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宝贝宝贝读后感(大全7篇)

2023年宝贝宝贝读后感(大全7篇)

ID:3964877

时间:2023-09-30 18:23:36

上传者:JQ文豪 2023年宝贝宝贝读后感(大全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一

放假了,带女儿去书城买了几本书。

其中有一本周国平的《宝贝宝贝》。

《宝贝宝贝》这本书主要是周国平记录了和女儿平时生活的一些片段。

我没有仔细看,主要是想让女儿看看,让她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做父母的不易。

女儿刚开始不愿意看,在我的多次”诱导“下,勉强看了起来。”妈妈,你来看这一段。

“女儿看了一部分后说。”为什么让我看?“”你看了就知道了。

“没办法我也看了起来。

这部分是说周国平的女儿啾啾学习钢琴的故事。

啾啾刚开始学琴的那段时间,她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还经常受到表扬。

可是一年半之后,她就开始厌烦了。

她的父母没有让她放弃,但也没有强迫她继续学,而是改成不定期上课,什么时候想上课再上。

这样,啾啾又开始喜欢上钢琴了。

看完这一段我明白了,她是想让我跟啾啾父母学习。

女儿从6岁开始学习二胡,兴趣一直不是很浓,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我的督促下还是能完成的。

最近不知怎么了,跟我说不想学了,这可不行,在我的高压政策下,每天多少还练一些。

她让我学习啾啾父母,是想让我给她学二胡的自由,不要逼她。

我跟女儿说了我的想法,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在女儿的”引导“下,我认真读了《宝贝宝贝》,我非常敬佩周国平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啾啾的教育方法,其实,他的方法没什么特别,就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他,理解他,考虑孩子的感受。

他特别投入地陪女儿玩,玩她想象中的游戏,玩过家家,真正地把啾啾当作和自己同辈的人相处。

但是,在尊重,理解的途中,也丝毫没有溺爱,他只是顺着孩子的天性,与孩子交流,跨越代沟。

回想自己对待孩子的点点滴滴,真的感觉很失败,对孩子没有耐心、宽容心,总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批评说教的多,表扬鼓励的少,致使女儿现在对做任何事都缺少自信心。

在心里面也说过自己,但总也改不了。

现在看了《宝贝宝贝》,下定决心要改变对女儿的教育方法。

我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平等谈话,我了解了她不想练二胡的原因,无聊、不好听、天天重复……我告诉她:学习二胡,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只是成为一种爱好。

我和女儿商量好,她想什么时间练就什么时间练,每天练多长时间她决定,只要能学会就可以。

尊重了女儿的意见,她也不再要求什么,每天坚持练习。

《宝贝宝贝》不仅让孩子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让我这个妈妈认识了很多很多……我会和孩子一起进步!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二

我抬起头享受着冬日不多的暖阳,让阳光轻抚着我的脸,温暖着我的心,放下手中刚读完的《宝贝,宝贝》,慢慢抚平心中的悸动。

《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作家周国平在经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与积淀之后,为了记录了女儿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从而写了此书。这本书记录了作者的女人啾啾从婴儿成长到少年这一段时间里的欢乐与忧愁。

读完这本书后,我百感交集。书里啾啾的童真激起了我被埋藏在心底的感情。

我出生的早,是家里的老大,父亲常年在外打拼,对我的期望大,给我的只有满面严肃的教育,叛逆的我对这份父爱并不感冒,从而使我们俩的感情慢慢淡化,不知从何时开始,连一个微笑都开始吝啬起来。就好像我俩之间建起了一座厚厚的围墙,逃不出也进不来。望着眼前早已鬓白的父亲,想亲切的去拥他的肩,牵起他的手,却感到深深的无力。

我坐在椅子上杵了很久,父亲,一个伟大却又平常的词,他或许没有母亲的细腻温柔,没有母亲的甜言蜜语,但是是他一声不吭扛起了我们这个家,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为我们好。

