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精选7篇)

2023年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精选7篇)

ID:4117340

时间:2023-10-03 14:53:37

上传者:紫衣梦 2023年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一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身为人师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多年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明白“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的道理。

还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课,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写作,忽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我“缠绕”的“缠”怎么写,我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字写在了黑板上。不一会儿,班上的小语拿着字典走到我的身边,轻声地告诉我:“宋老师,你的‘缠’字少了一点,瞧!”说着,她把字典亮在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瞧,果然如此。我感激地摸了摸小语的头,随机在大家面前订正了这个字,并表扬了小语的善于发现、勇于纠错的精神,我还风趣地说她是自己的“一字之师”。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容不得半粒沙子;心灵是纯净的`,容不得一丝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使你是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错误,你无须去遮掩、逃避,而应真诚地改正,虚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你会发现学生的世界是那样多姿多彩。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你播种什么种子,你将收获什么。一个错字,看似简单的教学细节,实质能反应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让你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此,在学生面前,我不再敢大意疏忽,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身体力行去感染他们。课堂上,我会与他们进行朗读pk赛,在朗朗书声中互相激励;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在激烈的辩论中放飞思绪;让孩子走上讲台,尽情展现小老师的风采……课堂成了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你就会多些民主,少些专制;你就会多些肯定,少些苛刻;多些体谅,少些埋怨。如此,我们就不会再为学生的幼稚而偷偷地笑,不会为学生“品尝活蚯蚓”而大惊失色,更不会为学生的标新立异而全盘否定。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孩子的思维是那样的聪颖敏捷,孩子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孩子的思维笑容是那样的美不胜收。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学生会更加阳光,我们老师会更加美丽。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二

我从事音乐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我们学校是农村初级小学,多媒体进入校园才是近两年的事,由于班级较多的缘故,再加上我们学校就只配置了2个多媒体教室,所以不是经常有机会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用幻灯片教学的几节课,我发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有动感画面的支持下欣赏音乐,就能很快的进入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于学生从感性上更好地认识音乐,体会音乐。这样就节省许多讲解的时间,课堂形式更多样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特别是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但是,如果我们不分课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学,就会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轰轰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也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制作课件,避其缺点,扬其优点。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现在小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都迷恋流行歌曲,那么,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尽量找一些内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

其次,课堂提问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需要的考虑时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多用鼓励性语言,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切忌讽刺挖苦,以免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师生不断交互实践过程中,才能产生和发展人的认识;只有在能动的实践过程中,个体才能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吸取外界信息;正如一个名人所说: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三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初为人师的那阵儿,我觉得讲语文很有意思,而批改作文却是令人头痛的事。学生的习作语言淡而无味、颠三倒四,读起来别别扭扭,读完了不知所云。偶尔发现一些可圈可点的精彩句段,也被先前的一片芜杂淹没,叫人顿失情趣。面对一摞摞如山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却得硬着头皮看下去,机械地写着几乎雷同的评语,真是苦不堪言。

一次,我一如平常边漫不经心地批改作文。边同一位老教师发着批作文的牢骚。在我唠唠叨叨之后,他却淡淡一笑说:“换一个角度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标准……把我们的眼光放低些,设身处境地想想孩子们的阅历和程度,说不定他们比我们当年还强呢?”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愣了一阵,心慢慢静了下来,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继续往下批阅,突然,一个有趣的开头吸引了我:“星期天,大伯让我去果园帮他给树褪皮。”我只知道树需要保护,哪有破坏树的?我禁不住急切地看下去,原来给老柿树、老楝树褪皮后,它们会重新焕发青春,再结出累累硕果。没想到从学生作文中还能增长见识,真有意思!

突然间,我有了批作文的兴趣,竟慢慢走进学生所描绘的.世界……细细阅读竟发现好多独特思维和视角。比如苹果里有五角星,杨树上结满了毛毛虫……我不再用应付和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文,而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果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四

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教师恰到好处点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时间分配拿捏到位,课堂教学有效且高效等等。当我们的课堂用条条杠杠去维系,用分分秒秒去评价时,“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否就显得无从说起了呢?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些标准,但总觉得对于语文课堂来讲,“有效”如何来定位?如何来表述?应该有关乎于心灵深处的东西。因为“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今天在阶梯教室聆听肖川教授的讲座时,“真诚”、“深刻”、“丰富”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闪烁着光亮跃入了眼帘。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没有高屋建瓴的阐述,一改犀利的笔锋,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语,细腻地点评着闫学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跟随着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铺陈,我享受着一堂好课的魅力。

