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实用5篇)

最新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实用5篇)

ID:4036616

时间:2023-10-01 22:34:34

上传者:梦幻泡 最新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实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感悟,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篇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仲春时节,__亲临广东考察调研,用坚实脚步丈量南粤大地,为广东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今年,广东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的基础,必须坚持和发扬好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让乡村发展既有“甜头”,又有“看头”,更有“劲头”。

产业为先,抓党建促产业增收,农业有“甜头”。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__在茂名柏桥村考察时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深悟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开发乡“土”资源,以党组织牵头土地流转,积极探索转包、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撂荒地变‘致富地’”。彰显“特”色风情,基层党组织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积极探索休闲农业、文化旅游、规模种养等产业发展模式,做强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同时培育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构建“产”业集群,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新模式,党组织搭建平台,村企联对,成立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完整产业链,实现“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以党建引领护航产业发展。

宜居为要,抓党建促生态增色,农村有“看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保护好、建设好生态环境是生态宜居的前提。在调研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时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时刻牢记殷殷嘱托,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党建红”擦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绿底色”。举办“植绿”活动,依托党的__精神宣讲、主题党日活动和植树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我为家乡种棵树”等特色活动,党员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打造特色“党建种植林”,由党员挂牌承包,社会各界、千家万户、干部群众参与管理,共同汇集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守护“绿色”生态,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落细“河长制”,党员干部当好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引领者,加强水源涵养,强化水源地保护,实现“河有人管、事有人干、责有人担”,守住天蓝水清。打造“绿美”乡村,按照“一村一风貌、一景一格调”的思路,结合当地生态、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产文旅融合“绿色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成为最珍贵的“绿色红利”,让广大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民心为本,抓党建促治理增效,农民有“劲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__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离不开坚强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疏通基层治理“脉络体系”。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在抓党建促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时要站稳人民立场,推动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营主体、乡贤能人等多元主体的不同作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乡村共治格局。强健基层治理“筋骨体魄”。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要深化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基层党建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中发挥凝心聚力最大成效。延伸基层治理“末梢神经”。依托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推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做宣传、送温暖,竭力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民心所向、民心所盼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发挥好乡镇党校、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景点、新时代农村实训基地等党建阵地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乡村共治人人参与进来、人人尽展其才,激发干群齐心协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让“党建红”在指方向、聚人心中成为乡村治理最美色。

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篇二

日前,__到江苏省苏州市考察,重点调研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必须赓续精神“根脉”,建强智力“梯队”,打造科创“堡垒”,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立足“文化传承”“根本点”,赓续精神“根脉”,为高质量发展“强底气”。“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是深邃的,它影响着一个民族,影响着一个国家。中华民族在华夏大地上繁衍了五千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赓续文化“根脉”,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顺应文化产业数字化、云端化的发展趋势,聚焦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形态,以新技术与新手段包装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出“近悦远来”的文化符号,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培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高校、企业、馆藏场所要加强合作,搭建人才成长链条,培养适应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锚定“人才建设”“发力点”,建强智力“梯队”,为高质量发展“聚人气”。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__在党的__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向纵深加速演进,站在时与势叠加交汇的特殊历史节点,谁的队伍更强,谁更有“人气”,谁就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支本领过硬、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应有之义。要突出市场化、实用化导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技术前沿、市场一线,打造一支能战能胜的人才队伍。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下功夫,将育才和用才结合起来,构建从成长到成才的全链条,大力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和适用率,推进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造科创“堡垒”,为高质量发展“添新气”。“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打造科创“堡垒”,必须大力推动基础创新,打造原始科技创新策源地,铸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石。要加强关键核心领域的基础科技创新,探索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新模式,持续加大基础科技领域的攻坚力度。基础科技领域是一个见效慢、投资大的攻关重点,对资金支持的要求高,政府部门要制定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促使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要加强创新成果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合市场、工商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侵权行为,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维护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大家分享的12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感悟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篇三

在全国__的热烈交流讨论现场,代表委员激动地说道,“党的__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身处发展加速的时代、拥抱广阔无比的舞台,广大党员干部拥有着展现才华、追逐梦想的宝贵机遇,当主动“乘风翱翔”释放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跃阶而上”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新局面,真正点亮群众向往的生活。

乘“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之风,助力产业加速“跃阶而上”。“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档加速“关键期”,无论是资源投入也好,还是时代机遇也好,都以“奔涌之势”注入到了各项事业当中,这是“利好”信号、更是“发展”冲锋令。广大党员干部当乘“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之风,始终满怀豪情、奔涌斗志加入到干事创业的最前沿,把最新资讯、最新机遇、最新形势带入农村大地,和群众一起思考如何做强做优“产业链”、如何打开扩大“销售面”、如何擦亮优化“品牌线”,既要在过往的产业基础上“更进一步”,更要努力探索致富的“新路子”,让当下时兴的“生态旅游”“绿色康养”“网红线路”“电商直达”等活力因素带入农村,真正助力产业加速“跃阶而上”。

