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 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8篇)

2023年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 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8篇)

ID:4048189

时间:2023-10-02 04:24:57

上传者:MJ笔神 2023年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 新文化运动教案(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一

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导入:复习导入

四、背景

师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是谁首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呢? 生:陈独秀

生:----------------------

五、概况

学生阅读课本53页第4段内容填写此表格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

--蔡元培

思考:北大为什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以上这段话体现的是什么办学宗旨?实质是什么

六、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54页第一段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思考:新道德与旧道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华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中国今后文字问题》

思考:文学革命的利与弊? 4.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七、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通过课件材料学生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学习外来文化?

七、高考题演练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八、拓展作业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二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课标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含激情的作品中,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重点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观看《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等资料,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被袁世凯所攫取。为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封建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课件出示课题)第8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一些?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

(师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43—44页,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归纳)(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背景的方法,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指出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虽是其直接原因,而政治、经济领域的原因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认识事物要全面。对于政治、经济上的原因,教师可做简单叙述补充,而思想领域的原因的认识的时候,可出示《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图,认识其实质和目的实质并非是真的尊孔复古,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为其复辟帝制进行大造舆论)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出示图片《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新青年杂志》等图片,并出示板书:

时间:1915年9月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以上内容,尽量由学生归纳总结,在归纳代表人物的时候,运用图片出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的图片,逐一进行介绍,并说明,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邀请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到北大任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齐集北大,而他们的新思想又主要通过《新青年》杂志进行发表,所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课件展示第二版块)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教师逐一进行讲解,认识其内容其实就是“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出示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对封建专制;“赛先生”(science)指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

由于当时尊孔复古的思想很严重,反对借孔孟之道恢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出问题,而反对迷信只能借助科学,同时,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来批判在当时还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不但新鲜,而且对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大口号和主要内容,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新”的特点,从而为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过渡)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课件出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部分内容: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引导学生认识到,胡适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从文学形式和内容上同时进行改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于是,白话文在全国推广起来,其中,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胡适的白话诗成为了其中的典范。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用辛辣的笔调,外科手术般的手法对封建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号召人民起来进行革命,推翻那吃人的旧社会。

(在此基础上,出示胡适的新诗《老鸦》,学生集体朗读)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顶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提人家飞。

也不能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引导学生体会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文学是思想的载体,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提倡新文学的本质是推动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过渡)在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课件展示第三版块)

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设问:

1、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2、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就是宣传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在中国首先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就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地欢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同时,在1918年,李大钊、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纷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课件展示第四版块)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前期内容的三提倡三反对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以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成为了近代化的开端;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和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为代表,对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宣战,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场大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进一步设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探索精神、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等等)

【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基本知识结构,并用歌诀进行记忆: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达标训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a、民主和科学 b、救亡图存

c、自强求富 d、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第 1 页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学生观看《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等资料,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被袁世凯所攫取。为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封建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学习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一些?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

(师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43—44页,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归纳)

(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第 2 页 是真的尊孔复古,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而是借此恢复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为其复辟帝制进行大造舆论)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以上内容,尽量由学生归纳总结,在归纳代表人物的时候,运用图片出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的图片,逐一进行介绍,并说明,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邀请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到北大任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齐集北大,而他们的新思想又主要通过《新青年》杂志进行发表,所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教师逐一进行讲解,认识其内容其实就是“三提倡三反对”)

第 3 页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德先生”(democracy)指的是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对封建专制;“赛先生”(science)指科学,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由于当时尊孔复古的思想很严重,反对借孔孟之道恢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出问题,而反对迷信只能借助科学,同时,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来批判在当时还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不但新鲜,而且对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大口号和主要内容,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新”的特点,从而为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过渡)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课件出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部分内容: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引导学生认识到,胡适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从文学形式和内容上同时进行改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于是,白话文在全国推广起来,其中,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胡适的白话诗成为了其中的典范。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用辛辣的笔调,外科手术般的手法对封建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号召人民起来进行革命,推翻那吃人的旧社会。

(在此基础上,出示胡适的新诗《老鸦》,学生集体朗读)

