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实用5篇)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实用5篇)

ID:4083343

时间:2023-10-03 02:57:06

上传者:纸韵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篇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具:自制课件。

一、复习

二、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三、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学生: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学生: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又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又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四、试一试

2+7+1=

10-7-3=9-3-2=

6-3+7=7+2-8=

10-4+2=10-8+5=

3+5+1=8-8+4=

3+5-6=

五、总结运算顺序

1: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2: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六、作业

1、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2、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3、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教材第47页第4题。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篇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5--47页“乘车”。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具:自制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游戏:

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马戏团。马戏团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出示课件)笑笑他们的汽车来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一题

2、小鸟图

教材第46页第2题:说一说,算一算

3、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4、马儿跨栏杆表演、小刺猬扎气球表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篇三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主题图片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2+7—8=2+4+9=8+9—10=9—8—1=

3+9+6=7+8—4=6+7+1=10—6+7=

(2)27—7+10=28+8—30=8+17+20=

36+7—20=96—6—90=54—8—30=

2、笔算下面各题

二、探求新知

师:谁能说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这幅图的意思吗?

生: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师:看图,说说这幅图中车上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多了还是少了?

学生讨论

三、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车上原来有56人加上上车的19人再减去下车的27人,就是车上现在的人数

2、演示算法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用竖式算一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学生板演

[点评]:在计算方法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同学们,你们也自己试试用这两种方法算算下面两道题:

学生试算

85—49+27=56+42—69=

四、课堂练习

1、看看下列竖式毛病出在哪?

问:同学们,你能把他们改正过来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练一练

(1)出示图片

(2)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92—47+36=

五、课堂小结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篇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4页、45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1、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乘车这一熟悉的生活情景的描述,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模拟演示,构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有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充分注意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算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生:愿意。

师: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挑选一个男生当司机)。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乘车》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边汇报,边解答。)

如果是两步计算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解决计算的顺序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学法同上)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可能提出有关连减的问题)

(以上设想,突破了以往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整理、概括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不同坡度的教学活动,达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a直接数,再填空,比较计算。b先归类、整理图片,再填空,比较计算。c直接数,再填空,然后归类摆图片,再比较计算。……)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乘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篇五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课件、圆片、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

应数学王国的主人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但是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出了好多的数学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进入数学王国的道路。同学们,你们敢不敢去挑战?”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就是解决乘车的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同学们,看看在“三家店”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同学们,再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车上还剩多少人?)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比一比:这两个算式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第46页的部分习题,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指名提问)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第6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