“真诚”,一个富有温度的词语。我想,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虚假的“真话”。学生不会为了迎合教师的意愿,说谁都会说的套话,说违背心意的话,说所谓的标准答案,说不会节外生枝的话,而是以一个拥有知识与经验,拥有自身信念、价值观、兴趣与需要的生命主体站在文本面前,建构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精神乐园。教师不是课堂“外在的专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参的解读,进行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扼杀学生主体生命感悟的教学,而是作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设计具有张力的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与学生交流阅读文本的“非常细腻的个性化的真诚的理解”。这些对话“都像是从你内心世界里流溢出来的”,如花开花落,似云卷云舒,一切都因心灵正在舒展。

“丰富”,一个感觉充实的词语。我想,至于课堂上的“丰富”,不仅仅在于数量上的多,更在于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其中”。

让我们一起来做幸福教师吧!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五

事后,我回想了自己的所做所为,千不该万不该的做法就是没有问清孩子没写作业的原因。是忘了呢?还是不会做?还是根本不想做?是不是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呢?于是放学的时候我专门找了这几个孩子简单了了解了一番。并告诉他们“老师相信这次只是你们的小意外,如果有任何原因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一定要跟老师沟通,老师会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

其实惩罚也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次以儆效尤的'做法出现在开学第一次交作业的事情上,希望孩子们能够引以为戒,也希望孩子们在按时完成作业这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13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六

众所周知,在室外上课的基本是体育老师的特权,孩子们在户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锻炼着身体,尽情地玩耍,要不孩子们怎么都喜欢上体育课呢。咱这数学学科,到室外上课,很少;去年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曾占人家体育老师的体育课,领着学生到操场上感受了1千米,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效果甚好。寒假备课时,就开始计划《认识东西南北》这节课要到室外去上,无奈昨天天气较冷,没得实行;今日,做了一节复习课,余下10分钟,让学生到校园里画“校园示意图”,为下周一《认识地图山的东西南北》做课前准备。

本节课简介:

1、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同学们,早上来学校的时候,太阳在你的哪儿呢?你的家在学校的哪边呢”。

这个问题本来在计划之外,只是今天早上送妞到幼儿园之后,迎着太阳骑车赶向学校,想到了刚学过的“东西南北”;学生会不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数学知识呢,所以一上课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不仅说明白了自己家在学校的哪边,顺势还引出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开想像,说一说,校园的东、西、南、北面各有什么?

3、以自己为中心,你的东西南北面各是谁?

昨天上课,根据一个方向辨别其它三个方向的教学很是失败,因为情景图是平面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想象。于是,昨天下午,我画了一太阳,决定情景演示。

方向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方向歌来较好地区分东、西、南、北了。

在教室里,我先领着学生画了十字坐标示意图,给出中心操场,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校园,画出校园示意图圆圈里写上方位,在长方形里写出那个方向有什么。

讲完之后,我便让学生逐排按次序轻轻下楼,我最后下去;本来担心他们先下去的疯跑着玩,不过担心是多余的。等我走到楼下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或站、或蹲、或趴;或三三两两、或单独一人,手拿钢笔,指指点点,画画写写;个别学生还过来问我这样画行不行。对的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方位都不对的孩子,我立马拉着他寻找太阳,逐个儿辨别四方;这种现场的教学比在教室里比划要好多了。

今天,准备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写一篇数学日子《我们在校园里上数学课》,很期待看到孩子们的想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笔篇七

自幼儿学习识字以来,我感觉幼儿对识字不感兴趣。教幼儿识字如同教他们认人、识物、走路、说话一样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逼迫幼儿认读,硬性地定指标,效果会适得其反。

采用游戏的方式,首先幼儿识字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若你仔细观察,他们连吃饭、穿衣、走路、洗澡都是游戏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地表达意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也最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游戏中渗透少量文字;使幼儿在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时,耳濡目染,完全能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并记住。比如:学“小金鱼”的游戏,教师先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吐”、“泡”、“转”几个字,再让幼儿学小金鱼游戏吐泡泡的动作。以后每次复习这几个字,幼儿都会自然想起小金鱼吐泡泡的动作。又如:在各种水果卡片上贴上名字,教幼儿认读,比较熟练后把这些水果卡装进口袋里,让幼儿去摸,教师报一种水果,幼儿就应摸出那种水果卡片,摸出后还要读出水果的名字。摸对,读对了的就给幼儿奖励。如此反复进行,幼儿不仅仅识了字,更发展了幼儿的触觉潜力。培养了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决定潜力。

所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不仅仅认得快,还能透过识字加深对游戏的印象,更好地到达游戏的目的。再者,游戏是幼儿每一天都有且百玩不厌的`活动,因而游戏中的识字也是经常的、持久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