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特色介绍 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教案(大全5篇)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 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教案(大全5篇)

ID:4038450

时间:2023-10-01 23:17:52

上传者:笔尘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 小学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教案(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

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

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建筑成因

建筑材料

形状结构

文化内涵

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形状结构:土楼高15米,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形成圆形,宏伟壮观。

文化内涵:两三百人聚居一楼,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分房,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追求吉祥,幸福与安宁。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建筑成因:居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暑和湿气。

建筑材料: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楼板或竹篾隔层,屋顶用草排、木片或瓦片覆盖。

形状结构:竹楼呈正方形,竹篱围着,分上下两层,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架楼仪式如过节般热闹,请唱曲子,祈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3、角色体验,练习表达,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深化了解。

4、教师小结:傣族人民常年居住在竹楼里,树满寨花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是多么幸福。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世界民居奇葩,它们就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同自天而降的“飞碟”,是那般宏伟壮观。客家人平等聚居,和睦共处的淳朴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品读句子,感悟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列数字:墙厚1米,高15 米

(2)打比方:“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3)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4)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5)作比较:“……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六、课外拓展,迁移表达

1、出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特色民居的图片或资料。

2、出示课件,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七、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展示、介绍的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民居,是我们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 ,求发展的历史纪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妈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篇二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有关美术基本知识一年多的时间了,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设计等的技能,但有部分同学在绘画、动手制作过程中还缺少大胆想象的创造,还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创造。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

四、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

第一周2月25日——2月28日纸片插接

第二周3月1日——3月7日点、线、面

第三周3月8日——3月14日重叠的形状

第四周3月15日——3月21日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3月22日——3月28日五味瓶

第六周3月29日——4月4日得奖了

第七周4月5日——4月11日孔雀翩翩

第八周4月12日——4月18日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九周4月19日——4月25日漂亮的花边

第十周4月26日——5月1日奇妙的脚印

第十一周5月2日——5月8日蔬果变变第小鸟的家

第十二周5月9日——5月15日故事画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十三周5月16日——5月22日变了样

第十四周5月23日——5月29日我心中的老师

第十五周5月30日——6月5日会爬的玩具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6月6日——6月12日家认识图形标志

第十七周6月13日——6月19日

第十八周6月20日——6月26日复习考查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篇三

(此文于12月获省三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21世纪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我认为是四大潮头的有机统一的结合体。第一,是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第二,是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第三,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第四,是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

我们中国小学语文教改,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这种民族复兴潮流,也是四大潮流的有机统一:第一,是改革开放;第二,是经济起飞;第三,是国家统一;第四,是文化复兴。面对这种时代潮流和民族精神,21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改走什么道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现代化与民族化统一的大道”,创造21世纪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体系。

更切近地说,我们要进一步具体探索:怎样通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的途径,达到强化素质教育,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的目标。这里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理论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富于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模式?积上下五千年研究探索,我认为文章要做在六个结合上,努力开出民族化与现代化统一的“六朵金花”。

第一,文道结合的素质教育。当前特别应当注意突出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三个结合点:一是掌握祖**语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爱国主义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善于自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第二,情理结合的教学过程。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育,继承发扬了“从孔夫子到叶圣陶”开创的中国语文教育优良民族传统,走出一条情理结合的大道;把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与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把审美情感与智力发展,把右脑开发与左脑开发有机地结合。

第三,读写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方面,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法,作了有益的探索,其基本经验与精神实质就是:把读与写,语言的内化理解活动与外化表达活动,乃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训练,全面发展。

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朗读的训练;加强听说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第四,师生结合的联合主体。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强调师生结合,联合主体,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一个突出任务,就是摒弃死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造启发式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三个为主: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学结合,以学为主。

第五,严活结合的训练方法,西方近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活”字突出,“严”字不足,而中国教育传统的特点是:“严”字当关,“活”字不足。我们今天需要扬长避短,综合创新。

基础知识、基础训练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条在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丢,不能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天更要努力学习西方教育,世界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力加强“活”的这一方面。向哪方面“活”呢?应当重点做到四个加强:加强求异性思维训练;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语言思想中的独立个性发展;加强学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六,苦乐结合的教学境界。在这里,出发点是教师要注意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善于以各种乐学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少、慢、差、费,争取优质高效;上升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祖**语过程中,树立刻苦精神,下苦工夫;归宿点则是让学生升到独立自学,终身学习的乐学境界。

今年正值,将迎来新的世纪的历史开端。我们同时还将迎来新的教学创新方法。

如果说中华腾飞的龙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母亲;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中华腾飞的基石,那么,注重祖**语的小学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如果说教师是塑造民族精神的灵魂工程师,那么我们还是教育教学改革正当时的塑造者,肩负着党和人民委托的重任。

努力吧!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篇四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小学教学特色介绍篇五

(此文于2000年12月获省三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21世纪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什么?我认为是四大潮头的有机统一的结合体。第一,是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二,是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三,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四,是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我们中国小学语文教改,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这种民族复兴潮流,也是四大潮流的有机统一:第一,是改革开放;第二,是经济起飞;第三,是国家统一;第四,是文化复兴。面对这种时代潮流和民族精神,21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改走什么道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现代化与民族化统一的大道”,创造21世纪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新体系。

更切近地说,我们要进一步具体探索:怎样通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的途径,达到强化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的目标。这里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理论问题是:究竟什么是富于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模式?积上下五千年研究探索,我认为文章要做在六个结合上,努力开出民族化与现代化统一的“六朵金花”。

第一,文道结合的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当前特别应当注意突出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三个结合点:一是掌握祖**语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爱国主义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善于自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第二,情理结合的教学过程。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继承发扬了“从孔夫子到叶圣陶”开创的中国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优良民族传统,走出一条情理结合的大道;把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与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把审美情感与智力发展,把右脑开发与左脑开发有机地结合。

第三,读写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方面,丁有宽老师创造的读写结合法,作了有益的探索,其基本经验与精神实质就是:把读与写,语言的内化理解活动与外化表达活动,乃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训练,全面发展。

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到三个加强:加强朗读的训练;加强听说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第四,师生结合的联合主体。中国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强调师生结合,联合主体,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一个突出任务,就是摒弃死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造启发式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三个为主: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教学结合,以学为主。

第五,严活结合的训练方法,西方近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是:“活”字突出,“严”字不足,而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传统的特点是:“严”字当关,“活”字不足。我们今天需要扬长避短,综合创新。

[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