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优秀9篇)

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优秀9篇)

ID:4049677

时间:2023-10-02 05:33:12

上传者:文轩 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优秀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一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消失的快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速度的快慢"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形状的糖果在水里消失速度的快慢,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绵糖、白砂糖、方糖大量、人手一只透明杯子、筷子人手一支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筷子加以搅拌增加绵糖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绵糖发生什么变化了?(没有了)

(2)猜一猜,绵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糖在水里会消失,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第一次试验,并观察绵糖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人手一份绵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并且尝一尝。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第一次试验完成,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试验环节。教师分别拿出白砂糖和方糖,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糖有什么区别啊?(一粒一粒的、一块一块的等)

(2)请你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相同温度的白开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不会消失等)

(3)猜一猜这两种糖放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方糖变小了等)

幼儿分两组集体操作,第二次试验,并观察两种糖在水里的变化幼儿人手一份操作观察并尝一尝。

四、实验结束,分享试验结果。

教师提问:

(1)这两种糖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白砂糖变少了、方糖裂开了等)

(2)在一样温度的白开水里为什么绵糖消失的很快,而这两种糖消失的这么慢呢?

请幼儿大胆回答,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形状的糖在相同温度的水里消失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

结束活动

五、师小节,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在水里水会变甜,不同的糖放在水里消失的速度也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试其他形状的糖在水里消失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啊。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二

活动目标:

1、选择不同图形组合绘画出各种造型的房子。

2、合理布局画面,体现高矮不同层次。

活动准备:

ppt、范例、作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演示

1、宝宝要搬新家了,今天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了。

(集体欣赏ppt:有高楼是高层住宅,有低楼是商场、学校还有绿化小区)

2、哪些图形可以造房子呢?

3、找一找,这些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如半圆型的窗户和屋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墙)

4、个别幼儿示范画不同造型的房子。

二、创作要求

1、我们把绘画纸当作嘉定工业区的建筑地,大家快请图形宝宝来,我们要造房子了。

2、鼓励幼儿画出高矮不同层次的房子。

三、想象创作

1、启发幼儿选择不同图形组合成不同造型的房子。

2、思考各种房子的.功用与结构。

四、引导评价

1、找找你造的房子是用了哪些图形?

2、相互欣赏不同的房子结构。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三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

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宝踏、火箭、铅笔等)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

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

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四

1、初步形成“双”的概念,知道一双有两只。

2、能按鞋子、袜子、鞋垫的'外形,颜色,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3、初步感受改编儿歌的乐趣。

鞋子、袜子、鞋垫各人手一份、玩具小熊一只、鞋架一个

(一)以出示袜子,引导幼儿观察为引入,初步感知“双”有两只。

1、谁来了?有几只啊,我们来数一数。

2、复习儿歌《袜子歌》,引导幼儿讨论、小结。

讨论:它们是好朋友吗?哪里一样?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小一样的两只袜子也叫一双袜子,它们是好朋友。

(二)出示鞋子,引导幼儿观察,再次感知“双”的概念

1、这是谁呀?有几只鞋子?两只也可以说成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小一样的两只鞋子也叫一双鞋子,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将《袜子歌》改编为《鞋子歌》

(三)请配班老师扮小熊设置情景,让幼儿忙收拾鞋子、袜子,引导幼儿初步配对,师巡回指导。

提出规则:

(1)两个好朋友要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小一样。

(2)将配成对的鞋子(袜子)放到鞋架(夹在绳子上),排放整齐。

(四)以小熊口吻感谢幼儿,并邀请小熊和幼儿一起参观鞋垫墙,引导幼儿为鞋垫配对。

1、(以小熊的语气)这又是什么呀?它有好朋友吗?它们会一样吗?

小结:鞋垫也有好朋友。它们颜色一样、图案一样、小一样,也叫一双。

2、引导幼儿将《鞋子歌》改编为《鞋垫歌》

(五)延伸活动:

1、以小熊的口吻引导幼儿懂得不乱扔东西,要主动妈妈或老师整理东西。

2、让幼儿为鞋垫寻找朋友并粘帖在墙上为其配对,活动自然结束。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五

1、了解标记的作用,乐意为自己的物品贴上“标记”朋友。

2、认识自己的“标记”朋友。

3、能按标记找自己的物品。

歌曲《找朋友》、标记图若干。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用杯子、毛巾、椅子等东西,可是每个人的毛巾、杯子、椅子都是一样的,很容易搞错,这样很不方便,也不够卫生。你们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解决的办法。(启发幼儿说在旁边做标记)

二、认识“标记”朋友。

1、教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从中选一种动物做朋友。

——师:“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标记朋友?”

——请几个幼儿举图说一说,并让同组的幼儿互相看看、说说:“这是××,它是我的标记朋友。”

2、开心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将标记放在桌子的中间,幼儿一边绕本组桌子一边随音乐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标记图。重复游戏2——3遍。

三、给毛巾、杯子贴标记朋友。

1、启发幼儿寻找新的位置。

——师:今天老师把杯子架、毛巾架都重新整理了一遍,现在又干净又漂亮,今天我们来确定新的位置,希望小朋友们能记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出示毛巾)师:这是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

——(出示杯子)师:这是什么?杯子有什么用?”

