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厚黑学读书笔记(优秀5篇)

最新厚黑学读书笔记(优秀5篇)

ID:4108182

时间:2023-10-03 12:45:54

上传者:念青松 最新厚黑学读书笔记(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一

厚黑者是个高手,但不是长远之道,唯有靠人脉还有合作,这样才会形成一个长远的优势,成功才会离的更近。当然,我并不是厚黑者,当我钻研到一部分时我已察觉了这书的不妥。入门不深,回头不晚,所以写这日志是想告诉朋友们,对人对事,一定要真诚,你把心给了人,人家才会诚心对你,彼此而已 ,打好自己的人脉关系,团结合作,这样,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二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因为性格与环境差距,不经常看书,所以一向没有拜读,前段时光,不经意在书店看到,就翻阅几页,为此稍有感悟,写出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一样概念。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下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明白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一天只明白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能够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潜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一样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对厚黑学讲述的博弈理论楼主好象有不赞成的看法。显然你没有满怀激动的情绪,感叹找到了真理??楼主潜意识在道德框架压迫下没有接收到事物运行的原型,所以看到厚黑学这种描述事物运行本质的理论时,潜意识没有激活强烈的神经通路来印证,随着大脑的处理结果就是按基本的认知图式来解析。能够看出楼主富含道德的情感对自私是很有抵触的。

那里有必要跟你说说什么道德。潜意识和整体潜意识是联系在一齐的。因此,在潜意识中有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维护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为个体会觉察到只有当整体安全的时候,个体才能够安然无恙,个体会自然愿意维持系统的稳定存在。这是系统运作的规律。个体的行为贴合系统的运作规律就会得到系统的呵护。因此,贴合道德的行为是能够维护系统平衡的行为。

此刻明白了道德是为了个体的利益。当然,这发生在不予表达的潜意识,毋庸质疑。它的精华之处用厚黑语讲就是深得厚黑之精华,自私表面盖上利他,因而大家都会理解,因为这?利他?有利自私。所以道德的本质就是宣扬道德,而不能做。若是做了一些,也只为更大的宣扬。雷锋精神的本质就是宣扬此精神,但不做。此刻人的智力自然选取不做,是因为潜意识已经接收到了道德的原型,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但都存在于潜意识中。就如你此刻看到我关于道德的解释觉得有理,那遍是激活了你潜意识中此原型,从而印证了想法,产生对我的认可。

说到楼主,也许你此刻还认为我说的不好,是坏人,是邪恶。只因你未跳出诸多情感的框架(解决办法能够用追述事物本质的方式来解决,例如跟你解析道德感情)。道德感情会使你否定我,我违背了群体的利益,也就是违背了你的利益。这时的潜意识出现了非理性,你最大的利益其实是明白这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厚黑学想传达的思想。

也许你不明白从何开始,我们需要抛下的各种情感,主要来源于群体心理意识。跳出各种心理群体(包括朋友家庭民族国家等),客观看待群体运行的规律,这是研究博弈理论的基本思路。

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说的就是好人,英雄,名人,伟人。仅从他们成功这一得到群体认可的事实即能证明。当然他们并不是这么邪恶,能够理解为,是一群拥有完美应对社会某些情境的幸运儿,他们的思想,也就是认知事物的图式产生于特定环境。不要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你我。因为也可看作社会环境产生了万千思想,总有部分是能影响群众的,他们既是我们此刻看到的大人物,如厚黑等说的,他们有的知晓有的不知晓,但潜意识拥有在各种社会博弈理论的原型是肯定的。

写厚黑的李和一些心理学家一样都是把它理出来的人。清楚出来的比较清晰的理论,是我十分喜欢的。

最后,期望楼主明白人类社会一向以来,竞争生存资源的博弈本质。基因携带的东西再怎样掩饰也是为了有利于竞争。该做的是直到找到世界推不倒的真理。

你不懂你恼火的中国哲学。本和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同样的思维原型,想描述的是相同的理论。但恼火的中国哲学被禁锢的封印千年。交流上跟如今社会有代钩。

