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优质5篇)

2023年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优质5篇)

ID:4041794

时间:2023-10-02 00:43:53

上传者:曼珠 2023年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篇一

他是山东人,我们相识已有二十五年了。

那年,我受县委组织部的派遣,到本县杨郢乡挂职。杨郢乡位于来安县北部山区,在江淮分水岭东端,面积101平方公里,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那里交通闭塞,也是一个经济较落后的革命老区。凡在那里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不愿去,去了不想回。”杨郢虽然贫穷落后,但那里的人淳朴善良,性格豪爽。我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乡政府坐落在塔山脚下,是四面环山的一块盆地。虽然不能和秀丽的“楚地”相媲美,但也有一方的“桂林”山水之灵气,这里有1.9万之多的乡亲父老。

在杨郢乡,我的职责是发展乡里的工业经济,也就是挂职的工业副乡长。为了开发乡里的林果经济,我认识了我的朋友宋金叶。他是县委县政府从山东苍山县请来的八名林果技术员之一,他们一行是来为我们杨郢乡开发林果经济的技术能人。在八名技术员中,他的身材比较痩弱,但他是个地道的山东人,虽然他不是山东大汉,但在他的身上完全可以体现出山东人的性格。他给人第一眼感觉,就是很精明能干。由于要开发乡里的林果经济,平时我和接触较多,也很赞赏他的为人。

我在杨郢期间,我们乡满山遍野都是果树。在果园里,有板栗树、梨树、桃树、山楂树……我记不清还有什么果树。每当果树开花时节,我们俩就相约到果园里赏花。桃花是春天的信使,千姿百态的桃花开得率真,开得优雅,开得义无返顾。它的艳丽装扮春天,给人铭心的记忆。一切都是心醉的颜色,透过桃花骄艳的花瓣,嗅着花儿送来的淡淡花香,沁人肺腑,惬意舒畅。几只蜜蜂在花间穿梭采蜜。嘤嘤嗡嗡的,飞过来飞过去。怒放的桃花,撑远了我的天空。我不由地想起唐寅的《桃花诗》,“------清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梦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桃花不但装扮自己,更装扮了我的心情,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那时我的家人和亲友们,每到夏秋季节,都能品尝到我们杨郢的鲜果。在收获季节杨郢的满山遍野,到处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这一切都是山东林果技术员老宋他们的功劳。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回到了县城。一晃十年,我和老宋没有相见。常言道,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腿转,没想到我们又转在一起。

去年春,我滁州的一位朋友老盛兄约我到他的农庄观赏桃花。老盛一见到我就说,“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你们来安搞林果的,是我的合伙人”。我乐意地说,“行,那我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就在我俩说话间,外面来了一辆轿车,从车上下来一拨人。我的朋友老盛兄立即上前给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合伙人,是你们来安县林科所的的宋所长------”。没等我朋友老盛兄说完,宋所长立马上前握住我的手,“哎呀,这是我的老乡长------”。我也很惊讶,不知说什么,只是紧紧握着他的手。没想到这位新朋友尽是我在杨郢乡的老朋友宋金叶。真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我们的相见真是不也乐乎。

中午席间,我们推杯问盏不在话下。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叙旧的同时,我了解了他们的合伙项目。宋和盛俩合计在我们来安的龙山桃庄村承包2500多亩山地,他们要开发皖东最大的林果基地——桃丰农业合作社。对他们的计划我十分赞同,因我了解他们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兴奋之际,我们约定三年后到他们的桃园吃桃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又是一年桃花开------

喂------宋所长吗?,“对,是我呀,老领导有事吗?”,对方传来热情的话语。昨日,我拨通了宋所长的电话。我告诉他,“县文联和作协要去他的农庄搞采风活动,顺便给他也搞搞宣传”。听说我们要去他的农庄,他十分兴奋,电话里连声传来:好,好,好。他表现的热情而激动,热烈欢迎我们去他的庄园采风。

在桃丰庄园,目光所及,全是桃树。桃树普遍低矮,树冠开阔,树枝横展,桃子缀满,桃香淡淡。有的桃子成熟了,上面挂着细密红色的绒毛;有的桃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掩映在狭长绿叶之间。他的桃园引进的有“大红桃”、“金澳”、“春雪”、“中油4号”、“中油9号”等桃树新品28万多棵。分早熟、中熟、晚熟三类品种,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满足市场需求。我站在田间的小路上,一股沁人心扉的桃香扑鼻而来。丰收是满眼的希望,纯美的果园间,润泽的土地里,收获的景象令人兴奋。

