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2023年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ID:4036315

时间:2023-10-01 22:28:01

上传者:ZS文王 2023年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一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克服困难,领略春天的勃勃生机。

2、学会本课生字,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性思维。

出示实物春笋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它是什么?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瞧瞧,它长什么样?它叫笋(板书课题在田字格中)看老师怎么写课题,并齐读。

笋娃娃听说同学们读书很棒,它想听听咱们读书呢!赶快翻开课文读吧!

自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同桌互帮互助

教师范读,注意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

还有不会读的字吗?请谁来解决?

评析:这一环节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从小具备合作意识

好,现在有一些词语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聪明,愿不愿接受挑战?有没有信心?

(投影)先自读,再指名比赛读,大家当评委,奖励优胜者

以“泥”字为例,指导书写,并提示写字姿势:牢记三个“一”

春雨沙沙沙地下起来了,文中讲了几个笋娃娃长出来的情景?

“钻”字的动作)——真是一位有韧劲的孩子

你又喜欢哪个笋娃娃?它是怎么出来的?来,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你为什么能冒出来?(板书,并投影文字,同时设计“冒”字从文字中冒出来的动作)

评析: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

竹子妈妈身边的娃娃越来越多了1、2、3、4??我们真为这位伟大的妈妈高兴。

有了妈妈的鼓励,还少不了兄弟姐妹的鼓劲,你们会眼巴巴地看着你的亲人、朋友被困难打倒吗?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个笋娃娃加油吧!

(投影)探出头、斜着身子向上蹿,咱们来做做这位克服困难的笋娃娃

小采访:你们为什么要斜着身子呢?那你们现在什么心情?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吧!

你们喜欢这个笋娃娃吗?(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把你喜欢的笋娃娃所在的段落再读一读吧!

你喜欢哪个笋娃娃?

你从笋娃娃身上学到了什么?

1、笋娃娃长大了是什么?想看看竹子妈妈吗?带你们去看看吧!(投影竹林景色,配乐)

2、竹笋长大了就是竹子,竹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说一说,画一画。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二

知识与能力: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识字感知课文;图文结合并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读中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并适度扩展,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1.板书:心愿

2.出示题目《月亮的心愿》

齐读课题,读准“亮”,轻声,指导书写,给它做谜语: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一点一横勾,几字在下方。

3.学生质疑。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生字出示

窗帘背包装着照顾生病太累医生悄悄离开

(轻声)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5.抽读——评议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动脑及对课文的探求意识

通过评议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好胜心。

二合作交流

1.让我们去课文中找找答案,问问月亮姐姐吧!自由读课文,请拼音朋友帮忙,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完一遍后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得好了,月亮姐姐也会露出笑容了。

2.用自读自评,指名分段读、大家评的方式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己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培养朗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一天,月亮姐姐在空中散步,她来到一个小女孩家的窗户前,看到了什么呢?

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

2.此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呢?

指出月亮说的话。指名读

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词语“自言自语”。

3.思考:月亮为什么要跟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

(二)角色表演,理解体验。

1.可是,当月亮来到另一家窗前时,又改变了主意,想让明天下雨,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引导看图:月亮看到了什么?妈妈和珍珍在说什么呢?

3.小组合作读珍珍和妈妈的对话。

4.学生表演读

5.如果你是珍珍,会怎么样决定?

6.你觉得珍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一句话夸夸她。

7.月亮看到这一切,听到这一切,她是怎么想的呢?

齐读月亮的想法。

8.月亮为什么又希望明天下雨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三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如果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

你们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呢?(春天的早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课件)

师伴着课件介绍:《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课文。

1、师:一提到《春晓》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马上就背起来了,你们真厉害,原来早就学会了这首诗。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读得好,好吗? (学生诵读,读后评议。)

2、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3、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4、师:现在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书写这首诗的好吗?