例如老半正反说进去,老把天地极端说进去,老把善恶说进去,不就是一个博弈理论辨证看待事物的基本思路吗。仅仅激活了点事物本质理论的神经通路,就能够先入为主成为你思想认知事物的基本图式了吗。这么落后的编码,已经被我一句恼火的中国哲学推倒了。

厚黑学我刚看到第二篇厚黑原理。真是抓狂。现代来看真是胡说八道,爱因斯坦,物理学,数学,牛顿,全给强拉去当它理论支持。行为能够理解,但也让我看的吐血,可怜老李不晓得能理出他思想的各种应用心理学正在西方发展。虽然它对潜意识的编码让我吐血,但不改变其包含的博弈本质,从中找到几句能激活超多原型的理论才是我目的。

描述了道德是产生于个体的自私。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三

《厚黑学》是李宗吾提出的学说。那么,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厚黑学》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本人读了《厚黑学全集》之后颇有感受。

读完之后也觉得有许多能应用在我的教学之中,例如现在学生的性格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那就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这就是我从厚黑学中悟出的心得之一,那就是别吝惜赞美之辞,攻心为上。简单的几个字,能取得不可估计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说一句:“你做的很好,好好学”“你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将来超过老师没问题”“你做题的速度比老师还快,前途无量啊”等,学生明白你对他的期望和态度,就会增强自信心,赞赏学生的进步,往往使学生超水平发挥,会更认真的学习,对自己更有自信,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他永远不会有太大的飞跃,只挑学生毛病,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会让学生泄气,很快故态复萌,恢复到原来不理想的或不良的学习习惯。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李宗吾,李宗吾,宗师自己,其一家之言,在传统价值观之外独树一帜,也可传为美谈,却仍不免受到时代、物质条件所限。“厚黑”只不过是“道”的一部分,“道”即是自然规律。既是自然规律,只讲因果,不谈善恶,何来厚黑?厚黑只是某些人在利益冲突下的态度而已。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奇人,名曰王守仁。其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的是死而后已,年纪一大把还被国家调去平乱,平反后死于归途)。这样的传统儒家人物与其他权贵格格不入,与当权者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当时的官场有一句至理名言——不要去惹王守仁。

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同是追求利益,王守仁追求的是为国为民(这也算利益?当然,这是高于物质利益的精神利益,亦或是信仰),当权者追求的是钱,是权。所以王守仁能毫不犹豫地把平反宁王的功劳让给张永,然后一起对付江彬。

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实力。王守仁是明朝最牛的一个人,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心学创始人,鼎鼎大名的王阳明是也)、军事家、政治家,每一个称号他都当之无愧。

“厚黑”也只是增加实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读《厚黑学》,看到的并不只有面厚心黑。正如刘邦、曹操、朱元璋之人,虽说难免面厚心黑之嫌疑,然我更加看重的却是他们的坚韧、坚忍、坚持。若无坚韧之性格、坚忍之心性、坚持之毅力,刘邦岂能从一介泗水亭长一跃为天下共主,曹操又岂能从一宦官之后步步为营并最终雄霸北方,朱元璋又岂能从一放牛娃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帝王。所以说,对于此三人来说,或许面厚心黑,但是坚韧之性格、坚忍之心性、坚持之毅力也是至关重要,而我觉得后者更为关键。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坚韧、坚忍、坚持也是何其重要。我们大部分同学最不缺的就是三分钟的热度。心绪来潮马上行动,三天后热情不见影踪;刚有了雄心壮志的时候梦想就在眼前,三个月后梦想束之高搁,一年后梦想在天边。伟大的成功就源自厚积博发和坚韧不拔;成功的路上难免会有刑棘困扰,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堕性,若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坚韧不拔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实为大幸可贵必迈向成功。