在每一次严厉的教训过后,他也存着满腔心疼,只是不便言语,只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强大起来,不再受欺负。每当我们受了伤时,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汉却露出了羞愧与后悔,明明是一个糙老爷们,明明笨手笨脚一窍不通,但还是小心翼翼的把我们捧在手心里,好好呵护。

父爱之深,我突然领悟,揉了揉泛酸的鼻子,跑上前拥住父亲,给他细细的理着起皱的衣袖,陪他漫步到天涯。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三

“说爱的教育,写精神的史诗”这是印在红色封面并吸引我读完这本书的一句话。

还记得周国平先生为他死去女儿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曾经感动了千万人,《宝贝宝贝》也同样具有这种震撼力。第二个女儿的出生使周国平先生无处安放的父爱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我可以没有一切,不能没有你,宝贝。我不能没有一切,因为有了你,宝贝”正如我看到的,这是一本让人感动不已并无法形容的书,周国平先生用最朴实的文字,将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形成了最美丽的人生日记。这朴实的文字就是用爱串联起来的,所以书中无不流露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

在一个哲学家眼中,养育小生命的过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幼儿心智成长是最奇妙的精神现象,这就是周国平先生第二个宝贝--啾啾,。书中的啾啾有的时候会闹些小脾气,甚至是大发雷霆,有时候会妙语连珠,有时候会鬼灵精怪、聪明机智,有时候则乖巧可爱,这是孩子共同拥有的天性。不知道是否基因遗传的问题,总感觉啾啾从小就特别聪明、特别有写作、学习天赋。因为书中的啾啾几乎是被人家教一遍就掌握,有时甚至在幼儿时期就知道与这年龄阶段的孩子不知道的东西,像个小大人似的。而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或者看看周围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好像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形。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周国平先生对女儿教育的方式的不同才引起这一现象。周国平先生在序言里多次提到,这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写给普通的女儿的书,爱是写这本书的全部理由。所以他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顺应天性愉快的成长,而不是给予孩子太多负累,逼孩子学太多。这也不得不提醒现在的家长--孩子不一定学得越多就越聪明、越有才,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实这本书也让人重拾起童年的记忆,仿佛看到童年时期天真烂漫的自己,真的很有感触。虽然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虽然没有奢华的日子,但有人世间最幸福的平凡生活,而且这生活中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晚安宝贝心语

宝贝别哭观后感

宝贝的表扬信

宝贝生日祝福语

妈妈给宝贝的寄语

【精选】宝贝玩具作文五篇

精选宝贝玩具作文六篇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四

我最爱的作家周国平《宝贝,宝贝》里,我最喜欢的话,原谅我,只看了不多,但是我实在急着想和大家分享。看这本书,我觉得,我也很幸福,那份简单的幸福,你看了才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是奇迹。

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性是神性和兽、性互相作用的产物。

婴儿是幼兽,迫使我们也回归为兽了。迫使?可是我们是多么的心甘情愿啊,在这种原始的动物状态中,有多少单纯的快乐和满足,甚至有多少单纯的哲学和真理啊。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现代人典型的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

跟婴儿说话,语言回归到了初始状态,不复是概念,而是声调和情感。婴儿不受概念的干扰,直接倾听声调和情感,就这样领悟了语言的意义,萌生了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基础和核心。生命说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五

《宝贝,宝贝》读后感

我最爱的作家周国平,著有很多书籍,看他所写的《宝贝,宝贝》,我觉得自己也很幸福,那份简单的幸福,你看了才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其中有多少惊喜和欢笑,多少感悟和思考,给我的心灵仓库增添了多少无价的珍宝。父母从孩子那儿收获的这一切并不比为孩子付出的少啊!如果说感恩,我赞同这恩应该是相互的。