2、选择喜欢的位置。

——教师组织幼儿重新在杯子架、毛巾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

——教师帮助幼儿把标记图分别贴在幼儿选择好的位置上。

3、说一说我的东西在哪里。

——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并指给大家看。

——教师引导幼儿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介绍:“这是我的毛巾。”“这是我的杯子。”

——教师小结:以后小朋友找自己的东西时,记得先找自己的标记朋友,注意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找错了。

三、给其他物品贴标记朋友。

——刚刚我们给自己的杯子和毛巾贴上了标记朋友,现在我们帮其他物品也贴上标记朋友吧。

——教师引导幼儿把其他的标记图贴在书包柜、床铺、椅子等物品上。

改变过去老师先贴好标记图再分配给幼儿的做法,采取“自选—自己贴—寻找”的方法,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

为活动室的玩具、幼儿用品贴上标记,提示幼儿按标记取放物品。

将区角里的玩具贴上标记,提示幼儿按标记取放物品。

教师打印幼儿标记上的动物图案,让幼儿为标记朋友涂色,然后张贴展示。

请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养成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提示幼儿按标记取收物品。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六

相同大小的5个铁盒、即时贴、筷子、圆形kt板、沙子、锯末、黄豆、绿豆、纸团

在5个铁盒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沙子、锯末、黄豆、绿豆、纸团等不同物品,不要装满,并用即时贴装饰成小鼓状。

将5个铁盒分别固定在圆形kt板上,便于幼儿敲击。

把筷子制作成小鼓槌。

让幼儿用鼓槌以相同的力度分别敲击每个小鼓,倾听声音是否相同。

引导幼儿依次敲击每个小鼓,并注意倾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注意提醒幼儿不要将物品放入口鼻内。

提供塑料、木质等不同材料的小盒制作成小鼓,敲击并倾听声音的'变化。

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架子鼓让幼儿在演奏中感知声音的不同。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共振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因为每个小鼓内所装的物品不同,所以当让幼儿敲击鼓面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七

在幼儿收集废旧雪碧瓶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兴致勃勃地拿着瓶子对着自己或朝着他人捏、压,并高兴的叫着:“老师,有风、有风”。根据幼儿这一兴趣和关注点,满足幼儿好奇心,因此,我决定利用雪碧瓶开展一系列科学游戏活动。通过玩会飞的小伞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探索气流使小伞飞起来的科学现象,并进一步发现不同形状的伞飞的高度也不一样这一现象。

1.想办法让小伞飞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重点:想办法让小伞飞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难点: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雪碧瓶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雪碧瓶幼儿人手一份。

(一)出示小伞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小伞,激发幼儿观察小伞娃娃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

(二)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出示雪碧瓶引导幼儿猜测用雪碧瓶帮助小伞飞起来的方法。

2.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教师倾听小结。

(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

1.请小朋友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并尝试让它飞起来。

2.讲述结果:归纳、理解三种不同的小伞飞起来的现象。

3.教师小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请幼儿各找一名同伴观察比较锥形小伞与平面形小伞飞的高度。

5.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锥形小伞比平面形小伞飞得高。

(四)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锥形小伞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八

1.引导幼儿通过品尝来感知甜味,学习运用已有经验对食物的味道做出准确的判断。

2.培养幼儿养成吃完甜食后要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乐于分享,体会分享食物的快乐。

引导幼儿通过品尝来感知甜味,学习运用已有经验对食物的味道做出准确的判断。

培养幼儿养成吃完甜食后要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各种甜食、小盘子。

1.幼儿观察食物,并相互介绍自己所带的.食物。

2.幼儿介绍食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并猜测食物的味道。

请你说一说你带来的是什么好吃的?它对什么颜色?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的味道?

3.幼儿自由品尝食物。

4.食品里的秘密。

我们刚才品尝了这些食物,它们都有什么味道藏在里面?

这些甜甜的美食好吃吗?和好朋友一同分享快乐吗?

5.保护我的牙齿。

教师带领幼儿分享甜食后去漱口。

小班科学教案雪花飘篇九

它们是一组

1.引导幼儿概括物品的共同特性,把不是一类的物品找出来。

2.指导幼儿依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一套动物图卡,其中有一张是汽车图卡。

2.苹果、梨、橘子、香蕉四种水果若干。

3.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积木若干。

1.参考提问:请幼儿观察图卡并说出图卡上都有些什么?请幼儿将自认为不对(它和这些图卡不一样或不是一类)的图卡拿出来,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观察桌上都有什么水果,这四种水果可以怎样分类?(提示:幼儿可以按颜色、形状、味道、有无核、吃的方法、产地等分类)

3.指导幼儿对积木进行分类。参考提问:

(1)请小朋友想一想,画一画,把这些积木按大小可以怎么分?按颜色又可以怎样分?

(2)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还可以怎样分?(提示:还可以按形状分成四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区投放可分类的材料,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分类,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谁松的土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2.引导幼儿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