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实用8篇)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实用8篇)

ID:4086216

时间:2023-10-03 04:07:43

上传者:XY字客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实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一

1.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2. 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3.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4.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写完交卷。

5. 有种人神气活见,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壁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

6. 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防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己。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7. 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二

3、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4、“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5、钱钟书: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有头脑。

7、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钱钟书

9、钱钟书经典语录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11、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2、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13、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15、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16、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7、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18、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1、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22、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监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时间对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洁了。

23、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24、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25、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26、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7、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28、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

29、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30、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31、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32、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3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他,他说:“跟她不是一路人,见了面没话说!”

3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35、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

36、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

37、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38、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39、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40、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

41、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

42、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43、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44、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45、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46、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47、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48、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49、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50、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

51、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52、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53、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三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1928年,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

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而停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至此,她终于圆了清华梦。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两人恋爱时,除了约会,就是通信。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杨绛的那颗芳心被迅速融化。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早在19,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四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钱钟书用诙谐的语调写出了人生中的围城的悲哀。主人公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仍在外面张望;外表文弱却攻于心计的孙柔嘉把方鸿渐网入自己的婚姻之城中。三闾大学是事业之城,里面的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令方鸿渐不堪忍受,当他逃出这座城,紧接着投入到拥有封建思想的父母和自私的妯娌还有无情的现实组成的社会之城。方鸿渐想逃,却无处可逃,天涯海角都是牢!!!

小说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弱点。方鸿渐是怯懦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他没有勇气面对社会的残酷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热情和力量,只知道整天和一个女人吵架而不是用理智需求解决的办法。孙柔嘉更是个甜蜜的圈套,攻于心计,吵起架来是个活脱脱的泼妇,她努力地支配她的婚姻和方鸿渐的幸福,于是拉开了一幕幕捧腹大笑的吵架大剧,堪称“艺术的争吵”。他们像两个不知疲倦的刺猬相互攻击着,留学生的傲气致使他们互不相让!没有良好的爱情基础的婚姻早就埋伏了失败的危机。另外,方鸿渐的妈妈和弟媳也不是等闲的角儿,他们自私狭隘,放言“她孙柔嘉算什么东西”,方鸿渐的弟弟甚至调查孙的嫁妆。人性的丑陋表现得酣畅淋漓。

方鸿渐爱的是唐晓芙,然而在许多次和孙吵架后,他一个人饥饿地走在冰冷的街头并没有忆起旧爱的好(事实上一般的小说都会在此刻无限地忆起往昔的爱,悲叹眼前的伤,这就是《围城》不一般的成功之处)他明白,换了唐晓芙走进他的婚姻里也是落得个相同的悲剧吧!谁能逃出围城呢。

生活不是乌托邦,不是伊甸园,而是一座城,一座牢,城里城外的人彷徨着张望着,你站在城墙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城外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五

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西班牙流浪小说《小癞子》等译著,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语录:

1、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2、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3、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4、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5、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6、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7、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8、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9、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0、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1、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12、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13、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14、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15、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16、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17、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18、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19、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20、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21、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22、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23、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24、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25、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六

说笑

钱钟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像。据荷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居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做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改)

16.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幽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答案:

16、真正的幽默是灵动的,不矫揉造作的;真正的幽默是别有会心的、发自内心真诚的笑;真正的幽默具有感染力,能让别人跟着笑;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6分)

17、首先以东西方文献资料为例(1分),阐释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是不可人为的(1分);接着提出了“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的观点(2分);与小花脸式的假幽默相对比(1分),最后指出真幽默的内涵与境界(1分)。

18、用比喻论证的方法(2分),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幽默文学’不能提倡”的观点(2分),讽刺了那些把幽默当成主义或衣食饭碗的幽默文学作家(2分)。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七

爱女阿圆出生时,钱钟书致“欢迎辞”:“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杨绛说女儿是自己“平生唯一的杰作”。

回国后,这个三口之家一直居无定所。1962年8月,一家人迁居干面胡同新建的宿舍,有四个房间,还有一个阳台,他们又添置了家具,终于有了个舒适的家。那时,钱钟书经常带着妻女去饭馆吃饭,有一次,在等待上菜的空挡,钱钟书和阿圆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上吃客的言谈举止,并且像看戏一样很是着迷。杨绛奇怪地问:“你们这是干嘛啊?”阿圆说:“观察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你看那一桌两个人是夫妻,在吵架,那一桌是在宴请亲戚……”杨绛明白了,这父女俩是在看戏呢。待到吃完饭的时候,有的戏已经下场,有的戏正在上演。这三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温情。

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早春,阿媛去世。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阿圆去世时,钱钟书已重病卧床,他黯然地看着杨绛,眼睛是干枯的,心里却在流泪。杨绛急忙告诉他:“阿圆是在沉睡中去的。”钱钟书点头,痛苦地闭上眼睛。怀着丧女之痛,杨绛还要每天去医院探望钱钟书,百般劝慰他,并亲自做饭带给他吃。那时,杨绛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老病相催,生活日趋艰难。尽管如此,她依旧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失去爱女的破碎之家。

女儿走了,丈夫走了,昔日其乐融融的家庭不复存在,只剩下杨绛孤零零一个人。从此,杨绛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有一日,社会学家费孝通来拜访杨绛。他对当年的心上人还是情有独钟,便带着自己的著作来请杨绛“斧正”。旧友重逢,喜上眉梢,两人嘘寒问暖,交谈甚欢,忽然杨绛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便态度冷淡起来。待送别费老时,他颤巍巍走下楼梯,还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杨绛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费老瞬间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大寿,但是她很低调,没有举行任何隆重的庆祝仪式。她只嘱咐亲戚们在家为她吃上一碗寿面即可。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钱钟书的散文窗原文篇八

