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考察心得(实用5篇)

杭州考察心得(实用5篇)

ID:4011657

时间:2023-10-01 14:42:20

上传者:曼珠 杭州考察心得(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杭州考察心得篇一

除夕,这个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日子,再远的路,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团聚的力量。亲人相聚,相互陪伴,如同依偎着生命的根与源,像枝与叶般相拥相偎。可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美好在今年却是无比的奢侈。

那天,你为了方便疫情的工作,你剪了心爱多年的长发,脱去了漂亮的衣服,你专心致志的投入到防护疫情的工作中去。你想,没有关系的,头发可以再留长,短发也是超酷的,漂亮的衣服可以日后再穿,身穿白衣的你依旧最美。

那天,你拿着今年刚发的工资,你想一定要好好犒劳犒劳你自己,在得知疫情的相关需要以后,你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自己又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你想,等疫情结束之后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的赶往了一线......

你,你,无数个你,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逆行出征者”你们将涓涓溪流汇聚成大海,你们将点点星光聚拢并照向四方,你们在疫情来临时用沉默去代替旁人的抱怨,用最实际的行动去抵御疫情的不断侵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一袭白衣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你们也有自己的家人,你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你们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你们的平凡造就了伟大。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用来赞美你们。祝你们护士节快乐!

杭州考察心得篇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大威胁时刻,义无反顾,不惧生死,两进两出于狂风暴雨之中转移救助受灾群众,最终将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定格在了荆州乡抗台救灾的第一线。他是狂风暴雨中的逆行者、他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格。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就是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

学习李夏同志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分忧,为党尽职

李夏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交给李夏就放心”成为领导和同事的共识。虽然我们都是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工作的基层干部,和平年代也许不需要我们为完成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们也决不能背叛“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词,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学习李夏同志务实为民,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不计个人得失

李夏同志扎根基层为民办事随叫随到、随到随办,“有事情,找李夏”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李夏在看到群众有困难、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不假思索冲锋在前,是一种行动自觉,是源于内心的品质。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而李夏同志在危险面前首先考虑到的是群众的安危,没有掺杂一丝杂念。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我们纪检业务工作,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学习李夏同志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李夏同志在任纪检干部期间查办多起违法违纪案件,是一名优秀的纪检干部。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纪检监察干部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敢于“得罪人”正是敢于担当的具体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

1、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扛起使命职责,让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成为落实党中央要求、推动发展、维护人民利益的利剑。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拿出担当精神,深入研究思考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方式方法,苦练内功,提高本领,做纪检监察铁军,让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鲜明特征。

2、要在强化监督上抓住重点,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的监督。在审查调查上实现从查办案件到日常监督、教育提醒、执纪问责、问题整改一体化推进转变,切实做到“查办一个案件、纠正一类问题、建立一批制度、教育一方干部”。

3、要摒弃“老好人”思想,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规党纪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肩负着组织赋予的职责和使命,更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待。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目的不是为了惩治干部,而是在关键时刻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教育提醒,能防止犯错误的党员干部一错再错,走向犯罪深渊,是真正的挽救党员干部。

对党忠诚,献身使命,赤子丹心昭荆乡。竭诚为民,赴汤蹈火,英雄肝胆映长安。最后借用李夏同志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我将在上级纪委和镇党委的带领下,与全镇纪检干部全力以赴协助党委推进我镇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杭州考察心得篇三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防疫办干部、乡镇干部、退役军人

他们不是医者,救危难于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们不是先锋,守万家于平安,固疫情之防线,疫情当前,他们退居幕后,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防疫防控添助力。

我来护住大家的后方

“我来想办法,坚决不能让兄弟们挨冻”,天降小雪,万物滋润,某某同志却更加坐立难安,“要动员一切力量,最短时间给各个卡点搭建帐篷”“买!买!买!要最好的保暖衣,某某个村每个村都要有。”一个电话放下又一个电话响起,疫情防控,后勤先行,作为防疫领导小组副组长,某某同志与后勤小组争分夺秒在全镇各主要路口全部建起帐篷,配齐棉衣、暖手宝等御寒物资。“大家放心,我保证人人都有口罩戴”防疫物资紧缺,某某同志动员一切官方、民间途径购得某某多个口罩火速支援各个卡点。储备消毒液、购买体温计、发放物资、定制宣传横幅、保证机关干部就餐安全……一切有条不紊,一刻不能停歇,今夜办公室又灯火通明,他说“我只怕做的还不够细致。”

一切为工作让步

“婚期先后延吧,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呢”。某某镇派遣人员某某说服妻子和父母取消婚宴,在他们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作为办公室的“老人”他让外地的同事安心在家,24小时守在电话前,收发文件、上传下达,及时接听登记来往电话,做好横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控物资发放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婚宴什么时候都能办,现在疫情这么危急,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上战场,也不能上前线去守护,能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就值得”。

军人的战场不是只有枪炮

某某是某某镇第二批安置就业的退役军人,正月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至今没有回家,全力配合党政办、党建办、经贸办、安监办、村镇办、各工作区及各村委做好后勤工作,根据镇党委要求,第一时间印制下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连夜印发15000余份《致群众一封信》分发各工作区,汇总统计《疫情防控日报表》《武汉返乡人员情况统计表》等材料及时上报,清闲时他带着相机到一线采风,将基层党员干部精气神展现出来,他说“我是军人,也是党员,退役不褪色,召必回,战必胜”。