据县志记载,当时来安县北区是一片荒凉山野,土肥林密,尚未开垦,且无人居住。后有山东人口的进入,使北区即今天的二十里长山,从此有了袅袅炊烟。他们男耕女织,很少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主要是交通不便。来安县城与北区通车是五十年代末,清朝之前无路可走,皆为悬岩峭壁。山东祖籍的农户在长山人口比例70%以上。桃丰庄园以桃庄村为中心,沿312国道东西纵横,整体面积约3000多亩。桃园的桃树品种极为丰富,以冬桃、水蜜桃、艳红最为出名。据宋金叶介绍,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龙山属丘陵区,土质差,种庄稼产量低,但是非常适应种植果树。上世纪90年代,他就给当地农民免费提供农林技术、树苗,村民种植桃树形成规模,成就了今日千亩林果园。种植桃树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桃子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铁杆庄稼”,是桃子成就了他们的致富梦。这不,由于我们村的桃子口感好、皮薄肉嫩,广东等外地的水果经销商早慕名前来订购今年的冬桃产品。宋金叶和他的伙伴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让南来北往的客人春赏桃花、夏摘果实,放松身心,在乡村的怀抱享受美好生活。憧憬未来,宋金叶和他的伙伴们信心满怀。

我的朋友宋金叶他来自山东,他的青春奉献给了亘古及今的长山。

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篇二

1、炒豆子

“二月二”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还要在家吃炒豆,寓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炒豆还叫“蝎子爪”,因为过农历二月二,各种虫蝎就要出现了,传说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炒豆用的是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黄豆经过了仔细挑选,炒前先用糖精水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炒豆可以预防。

2、猪头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在烟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习俗,就是啃猪头。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杀的猪羊,正月一过,基本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了猪头,就留在二月二这天吃了。还要把猪头作为祭品来祭拜祖先。一年要开一个好头,祈福当年风调雨顺。

3、棋子块

山东很多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吃棋子块的习俗。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它象征龙鳞,它的形状是一个菱形,两头尖,它是用面做成的,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具体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加上糖或者糖精,是一种甜食,有的厚而小,有的稍大而薄。

还有一种叫“绿豆棋子”,这属于一种稀饭,像做炒棋子一样,虽然也把擀成的薄面饼切成菱形形状,但不是炒制,所以也不需晾干,而是在锅里煮的绿豆烂开了花放进去煮熟即可,代表龙鳞和龙眼。

4、懒龙

二月二的食品还有一种叫“懒龙”,也叫“卧龙”,它的做法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饼,再把豆腐捣碎拌上葱花,撒上盐摊在饼上,卷起来把两头压紧,把长长的夹馅面龙盘在笼屉里面的外圈,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成小一点的同样的面龙,盘在笼屉的中间。这样一只笼屉可以蒸出两只面龙,因为他们卧在笼屉里面所以叫他们“懒龙”或者“卧龙”。

人们吃的时候,根据需要切成大小不同的块。人们吃懒龙意思是唤醒龙,要它下雨润大地。棋子和燎豆只在二月二这一天吃,而在许多地方,平常也吃懒龙,不过,平常吃的时候,叫它豆腐卷子。

5、年糕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还要吃年糕,把过年的年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老人们说,家中有属相为大龙的,这天要蒸糕吃,而不能煎糕吃,以免伤了“龙爪”。

6、煎饼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7、面条

许多地方二月二还要吃“龙须面”,就是把面条切得特别的细长,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吃龙须面来求长寿。

延伸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食物

1、饺子(食龙耳)

饺子是中国北方最好的美食之一,不接受反驳!无论北方人走到哪儿,最难忘的就是饺子,而且最难忘的是母亲包的。思乡有时吃顿饺子会化解很多愁。北方的农村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的,二月二也不除外的。“好吃不如饺子”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饺子有很多形状,元宝形的、耳朵形的,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食龙胆)

北京、天津等地:有二月二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这个小米可不是那种普通的我们见到小米,是那种糯小米,一般用来做年糕和面食中包上做蒸包。

3、春饼(咬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麻花(啃龙骨)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5、山东地区: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我小时在农村时,我母亲做得会加鸡蛋,颜色黄金色,一般是用沙子炒或者直接放大锅中炒。小时候最爱的食品之一,嘎嘣脆,又不硬,香。可惜很多年没吃到了,一直在外地。

6、山东青岛地区:除了吃棋子、糖豆,还在二月二摊煎饼吃。

那个年代,白面金贵。我小时在家最爱吃的就是老妈摊得煎饼,里面加点油、鸡蛋、葱花。但是我自己做总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这个煎饼不是临沂、淄博地区那种,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煎饼果子,但是做法差不多,只是相对软。

7、北方:龙须面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8、爆米花(金豆开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9、甘肃: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山东地区除了吃面旗子外,也吃炒豆子,只不过同甘肃的略有区别,是用面加糖然后调成稀状,把黄豆裹起来,然后再炒,更美味。

10、吃猪头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家家户户吃猪头等各种食物,以示吉庆。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11、北京: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12、安徽黄山: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13、江浙沪地区: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14、浙江温州:芥菜饭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传说有一年民间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没法下种子。老百姓纷纷上街祈福求雨,请求龙神赐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过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连连,来年定要忍饥挨饿。这时天上守护天河的青龙王得知后看着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将天河翻了个个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润大地。百姓们欢呼雀跃感谢龙王赐雨赐福。这一年百姓们粮食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吃不必担心忍饥挨饿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恼怒大发雷霆责怪龙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将青龙王压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头,除非金豆开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难过,想方设法地寻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让金豆开花。苦苦寻觅许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将家里的干玉米粒放进热锅里加热,随着锅里温度升高。玉米爆裂变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闻声而来问其原因,得知孩童将玉米粒放进热锅,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惊呼,这不是就是金豆开花么。隔日百姓家家户户上街支起锅罩做玉米花。高声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开花请求释放青龙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拨开云雾一看,果真玉米为金,爆开像花。故此为金豆开花。玉皇大帝召来太上老君说到,我身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释放青龙王并官复原职。

