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给予树课堂实录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优质5篇)

2023年给予树课堂实录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优质5篇)

ID:4133007

时间:2023-10-03 18:32:27

上传者:文轩 2023年给予树课堂实录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给予树课堂实录篇一

《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王茂萍老师“一人一课”

一、整体感知,抓住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

这篇课文,是以保罗为主要的人物,主要记叙他所经历的事情。用以上这个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保罗在圣诞节前夜,用哥哥送给他的一辆新轿车,载着一位小男孩和他脚有残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从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学中王老师从整体入手,抓住关键词“惊讶”“又错了”“懂得了”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中心。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的重点并没有写保罗怎么载着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详细地叙述了原因。保罗怎么会用新轿车载着他们兜圈的呢?情节是比较曲折的,叙述也是很生动的。王老师引导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对于划分课文的段落,记住情节,理解内容非常重要。

在圣诞节前夜,保罗用轿车载着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读一读课文,保罗的轿车经过了哪几个地方?抓住关键词“惊讶”“又错了”“懂得了”,可以把课文分为三段。这样,课文的思路就理清了。

三、仔细品味,理解句子含义。

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

王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话的意思讲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罗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想错了。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罗错的原因的。实际上,保罗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来后才知道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这句话是作者讲的。必须让学生阅读第四段话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的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能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

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仅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启发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

4、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为什么“难忘”?

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散性。同学们要经过想象,想象那兜圈的情景,体会小男孩和弟弟的欢乐;体会保罗那天的心情。

四、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用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了题。我们不仅要学生理解这句话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解内涵的意思。

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谁给了谁什么?

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懂得“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五、重视拓展,重视课外延伸

王老师在课本的基础上又加以了延伸。从课本的“保罗为什么错了”、“保罗为什么又错了”、“在这个夜晚,他们三人分别对于什么感到难忘?”“你有没有曾经以为给予而快乐?”、出示名人名言、推荐课外阅读等等,立足于课堂,拓展于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延伸,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作者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潘湘云

给予树课堂实录篇二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片断:

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投影)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投影)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

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

……

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

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它们不仅陶冶着孩子,也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语文,就是要用教师自身的美好人性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唯有用灵魂才能塑造灵魂。”我很欣赏一位老师教学《说一说〈西游记〉》中的课堂评价:

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

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老师,我喜欢沙和尚,因为他很老实,不像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调皮。

师:看来人忠厚老实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这个社会就需要一批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白龙马原来是条小龙,他把唐僧的马给吃了,后来知道错了,就变成了马给唐僧骑。

师:哦,知错就改,将功补过,多么好的一种品质!”

这位老师做的不正是唤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吗?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西方哲人说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

这是一篇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体贴和理解他人的好文章。文本字词简单,对于课题中给予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在哪一篇文章中和他们见过面。这样给予的含义,学生就了解在心了。

在引导孩子画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画出了小男孩说的这句话:“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以下是让学生自由感悟的教学片段:

生:男孩说的话很让我感动,因为我也是小孩子,我想小孩子的很多想法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喜欢别人送给自己礼物,自己拥有别人羡慕的礼物,但是他却要做送礼物的哥哥,我真的很感动。

师:你能把你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感动读出来吗?生读。

生:我感动的原因是小男孩在自己家很不宽裕的情况下,他想的更多的是他的弟弟,而不是自己。

生:请大家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从这段中也读懂了小男孩其实也非常喜欢这辆小汽车。

生:我是从“走来走去、轻轻、摸、满脸羡慕”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汽车的喜爱之情。

师:讲得真好。谢谢你精彩而细致的感悟,把我们也带到了小男孩的身边,让我们对小男孩更了解了。带着你的理解请你也读一读。

……

(学生细腻而精彩的理解让我惊叹,他们从一个小孩子自身的心里出发,通过感受小男孩喜欢小汽车但是却愿意做哥哥的这一举动出发,相信他们生活中也会学会谦让,学会关心他人。)

当学生的情感随着文本渐渐走向高潮的时候,小男孩的另一不平凡的举动也引起了班里同学的关注,你瞧,他们热烈的争论,把自己完全看作故事中的人物了:

生:我从“三步两步跑”中读懂了小男孩的心情非常着急,联系下文,他的着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残疾的弟弟。

师:一个“跑”字,就让你有这么多的体会,多好啊!这是小男孩的动作描写,像这样的动作描写还有吗?请你用三角形标出来,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生:一个“背”,一个“放”,还有紧靠,我都感受到了小男孩对弟弟的关心。

生:我从“紧靠”中感受到他们的感情不一般。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接触吧!

