一,其味纯正。

q1505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少阴火气在泉时,寒气之毒不生,其从补宜辛味,其逆治宜辛味、苦味、甘味,其宜调谷物为白色、赤色。

q1506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太阴湿气在泉时,燥气之毒不生,其从补宜咸味,其从补宜热气,其逆治宜甘味、咸味,其宜调谷物为黄色、黑色。土化淳厚就使咸味得守,湿气抟积就用辛味燥化,而两者都能治理。

q1507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就是说:补上下正气不足者,顺其病性而补;治上下邪气有余者,逆其病性而泻。依病情之寒热、盛衰而调理。

q1508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就是说:从上治、从下治、从内治、从外治,以寻求有过之处;

q1509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能耐药毒者,宜用厚味药;不耐药毒者,宜用薄味药。就是这意思。

q1510【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三部病气相反的,病在上部,从下部治;病在下部,从上部治;病在内部,从两旁治。

q1511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治热病用寒性药,温水送服;治寒病用热性药,凉水送服;治温病用凊性药,冷水送服;治清病用温性药,热水送服。

q1512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就是说消法、削法、吐法、下法、补法、泻法,久病、新病同法。

d1601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

黄帝问:病在内,却不实、不坚、时聚、时散,怎样治?

q1601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岐伯说:太细致了!圣帝之问。内无积聚的,从五脏治。脏虚就用补法,服药以祛邪气,食疗随之调养,用相胜之五行水浸渍,调和身体内外,可使其彻底痊愈。

d1701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黄帝问:有毒和无毒,服用有原则吗?

q1701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岐伯说:疾病有久新,方制有大小,有毒无毒药物,本就有常规制度的了。

q1702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大毒药物治病,十分病去其六分;常毒药物治病,十分病去其七分;小毒药物治病,十分病去其八分;无毒药物治病,十分病去其九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调养尽可食用,不要使其过量,以免挫伤正气。病气不能除尽,再如上法治疗。

q1703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必先明确年内七十二气,不要征伐天气之和,不要盛上补盛,不要虚上泻虚,以免遗留夭寿之殃;不要招致邪气,不要损失正气,以免绝人长命。

公众号:其人颂经

黄帝内经阴符经全文篇七

段一:导语(200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阅读《黄帝内经》,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本文将从整体感受、身心健康、饮食养生、防病治病、中医治疗等五个方面,分享我对《黄帝内经》的心得体会。

段二:整体感受(200字)

阅读《黄帝内经》,我被其中的整体观念所打动。《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提倡“阳气为天,阴气为地,天地之间,人为灵质之物”。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来养生,与自然共生共荣。这种以天地人的和谐为基础的整体观念,让我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段三:身心健康(200字)

《黄帝内经》强调以预防为主,重视调整人的心态和情绪。《黄帝内经》认为:“心和则气在,气在则神、志、魄、魂全”,即心情舒畅则身心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视了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通过《黄帝内经》的启示,我开始注重养心养性,保持心态平和,身心健康得到明显改善。

段四:饮食养生(200字)

《黄帝内经》对于饮食养生有着深刻的阐述。《黄帝内经》指出:“病之始生,其以饮食为害”,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阅读《黄帝内经》后,我开始重视饮食习惯的调整,尽量选择新鲜的、有机的食材,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同时,《黄帝内经》也强调合理的进食时间和饮水习惯,这对调整我自己的饮食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段五:防病治病与中医治疗(200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宝库,对于防病治病和中医治疗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对《黄帝内经》相关章节的学习,我学到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防病方法,如按摩、针灸和草药等。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病因、病机和病情之间的关系,让我对中医治疗的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结语(200字)

《黄帝内经》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了解自然、认识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深化了对整体观念的认识,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调整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且学到了一些实用的防病治病方法。《黄帝内经》是一部真正的智慧之书,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引领和启发着我们探索和实践健康生活的道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