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精选5篇)

最新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精选5篇)

ID:4043454

时间:2023-10-02 01:55:00

上传者:书香墨 最新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精选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篇一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对于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一些教育项目,并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落后,教师队伍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应该立足于解决当地教育问题,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在我所参与的乡村教育项目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当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制定了教育计划。我们还特意选派了一些当地教师参与项目,培养他们的教育意识和专业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有专业技能、有创新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农民。然而,在传统的农村教育模式中,许多学生只会简单的农耕技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革新教育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将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三,我体会到“产教融合”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教育工作应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和农业发展,帮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更多的机会。通过产教融合,我们可以为乡村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我了解到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乡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然而,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们也注重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最后,我认识到乡村教育需要多方合作。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与当地政府、学校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学校应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水平;企业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教育,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行“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的角色和加强多方合作,乡村教育将得到全面发展。我深信,只有乡村教育得到重视,乡村振兴才能取得持久的发展。

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篇二

1、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

2、寻梦田园风光,情醉油菜花海。

3、生态发展虾稻共育亩亩万丈情,公益服务志愿同行人人一枝花。

4、登录万丈湖,下载田园美。

5、黄湖畔油菜展风采,万丈情虾稻添助力。

6、乐业安居何处?笑看万丈人家。

7、浓情万丈湖,乡邀天下客。

8、和谐和美万丈湖,宜居宜业新家园。

9、兴生态农业,舞万丈春风。

10、创宜居宜业新农村,建生态文明万丈湖。

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篇三

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乡村振兴是当地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各种措施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一些乡村振兴项目,深切感受到其对于乡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上海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振兴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上海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在某个乡村,当地政府引进了先进的农业设备和优良的品种,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业产量。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农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农产品展销会,帮助农民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这些措施,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段: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上海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注重农业发展,也注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某个乡村,当地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乡村酒店,并将其打造成了集农家乐、民宿、康养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在酒店开业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迅速兴起。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乡村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第四段: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感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关乎农村环境的改善。上海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村环境修复和农村环境保护,使得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某个乡村,曾经存在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引进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加强了对农田和水源的保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乡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污水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

第五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和参与度。上海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设立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民培训等方式,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参与度。在某个乡村,当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为其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合作社成员通过共同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合作社还举办了很多农技培训班和农民大会,提升了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参与度,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总结:

上海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农民的生活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推进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举措,上海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继续努力。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乡村振兴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篇四

2019年,沂南常山庄片区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通过两年持续努力,顺利完成各项创建任务。为迎接上级对常山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行动的评估验收,我县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及早开展并完成自查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前谋划,加强组织领导。我县成立了常山庄片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行动自查评估验收工作专班,负责自查评估验收工作的调度协调、业务培训、整理汇总相关档案材料,会同有关部门、乡镇做好现场准备。

(二)深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学习《关于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评估验收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系统研究“六个双提升”涉及的19项评价指标、指标要求、评价标准等,科学分解、逐一落实职责分工,提前明确了验收工作目标方向和流程,为档案整理和现场准备工作打下基础。

(三)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积极学习周边县区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工作专班专门赴郯城县等地学习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评估验收工作先进经验做法,通过相互交流开阔思路、借鉴提高促进评估验收工作。

(四)明确责任,强化合力推进。9月29日,片区召开马牧池乡班子成员、依汶镇分管负责人、乡镇直部门负责人、片区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创建推进会,马牧池乡分管负责人表态发言,进一步压实责任、通力合作,推动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10月26日,县政府召开了沂南常山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行动评估验收工作培训会议,县直有关部门和马牧池乡、依汶镇分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齐鲁样板示范创建行动评估验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任务。