我心里明白,伟大根本扯不上,我是爱是本能支配,这恰恰能证明我的平凡。爱孩子是本能,但不止于本能。这话对极了!记得有位大师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话。仅止于本能来爱孩子,远远不够,因为人类社会毕竟不同于动物世界。幼儿语言毫不逊色,同样富于独创性。这是原生态的精神现象,奇妙无比,在生命的以后阶段决不可能重现。打一个未必恰当的比方,犹如中国的先秦文化和欧洲的古希腊文化不可能重现一样。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犀婴幼儿时期在语言和智力方面也相当出色,只可惜我没有为他保存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我也不是这种目光远大、心思缜密的家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对于我的儿子,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这段话是周先生针对现在许多家长从孩子零岁就开始实施培育天才的宏大而周密的计划,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和禀赋,只按照成人的功利思想来行事。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是否名牌大学毕业,赚钱多少的确丝毫也不重要了。我也明白周先生所说的高贵与丰富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问题是对许多家庭而言,孩子如果没机会进名牌大学,找不到一个赚钱的职业,就没机会丰富,更别说高贵了。善良的品质可以先天获得,丰富和高贵可以吗?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本来的确没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教育的目标,可是它们往往是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和阶梯。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六

————题记

寒假来临,看到必读书目里面出现了这样一本书,《宝贝宝贝》,这个名字令我啼笑皆非,好奇心也随之即来,到底是如何的深情,令作者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是作者的妻子?母亲?no,no,no.答案的揭晓让我惊讶!

怀着疑问,我看完了这本书,原来这是作者周国平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与积淀历经完成的。《宝贝宝贝》主要讲的便是作者周国平的第二个女儿——啾啾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便被它的封面所吸引,火红的`封面上满是这几个英文“baby,mytreasure”(宝贝,我的珍宝),一个身着火红外套的小姑娘脚下是这样一串文字“我可以没有一切,不能没有你,宝贝,我不能没有一切,因为有了你,宝贝”。顿时,心中平静的湖面起了一阵波澜,被这浓浓的爱意所掠过。

这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你们是刚刚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的父母吗?你们有福了,千万不要错过生命中这段无比醇美的时光,一定要多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你们会深切地感到,这种简单的幸福是世上任何别的享受不能比拟的。”也正是在这时,我才明白,书名上两个宝贝的含义,一是指作者的女儿啾啾,二则是指与女儿共处的时光;我才明白了,当初父母看到自己降生时的喜悦,看到作者那欣喜的笔调,我似乎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他欣喜若狂、激动的心情,以及他对女儿那种浓浓的爱意,不由自主的,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他们那和蔼的脸庞,想到自己似乎长这么大以来都未对他们说声谢谢,心,似乎被什么揪了一下。

蓦然回首,才发现日子就像流沙一般消逝,我们都长大了,世界千变万化,然而,唯一不变的,是父母那浓浓的爱意!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父母的爱如雨,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如风,有时奔放,有时深沉,有时豪放,有时平静。让我们带着如周国平对女儿般浓浓的爱意,对我们的父母说一声谢谢!

宝贝宝贝读后感篇七

我可以没有一切,不能没有你,宝贝。

我不能没有一切,因为有了你,宝贝。

这便是周国平老师的《宝贝,宝贝》!

关于写此书的理由,周国平老师强调,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作家,不是因为他的女儿特别,只源于父亲对女儿的爱。

“一个普通的父亲,爱他的一个普通的女儿,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全部理由。

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

《宝贝,宝贝》记述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从出生到读小学的成长故事。我们无法忽略周国平的哲学家的身份,所以在叙述中处处可见他的哲思与积淀。如果说他对女儿忘情的爱如天空般广袤,那思维的火花就像灿烂的烟火,使天空更加美丽。

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本是在平常不过的事,相处中免不了的摩擦,误会,理解,感动,这样的小事可能被大多数的父母轻易忽视,偶尔想起也只是拾捡散落的珍珠,再无法串成一串迷人的项链。但是周国平老师不一样,他把女儿当成日记的主角,情不自禁地记下女儿一点一滴的表现,为了怕自己遗漏,他也鼓励妻子一起记录,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本读来令人动容的《宝贝,宝贝》。