虽说李宗吾先生在书中描述的内容确实直白甚至露骨,但他述说的却是事实。而《厚黑学》也并不是一本教人“为恶”的书,单纯的说这只是一本告诉人们现实中为人处事的书籍。正如一把剑,拿它的人可以为善,也会为恶,关键是看拿着剑的人心性如何,善恶一念之间罢了。我们读《厚黑学》,更重要的是读他的积极一面,而不是恶的一面。因此,读《厚黑学》,我们不能一味的放大“面厚心黑”,认为成大事者必须“厚黑”甚至不惜将其发挥都极致;这是错误的,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成大事者面厚心黑之外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坚忍和坚持。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四

进步在于阅读,成长在于阅读在大一的的生活里,我阅览了一本书《厚黑学》,从此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并叙其感言。

李宗吾先生其的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还有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的能者。这是网络上比较火的对李宗吾的看法。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一样概念。(veryok)《厚黑学》中用了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的人: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二、厚而硬,黑而亮;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了第二种境界,其对人性的明白,以恶为先,因此评论世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下人性善良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而对于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是无法诠释的,因此他避而不谈。

在为人处事方面,《厚黑学》也有所写,他写道: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须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太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这是十分可惜的。因此在我看来,李宗吾先生所主张的厚黑在为人处事方面,虽主张黑,但同时强调在了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个人以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在人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在这本书中,黑也绝不能以不择手段,放下道德为代价,而换取自己的名利。这本书中所说的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它更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想要充分的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那么,就要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想要成功所需要的。

俗话说:君子立身处事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但是,只要我们本着仁爱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我坚信我们的人生定会放耀出灿烂的光芒。我想对于我这样一个还在上大学的人来讲,厚黑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厚黑学读书笔记篇五

原来就一直听说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人们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的人说它是一本为人处事的最高原则,是人际功防的绝好指南,也有人说它是本极端利己,以小人原则处世的歪理邪说。我也是一向喜欢以小马过河的精神去对待这些新事物,有一段又刚巧有空,就亲自拜读一下,果然觉得这水淹不死人,却也没得过腿,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这里分享一下。

“脸要厚,心要黑”——是说人的心理承受力要强,不要怕被人对你的指责、议论,要讲求个人利益,为自己着想,行事要恶。李宗吾赤裸裸的说出了这么多人不愿说的话,怎能不叫人大吃一惊,但是,细细一品,这话也不无道理。 首先,我想谈的是“厚”,也就是面子问题。对人们而言,这面子可是个大问题,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人们来来往往,有多少是因面子而至。但厚黑学指出,人的脸不应该太薄,不应该怕丢面子,正如“脸比城墙厚”,当下放下了面子,很多平时里会让人不痛快的事,也就不再是什么事情了。

和珅就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和皇帝在一起,哪有不挨骂不受气的,许多人心里受不了这个气,受不了窝火,或是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就隐退官场,告老还乡,更有甚者,自杀身亡,了结一生。而和珅,离皇帝最近,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却得了个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这就是因为他脸皮厚的缘故,不论遇到挨骂还是辱没他全然不受影响,该如何还是如何,最终得利的还是他。

生活中,我们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很多机会,会议上发言怕丢面子而丢失了受领导重视的机会;集体活动中怕唱歌跳舞丢面子而丧失了自我展现的机会;看上一个女孩,却怕向她表白被拒绝而丢了面子,又丧失了追求真爱的机会。可见,在乎面子的我们因为面子真是失去了太多太多,“人活脸,树活皮”,而我现在任务“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这就是厚黑学的厚,厚如磐石,厚如城墙。只有做到不关心面子,方能放开束缚,施展拳脚。

