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实用1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实用10篇)

ID:3992666

时间:2023-10-01 07:52:08

上传者:紫衣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实用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一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和()。

2、两条直线相交成()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四边形具有()。

4、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5、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等腰梯形()一组对边平行。

9、平行四边形()轴对称图形。

10、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度。

二、选择。

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垂线。

a、一条b、两条c、无数条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

3、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b、圆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4、长方形中有()组对边平行。

a、1b、2c、4

三、判断。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

3、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梯形。()

5、只要不相交就一定是平行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三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总复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四

1、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

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一位小数的和是(),差是(),

3、150克=()千克42分=()时

1米5厘米=()米49千克50克=()千克

4、把3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72、2.072、1.702、1.721()()()

6、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1、180.64精确到个位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7、由5个0.1、3个0.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读作()。

8、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9、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92度和44度,第三个内角是()度。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角三角形;按边分是()三角形。

10、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2、小数点的后面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45.766保留两位小数是45.76。()

4、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5、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1、下面()小数是与相等的。

a.0.0019b.0.019c.0.19

2、比12.36大的数是()。

a.12.306b.12.336c.13.363

3、下面()组可以组成三角形。

a.2cm4cm8cmb.3m3m6dmc.7m12m20m

4、在0.1与0.2之间的小数有:

a.9个b.10个c.无数个

5、下列算式中,只有()是方程:

a.3x=8b.57=35c.2x

1、直接写得数。(每空1分,共11分)

5.1-2=7.21.2=3.8610=

3.90.01=9.10.13=9.7310

2.54=0.5+0.43=10.55=

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

4.850.73=25.738.3=95.48=

3、解方程:(每题3分,共9分)

5.7+x=26.75x==13.5x-7.82=5.18

4、脱式计算,(每题4分,共12分)

46.599+46.514.851.25814-2.73-3.27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五

l、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35×(7×3)=35×7+35×3。()

3、三条边分别是4厘米、4厘米、8厘米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4、7.5的千分之一是0.075。()

5、7.05和7.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7.l。()

6、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7、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

8、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9、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0、在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ppt课件

一、引入新课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七

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a-b)×c=a×c-b×c

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第一级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5)第二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三角形(第1条到第13条要背诵)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最简单的学习方式就是“悟“,就是用心思考,学过的一个数学概念,除了要明白这个概念说的是什么意思之外,还要去做题加深练习。很多人在出现问题后不去反思,就是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错?是什么样导致了这个错误的发生,下次我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怎么进行。

抓住课堂。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高质量完成作业。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

对不会做的错题:弄懂每一个步骤,并思考为什么;针对算错了的错题,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你就要:改变计算方式和习惯,比如学会检查和算两次提高准确度。重点是要去思考!你思考的深度越深,你学习得就更加透彻,你就会用少量的题达到很高的效果。但这样的思考不是凭空的,而是建立在错题上的思考。从错误中去学习,弥补你的不足,你下次犯错就会越来越少。

如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八

1、直接写出得数。

5-4.76=4+0.7=1-0.99=7.9-7=3+3.7=

4.2+5.8=6-4.92=0.64-0.4=1-0.8=2.2+1.8=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98+1.02212.20-9.09

3、我用我喜欢的方法计算。

1.39+0.72+0.61+3.2817.8-3.7-6.38.28-(1.28+3.7)

二、解决问题

(1)已知被减数是4.06,差是2.3,减数是多少?

三、选择题。

(1)把改写成小数是()

a2.43+3.4b0.243+0.34c2.43+3.4

(2)0.1与0.01的和比它们的差多()a0.2b0.02c0.9

(3)5.545、5.54、5.55、5.454、5.6、6.5这六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a5.6b5.454c6.5d5.54

(4)下面的数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是()

a9.30b450c0.102

(5)大于0.3小于0.4的两位小数有()a10个b9个c无数个

(6)大于0.3小于0.4的小数有()a10b9个c无数个

(7)在0.1与0.2之间的小数有:()a.9个b.10个c.无数个

9、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a、1b、十分之一c、百分之一

10、下列选项中,()在0.4与0.5之间。a、0.03b、3.09c、0.49

11.3.064、3.604、4.603、4.306、3.406这五个数中,按大小排在最中间的数是()。

a、3.604b、3.406c、4.603d、4.306

12.5.17+8.9+4.83=5.17+4.83+8.9,是用了()。

a、加法结合律b、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九

一、填空。(28分)

1、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

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一位小数的和是(),差是(),

3、150克=()千克42分=()1米5厘米=()米49千克50克=()千克

4、把3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得到的数是()。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72、2.072、1.702、1.721()()()()

6、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1、180.64精确到个位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7、由5个0.1、3个0.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读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案篇十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形容声音变化丰富。()

(2)形容变化的项目、样子极多。()

2、选文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分别是时和时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之情。(3分)

3、仿写文中画“____________”的句子。(3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