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内科学体会(实用5篇)

2023年中医内科学体会(实用5篇)

ID:4086840

时间:2023-10-03 04:26:47

上传者:笔尘 2023年中医内科学体会(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医内科学体会篇一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欢迎阅读。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中医内科学体会篇二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肺痨,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肺痨的概念及源流

1.肺痨的概念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肺痨的源流

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专著。

二、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一、肺痨的常见病因

外因:感染“瘵虫”。

内因:禀赋不足、酒色过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二、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肺痨的病位在肺。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一、肺痨的诊断要点

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二、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肺痨(痨瘵)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但合而言之,肺痨后期表现虚劳重证者,也可按照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施治。

一、肺痨的辨证要点

对于本病的辨证,当辨病变脏器及病理性质。其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 。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虚,则见阴虚火旺之象;甚则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阴阳两虚之候。同时注意四大主症的主次轻重及其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证,辨其证候所属。

二、肺痨的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

治疗大法以滋阴为主。 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肺阴亏损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 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

2.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 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大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

3.气阴耗伤证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 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 纳少神疲,便溏,面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川百合、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款冬花、苏子。

4.阴阳虚损证

主症: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 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

中医内科学体会篇三

2016年《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有什么速记口诀吗?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中医内科学》小歌诀,希望对大家执业医师考试有帮助!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中国医考网,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中医内科学体会篇四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 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为帮助考生在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如下: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 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 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中医内科学体会篇五

导语:这是关于2017年中医执业助理药师中医内科学试题,需要考试的同学们可以查看相关的试题资料,把这次的考试考好。更多相关内容请上应届毕业生考试网查询。

1. 小柴胡汤中最佳体现和解少阳的药对是

2. 清气化痰汤和贝母瓜蒌散共有的药物是

3. “三宝”中安宫牛黄丸长于

a.芳香开窍 b.清热解毒 c.镇痉 d.辟秽 e.行气

4. 朱砂安神丸与清胃散均含有的药物是

a.黄连、黄芩、生地 b.炙甘草、黄连、当归 c.牡丹皮、当归、生地

d.黄连、生地、当归 e.升麻、黄连、当归

5. 下列除哪项外,均能治疗“痢疾”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枳实导滞丸 d.木香槟榔丸 e.四神丸

6. 下列不属于剂型变化的两首方剂是

a.理中丸与理中汤 b.逍遥散与逍遥丸 c.生脉散与生脉饮

d.实脾散与实脾饮 e.四逆散与四逆汤

7. 方剂组成中含有柴胡、香附、川芎的方剂是

a.越鞠丸 b.逍遥散 c.一贯煎 d.柴胡疏肝散 e.四逆散

8. 桑菊饮和银翘散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9. 独活寄生汤组成中不包含

a.祛风湿药 b.补气药 c.养血药 d.止痛药 e.化瘀药

10. 下列方剂中不含干姜的是

a.理中丸 b.吴茱萸汤 c.四逆汤 d.大建中汤 e.温脾汤

11. 薄荷在逍遥散中的作用主要是

a.清利咽喉 b.疏肝解郁 c.解毒透疹 d.清利头目 e.透达郁热

12. 吴茱萸汤主治证病机是

a.中焦虚寒,阴阳不和 b.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c.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d.胃气虚弱,痰阻气逆 e.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13. 普济消毒饮配伍中体现“火郁发之”之意的药物是

14. 下列方剂中配伍体现“寒热并用”的'是

a.小柴胡汤 b.逍遥散 c.四逆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15. 方剂组成原则中,反佐药的含义是

a.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c.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d.病重邪甚时配用的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e.用以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16. 主治膏淋的方剂是

a.小蓟饮子 b.萆解分清饮 c.二妙散 d.八正散 e.猪苓汤

17. 大补阴丸主治证的病机是

a. 肝肾不足,阴虚火旺 b.肝肾阴虚,肝气横逆 c.肝气郁结,脾土壅滞

d.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e.肝郁化火,肝火犯胃

18. 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补气升阳”作用的药物是

a.人参、升麻、柴胡 b.人参、黄芪、白术 c.黄芪、升麻、柴胡

d.白术、升麻、柴胡 e.陈皮、黄芪、升麻

19.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的方剂是

a.羚角钩藤汤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大定风珠 e.地黄饮子

20. 银翘散中配伍的辛温药物为

a.荆芥穗、防风 b.银花、连翘 c.桔梗、竹叶

d.荆芥穗、淡豆豉 e.薄荷、牛蒡子

a.实脾散 b.苓桂术甘汤 c.真武汤 d.五苓散 e.防已黄芪汤

a.百合固金汤 b.左金丸 c.咳血方 d.龙胆泻肝汤 e.炙甘草汤

a.桂枝汤 b.玉屏风散 c.四君子汤 d.参苓白术散 e.补中益气汤

a. 葛根黄芩黄连汤 b.败毒散 c.白头翁汤 d.芍药汤 e.木香槟榔丸

a.紫雪丹 b.羚角钩藤汤 c.清营汤 d.白虎汤 e.大定风珠

a.麻杏甘石汤 b.泻白散 c.定喘汤 d.苇茎汤 e.大黄牡丹汤

a.二陈汤 b.桑菊饮 c.沙参麦冬汤 d.桑杏汤 e.止嗽散

a.健脾丸 b.实脾散 c.归脾丸 d.酸枣仁汤 e.天王补心丹

a.当归补血汤 b.白虎汤 c.四物汤 d.归脾汤 e.生化汤

a.归脾汤 b.胶艾汤 c.理中丸 d.黄土汤 e.四物汤

a.安宫牛黄丸 b.紫雪 c.至宝丹 d.犀角地黄汤 e.羚角钩藤汤

a.痛泻要方 b.参苓白术散 c.半夏泻心汤 d.补中益气汤 e.理中丸

a.归脾汤 b.四物汤 c.温经汤 d.逍遥散 e.生化汤

35.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胁满闷。治宜选用

a. 五苓散 b.猪苓汤 c.小蓟饮子 d.桃核承气汤 e.清营汤

a.银翘散 b.麻黄汤 c.参苏饮 d.新加香薷饮 e.荆防败毒散

a.银翘散 b.麻黄汤 c.藿香正气散 d.桑菊饮 e.荆防败毒散

a.定喘汤 b.射干麻黄汤 c.玉屏风散 d.桑菊饮 e.银翘散

a.温脾汤 b.大黄附子汤 c.麻子仁丸 d.济川煎 e.真人养脏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