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ID:4092723

时间:2023-10-03 07:29:36

上传者:翰墨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黑白画是只有黑白两色的画,黑的很黑,白的很亮,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正如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黑白画运用点、线、面的多种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使整个画面充满节奏感和神秘感。幼儿比较喜欢各种鲜艳的色彩,在涂大块黑色时就自然会显得机械和枯燥,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所以,本活动采用了4人合作作画和画面分割重组的方式,让幼儿在学习合作作画的同时,感受黑白格子的不同组合同样具有神奇的艺术[]效果,体验了合作和成功的乐趣。

1、学习运用黑和白两种颜色完成一幅黑白画,领略黑白色彩的鲜明对比和神秘感。

2、学习和同伴分工、合作耐心完成作品,体验成就感。

1、黑白格子画、不同组合的黑白画若干。

2、幼儿每人一支黑色水彩笔。每组彩纸、浆糊、剪刀各一份。

(一)黑白格子画

1、(出示挂图)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很神秘的画,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三张黑白颜色不同的拉杆箱图片)图上有什么?你喜欢哪个拉杆箱,为什么?

3、小结:黑色和白色组合成黑白格子,看上去有不同的效果,给人带来神秘感。

4、如果你是魔法师,你会把什么东西变成黑白格子的呢?(教师把幼儿说的物品画下来)

(二)不一样的黑白画

1、这些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格子大,有的个子小;中间分开了等)

2、这些黑白格子是由不同的小朋友画的,每个小朋友画一部分的黑白格子,最后重新组成了一幅效果不同的作品。黑白格子画的画面充满节奏感和神秘感,不同的组合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示第二张范画)

(三)神奇的黑与白

1、教师示范并演示制作程序:

(1)在纸上画出一样物体,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玩具、水果等,尽可能画得大,画满整张纸。

(2)沿着背面的实线用剪刀将画面分割。

(3)重新组合在黑板上,取其中一部分示范,按照顺序,用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在格子里涂黑色,直到全部涂完。

2、出示分工图,交代作画要求:

(1)第一个小朋友画主体,画得大,充满整个画面;

(2)第二个小朋友沿着后面的直线用剪刀分割画面,分成四份;

(3)每人拿到一份,在主体部分完成黑白格子的涂色,黑白间隔要有规律;

(4)第三个小朋友组合画面,在彩色纸的中间重新拼成原来的物品;

(5)第四个小朋友人把作品一份一份地张贴在彩色纸上;

(6)最后,大家一起整理用具,把作品张贴到黑板上来。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黑白格子画的聚会

1、展示幼儿的作品,组织幼儿互相欣赏。

2、引导幼儿评价自己组和其他幼儿组的作品。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

2、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表现出花卉的形态几动态。

3、引导幼儿积极体验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1、音乐磁带,录音机,数码照相机

2、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3、各种水粉颜料,调色盒,半湿抹布若干

4、各种花的头饰

一、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表演

1、第一遍教师根据音乐自编一段小故事,边讲故事边放音乐让幼儿欣赏

2、第二遍幼儿带头饰随音乐创编动作,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3、第三遍教师以蝴蝶的身份介入,鼓励幼儿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二、欣赏优美动作,学习记录动作

1、师:刚才老师把我们小朋友表演的漂亮动作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咦,这是哪个花精灵?跳得真不错,我想把他记录下来,看看我用了什么好方法。

2、教师讲解示范:

(1)先用右手大拇指肚蘸上颜料,然后稳稳地落在纸上,用力压一下,压的时候不要移动,这样花芯就印好了,然后用小毛巾把手上的颜料擦干净。

(2)添上花瓣和手脚的动作

3、幼儿作画要求:

(1)压的时候不要移动,这样花精灵的衣服才会又漂亮又干净。

(2)花瓣的形状、手和脚的动作要不同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拿着自己画的花精灵去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能大胆操作,并积极向同伴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和经验。

3、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对扎染产生兴趣。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扎染作品若干,相对应的方法图谱(图1)。

3、扎染材料:白色手帕、剪刀、各色食用染料、玩具、牛皮筋、塑料抽拉带、细铜丝等。

4、师幼共同设计的图稿和据此扎染的手帕一块(图2)。

1、欣赏用不同方法扎染的`手帕,迁移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与其对应的扎法。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扎染手帕,你最喜欢哪块?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颜色像块绿草地。

幼:我最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鸡蛋,是椭圆形的。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它的花纹像大海的波浪。

幼:我喜欢这块手帕,因为它的花纹像火车道。

师:像火车道的花纹在哪里呢?

幼:在手帕的角上。

(2)师:你知道这些好看的花纹是用什么方法扎出来的吗?