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风,助力幸福生活“跃阶而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脱贫攻坚的顺利收官,到乡村振兴的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好日子的憧憬和恳切之情也日益浓烈,过去住在大山里,水源、交通、生活都成了问题,而如今住进了舒适社区,有了邻里街坊和议事中心,有了难处、困处和烦心事,自然期待着有人能帮一把、助一次。广大党员干部当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风,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既要想办法推动产业发展,更要始终聚焦于人民群众,全面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尽力满足他们的诉求和期待,真正用实干的笔触写出非凡的答卷,以责任的色彩绘出向往的生活,助力幸福生活“跃阶而上”。

乘“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之风,助力乡村颜值“跃阶而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犹记得一次令人深刻的线上直播,一位分享者讲道:“无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瞬时美好,还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特别体验,你们诵读的诗句、畅享的画面,都是我儿时的故乡。”浓浓的爱乡之情、思归之意透过字字句句直击笔者心灵,每每说起故乡,我们都会涌起千万种复杂的情绪,而其中一定有着“希望故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祝福和心愿。广大党员干部当乘“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自然之风,让乡村的一年四季都有着变幻的风景,那是绿水青山映照下的乡村盛景,那是鸡鸣犬吠声动人心的乡村旋律,真正在因地制宜中走出乡村建设的“特色路”,让生态扮靓生活、升腾幸福,助力乡村颜值“跃阶而上”。

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篇四

仲夏时节,走进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碧水环绕,亭台错落,花木丛生,满目翠绿,处处呈现出生态良好、治理有效、产业发展、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景象。

“以前,石桥村村民大部分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泞路,网络不通,信息闭塞,没有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韩店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说,这几年,按照全村、全域、全景一体发展的思路,高标准编制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从此石桥村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韩店镇石桥村地处关山林缘区,气候高寒阴湿,林地多、耕地少,发展种植业和其他产业没有明显优势,但石桥村东邻4a级旅游景区云崖寺,西接3a级旅游景区朝那湫,村子又紧邻平天高速韩店出口,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近年来,围绕旅游示范村打造,石桥村建成了草莓采摘体验园等四大产业园,全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文旅、农旅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旅游带动、多元增收的发展新路子,真正实现了村庄变景点、农房变旅馆、农民当老板。

“以前在外面打工,干的活累还挣钱少。村里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后,我回家办了个亲子垂钓摊点,收入比在外打工好多了,人还轻松。”正在摊点上忙碌的韩店镇石桥村村民李永红说。

石桥村坚持以打造乡游、乡见、乡宿、乡味为主题的“陇上乡遇”旅游品牌为目标,争取旅游发展资金,将丝路文化、红色文化、梯田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先后建成了景区湿地公园、儿童游乐场、人行步道、亲水平台、生态停车场等旅游设施。通过招商引资,累计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文化小吃一条街、14栋民宿及生态餐厅等旅游开发项目。

“村上扶持29户群众发展农家乐,25户群众开办游乐项目,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韩店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达12.6万人,村集体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如今的石桥村,凭借“生态优美、交通便利、景区周边、文化突出”的优势,通过乡村旅游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走上了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绿色发展的感悟心得篇五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各省市,横跨我国东西中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开路先锋”,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五个“新”(新篇章、新样板、新高地、新优势、新画卷)、三个“主”(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赋予了长江经济带新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长江经济带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个“聚焦”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聚焦绿色生态,刷新城乡建设新颜值。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之大计。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驱动,人类的发展需要生态支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而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守护一江清水、一片蓝天,推动环境持续向好向优,让生态产业成为城乡居民致富的“金饭碗”,让“生态绿”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让绿水青山成为最美小康底色。

聚焦协调发展,打造一体推进新格局。无论是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大流行。“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城市的发展要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抱团取暖”,要凸显各地发展优势,统筹资源与要素的调配与均衡流动,实现区域发展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齐头并进。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的主轴线之一。要充分发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核心作用,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上海自贸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

聚焦企业创新,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金钥匙”,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助力经济发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建立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文化传承,培育文化发展新业态。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血脉,浩浩汤汤的长江造就了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沿线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重“商”轻“文”,要将城市的建设与文化的传承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城市建设彰显人文厚度和文化底蕴。要在历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时代性、创造性又要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的风姿,要赓续长江文化血脉,挖掘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守住长江文化的精气神,让长江文化像滔滔江水一般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锚定新目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鼓接着一鼓锤,培育新业态、创造新生活,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