全班响起了掌声。

生:我认为他是向他弟弟承诺,当他有钱的时候他也要买车给他弟弟,让他开心。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小男孩实现这样的承诺很简单吗?(不是)但他只是骗骗他弟弟吗?(也不是)其实这是一个孩子纯洁无暇的想法。

师:此时此刻,你理解给予是什么了吗?

生:我认为给予就是对他人无微不至的关爱。

生:我认为给予不仅仅是金钱的帮助,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让感到温暖,这就是生活中的给予。

……

(学生并没有从很高很空的高度来回答给予是什么,而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来理解生活中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更具有现实性。)

给予树课堂实录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宽裕、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重点会写“予、宽、裕”三个容易写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情感变化。

3、以“给予”为主线,初步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在朗读、理解中感受“给予树”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我在想,这是一棵怎样的给予树呢?是一棵放在商场里的,挂满卡片的假树吗?显然不是的。

一遍一遍读着课文,我脑海里这棵给予树的形象也在逐渐清晰起来:这棵给予树应该扎根在爱的土壤里,沐浴着灿烂、和谐、美好的阳光,开出一朵又一朵心愿之花,或者梦想之花,长出一片片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叶子,最后结出爱的果子。

因为有了这样一棵树的形象,我的设计就主要围绕“给予树”。

首先,这是一棵梦想之树。

其次,这还是一棵充满善良、理解和仁爱的树。

金吉娅尽管担心、害怕、难过,但还是勇敢地对妈妈说:“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善良,金吉娅不会这么说,如果没有理解,金吉娅也不会这么说,如果没有仁爱,金吉娅更不会这么说。于是我把这部分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情感朗读上,通过前后语气的对比去感受金吉娅身上的闪光之处。

这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一是学生的情感到这里应该是一个顶峰,需要找一个出口喷发;另一个就是小练笔本身就能丰富语文课堂,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于是,这棵给予树的雏形就逐渐形成了。有了树叶、有了花朵、有了枝干……

如果还有第二课时,我将去挖掘金吉娅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作为给予树沐浴着的阳光;去糅合读者、作者和文中人物的爱的情感,作为给予树扎根的土壤……让这棵给予树能够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教学预设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给予”

1、直接出示课题。

2、指名读课题,师正音并标注拼音。齐读课题。

3、理解“给予”的意思?

4、写一写“给予”

二、初读课文,感知“给予”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寻找“给予”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给予”的地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丰满“给予树”

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预设一: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理解“一直盼望”

2、这棵给予树上还挂着梦想……

3、情感朗读

预设二:“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理解省略号包含的情感。

2、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写卡片:对小女孩说的话

4、师生合作朗读。

5、这棵给予树除了挂满梦想、希望外,还拥有什么?(板书:善良,关心、同情爱……)

五、小结回归,再悟“给予”

给予树课堂实录篇四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毛莹莹,2006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我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人,但我又是没有太多大喜大惊的人,写作与舞蹈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曾在《阜新党建》《辽宁职工报》《阜新日报》及《清河时讯》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已完成了青春励志小说《我的名字叫可汗》的初稿编写。我对教育事业有着独有的热情,执着的我坚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主要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与之产生共鸣,积累语言。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情感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为文中最后一段话;教学准备:ppt课件;本次教学为第二课时。

《给予树》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给予树”,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发生在善良可爱的金吉娅身上的动人故事来领会人性的美好,同时也进一步的体验“给予树”的魅力,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检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通过读课文我了解到本课讲了一个外国的家庭在圣诞节前夕去购买礼物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请具体描述一下是一件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生:妈妈带着一家人去买圣诞礼物,小女儿金吉娅把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的故事,我觉得金吉娅很有爱心,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师:你说得很好,金吉娅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有着很广博的爱,她爱她的家人,爱她的朋友,并且把爱传递给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我被这真诚的爱所感动,下面让我们再一次细细的品读课文,来体验这纯纯的爱与关怀吧!

马上就要过圣诞节了,每个人都想送给别人或是收到一份心怡的礼物,现在请告诉大家你们的心愿。

生:我想送给妈妈一套保暖的帽子和手套,因为妈妈每天在外边卖糖葫芦,很冷、很辛苦。

师:(感动)你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妈妈一定会倍感温暖,即使到了圣诞节那天你没有能力实现这愿望,圣诞老人会帮助你的,你很棒!

生:我希望和老师,同学一起过圣诞节。

师:如果从现在开始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圣诞老人会帮你实现愿望的。

生:我的愿望是……

师:同学们的愿望还真不少,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有愿望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祝愿所有的人梦想成真。

(生自由读文,勾画,师巡视)

生:我在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妈妈心情的词语是“担心”

师:理解得很好,谁能告诉大家妈妈为什么会担心。

生:因为家里不宽裕,每个孩子只分到20美元买礼物的钱。

师:这是妈妈担心的根本原因吗?