幼:像大海波浪一样的花纹是把手帕对边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圆形花纹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来的。

幼:斜形花纹是把手帕对角折,再扎皮筋做出来的。

幼:像火车轨道一样的花纹是在四个角上扎皮筋做出来的。

(教师根据幼儿交流情况,在手帕的下方出示相应的方法图谱,见图1。)

2、回忆经验,明确设计图稿与作品的关系,产生设计、扎染手帕的愿望。

(1)出示设计图稿,引导幼儿观察设计的花纹,猜测扎法(见图2)。

师:昨天,我们一起设计了一张手帕的图稿,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花纹?

幼:手帕中间有一条斜线,斜线两边都有一个圆形,两个角上还有弧形的、像太阳一样的花纹。

师:怎样才能在手帕上出现这些花纹呢?

幼:先把手帕对角折,然后扎上皮筋,就会出现中间的斜线了。

幼:在手帕两边用包珠子的方法扎。

幼:在两个角上直接扎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手帕,引导幼儿比较(见图2)。

师:这是我们扎染出来的手帕,看看和设计图一样吗?

幼:有点不一样,我们设计的两个圆一样大,可是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

师:想一想,这两个圆怎么会一个大一个小的呢?怎样才能让扎染出来的两个圆一样大呢?

幼:可能它里面包的珠子一个大一个小,只要选两个一样大的珠子就行了。

3、设计、扎染。

(1)共同讨论制作要求。

师: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图稿,扎染一块漂亮的手帕。大家先要想好在手帕的什么地方染出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把它画下来,再根据图稿上的花纹选择合适的材料扎、染。

(2)设计图稿并制作。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设计图稿,根据图稿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

(3)染色。

(教师帮助幼儿拧干手帕,并到水池里冲洗多余的染料。)

4、欣赏作品。

(1)展示设计图稿及扎染的手帕,自由欣赏(见图3、图4)。

(2)将手帕与设计图稿进行对比,分析成功的地方。

师:你们都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稿扎出来了吗?你是怎么扎的?

幼:我先在手帕中间包了一个珠子,再把四个角一起扎起来。

幼:我设计了好多条线。我先把手帕对边折扎皮筋,可是发现太慢,就把手帕再对折扎皮筋,扎一根皮筋就会出现两条线,这样就很快了。

师:看看我们扎染的手帕和设计图稿一样吗?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和设计图稿不太一样,圆有点扁了(见图3)。

幼:我发现这块手帕的设计图稿上的线是直的,可是扎出来的线是歪歪扭扭的(见图4)。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在扎染手帕时要看清楚设计图稿上花纹的位置,并把手帕折叠平整。)

(3)产生继续探索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扎染的兴趣。

幼:是根小棒。

师:小竹棒也能帮助我们扎染出漂亮的花纹呢,以后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扎染,注重培养幼儿在扎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扎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扎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扎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1、观察花朵的各种姿态,尝试进行写生绘画,体验写生绘画的快乐。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实际样子进行绘画。。

(认知准备)已有绘画花瓶的经验

(材料准备)课件,实物盆花若干,油画棒,铅画纸。

活动重点:仔细观察,先画花朵再画花茎和叶子

活动难点:根据花朵的不同位置和方向的花朵进行绘画(三角形)

1、你觉得这盆花什么地方漂亮?为什么?

2、让幼儿用动作模仿不同方向花的样子

小结:有不同方向的花朵、花朵是高高低低的、有的地方是重叠的

1、让幼儿讲讲自己看到桌上花的样子

小结:其实每个人看到的花的样子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坐的地方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都不一样。这样绘画出来就是千姿百态。(解决重点)

2、教师分析绘画的步骤

·谁知道如果要绘画这盆花,先画什么地方?(解决难点)

·先画花朵(将自己看到的花朵的位置和方向都先绘画好、而且在绘画花朵时,先绘画在前面的整朵的,在绘画半朵的)

·接下来会画花径和叶子

3、示范绘画半朵花或侧面的花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不同方向的花。

·引导幼儿画画自然角或者花园里的盆花。

幼儿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1、欣赏各种扎染作品。

2、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感受扎染的奇妙。

3、尝试用捆扎大小不同的珠子扎染t恤。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美术、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夹子、各色染料、脸盆、勺子、水。

1、清水浸润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后拧干备用。

2、根据染法和活动人数,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过程:

(1)将方巾叠成w状长条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夹夹住三个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装入密封袋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4、t恤染色过程:

(1)准备t恤和扎染材料;

(2)从衣服中间抓起,旋转;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并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时;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干。

1、扎染的面积以及颜料的稀释程度都会影响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里添加固定色剂,无需再调配颜色。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相对其他课来说准备的工具材料稍多,课前准备,调色盘(装颜料用)、湿巾、剪刀、绳子。?小扎染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自主观察,各种漂亮的小扎染图案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自主尝试之后总结出制作方法,学生看到我演示后,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小扎染的制作方法。整节课教师讲解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和摸索尝试。?课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就是之前我们准备的那些湿巾,它不像棉料那么吸水,整个作品染出来虽然漂亮,但是作品比较湿,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认为在美术课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都不可缺少。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