(一)乡村产业发展双提升。片区坚持“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精准定位,实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规划,确定了优质林果、红色旅游、高效蔬菜等5大功能区。坚持以路为轴、连片布局、抱团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两年流转土地4100余亩。自北向南规划形成了生姜、芋头、迷迭香种植区,优质林果种植区,红色旅游核心区,高效蔬菜种植区,帅李、葡萄种植区等等五大功能区,产业发展思路明确,果蔬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其他产业特色明显,布局结构科学合理。目前主导产业果蔬总面积达11467亩,其中林果6360亩,年产量12720吨,总产值5088万元;蔬菜5107亩,年产量51070吨,总产值10214万元。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实行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两年监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坚持一村一品、整村打造,后峪子阳都帅李、虎崖葡萄、新立苹果等特色品牌形成集群效应,2019年以来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家。

(二)乡村环境整治双提升。实施修路架桥、打井筑坝、饮水保障等民生工程,硬化路7.32公里、路网提档升级改造14.677公里、路面改善工程9.778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路灯安装率全部达到100%,清洁供暖覆盖率稳步提高,通信、有线电视、互联网进村入户。创新“打擂台、扛红旗”、“美在农家”示范创建等活动载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村庄达到100%。完成厕改3185户,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分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中国最美乡村1处、省级美丽村居1处,省级美丽乡村1处、市级4处。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连续两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利用秸秆种植食用菌、饲料、燃料等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三)乡村组织发展双提升。始终把“党旗红、堡垒坚”作为片区提升的鲜明导向,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健全“支部书记大讲堂”制度,11名村支部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11个村全部成为五星级。开展“清廉村居”建设,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规范开展三务公开,健全村级事务运行体系。新建2处、启用2处、改造提升7处党群服务中心,制定建设、管理、运维12条配套制度,7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全覆盖。探索“网格长+网格员+胡同长”网格化管理体系,将11个村划分53个网格,民选365名胡同长,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构建村党组织核心领导、村两委一体落实、村务有效监督、自治组织协调推进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6家,建立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四)农民技能收入双提升。建设乡村人才培训基地4处,积极组织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产业化经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新技能新知识,累计举办20期、培训农民970人次。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带动农产品质量、价格和农民收入提升,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0%。

(五)农村改革发展双提升。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片区各村全部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农村“三资清理”,普查资源8336处、查实资产2181处、清理合同555份,年可新增收入51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探索创新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土地,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新渠道。发挥涉农资金带动效应,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各类工商资本8.66亿元,创建后峪子、东柳沟、双泉3个信用村,整村授信740户、7450万元,拓宽小农户融资渠道,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六)乡村文化旅游双提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嫂精神,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以良好家风促民风带乡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阵地健全,有全国文明村居1个、省级1个、市县级3个。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捆绑4a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和3a新立生态文化园景区申报创建5a,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今年10月常山庄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对乡村振兴的看法和感悟篇五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一个亲历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人,我对乡村振兴怀着极大的期待和热情。在深入了解和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关于乡村振兴的情感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振兴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然之美。在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中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几乎忘记了自然的美丽和纯净。然而,在走进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如梦如幻的景色。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种自然之美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源源不断的生息和希望。在这种美的熏陶下,我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感到内心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其次,乡村振兴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乡村不仅有自然之美,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许多古老的民俗和乡土风情被重新挖掘和延续。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参观的时候,我见证了许多传统手工艺被重新发扬光大,乡村音乐、舞蹈等传统表演也吸引了大批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乡村文化和人文情怀的独特魅力,这种情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再次,乡村振兴使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凝聚力。在城市中,人们往往只是住在同一个楼房里,却没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动。而在乡村中,社区凝聚力的作用显而易见。在乡村振兴示范点,我看到人们相互帮助、分享资源、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种凝聚力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使我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充实。

最后,乡村振兴让我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许多地方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耗尽的问题。乡村振兴正是在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产业等方式,乡村振兴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参观中,我看到了绿水青山的保护和长治久安的智慧。这种环境保护的意识使我产生了更高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更加重视自己在环保中的角色和贡献。

总之,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和内心的体验。通过感受自然之美、人文情怀、社区的凝聚力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对乡村振兴怀有满满的期待和热情。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实现中国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