学生自由摸读,读准字音,使用明文的二级低视生边读边画出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摸读能力较差的盲生正确摸读点位,利用大体字帮助低视生认识生字。)

5、指导古诗中的盲文分词连写。(盲文正确的分词是:春 眠 不觉 晓,处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雨声, 花 落 知 多少。)

三、理解诗意。

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背景音乐是《寒山春晓》,另加了许多鸟叫声。低视生可到屏幕前欣赏,充分发掘他们的残余视力去观察色彩斑斓的图片,观看雨后落花、莺歌燕舞的的动画,感受春天的美景。)

学生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的听见到处是鸟儿的啼叫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下以下词语: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4、教师说诗意,学生念诗句。

四、帮助低视生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大字卡片,让低视生认,看哪些字他们认识,哪些字还不熟练,指导他们认识。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重点: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上下结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一级低视生只要求认识生字,会写笔画相对简单的“风”、“少”字就可以了,全盲生可以用手指在桌上画一画“风”、“少”字的笔画。)

五、练习默写古诗。

1、默写这首诗。(全盲生和一级低视生用盲文,二级低视生用明文。)

2、检查默写情况。

六、课堂总结。

1、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享受自然的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妙。

2、播放《春晓》儿歌,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课堂教学。

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四

1.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它们高兴的心情。

3.读中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竹笋的生活环境,感受笋娃娃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它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的品质。

1.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

2.感悟、朗读课文,体会它们高兴的心情。

1.识字、词语卡片。

2.竹笋生长的教学课件。

3.笋娃娃和竹子妈妈的头饰。

:2课时。

2.随教师板书认读—— 笋娃娃。

1.听老师配乐范读,激发学生读书愿望。

2.你们愿意读课文吗?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特别要把生字宝宝找到,多读几遍。

3.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轮读课文,帮助对方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

6.在读书过程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提出你的疑问。

1.把生字宝宝请出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带拼音——去拼音——组词语

2.自主识字我最棒。

(1)我会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2)我会分:左右结构——泥、呢

上下结构——声、哭、是

独体字——身

(3)我会组:“组词我最棒”比赛

(4)我会记,记字我最巧,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记字。

3.重点指导写:

(1)呢、泥、身。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电脑演示,我跟随。

(3)书写练习,注意写字姿势。

随着春雨沙沙的声音,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课件展示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充满生机的笋娃娃也争着为春天添彩。

1.词娃娃要和你们见面,看谁认识他们?

笋娃娃 泥土 草丛 喊着 身子

数哇数哇 哭啦 努力 到处 都是 挺直

2.字宝宝着急了,也急着要来。你们欢迎吗?(出示字卡)

3.快把他们送到课文中吧,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几个笋娃娃?

1.你们想当笋娃娃吗?选你最喜欢的笋娃娃,现在你就是他了。

2.师生进入文本,体验角色。

老师现在就是你们的竹子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笋娃娃。(师生对读)

师:孩子你是哪个娃娃?

生:(选读课文来回答)

师:孩子,别哭,勇敢些,努力向上吧!

众生:加油!加油!

3.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再深入进入文本,体验教材。

4.汇报分角色读书,教师引导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师:这是谁在哭?发生了什么事?这个笋娃娃还是出不来,怎么办?这个笋娃娃真高兴,谁再来表演读出来。

5.课件:

一个笋娃娃从泥土里钻出来。

一个笋娃娃从草丛中冒出来。

一个笋娃娃从石块下探出头来。

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哪写得好?你还觉得书上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6.竹林里到处都是向上窜的笋娃娃,娃娃们,咱们这片竹林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孩子们边读边表演)

7.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课文吧!(播放音乐)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可以选背一段;也可以找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3、笋娃娃

(三张笋娃娃图)

钻 冒 探

叫 喊 嚷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五

让学生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卡片、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阶段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精读感悟阶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内

容,评一评是否画出

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课后向生活延伸:如果你是花篱笆,你想对我们说点啥?试着说说。写在小本本上吧。

读《童年书架》。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六

在辩证处理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编写中的多种关系后,提出了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创新设计的策略.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课前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阶段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精读感悟阶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内

容,评一评是否画出

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课后向生活延伸:如果你是花篱笆,你想对我们说点啥?试着说说。写在小本本上吧。

