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优秀5篇)

最新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优秀5篇)

ID:4161876

时间:2023-10-04 01:12:38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最新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 毛相林时代先锋个人事迹心得体会(优秀5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整整用了7年时间,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下庄村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10月16日,毛相林同志获得“20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毛相林以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向毛相林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毛相林,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如雷贯耳。他是湖南省长沙市一所中学的校长,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为人师表、有德有才,他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人格的魅力,也看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下是我对毛相林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毛相林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作为一位教育家,毛相林始终坚守着他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和优质,他主动要求带领学校的师生到贫困山区进行支教活动。他并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相反,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他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这种执着追求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我也希望能够像毛相林一样,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我想谈谈毛相林的人格魅力。他一直坚守着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师长的原则,他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他通过自己言传身教的方式,教导学生去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关爱他人。他常常对学生说:“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正能量的言行让我深受感染,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人。

再次,我想谈谈毛相林在教育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他提倡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教育要有活力,只有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我深受其影响,我也希望能够将他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另外,我想谈谈毛相林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努力。他坚守为人师表的原则,注重自己的修养和榜样作用。他倡导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语言上的谆谆教导和行为上的正面激励,影响并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向上。他常说:“老师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火种,我们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点燃学生的梦想之火。”毛相林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让我深思,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最后,我想谈谈毛相林的人格魅力对我个人的影响。通过了解毛相林的事迹,我深受其激励和鼓舞。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我将会把毛相林的事迹和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毛相林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执着追求、人格魅力、教育改革的努力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都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相信,在毛相林这样的榜样的引领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终于,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段落1:引言(200字)

最近,我读到了关于毛相林的事迹,让我深受启发。毛相林,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却在他的生活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力量和拼搏精神。这让我想到了许多人们经常在追求成功路上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压力。通过了解毛相林的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为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带来了许多启示。

段落2:毛相林的坚持不懈(200字)

毛相林从小就面临生活的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他都全力以赴地去做。尽管面对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他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让我深受鼓舞,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

段落3:毛相林的无私奉献(200字)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展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工作中始终以服务他人为己任,无论是帮助同事还是支持朋友,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追求自己的成功,更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人。毛相林的无私奉献的行为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一种品质。

段落4:从毛相林的事迹中汲取力量(300字)

通过了解毛相林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看到毛相林在无数次的挫折后依然保持坚持的信念,我深受感动。他的故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让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段落5:总结(300字)

毛相林的事迹让我懂得了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重要性。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和他人,但却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我即将面临的挑战中,我将从毛相林身上汲取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愿意付出,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11月12日,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下庄人终于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村民们就这样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在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连村里的老人也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还是有6位村民先后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初,悬崖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再次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村有形的出行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人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将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芝麻、小麦、西瓜和南瓜,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格局,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的面貌变美了。

随着产业的壮大,村民们却发现,曾经绝壁开凿的天路有些“过时”。路面太窄,只有摩托车和小型农用车能勉强通过。如遇下雨天,山上冲下的泥石又经常阻碍交通。

将天路拓宽硬化,成了下庄人的又一个梦想。,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下庄村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村主任的毛相林再次扛起了修路大旗。他四处奔波,向相关部门争取400余万元,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提档升级。天路被拓宽至4.5米,不仅路面进行了硬化,还在临近悬崖的一边加设了护栏,村民盼了多年的硬化路终于成了现实。

如今毛相林又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下庄村正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过去靠着三大坨(玉米、红薯、土豆),我们辛苦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如今吃上‘旅游饭’,一个月就能挣上近十万元。”说起毛家父子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杨亨双笑得合不拢嘴。年初,他和村里的袁堂清、杨元鼎三家人一起,将原来的土坯房改造成风貌统一的乡村民宿。208月开门迎客,生意最好时,一天就能吸引100多名游客。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杨亨双告诉记者,土豆炖腊猪蹄、农家土鸡汤、凉拌蕨根粉等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下庄美食。年,他仅向周边农户收购的腊肉、土鸡就价值2万余元。

“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通过照片、影像资料、实物展出等方式,再现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说起未来的打算,毛相林仍旧滔滔不绝,他就是这样始终闲不下来的人。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幸福写在村民脸上,喜悦甜在村民心里,温暖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