接下来,我们谈“黑”。黑,顾名思义,那就是心要黑。在传统观念中,黑心是一个贬义词,为君子所不齿,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皆为黑心之人。刘邦与项羽之争就是如此,项羽力敌百人,骁勇善战,无奈却是一个君子,心存妇人之仁,曾有多少次他轻易就可以取刘邦的性命,但他却以仁自居,最终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而刘邦,一个普通人,从目不识丁的小亭长,成长为大汉帝国的开创人,凭的就是他的厚脸皮与黑心,他多次屈居人下,点头哈腰,但一旦得势,必将对手置于死地,哪怕是对手曾有恩与他,这确实是小人做派,但他却是最终赢家。

结果都快吃完了才发现那是个发了霉的面包,里面一堆一堆的黑色霉菌,看着都想吐,我完全可以去找商家理论,索要赔偿,但苦于面子问题,就选择自己吃个哑巴亏。在厚黑学看来,商家可以黑,而且应该黑,因为商家经商犹如学生学习和战士战斗一样,是自己的职责,但这种黑,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健康为前提。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有良知的黑心商人呢。所以,我们只能用以毒攻毒、以黑治黑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厚与黑,就好比一支矛和一个盾,盾就是厚如城墙的脸皮,而矛就是黑如木炭的心。“古之成大事者,皆出于厚黑”。总的来说,厚黑学说白了,就是不做老实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老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因为目前,老实人已经处于了一种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处境,人们也自然而然的将自己身边的老实人作为了应当牺牲自我利益而满足他人的角色。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我们追求老实,追求了以君子之作来要求自己,我们相信天道,相信只要遵循原则就可以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待遇,只要不违反规则,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这是我们传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被认为人人都应当做到的。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似乎并不再讲求这样的价值观。做事情要坚持,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厚脸皮,做事情要果断,而不去在乎自己是不是黑心肝,唯有脸厚与心黑的人才能在这样的一个没有诚信、不讲原则的社会中生存的更好,这样做真的有一定的正确性,而且绝对对成功是有帮助的。因此而想,是不是一切事情都要追求其根本,也就是所谓的不去在乎“善”与“恶”,心中只去看“成”与“败”?所以,善与恶是由人类发展而来,并非根本。设想一下,一个至善至仁的人,他会是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像一个美到不行了的一颗琉璃球,反而就极容易破碎?你越善良,反而别人就越容易去对付你。善,只是人们心中幻想出来的一种高尚,是美德。因此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千万不要去一味的、尽全力的去追求其善,也不是要大家去尽量不善,一切都讲究一个“度”,适度就好。只有懂得适当的“不善”的人,才是更成功的人。

我相信,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会希望他可以生活在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中。但很显然,今天我们距离心中的理想社会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面对没有原则的社会,我们就必须以‘厚黑’为原则,也许他是小人之学,也许他是为君子所不齿,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厚黑学》是一本不会误人的处世经典与交际哲学。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李宗吴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所谓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处,历来英雄,先不论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来源个人魄力,周围人因个人人格,舍命相护,助成就大业,如只知道厚黑之术,何来民心所向?如果人们每天只知道修习厚黑,增长世智辩聪,勾心斗角,抛弃生命本来,人格分裂之人,只会越来越多。乱世之中,单凭仁义道德,的确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许生存不成问题,但内心恶越来越重,没有善念洗涤内心,不足以成其霸业。秦始皇用秦朝几代努力的基础,以个人才能统一六国,暴政之下,数年后,天下大乱。

厚黑学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第二种境界,对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无法诠释,所以避而不谈。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只是作者还没领悟其中境界。如果用这种无我无私之心反观过来,书中所论王明阳的“致良知”与“厚黑学”,一善一恶,都属一家之言,分开人性,强行对立。

厚黑学之所以能立足与世,经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两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种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马见到效益,但不能长远。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的人,要的是长远利益,不在意当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可以到达最终目的,且久远。如企业生存,不讲诚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长久,最多可得温饱,讲诚信者,有时宁愿亏钱,打造品牌,谋求长远利益。

总体来讲,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