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优质7篇)

2023年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优质7篇)

ID:4024966

时间:2023-10-01 18:58:40

上传者:雨中梧 2023年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一

教材分析: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学情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情。

(二)猜想假设:

(1)小组同学边猜想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

(2)汇报讨论结果。

(三)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讨论制定。

(四)实施探究:

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

(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

(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

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

(五)展示交流:

展示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的简易护镜片。对制作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六)拓展创新:

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同时也知道了光污染现象。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二

地球的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担心的问题。设想有一天,地球毁灭了,那么到那时人们一这会后悔一开始没有保护好环境,但一切已经晚了。那时无论是人类、动物、植物—这地球上现有的生物都将不复存在,想想那将是多么的可怕。人类与动物、植物一起生长在在这个地球上,大家相互依赖,相依相伴,从远古走到现在,还要走向未来。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也要保护好与我们一样有生命权的动物动物们是这个世界上可爱的生物之一,它们的头脑也许没有人类那么聪明,但它们也是地球上重要的一份子,动物与人虽然不能互通语言,但动物们经常努力了解人类的语言,并可按人类的指令完成一些动作,想想它们是多么的可爱,是多么地渴望与人类公平友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啊。哺乳动物的寿命最长的比人类还要长,可以长达几百年,有的几十年、几年、甚至几天,而大多数的则是十年左右。就拿我们人类最熟悉的狗来说,它们的平均寿命一般也就十几年,而这十几年只是人类寿命的一小部分,狗被称作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可是却有很多人把它们当作玩乐的工具,让它们做什么,它们就得无条件地去做,做不好可能招来一顿打骂;当人们厌倦了,不想玩了,就会无情地抛弃它们,使它们成为常常出现在大街上的无家可归的流浪狗,甚至会成为人们的盘中餐。这些人有没有想过狗狗的感受,这么对待这些善良的它们是多么地无情,也许这些动物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动物和人类处久了会有很深在感情,在它的世界里,这个抛弃了它甚至残忍地杀害了它的人,是它曾经最信任和依赖的人,甚至它可以为他去拼命的人,是它的主人也是它的朋友,它是多么希望人类也能象它一样地对待彼此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动物,就象动物对人类的爱那样,并且保护好它们,让动物成为人类的朋友。

爱护动物,自然要爱护人类和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在很多的农村都“城市化”,连动物们都“城市化”了。所谓“城市化”就是指它们好多作为人类的宠物随着人类生活在城市中了,其实好多动物一旦离开自己的家园,性情就会改变,还会丧失了原本的某些能力与习性,甚至因为不能适应而灭绝。伴随着社会建设发展,好多森林被砍伐,绿地被开发,动物们的野生环境范围正在不断减小,那些暂时还能勉强继续生活在野外的动物们,也许它们在我们看来是自由的,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现在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得十分严重,森林等被大面积砍伐,留给动物们的自由空间已经实在是太少了,它们也同样在为了生存而挣扎着。并且,人类社会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肆意排放,已严重污染了原生态的环境,使动物们的生存质量在下降,同时受到生命安全威胁,甚至会导致部分动物的灭亡。每每看到这些,我们都会非常心痛,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人类就不能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存?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从现在起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而努力,要让森林立起来,草地绿起来,天空蓝起来,动物的脚步轻快起来!只有这样地球才能成为我们永远的家,一个让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发展的天地!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三

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与手机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刻领悟到了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随之而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以前,我们需要跑到公共电话亭才能与他人沟通,现在只需要随手拿起手机就可以和朋友、家人随时保持联系。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娱乐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电影、玩游戏等,方便了我们的休闲娱乐。此外,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在线支付、购物、导航等,通过这些应用,我们可以简化很多需要我们亲身去办理的事情。