压住青龙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龙王抬头一飞冲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6大习俗

1.剃龙头

二月初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摆围仓

二月二围仓是村民勤劳的象征。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

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粮食已经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3.吃龙食

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4.带姑娘

“二月二,带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5.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篇三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可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

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的多。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再说倒酒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山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山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纯粹是在扯淡。山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边喝、边吃、边说话。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酒桌戏称“丐帮开会”。

最后说喝酒

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但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比如有一种在酒席间斗酒的捉瓶子游戏叫人就深恶痛绝。就是比赛双方一人一捆啤酒(10瓶),桌子中间放一瓶。比赛的.人没喝完自己的那一捆啤酒以前,不能碰桌子中间的那瓶。等自己的啤酒喝完了,先抓取中间的啤酒喝的算胜利.

一般山东人请客,酒桌上必定要有鱼。鱼在山东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别看什么山珍海味,和鱼相比也只能叫“小菜”。不是山东人稀罕鱼,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一般上鱼的时候,鱼头冲客人,表示对客人尊重。这个时候,客人要喝鱼头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鱼尾酒,一般是“头三尾四”,然后大家一起吃鱼。剩下的鱼骨头一般不撤,等主人叫端走再用剩下的鱼骨头做个汤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酒席进行的差不多了,该结束了。鱼骨头作的汤叫“杂鱼汤”,就是把鱼骨头和碎鱼肉加汤,加胡椒、醋再炖,味道很鲜美。没喝过的朋友可以自己做来尝尝,既好吃又不浪费。等汤上来了,大家喝掉个子的杯中酒,吃饭,然后筵席结束。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而一些挚友之间的聚会则时间更长。

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篇四

今天早上,我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了街上的一阵叫卖声:“卖枣!卖枣!”我迷迷糊糊地看了下闹钟,快8点了,该起床了。

我打开窗户,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就在我家对面停着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满满的一车枣。原来叫卖声就是从那儿传来的。因为下雨,买枣的`人只好蹲在车厢底下叫卖。我看了很久,买枣的人没有几个。卖枣的人愁眉苦脸的。我看了一阵心酸,觉得他们很可怜。不知过了多久,可能是他们的红枣好吃又便宜,渐渐地买枣的人越来越多,卖枣的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枣终于卖出了很多,但他们的衣服也湿透了。

我突然想:爸爸、妈妈他们挣钱不一样很辛苦吗?我应该节约用钱,因为这一分一角都是他们用辛勤劳动换来的。

指导教师:林加雪

投稿:-5-6 12:51:10

山东人自我介绍大学篇五

1、炒豆子

“二月二”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还要在家吃炒豆,寓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炒豆还叫“蝎子爪”,因为过农历二月二,各种虫蝎就要出现了,传说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炒豆用的是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黄豆经过了仔细挑选,炒前先用糖精水浸泡一下,稍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需掌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春天常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炒豆可以预防。

2、猪头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在烟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习俗,就是啃猪头。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杀的猪羊,正月一过,基本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了猪头,就留在二月二这天吃了。还要把猪头作为祭品来祭拜祖先。一年要开一个好头,祈福当年风调雨顺。

3、棋子块

山东很多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吃棋子块的习俗。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它象征龙鳞,它的形状是一个菱形,两头尖,它是用面做成的,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具体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加上糖或者糖精,是一种甜食,有的厚而小,有的稍大而薄。

还有一种叫“绿豆棋子”,这属于一种稀饭,像做炒棋子一样,虽然也把擀成的薄面饼切成菱形形状,但不是炒制,所以也不需晾干,而是在锅里煮的绿豆烂开了花放进去煮熟即可,代表龙鳞和龙眼。

4、懒龙

二月二的食品还有一种叫“懒龙”,也叫“卧龙”,它的做法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饼,再把豆腐捣碎拌上葱花,撒上盐摊在饼上,卷起来把两头压紧,把长长的夹馅面龙盘在笼屉里面的外圈,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成小一点的同样的面龙,盘在笼屉的中间。这样一只笼屉可以蒸出两只面龙,因为他们卧在笼屉里面所以叫他们“懒龙”或者“卧龙”。

人们吃的时候,根据需要切成大小不同的块。人们吃懒龙意思是唤醒龙,要它下雨润大地。棋子和燎豆只在二月二这一天吃,而在许多地方,平常也吃懒龙,不过,平常吃的时候,叫它豆腐卷子。

5、年糕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还要吃年糕,把过年的年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老人们说,家中有属相为大龙的,这天要蒸糕吃,而不能煎糕吃,以免伤了“龙爪”。

6、煎饼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习俗。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始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受毒虫的伤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托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7、面条

许多地方二月二还要吃“龙须面”,就是把面条切得特别的细长,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吃龙须面来求长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