第 4 页 一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顶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提人家飞。也不能系在竹竿头,赚一把黄小米。

引导学生体会旧体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文学是思想的载体,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提倡新文学的本质是推动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过渡)在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设问:

1、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2、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前期内容的三提倡三反对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以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成为了近代化的开端;第二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和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为代表,对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反思、批判和宣战,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场大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进一步设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一种什么精神?(探索精神、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等等)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辛亥革命后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2、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3、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

第 6 页

2、内容

前期:(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5)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

三、意义

【巩固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的基本知识结构,并用歌诀进行记忆: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达标训练】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3、问答: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一些?主要阵地在哪里?主要内容是什么?后期内容有什么变化?对中国近代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你认为新文化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将怎样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 课后反思:

第 7 页 本节课从内容上看属于思想文化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如何让学习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课堂不会陷入沉闷的境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设计简单通俗的问题来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让课堂活跃起来。

不足之处:还可以加入更生动更形象的内容让学生通俗地理解思想文化内容;在处理本课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因时间关系略显粗糙和生硬,应一步步引导学生回答。

第 8 页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四

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利用创设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根据所学分析社会现象,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教学设计】

模式:

课前准备活动反思

教师:查找资料播放歌曲创设情景知识拓展自我评价

制作课件引入课题引导设问整理总结找不足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

建构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案导学法---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学法

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针对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2、撰写两百字演讲稿。

教师准备:

1、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

2、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学习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优美的歌曲以及简明的文字材料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一个整体认识,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展示幻灯片3和4):新文化运动前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设问:新文化运动前,我国经济、政治、思想上分别是怎样的情形呢?

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和现有材料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自由发言,生生互动,相互补充。

总结归纳出新文化运动背景:

(1)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3)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通过图片和材料展示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2、新文化运动概况(展示幻灯片6和7):

新文化运动基本概况表,并简单介绍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通过介绍让学生感知蔡元培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

3、新文化运动内容

(展示幻灯片8):将内容与巴金的小说《家》结合起来。

(展示幻灯片9):将学生分为两组--高老太爷组和觉慧代表组,让两组同学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讨论。

(展示幻灯片10):引导学生通过陈独秀的一句话来体现当时的时代背景。

针对两组学生分别设问:

1、高老太爷组:对待国家命运的变化是什么态度呢?

2、觉慧代表组:如何改变高老太爷的这种态度?

得出结论:新思想、新文化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

展示陈独秀和胡适的两段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革命的内容。

设问: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文言文

(展示幻灯片11)觉新与梅的爱情

(展示幻灯片12)琴与母亲的`对话

小组辩论:琴该不该去觉慧的学校读书?

导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问: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将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采取由难化简的设问方式提出三个小问题:

(1)儒家学说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2)儒家学说的核心强调的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又是什么?

两组学生分别就当时的社会现象表明自己的观点。

了解文学革命的内容

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思考并讨论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讨论回答:儒家思想强调的封建等级观念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平等违背。

通过两组学生的对话使学生容易理清文学革命与“民主”“科学”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同时也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这样做恰恰是为了强调“民主”与“科学”,努力实现历史过程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通过小组合作

组间协作获取信息

通过小组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涵。

4、新文化运动评价

(展示幻灯片12)蜕变:高家三兄弟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让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展示幻灯片12)通过两则材料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展示幻灯片13)向学生推荐几个书目和影片

讨论回答:觉新的变化体现了民众的觉醒,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体现了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觉民人生道路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通过两组学生的自主探讨,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新文化运动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在一系列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情操,还能从著作中去感受当时的社会变迁。

5、拓展延伸(展示幻灯片14)主题讲演:

学生活动:通过提前准备的演讲稿抒发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个主题演讲,让学生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民主”“科学”的内涵,也进一步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经济