餐桌上永远有热乎的盒饭

楼道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

电力、暖气时时供应

这世界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

不过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萤火汇聚成星河

杭州考察心得篇四

东蒲小学李改红

为期一周的杭州学习短暂而难忘,每堂课的内容都是那么充实和精彩,可谓理论观点鲜明,佐证案例生动,整个学习严肃活泼,引人入胜,触发思考。几天的学习下来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相信对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所帮助。

朱晓斌教授的讲座《心态、情感与智慧:界定慧》,朱教授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给我们老师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心理分析解答,而这些典型的案例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中也是经常碰到的,非常实用。朱教授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令在场所有的老师都听得非常陶醉,他的广博睿智的学识也博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仿佛给在场所有的老师一次心理的启迪。

吴江林老师给我们作了《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评一一致性》报告,他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从低效课堂的问题与原因分析入手,指出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核心要素,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高效课堂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基于教学内容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把握好教材体系,建构好知识体系。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能够精细研读课本和大纲,认真分析学情,理解行为对象、行为程度、行为陈述和行为条件。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重难点和行为程度,然后确定出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出来的目标可观察,可检测,可解释,要避免模湖不清,打造高校的教学课堂。16号下午我们参观了杭州公益中学,阿潘校长凭借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分享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总结了与学生沟通的“道”与“术”。潘志平认为沟通不一定靠说话,无声胜有声有时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他还坚持与学生、家长以亲笔信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搭建公益中学“家校连心桥”,让书面沟通更易表达到位、体现真情实感;他认为一种好的关系、一颗真诚的心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硬道理。

曹宝龙主任指出,当今课堂要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这是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的趋势,也是现在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所在。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蒋永贵副院长用三个问题与老师们分享了什么是可见的学习。三个问题分别为“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学生怎么学?”“学生什么样可内化的品格?”,开门见山,发人深省。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收获很多,不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宽了视野。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表的,唯有亲身的经历,才会有质的提升。专家们精彩纷呈的讲座,就像一盏盏指路明灯,就如大海上漂泊船只的领航员,为我指引了方向,使我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远,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丰实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将课堂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杭州考察心得篇五

五显中学

洪海燕这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很有内容,各位老师分别从各个方面向我们介绍浙江省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的美好蓝图。实地考察杭州市文晖中学和崇文中学更让我们惊叹,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我将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转变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我们农村中学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与建设、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远远跟不上。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家长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对他们学习上帮助有限,孩子们在学校学生跟不上,上课很痛苦,在学校也找不到存在感。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能让他们在学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很多方式展示他们的才能,他们的学校生活会变得有意思,他们会有自信,会成长为更好的人。文晖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我们的道路是最美的”,我很欣赏。为什么我们非得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什么我们不能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记得大学教育学老师说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前并不懂。慢慢地开始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教育是要让这些美好保留,更好地发展。参天大树固然很好,一株小草也很美。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快乐生活,适应社会的发展,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我们的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要关注成绩差的同学,他们有他们的优点,他们也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呵护。

二、重视教研教学管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10:00—11:00讨论交流与点评

11:00—11:30分别改进自己的教案,形成二次教案下午

晚上

就三次教案的形成及资料浏览中的启发之处,写

一篇千字的体会。

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以“非我”的角色进入文本,适当地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有选择地选用相关材料,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再把教材教“薄”。

上午

听四位老师的异构课

下午

讨论分析课文的教学处理,形成共同教案,推选

两位“同课同构”的任教者

2)以“同课同构”,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现

上午

两位老师同课同构上课,指导者按相同教案上下水课;

下午

交流课堂观察情况,分析教学实现的方法

同步

书记员整理教研过程记录,撰写教研案例;

其他老师分别撰写课堂研究体会

这样的“同课同构”有助于教学实现能力的提高,“同课同构”的教研形式更多的是关注了课堂教学能力的呈现和提升,追深了教学设计的“动态落实”曲线过程。

我们在学校也可以进行。教研的改革促进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尝试作业改进

我们的学生学生很辛苦,为什么?作业很多!尤其临近考试!也经常听到老师说“考试的题目做过很多次,可就是不会做!”题海战术一直是我们的选择。作业做了很多,有没有作用呢?张丰老师的课给我很多感触。学生为什么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应该怎么样做作业?2000年,一个老师的家访手记:“孩子,你长大了打算做什么?”“当老师的老师!出比现在多10倍、100倍的作业,让他们永远也做不完。。。”张老师出示这张幻灯片时,我们都在笑。可带给我们的思考呢?我们让学生做了很多作业,效果确不是很好。减负减负,越减越多。张老师说了他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故事,很有趣,也值得我们学习。他总是给他的作业去上各种各样的名字,如清明作业。怎么样我们的孩子愿意做作业,通过作业又能巩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作业不应仅仅是简单重复的识记抄写,也不能是低级内容的反复。我们要想办法改进作业质量,做得少还做得好!正如张老师所说“减轻学业负担不能孤立地研究作业,限制作业,要从课堂教学主阵地突破,将作业融入于学习的全程,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对作业功能与技术的研究,是实现持续意义的减负的重要基础。作业改革的深层意义是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作业,不只是习题,是学习任务;作业,不只是巩固环节,是贯穿学习全程;作业,是承载学习的载体。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从“对话中心”走向“任务中心”,实现“学习与作业的融合”。

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更重要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践行。这里借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