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ID:4116474

时间:2023-10-03 14:43:00

上传者:书香墨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篇一

7、正、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学习例7

(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

(5)教师作评讲并小结。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

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

由学生比、说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2、p49第1题。

四、课堂小结:

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p49第2题(1)(4)(5)(6)(9)

六、课后作业

1、p49第2题(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篇二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反思复习阶段,似乎少了往日的轻松,时而还夹杂着匆忙的气息,感觉孩子们的表情略显凝重了,或许,要整理与复习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点,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我,这个阶段不仅是孩子们知识复习中的领路人,更应该是缓解他们内心不安的强大后盾。于是,我尽量会让复习课堂变得轻松一些,变得和谐一些,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压力。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围绕课本上的复习进度,整理与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

这个知识点大部分是六下的知识,并不是很早的学习内容,所以孩子们应该不会陌生。我想,如何让将旧知与其融合,才是本节课我最需要关注的。

这部分知识,主要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课前,我让孩子们自主进行了整理,让孩子们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地认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课上,按照课本上的设计意图,我结合了具体的例子,引导孩子们回忆并整理比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再利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顺利成章地过渡到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的内在一致性。

对于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重点是理解两者的意义。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很熟练的,都能按照定义来判断,比值一定成正比例,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两个量和或差一定时,两个量不成比例。而判断的关键还是在于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当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时候图像呈一条直线,而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图像呈一条曲线。虽然曲线在课本中未出现过,但当时新知时,我还是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有了比较,我相信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刻复习,孩子们果然记忆犹新,在孩子们判断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已能熟练判断,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比之前有所进步。

复习课上,专项练习是必备的。除了课本上安排的练习,我还为孩子们补充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孩子们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深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篇三

教学内容:

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学习例7

(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

(5)教师作评讲并小结。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

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

由学生比、说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2、p49第1题。

四、课堂小结:

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p49第2题(1)(4)(5)(6)(9)

六、课后作业

1、p49第2题(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篇四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判断题: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三个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路程和时间(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3)单价、总价和数量(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和高

(5)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

三、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电脑台数与总价

(2)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与捆数

(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

(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5)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面积和宽

(6)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7)圆的周长和直径

(8)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看的天数与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9)订阅《扬子晚报》,订的份数与总价

(10)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

(11)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

(12)六(1)班同学做操,每排站的人数与排数

四、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

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1)小红看一本儿童小说,每天看12页,10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15页,8天可以看完。

(2)一种螺丝钉,20个重30克。一盒这样的螺丝钉是600克,一共有400个。

教后反思: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篇五

反比例

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探究活动

灵活判断

活动目的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思考题目:

(1)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比例?

(2)圆的面积和半径是否成比例?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小结并总结规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