背景政治

思想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五

近年来,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位新生代的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新文化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并深深感受到了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革。以下是我对新文化运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在以前的中国社会中,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维,缺乏对各种新思潮的开放和接纳。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局面,呼吁人们摒弃过时的观念,勇敢地去思考和探索。我参与的一次座谈会上,讲座嘉宾引导我们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开展国内外知识的交流,并鼓励我们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思想解放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也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其次,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它对传统的迷信和封建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我曾参与一次科学讲座,讲座嘉宾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力量。他们告诉我们,只有追求真理,才能获得对世界的准确认识。这让我深受启发,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在这之后,我开始主动去了解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并加入了学校的科学研究社团。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我能够触摸到科学的魅力,也深刻领悟到科学的推动力量。科学让我们看到无限的可能性,也引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另外,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自由平等的群体觉醒。在以前的中国社会中,压迫和剥削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强权自由地践踏人民的尊严。而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落后的社会结构,提倡平等和人权的观念,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我曾经亲眼见证一场学生运动,年轻人们团结一致,要求享有和平,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次运动显示了一个民主和包容的社会对年轻一代的重视,也展示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形成的一种新的风尚。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为能够参与这样一场伟大的运动感到骄傲,也更加坚定了追求平等自由的信念。

最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国家的现代转型。新文化运动提倡现代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推动了传统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复杂的国家,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来解决多样性和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我了解到国家在制定新的教育政策,推动现代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以及维护法治和人权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这一切都为国家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相信中国未来会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和进步的方向。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呼唤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唤醒人民群众,并加速国家现代化过程。作为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我沐浴在新文化运动的阳光下,更加自由、开放和独立。希望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年轻人能够以激情和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新文化运动是在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哲学、思想、文化的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潮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在新文化运动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也体会到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冲突和困惑。本文将就我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以期展望我们自己和中国的未来。

第二段:革新思想的觉醒(250字)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意识觉醒的起点。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许多文化讲座和讨论会,相继接触到了许多西方思想和观念。这些新思潮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和思考的勇气,使我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不仅提出了“民主”、“自由”、“科学”的重要理念,更让我认识到中国社会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三段:冲突与困惑(250字)

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相伴随的是思想上的冲突与困惑。传统观念与西方思想的碰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矛盾之一。许多传统观念被质疑和否定,导致了一种真理的失落感和群体的困惑。大胆的思想和观念冲击了许多人的信仰和生活习惯,也引起了社会上的争议和分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这让我对于文化与信仰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第四段:变革的努力与尝试(300字)

在许多人困惑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积极的变革努力和尝试。许多年轻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新的出版机构和期刊逐渐兴起,为传播新思潮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加入了一些进步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我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和行动对于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

第五段:展望未来(250字)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展望未来,我相信新文化运动的精神与理念会继续指引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坚持自由、民主、科学的理念,以创新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现实和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100字)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次思想觉醒和文化革命,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通过参与新文化运动,我更加了解了我自身的处境和责任,也认识到了知识和思想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改变现实,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七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背景介绍

新文化运动起因于1915年的“五四运动”,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外国侵略和封建触角的双重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局限与不足,勇敢地挑战旧有的思维和观念,推动社会向新文化的方向发展。

三、核心理念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是民主、科学、启蒙。当时,这些理念相对于旧有的封建思想来说是非常前卫的。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体会到,民主的理念赋予了人们平等的权利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科学的理念推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化和理性化,启蒙的理念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

四、推动力量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投入和影响。他们以行动和思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在新文化运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士,如陈独秀、胡适、梁启超等,他们用智慧和言行,引领了时代的变革。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为他们是反传统的先驱者,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打压和排斥。

五、结尾和启示

通过参与新文化运动,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新文化运动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新文化运动教会了我要勇敢地去挑战和改变旧有的思维和观念,而不是被固有观念所束缚。其次,新文化运动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和民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民主的决策,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最后,新文化运动激发了我对于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重视,它们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总结起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变革,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理念和推动力量都为我提供了许多启示,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由、平等、科学和进步的理念。我相信,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挑战旧观念、积极改变自我的同时,我们才能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告诉后人精神篇八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思想解放、探索救国”这一主题,通过“新旧碰撞风云起”、“破旧与立新铸国魂”、“十月惊雷现曙光”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打出幻灯片:本课标题《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献给你》的旋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