有的爱,似乎就是为了让对方放心的。

高中毕业填志愿之前,她心中就只有一所大学:清华。她听说,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年南方没有名额。她说:“没名额,那就等着呗!”母亲说,“哪里能等!”无奈之下她报考了东吴大学。

有时,当你生出一个念头并对其执著时,说不定是冥冥之中要成全你一件事。那年她虽说没上成清华,可并不等于机会的大门已经关上,只要与那件事有缘分,你的终归是你的。可不是,机会之门又向她敞开了一道缝。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停课,二十一岁的她与三位朋友相约,到北平继续求学。清华大学那时并不招生,他们一起报考了燕京大学并同被录取。后来当得知清华可以借读时,她毅然放弃燕京的学籍,做了清华的一名借读生。她的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阿季即杨季康,笔名杨绛,“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指的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姻缘。“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三月是红成阵、绿成阴,一片生机勃发的季节,也是催动男女之情,让世界平添一桩桩美丽壮观爱情的日子。

正是三月的一天,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前相见了。如《圣经》中所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杨绛见到钱钟书那一刻,心中似乎幡然而悟:自己一直想上清华,原来只为遇到他。

有人说她是被钱钟书眉宇间的“蔚然而深秀”所打动,应该是一见到他,她潜意识中就有“他就是我前世的人”,钱钟书也仿佛这样想着,于是一种极为有趣的表白脱口而出:“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立即回应:“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甚或有人说我已有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还有什么话比这更直白的:“我是自由身,你就放心追好了!”他们第一次见面,好像就是为了让对方“放心”。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是的,他们有写不完的情书,说不完的情话。三年后,两人幸福地牵手走入围城。

结婚不久,钱钟书在一件事上遇到了难处:他想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可担心自己走后妻子寂寞。杨绛笑了笑说:“为什么要寂寞呢?我可去英国陪读啊!”他沉吟一会儿,说,“好是好,不过你的学业就中断了。”那时,杨绛是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学系的学生。她说,“只有我去了英国,你也就放心了,我为什么不去呢!”钱钟书见她说得诚恳,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准备两份学费,你也去求学。”

在英国,杨绛更是一次又一次让他“放心”。钱钟书“书生气”十足且有着孩子般的童心。1937年,杨绛生女儿钱瑗住院,钱钟书独自住家里。几天后他去医院看望妻子时,低着头一副痴呆的样儿:“我犯错误了,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第二天他又去了,说:“我又犯错误了,把台灯搞坏了。”她说,“不要紧,再去买一个。”一句句“不要紧”让钱钟书放心了。

世界太热,让对方放心,他们要追逐内心的一剂清凉。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好评如潮。一天,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说行吗?”杨绛非常高兴:“我支持你,快动手写。”这就叫夫妇比翼齐飞。

为了让他放下心来写作,杨绛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以通过节省开支,让他少上课多一些创作时间。她担水劈材、生火做饭、洗衣拖地,缝纫制衣、爬窗……她就是要让自己的汗水化作丈夫的笔下珠玑。两年后,钱钟书被誉为“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的《围城》问世。

她的这种从富家小姐心甘情愿地成为“灶下婢”的做法让婆婆称赞不已:“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为了让钱钟书这个“痴人”真正拥有痴福,杨绛除了平日细心地照料他外,她还有一种担心:不能让自己走在他的前面。“钟书病中,我只想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为求得不错次序,杨绛一直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要加强营养时,她会买几根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保持骨骼硬朗。她还坚持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见自己的身体健康,她对自己放心了。

他们的“放心”是真正的生死相依,钱钟书要是病了,杨绛常常是连续许多天,甚或几十天不离左右地陪照顾。当有人劝她回去休息时,她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家。”钱钟书吃安眠药,她也吃,虽然她当时并不失眠。杨绛有时吃安眠药,钱钟书也总要陪着吃,说要中毒一块儿中。

好的身体给她帮了大忙,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他们的女儿钱瑗也病了,住进医院。当时,钱钟书住在北京医院,钱瑗住在西郊的医院,父女俩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已是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钱钟书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要除尽。

,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让对方放心是内心的沉稳和强大。

钱钟书去世后,为了让“你放心”不打折扣,她更加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除了饮食外,还坚持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她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生前曾说过要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硬是将《斐多篇》翻译出来。接着,她要对三人的爱作一个小结,,《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怀念的书,感动着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让对方放心是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杨绛同时还将眼睛盯向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七万余页的笔记由于每一页都留着丈夫的手印,整理它们时,宛然抚摸着爱,抑或被丈夫的爱抚摸着。20,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三卷《容安馆札记》,以及一百七十八册外文笔记得以出版。,二十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面世。钱钟书地下有知,一定会完全放下心来。

杨绛依然追逐着内心的一剂清凉,生活中的她和钱钟书在世时一样,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她回绝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她还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为了不打扰别人,九十岁寿辰时,她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这就是已是一百零二岁高龄,仍在其笔耕不辍杨绛先生的家。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让对方放心是最真挚最动人的爱,两人携手并肩并非为了炙手可热时,他们爱的乾坤也就堪比日月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