然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首先是时间的浪费,人们往往沉迷于手机中,过多地花费时间刷微博、看新闻、玩游戏等,而忽视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其次,手机还带来了健康问题,过多地盯着手机屏幕容易造成视力下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也容易导致颈椎病。此外,手机的普及还导致了信息泛滥,人们沉溺于各种信息中,很难分辨真假。同时,手机过度使用也给我们带来了注意力的分散,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手机的干扰而无法专注于当前的工作和学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同时合理使用手机。首先,我们要适当限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明确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可以通过设定专注时间来规范使用手机的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时间。其次,我们要增强自律意识,不要过度依赖手机。当我们感觉到手机开始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时,要及时停下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寻找其他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眼睛的健康,每天适量的进行眼保健操,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鉴别信息的真伪,不要轻易相信手机上的各种信息,要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综上所述,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手机,既要享受其带来的便捷,也要注意避免陷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合理利用手机,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四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取得联系,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手机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有了手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不再需要通话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与同事、客户,我们都可以随时相互联系。此外,手机还提供了各种服务,如在线支付、导航功能、电子书等,使生活更加便捷。我曾经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不仅避免了携带现金的麻烦,还可以获得各种优惠和积分。手机的便利性让我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感到兴奋和满意。

然而,手机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首先,过度依赖手机会让我们变得孤立和缺乏社交能力。很多人经常把时间花费在使用手机上,而忽视了与身边人的互动。即使在社交场合,大家也会习惯拿起手机刷社交媒体,而不是跟人面对面交流。这种行为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其次,手机对我们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挑战。过多地使用手机,尤其是沉迷于社交媒体和游戏等娱乐应用,容易让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我亲身体验过因为沉迷于手机而导致学习和工作计划被打乱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手机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因为手机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手机提供了无尽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随时获取各种知识。据研究,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和知识获取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积累知识。我发现,在手机上搜索学术论文、参考书籍和教育视频等,不仅方便了学习,还能够拓宽知识面。手机也巧妙地将娱乐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各种学习类应用和游戏类应用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在娱乐中不断提升自己。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手机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潜在危害。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对我们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眼睛疲劳和近视。频繁使用手机也可能导致我们的姿势不良,引发颈椎病和腰椎病等健康问题。过度使用手机还会导致精神压力和焦虑。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手机的消极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平衡使用手机的时间,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手机并非生活的全部,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参与,与人共同生活、工作和成长。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五

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沟通和信息传递的工具,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然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我与手机的交互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首先,手机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不论是通过短信、电话还是社交媒体,我们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分享生活中的片刻。尤其是在远离家乡或出国留学的人来说,手机成为了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和弥补思乡之情的重要工具。

其次,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还变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助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购物、支付账单、预订机票等各种生活事务,省去了排队等待和繁琐的手续。当我们迷路或需要查找附近的地点时,手机的导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目的地。此外,手机中还有许多实用的应用程序,帮助我们记录日程、管理时间、获取新闻等,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生产力。

然而,手机的过度使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之处。首先,沉迷手机会导致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如果我们过度沉迷于手机应用程序、社交媒体和游戏中,就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可能错过了与亲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错过了身边美好的事物。其次,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颈椎和肩膀的问题,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此外,手机上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往往让我们沉迷其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有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理性使用手机,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首先,我们可以设定时间限制,合理分配在手机上的时间,确保能够平衡手机使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可以培养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如集中精力阅读书籍、学习知识等,提高手机的使用效率。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手机的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经常做适当的伸展运动,保护颈椎和眼睛的健康。

总的来说,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既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乐趣,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之处。我们应该在享受手机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手机的合理使用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只有通过理性使用和正确对待手机,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手机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同时还能保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六

食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对食品有了一些心得体会。食品的选择和质量,食品与健康的关系,食品文化的影响,食品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以及食品对社会的影响,是我所关注和体会到的。以下是我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和总结。

首先,食品的选择和质量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重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高质量的食品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我发现,食品标签上的信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品的质量和成分。另外,选择新鲜、有机、无添加的食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化学物质和人工添加剂,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多天然食品的营养和味道。

其次,食品和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我们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我深刻体会到,均衡饮食和多样化饮食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合理摄入各类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使我们充满活力。此外,我也了解到,食品中存在一些致病因素,如过多的糖分、脂肪和盐分。因此,我们应该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也要适当减少盐分的摄入,以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食品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食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等,这些食品都与特定的节日和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食品也成为我们交流感情和展现文化的重要媒介。当我与家人、朋友分享美食时,可以加深我们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

此外,食品和环境保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意识到,食品生产和消费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大量的土地被用于种植食物和养殖牲畜,给土地造成了压力。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此外,食品运输和包装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垃圾。因此,减少粮食浪费,选择低碳环保的食品,控制过度包装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最后,食品还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食品产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生产企业、餐饮业等都与食品紧密相连。我认识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健康,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和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食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选择高质量的食品,关注食品与健康的关系,重视食品文化的传承,关注食品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以及认识到食品对社会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过上健康、美味和可持续的生活。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篇七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名词)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在英语中,媒介“media”系“medium”的复数形式,它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义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