慢慢翻着书,似乎也看到一个婴儿逐渐长大的身影,如蓓蕾般娇嫩的身子慢慢舒展开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从啾啾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丝成长都汇聚着父亲深沉热烈的爱。我惊叹于这样一位细心的父亲这样仔细温情的记录。女儿最初微笑的表情,最初发出的模糊的学语的声音,最早学走路的憨态,就连日期也被父亲记下来了,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恒心。

其实细看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也没什么两样,一样有争吵有欢笑,不同的是,他将过去的生活以艺术的形式保存下来,并与读者共享。所以周国平老师也鼓励天下父母,不管是不是作家,都可以拿起笔来为孩子保存幼时的记忆。对待女儿,他并没有想把女儿培养成作家,他简单的希望女儿成为一个珍惜自己生活经历的人,希望女儿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认真些日记的人,生活的时候是更用心、更敏锐、更有自己的眼光的,她从生活中获取的更多,更是生活的主人。”

从啾啾学着用言语表达开始,书中除了哲学家的思考和感悟,更多的是啾啾的连珠妙语,童言的真实纯洁和直言不讳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生活中细枝末节的言语片段也成了父亲笔下的瑰宝。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小小的语言专家。我的一个小姨会时常记录她的孩子生活中言语,我每篇必看,常常看到自己笑出眼泪;大学看到robin老师也记录他的孩子的成长故事,读来也是妙趣横生精彩绝伦,让人忍不住也想养个小孩子。哈哈!看来,大人们真该做养孩子的有心人,这样的“育儿经”都是艺术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可以商榷一下,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件艺术的价值。

啾啾开始读幼儿园时,父亲允许她每周少上一天课,允许她迟到缺课,确实不遵规守纪,但在孩子天性发展面前,规矩什么的就显得无力好多。他没有像某些家长那样,孩子一出生就制定了宏大的目标或周密的计划(有的孩子甚至没出生就在接受父母安排的教育――胎教),他只当自己是个普通的父亲,希望女儿健康快乐的生长,丝毫没有想过在它身上施展自己的宏图。这让我不由的`想到《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李霹雳的妈妈杨尔,她是让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典型。她已经为霹雳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也不管女儿乐意不乐意,反正要顺着自己的意思做。多么霸道的女人哪,口口声声说着为女儿着想,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剑桥梦,霹雳要造反完全可以理解。

言归正传,父母就应该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就像纪伯伦所说:“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一同生活,去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之屋宇,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所以,对孩子不仅要爱,还要尊重。这一点在啾啾学琴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开始她兴致很高,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天赋,慢慢失去兴趣后变不愿意再学。父母老师都没有强迫她,让她自己决定,也不要她去考级,这样的淡然让多少急功近利的家人汗颜!保护孩子的兴趣比那些所谓的证书和荣誉都高尚得多!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周国平老师从来不要求啾啾上补习班、提高班、培优班,相信今天很多的家长都做不到!他注重的是孩子素质的培养,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周国平和妻子都喜欢阅读,家里满屋都是书,孩子从小就喜欢看书也不足为奇了,知识可以从书本上获得,综合素质则更多是在生活中锻炼出来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很重要。对待孩子的弱点,点到即止,父母都是有弱点的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完美?所以,包容弱点,发扬优点!

看这样一本书,满目都是平静从容的叙述,有时带一点劝诫和建议,我看着有点怪怪的,不知道把自己放在怎样的角度,把自己当作父母吧,我完全没有体验过养一个孩子的艰辛与欢乐;把自己当作书里的孩子吧,我早已经不是孩子的年纪,所以干脆游离开来,当自己是个旁观者。看完才发现书封上写着“献给已做父母、将做父母或可能一辈子不愿做父母的所有中国人”。

果然,我不属于它的读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