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质5篇)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质5篇)

ID:4131732

时间:2023-10-03 18:16:15

上传者:飞雪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狐狸分奶酪》是一则匈牙利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所以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的用意。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体会到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失去更多。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文的表达特色。

一、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推荐学生阅读“狐狸”群文阅读选文,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以问题引领课文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把握主体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了课堂上的主动性,老师则起到了指导作用。适当的拓展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本文的寓意。不足之处:1。语言文字训练不足。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没有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时间分配不均。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的情况下,生字和书写练习时间不够达标。3。在进行“边读课文边做动作”这一环节时,学生反馈并不是很好。追根究底是我在之前的环节中准备不够充分,应该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表演读时会更好。

三、改进措施: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并在上课的时候,随时看时间,紧凑地掌握上课的节奏。同时要能够把课备得更精练一些,对学生的放手更有操控一些。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童话故事。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能够自主识记生字。二年级孩子也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是本篇课文较长,而且长句子、对话较多,要读得流利有感情还需要老师的指导。预设通过多种方法自主识字,重点指导读好“俩”的字音,指导通过理解字义来识记“嚷、瞧”。课文朗读方面让学生先自主朗读,然后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大家讨论交流,老师示范朗读,突破难点。

1、多种方法识记本课“酪、捡、俩、始、拌、帮”6个生字;会读记“开始、起始、始终、帮忙、帮助、帮手”6个词;能正确书写“奶”“始”“吵”“咬”4个生字。

2、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中两个长句(不添字、不漏字),读好儿化音“哥儿俩”

3、初步了解狐狸为什么分奶酪。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本课“酪、捡、俩、始、拌、帮”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奶”“始”“吵”“咬”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指导读好“俩”字,并正确读“哥儿”的儿化音。

2、读好第一自然段的长句子。

ppt卡片

一、看图说话,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狐狸分奶酪)

3、再次齐读课题,提示生注意“奶”和“酪”的读音,正确区分两个字的边音和鼻音。

4、图上有两个主人公,熊哥哥和熊弟弟,通过他们“两”个,联系到文中生字“俩”,区分“两”和“俩”的字音和字形,重点指导朗读“俩”。

二、初读课文(狐狸为什么要分奶酪,请打开书)

2、师:小哥儿俩拌了嘴后又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2-5自然段)!

3、分组读,2-5段(4个组)

三、检测生字

到底怎么分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写生字

刚才我们动了脑,现在我们来动动手。

(一)、出示课件四个字

六、谈谈收获

七、拓展

作业: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所以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的用意,通过本篇课文帮助学生体会到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会失去更多。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

我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推荐学生阅读“狐狸”群文阅读选文,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狐狸的狡猾和小熊哥儿俩的憨厚、无知、轻信。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课文《狐假虎威》吗?你觉得狐狸是什么样的呢?(狐狸十分狡猾,稍不留神,就会被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另一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那这一次狐狸又骗了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圈起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横线,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请写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

2、反馈,检查。

(1)本文讲的是狐狸与谁的故事?(讲的是狐狸和两只小熊的故事。)

(2)多媒体出示词语,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巩固记忆,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大家共同解决。

(3)谁能用其中任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4)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的?(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

1、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狐狸用伎俩骗取小熊哥儿俩捡来的奶酪的故事。)

2、你能和同桌合作,讲讲这个故事吗?两人一组,分组合作讲故事。

3、点名上台讲故事,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以便作评价、补充。

2、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的笔画、笔顺或间架结构?

3、老师重点范写:奶、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奶”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公”上面是“八”,不是“人”。

4、指导学生在书中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选出写得最好的,在全班展示。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3、让我们采用刚才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后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题单)

4、简单汇报:

(1)狐狸和马——聪明的狐狸

(2)狐狸孵蛋——善良的狐狸

(3)《瞎眼狐清窝》——慈爱的狐狸

1、《狐狸和马》、《狐狸孵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童话)

2、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3、学生齐读高洪波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篇关于狐狸的故事,感受了狐狸

《中国童话大师经典丛书》

板书设计

故事中的狐狸

狡猾

聪明

善良

慈爱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开始起始始终方便便利便于

1、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找出难写的生字。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