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汇总7篇)

2023年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汇总7篇)

ID:4012307

时间:2023-10-01 14:52:45

上传者:ZS文王 2023年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汇总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一

2. 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对表语

3. 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4. 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5. 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6. 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7.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语

8. 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辕门射戟前吕布语

9.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为报当日之恩情,关羽放了曹操,后世的评价

10. 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关羽借吕蒙口骂孙权

11. 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12. 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13. 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14. 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15.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16.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17. 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18. 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19. 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20. 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二

2.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3.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4.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5.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6.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7.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8.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9.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10.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11.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

12. 路人皆知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13.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14.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15.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16.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17.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18.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19.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20.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三

4、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对曹操语

5、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对诸葛亮语

6、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诸葛亮语

9、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对众将语

12、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

13、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唱14、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15、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四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

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这是孔融推荐祢衡去说服刘表时的话。意思为,见到善举就感到意外惊喜,对于恶入恶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憎恶。孔融这句话是指那些疾恶扬善,是非、爱憎分明的人。曹操准备派一人去招降刘表,荀攸推荐孔融担当此任,孔融却认为祢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极力推荐他。在此孔融褒扬了祢衡的正直品格。

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不因兵力的多寡而决定。缺少谋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强”,也会转强为弱;相反,远谋深算,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分化瓦解对方,也可以变“势弱”为“丘强”,最终取胜。此话是对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一个总结性警句,虽短短一语,但揭示了一种军事思想,即军事谋略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一直居住在卧龙冈。这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堂门口的对联。刘备初到草堂,首先见到的就是这副对联。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也有类似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所指的淡泊,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讲的宁静,也是一种远离世俗、不求功名、修身养生的处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静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净无为表达自己的理想。秦汉年间,由于世道浊乱,许多哲人学士远离尘世,过这种隐居生活,以示对时世的鄙弃。

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草木一样没有意义吗?这是著名的“苦肉计”中的一段话。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可苦与没有向曹操密献假投降书的人。黄盖推荐阚泽,阚泽欣然应诺,并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国,泽又何惜微!”阚泽的话说明了一个男子建立功业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并不惜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意思是说,药虽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劝告听着不顺耳,但它有利于为人处世。从事王累写了书面谏章,劝刘璋不要见刘备,以免被其所害。他说:“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眼,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这是曹操让儿子曹彰率兵讨伐叛军,临行时对儿子说的话。告诫儿子:在家是父子关系,在朝为君臣关系,今天我如此训诫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亲情处理事端,一切当以律法为标准,必须注意自律;遵循规章法制。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对儿子严格要求以承父业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跃然纸上。

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鞠躬:弯着身子。这里是谨慎勤勉的意思。瘁:劳累。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我会不遗余力地贡献出我的全部精力,不辞劳苦,到死为止。诸葛亮的一生为主尽忠,兢兢业业。他不仅是上天的宠儿,更是智慧的化身,以至到现在人们仍然在咏诵着这句传世佳话,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即使有上百只鹰、隼之类的鸟,也不如有一只鱼鹰。这是形容人才的难得。这是孔融夸奖祢衡的话:“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祢衡立朝,必有可观。”表现出孔融虚心的人格魅力。

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意思说,活的时候,得到了该得到的美名,死也有价值。这句话是作者引用后人之语。是在《徐母赞》里高度评价徐庶母亲的赞美辞。徐母虽是一介女流,生活清苦,但教子有方,以天下大义为重,她的精神为天下人传诵。

这是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驳斥谋士严峻的话,是说严峻这些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之书就大有学问,不管干什么总要引经据典,理论上常讲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实际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人们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称为“慵儒”。治理国家非同寻常,按图索骥是万万不行的。建邦立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非凡的创造力,那些“寻章摘句”之说,哪里能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呢?圣明的诸葛亮道出了做事应注重探索而不能轻信教条的道理。

这里的“三军”,指众多的士兵。这句话是说,得到一个将军是很难的,而得到众多的士兵却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随便杀掉一个将军。这是一种珍惜人才的可贵思想。


好词好句大全

好词好句好段

中学生好词好句摘抄

小学生好词好句

描写雨的好词好句

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山的好词好句

描写水的好词好句

描写月亮的好词好句

经典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五

1.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众将请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3. 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东吴自此广造战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孙静引一枝军守吴会;孙权自领大军,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阳湖教练水军,以备攻战。

4. 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5.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6.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7.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8. 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9.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10. 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11.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12. 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13. 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15.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16.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17.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18.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19. 时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至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

20. 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六

一、好词好句欣赏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格式化了。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高兴得找不着北,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又一次翻开《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却又有勇有谋,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区别。其中就有我最敬佩的——诸葛亮。

他最让我钦佩的是他的“忠”和他的“智”。我总想着,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诸葛亮的才能深不成测.他考虑周到,并且不讲私情。最重要的是他从不会背信弃义,更不会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

三国演义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篇七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4.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5.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6.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7. 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8.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9.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10.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1.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1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4. 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5.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6.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17.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18.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19.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20.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