生:对,因为妈妈担心20美元买不到很好的礼物。

师: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还会有什么感受?

生:我会不安,内疚,因为我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

师:你是个责任感很强的人,希望你能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所有的事。

下面请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内容及插图)

师:从二、三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个描写妈妈感情的词语。

生:生气,妈妈看到小女儿只买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她很生气。

师:你找的很对,现在你就是那个生气的妈妈,请读一读课文吧。

(生进入角色读文)

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她可能想到什么?

生:她可能会想,这个金吉娅,一定把钱买其它无用的东西,这样乱花钱可不好。

生:她可能会想,这个孩子会不会把钱弄丢了,这样粗心大意可不行。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但是,你们和妈妈都误会金吉娅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吧。

生:从这两段中我找到了妈妈的又一个情感变化——激动。

师:妈妈为什么会激动?

生:她误会了金吉娅,所以有些后悔,最主要的是她为女儿有一颗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心所感动,所以她很激动。

师:你说的很好,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妈妈由担心——生气——激动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体现了她对子女深深的爱,这种母爱是任何事物所无法取代的。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金吉娅的关怀之爱。

(课件出示小爱丽丝写在圣诞树卡片上的内容)

亲爱的圣诞节老人啊!圣诞节快到了,我多么希望拥有一个穿着美丽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让她有妈妈疼,我愿意做她的妈妈,我一定要好好保护她,不会让她和我一样成为孤儿。

可怜的爱丽丝

师:看了这张卡片后,金吉娅会想到什么,会怎么做呢?

生:金吉娅会想,这个小女孩儿太可怜了,我要帮助她。

生:她会很想帮助这个小女孩儿,但如果给她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就不会有很好的礼物了,这个问题真难!

(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回答)

生:金吉娅为小爱丽丝买了一个洋娃娃,为哥哥姐姐只买了一点棒棒糖,礼物虽然很小,但是她知道与哥哥姐姐相比,小爱丽丝更需要关怀,所以我希望哥哥姐姐能理解她。

生:我从中感受到了金吉娅美好的心灵和高贵的品质。

生:我要向金吉娅学习,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师: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当小爱丽丝收到金吉娅的礼物时又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小爱丽丝,你会怎么想?没有收到很贵的礼物哥哥姐会怎么想?当他们知道真相后,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请大家再一次细读课文,回答这些问题。

(生仔细读文,与同学交流)

生:当小爱丽丝收到礼物时一定会惊喜万分,爱不释手。

师:很棒,你这两个成语用得恰到好处。

生:如果我是小爱丽丝,我想对金吉娅说,“谢谢你,我会好好珍惜这个洋娃娃的,我要把所有的爱与关怀都给她,就像你给我的那样多。

师:你是个懂事的孩子,金吉娅会为你骄傲的。

生: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哥哥,在刚收到棒棒糖时可能会不喜欢,但当我得知了真相后,我要对金吉娅说:“你送给我的棒棒糖是我今年圣诞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它不仅仅是甜蜜,还包裹着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生齐读课文)

生:“给予树”给了人们爱与关怀。

生:“给予树”是一座传递善良与爱心的桥梁。

生:“给予树”把温暖带给大家……

师:一颗小小的“给予树”竟然孕育着如此丰硕的果实,那么就让这颗爱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香甜的硕果吧!

《给予树》课后反思

本文从内容重点看,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来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所以,本文的主体结构主要着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设计:妈妈由担心到生气,再到激动的情感变化,以及金吉娅因没有给哥哥姐姐买很贵重礼物的不安和帮助小爱丽丝的坚决,来共同烘托出金吉娅的善良、博爱。

在课文的讲述中,还侧面的介绍、描画了几种文中不容易发现的爱:母子之爱,手足之爱。本文讲授以“爱”贯穿于始终,使学生懂得了爱与关怀是人间的真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小爱丽丝向姐姐说感谢这一环节,如设计成“小练笔”将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学亦如此,但我会用我的执着与坚持使我的下一堂课,下下一堂课逐渐走向成熟,趋于完美。

给予树课堂实录篇五

姓名:徐吉华         电话:0519——2733320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 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六、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作者简介:徐吉华,男,28岁,任教语文。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师,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撰写论文多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报》、《江苏教育研究》、《成才导报》、《班主任之友》、《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新作文》、《德育报》、《中国教育导刊》等十多种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