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演讲稿(优秀5篇)

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演讲稿(优秀5篇)

ID:4074596

时间:2023-10-02 21:08:20

上传者:雨中梧 2023年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演讲稿(优秀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一

亲爱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陈老师,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粮食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没饭吃、吃不饱饭的事已成了遥远的故事,那是爷爷和父亲的故事了。对我们而言,吃饭早已不再是一个问题。然而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却也增加了。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你可知道,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长,粮食越来越宝贵,它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们要爱惜粮食,把节约粮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俭节约成为每一个同学的良好品德。让饭桌上、地面上、垃圾桶里不再有剩余饭菜的影子,看不到它们悲伤的身影,哭泣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建筑者,你们身上有沉甸甸的责任。人们把你们比作雏鹰,是希望你们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飞翔,建设美好的家园,千万不能让“浪费”压住你们稚嫩的羽翼,不能让“奢侈”迷住你们奋斗的方向。

小朋友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每当我到自助餐去吃饭时,就会看到很多客人,盘中剩有不少饭菜。服务员阿姨,会把人们吃剩的饭菜倒入垃圾车里,倒进下水倒。

我每每看到这些粮食被白白浪费掉,心中总不是滋味。我想:如果农民伯伯看到这些被浪费的粮食一定会流泪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我很小就知道,可现在还有很多人,却不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做个农民不容易!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要在田地里干活。春天,下雨天很多。虽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但乍暖还寒。”当我们打着雨伞、背着书包去上学,城市的人们开着汽车去工作,可农民伯伯们却不顾风雨,戴着斗笠,穿着雨衣去耕田、播种、插秧……。

夏天,烈日炎炎的时侯,城里的人们开着空调,悠闲的看着电视,吃着水果和冷饮。但农民伯伯还要到田间收割粮食,由于天气特别热,连小鸟都趁早出来找吃的时候,农民伯伯就拿着镰刀去收割庄稼了,到了蜻蛙叫声阵阵,繁星满天的时侯才回家。收割完后,还要晒谷子,晒干后,农民伯伯就把粮食放入仓库里,以免被害虫和老鼠吃掉。整个过程多么的不容易呀。

冬天小河结了冰,城里的人们穿得暖和、干净。在街头逛街、有些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农民伯伯却要为来年耕种而劳作。

农民伯伯为城市居民的生话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农民伯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人们的安居乐业。我们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正如古人所说:“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桓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三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节约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

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

在某家著名餐馆,记者看到这样一幕:3个人要了一大桌菜,没动几筷子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饭桌上刚吃了几口的“料子鸡”,还几乎是完整的鱼,以及其他没吃完的菜全部被倒进了垃圾桶。而这种情况在各类餐馆随处可见。这家餐馆的服务员小潘来自贫困山区,她说在她的故乡,即使到今天,人们也不是顿顿都吃得上鱼和肉。她说:“现在我一天倒掉的肉,够我们家吃一个月。”同样的事情在这家餐馆、在许多地方,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

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和瑕疵。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大家小时候都背诵过这首诗,没错,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农民伯伯耕作,收获,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这本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而如今,总有一些不文明现象产生。因此,本次我发言的主题是“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回看以前的中国,在我们父母那代,爷爷奶奶那代,可能连吃饭都是问题,或者说能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望,是啊,他们当时是真正体会到了《悯农》那首诗的内涵,因为他们可能都是亲身经历过耕作,明白那种艰辛,对粮食,他们不敢,甚至不舍得浪费。再后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现了,袁老的一生奉献给了田地,当他知道中国人还遭受挨饿的痛苦时,当他知道美国的水稻要比中国的产量高出几十倍时,当他知道美国人正在向中国高价出售粮食时,他内心的熊熊热血正在燃烧,他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华夏儿女。于是经过他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的奋斗后,他成功了。他的杂交水稻足以中国人吃上很多年,国家的粮食储备也多了许多。曾有美国人来中国低价购粮,寄希望于等中国缺粮时再高价卖出以赚取差价,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根本不缺粮食了。现在的人们可能只称他一声袁老,却孰不知袁老背后的艰辛付出。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牢记这份恩泽,发扬其精神,争取以后研制出产量更高的水稻。