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则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更多的倾向于新闻媒体。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越来越让人离不开而又尴尬的媒介

新闻界流传着一句很有名的话:“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这是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对新闻工作者的定义。

1904年5月,普利策在为《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撰写的一篇建议成立一所新闻学院的文章中总结了他的信条:“我们的共和国将与媒体共存亡。拥有训练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气为正义献身的智能型报人的有能力、公正、具有民众精神的媒体,就能够维护那种公众品德,而缺乏它,人民大众的政府既虚伪又令人嘲笑。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一个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

我们自己的定义:党和政府的喉舌。

西方的另一些定义:第四权力、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篱笆。(2009年8月,巴西电视台《自由运河》栏目,华莱士)

因此,我们开始糊涂了:媒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谁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法国政治学家阿历克谢曾对大众媒介作过这样一番描绘:媒介就像一双充满权力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的生活。形象地揭示了目前的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人们日渐依赖大众传媒与其生存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的同时,权力因素正活跃于人与媒介无法回避的联系之中。

二、传媒时代生活的悄然变化

雷蒙〃威廉斯是20世纪后半叶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英国文化研究的祖师”。他指出了两种研究技术的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视角,第一是技术决定论,第二是症候性技术论。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的变革是自发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这种理论认为,技术创造了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条件,技术发展在社会变迁中起决定作用。症候性技术论决定论色彩较弱,它强调技术进步来源于整个社会对变革的渴望和追求。该理论认为,技术的进步是自发的,但要依赖于社会的“选择”和使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不难看出,媒介发展的历史就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历史,就是受众群体不断分化的历史。电影的出现,使受众分化为以剧场为单位的小群体;电视的出现又将受众锁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空间里;而如今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比如mp3、mp4、手机、计算机,它们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制造了更加个人化的消费模式。

这些传媒新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改变显然是巨大而无孔不入的。简单介绍几种:

1、无可奈何的文学。汉朝大诗人曹植说:“盖文章,为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无独有偶,英国唯美诗人王尔德也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我要有一句名言来震憾这个世界。”今天,已经不可能有这样的文章和诗人了。

原因就在于传媒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是改变了人类的情感。苏东坡贬海南。韩愈贬福建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获罪,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二是扼杀了人类的想象力。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江。”三是分化了文学的功能。骆宾王写过讨武则天的檄文。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2、愈来愈远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产生的基础:人类对生命的神秘和崇拜。

在科学的眼里,生命只是一堆炭水化合物。曹操的割发代首。

人生四大乐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泰戈尔:“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内心的正义逐渐地离我们而去。荆轲、陶渊明。社会正义越来越低于或等值于金钱的价值。武汉大学生救人事件。

3、琐碎的思维方式。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同时,他更强调这种延伸对人、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即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其次,新媒介传递信息快捷且容量大。麦克卢汉还曾断言,电子媒介使大家更加相互依赖,重新塑造成一个“地球村”。

被媒体左右,缺乏判断。人们对飞机的普遍恐惧心理。当前的非理性表达。邓玉娇事件。

4、孤独和自恋。这同样也是麦克卢汉的观点。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网络世界中沟通的主动性、对话的平等性、传播的广泛性以及交流的匿名性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地区化、去现实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网络为人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空间和可能,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个人身份被构建的方式和场所。

人类因群体生活得到进步,因网络又从心理上回归了原始社会。

三、我们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生活 施拉姆(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说过,“我们的传播行为证明我们是人”。这意在证明人才是传播的本体,一切传播活动的惟一标准和前提乃是人的利益。人不应该为媒介所累、所乱、所毁。

我的态度是三个“亲近”:

1、亲近文化。文化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的文化之根会结出不同的生命之果。文化是一个对付复杂社会和各种诱惑的最有力量的武器。刘项之争。

2、亲近自然。自然是净化人的心灵、抵御纷繁复杂的骚扰的最好场所。“仁者爱山,智者乐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黄庭坚《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垄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

3、亲近人。信人之向善,交人之能交,容人之可容,舍人之该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方外圆。构筑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