读《童年书架》。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花篱笆》一课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美丽静谧的田园风光,处处飘溢着恬适的乡村生活气息,将我们带到了沁着新翻泥土气息,飘着草木清香的乡间农舍。

我对花篱笆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课文中花篱笆是那么美,那么温馨,这样的格调,这样的氛围,与学生开启心窗的交流,收获颇丰。就是这一道美丽、充满生机的花篱笆,筑就了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如春风拂面,使我们心灵也透亮轻盈起来。花篱笆的故事在字里行间为孩子渗透着邻里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让学生通过美读语言文字,敞开心扉,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之余也学会什么是爱别人,如何去爱别人,也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到在自己帮别人之后,也会有同样的暖意涌上心头。

根据以上特点,教学中,我设想用一个“情”贯穿全课的教学。以理解各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为突破口品悟课文;通过想像、联想,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多感官积极参与学习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情感读文的目的。通过表演情景剧,揣摩花篱笆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感受农家人的热情及农家邻里间的和睦,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学生初识生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同桌读、情境中读、学生范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语言美,品出生活美,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情趣浓郁的生活气息,包含着多少耐人寻味的追忆,积淀于心田,存留于脑海。我激情洋溢,学生兴趣盎然。每当聊到花儿的盛开,周围似乎有浓郁的花香萦绕周围,图片、美景的想象中,已走入了文本的其间,整堂课轻松、自然。学生的言语贴近理解层面,更好地实现了文本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让其自然美景、感受融洽组合。教学流程秩序井然,浑然与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在课堂间开启心桥,让课堂中诠释心情的最好氛围。学生情感自然流溢,向往着淳朴的乡村之风。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第二课时及反思篇七

1、认识12个新字,写出6个字和字,认识新笔画“原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风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

阅读、背诵课文、识字和写作。

1、激发对话并介绍新课程。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今天我们在学习《十二月之歌》,你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2、提出题目并一起阅读题目。

3、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用拼音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2、阅读课文后,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3、数数,课文有几行,让学生明白一行是写一个月的特点。

4、告诉学生童谣中的十二个月是指农历。

四,读,看,想,说。

2、学习《三月清明杨柳绿》,让学生说说三月的假期?此时的风景有什么特点?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八月中秋桂花香》。

3、学习《四月牡丹花红》启发学生思考:四月开什么花?《六月荷满塘》、《十月满橙黄》、《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雪糕》用类似的方法学习。

4、《七月牛郎织女》和《九月重阳重阳》给同学们做简要介绍。

5、练习带着情绪阅读课文。

6、复习巩固生词。

1、检查学生对新字的认识。开火车认读,生词新词一起读。

2、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认识和记忆新的汉字。

七、指导写作。

1、课后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的笔顺。

2、指导学生在“手写”书上写字。

8、实践活动

下课后,做一个“读书跳”的学习游戏,边看课文边跳绳,让学生在学校玩,在中学玩。

【第三条】对小学一年级《十二月歌》教学的思考

“十二月歌”是一年十二个月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本课要求认识课文生词,能写两个词,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设计了谈话、阅读图片、阅读文字、独立识字、小组合作识字、原声朗读、朗读洞察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以实现各方面的教学目标,注重给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

1、以文识字,自主与合作识字是重点。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用文字来识字,用图片来识字,比如池塘和墙壁。展示课文的同时展示花,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认出这些花的名字,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小老师认字的时候,分组学习生词,(用你好的识字方法学习)小组比赛中的认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问问你组里的同学。多项学习活动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下完成。在认识一些有共同特征的字时,如:外、女、秋、象、黄、薛、宋、清、方,我出示卡片,让学生找出图案。孩子们连忙说,部首都是一样的。,总结一下带这个部首的字是什么关系,这样形声字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同时,课堂也力求体现汉语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在认识一些生词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环境。问题:你通常在哪里看到这些词?因为学生是在中文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单词说出来,加深对生词的认知,让他们学习中文。好玩的。

2、大声朗读永远是主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