再将时间线向前移,抗日时期的中国,百姓逃难,荒地无人管理,国破家亡,人心忡忡,那个时候粮食严重短缺,可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要抗日,怎么办?在辽阔的黑土地上,有一群英勇抗日的人民,他们被称作“东北游击队”,冬天的雪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他们又冷又饿,怎么与日军交手?没错,我们想不到,那个时候他们挖草根,吃树皮,甚至煮皮鞋。日军抓获我国抗日英雄杨靖宇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没有什么粮食。可见在当时,粮食有多么珍贵!

如今,一些餐馆也响应国家号召,推出“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作为学生的我们,无论是在家庭,餐馆吃饭时,都应做到定人定量,营造节俭氛围,也要发挥自身作用,将文明节俭的风尚。尽量打包宴席上所剩的饭菜,争取做到不浪费。还可以大力开展教育活动,从小抓起,教会小朋友们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光盘行动,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篇五

xx: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省委、省政府对粮食问题也是高度重视,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省委下发了三号文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有力措施:一是将全省农业税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宿迁五市免征农业税,仅此一项就减轻农民负担17亿多元。二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40的资金共计5亿多元,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实行直补。同时,新增2000万元资金,对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等农机具给予补贴。三是省里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苏中、苏北地区23个县500万亩水稻实施优质良种补贴。四是省级新增农资调控资金3000万元,用于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五是根据国家发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杂交籼稻、粳稻分别确定了72元/百斤、75元/百斤的最低收购价格。六是省里安排40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用于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七是各市县在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划出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和土地开发。八是扶贫小额贷款担保资金总量由6000万元增至1个亿,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受益面。可以这样说,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政策力度大、发展环境好,这是我们2004年粮食工作和农民增收工作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粮食工作和农民增收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比如,如何加强耕地保护,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如何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走出粮食“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圈子;如何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加工、消费政策,等等。

江苏的粮食问题和全国以及其他省份相比,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要研究好江苏粮食问题,必须坚持从粮食安全的内涵、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江苏特殊的省情出发,牢牢把握好这么几条:

第一,要科学理解粮食安全内涵。粮食安全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粮农组织将其概念进行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虽然这个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但体现粮食安全的几个核心因素即数量、价格、流通、质量没有变。粮食安全不安全,首先,要看总量是否有保证,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其次,要看价格是否合理,生产者能否有利可得,消费者能否买得起;再次,要看流通是否顺畅,能否把粮食及时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第四,要看质量是否有保障,能否满足人们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的需求。因此我们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科学理解粮食安全的内涵,紧紧围绕数量、价格、流通、质量这几个因素,既要研究量的扩大,又要研究质的提高,还要研究合理的配置。

第二,要切实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物资,粮价对整个物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粮食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粮食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加;随着农民就业渠道的增多,粮农收入来源渐趋多样化,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以及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一定难度;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粮食收购主体日益多元化,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显得更加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和食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眼光来审视问题,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来配置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研究政策和措施。

第三,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积极性不高,是影响我省粮食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江苏粮食安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前几年,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下降,根本的原因是,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收益很少甚至没有收益。2004年我省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政策、市场、气候及工作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较好地处理了促进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因此,必须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更加紧密地结合,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开展粮食问题研究。

优质高效的粮食品种,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才能实现“藏粮于科技”。只有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要紧密结合江苏特殊省情。江苏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耕地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减少趋势难以逆转,人地矛盾突出。江苏经济比较发达,非农就业比重大,劳动力机会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只有坚持效益优先、加快结构调整才能有出路。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粮食主销区,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省实际,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保证全省口粮省内自给,确保所有城乡居民有粮吃,工业、饲料用粮缺口利用国内外市场调节解决,通过市场有效配置实现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粮食安全基本目标。要保护好6606万亩基本农田,稳定30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因此,开展江苏粮食问题研究,不能离开江苏人多地少这对矛盾,不能离开效益优先这个前提,不能离开我省粮食安全这个基本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