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0篇)

2023年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0篇)

ID:4179223

时间:2023-10-04 09:00:37

上传者:碧墨 2023年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接受了大量的语文课程教育。回顾这些年,我意识到我的语文水平在不断提升。语文课程给予我们很多帮助,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丰富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涵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语文课程过程中的总结心得体会。

第一段:阅读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

阅读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在我学习中,阅读成为了一项务必做好的功课。不管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课本阅读,或者阅读外部读物,我都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学习。最初,我并不喜欢阅读,因为我觉得自己阅读速度很慢,很难掌握文章的要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喜欢阅读,我也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强。阅读不仅让我领略了世界的多彩,也让我在语文课程中获得无限的启示。

第二段:理清思路,才能写好文章

在语文课程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时常遇到写作任务,如小说、读后感、议论文等要求写作的情况。为了写好这些作文,我首先需要做的是理清思路。在写作之前,我会先花时间思考内容,为此,我会笔记和索引,然后分别对每个内容进行讨论和排列。理清思路后,我才会开始着手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练习写作,我刻意的去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比如使用高级词汇表达和丰富的写作结构,并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以便于自我提升。

第三段:课堂讲解,思维能力的锻炼

语文课堂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课堂讲解是老师传达语文知识的方式之一。对此,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是我们无法在教材中找到的,但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讲解这些内容,老师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理解语文知识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我因而锻炼了思维能力。

第四段:积累词汇,涵养感性情怀

语文课程也会涉及到大量的词汇,其中有许多经典词句。为了在写作中使用这些经典词汇、句子,我平时会刻意积累一些经典词汇、名言等等。在积累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语文中的高频词汇,还可以在不断反复浸淫中领略经典名言的感性情怀。这让我不仅获得了词汇知识,也领悟到了古人的智慧。

第五段:总结心得,期待更好

以上这些经验和体会,让我没有一点会儿后悔选择学习语文课程。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成功。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克服我所遇到的困难,早日成为一名卓越的语文学者。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二

语文课程作为学习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学习语文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从小到大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课程,在这期间,我积累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更好地帮助大家掌握语文这门基础课程。

一、培养好学习兴趣

学习一门课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好学习兴趣,如听课、看书、做题等。在听课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在看书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好书阅读,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的文化内涵。在做题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试题,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

语文课程是需要积累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是语文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好好地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如字形、词义、句子等。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我们需要重视对语文的掌握,如了解文章内容、总结形式、提高阅读理解等方面,这些都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方法。

三、学会思考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更是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思考,理解课文,探究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再自己的理解上加点儿,以扩展阅读视野,拓展思考层面。

四、多用多练

学习语文是需要用心去练习的,尤其是写作。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还需要多花时间去联系写作,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多看优秀作品,摸索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要扩展阅读,多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发掘自己的优势。

五、学会互相交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共进步。可以利用老师讲解的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班级集体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互帮互助,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学习语文是一件风趣而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取得好的成绩,更有益于自己的生活。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三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运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三、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四、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五、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六、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中学生,我们每天都要上语文课程,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我们了解文化、文学和人性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我对语文课程的总结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包括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语文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未来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的目标。

第一段: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在我的语文学习经历中,我发现,学习语文需要注重阅读、写作和思考。其中,阅读的重要性无法忽视,通过阅读,我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写作则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通过写作可以使我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提高我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思考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提高的源泉,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提高我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我们的创造力。

第二段:学习语文对我们的影响

学习语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增强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语文教育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进一步发展和学习的基础。

第三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学校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并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语文竞赛、写作比赛和语文课外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第四段:学习语文的困难和挑战

学习语文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一些难懂的古文、枯燥的文章以及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写作任务都可能使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力。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耐心、毅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多请教老师和同学,互相帮助和鼓励。

第五段:结论

总之,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需要积极地学习、思考和探索,并且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几天的培训,收获甚多,感受颇深.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以前,我们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熟能生巧。因此,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喜欢按自己所谓的“经验”、过程归纳整理为某种思路、模式或结论,然后直接“塞”给学生,甚至要求学生上课记下来,回家背出来,考试时默写出来。在大量反复操练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其学习的结果,即分数的高低。而课标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而依靠重复操练的“验性”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三、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我参与”变为“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四、应重视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辨错。

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问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对此,教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鼓励。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学甚解,凡是多问的精神,让学生“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释疑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举手发表与师生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问题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六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各方面完美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指人没有疾病。由此可见, 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 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健康。然而,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为目标, 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 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构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由此,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和引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让学生掌握科学身体的方法,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教学中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体育教学中, 发现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 自己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比如篮球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一段时间,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正面回答, 而是旁敲侧击地反问学生许多相关问题, 一旦学生想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交互式的“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思索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

3、 学习领域目标更加完善、具体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模式,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本身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辩证地指出了过去注重学生技能技巧,增强体质等竞技体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纠正了许多教师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一味追求个别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几年体育课下来也不知自己体育课上究竟学到了什么。现在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领域目标,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情感需求,使体育学习更体现社会实践意义。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要实施英语课程改革,必须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通过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与价值判断的过程。要真正做到注重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要改变学生的作业形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生活中融入学习。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为学生去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把作业融进生活,走进社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与同学、家长之间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5a unit6 doing housework中的电话用语和现在进行时后,让学生尝试着相互打电话,询问家庭成员都在做什么,这样就使英语的学习,时时在身边,刻刻在口中,既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激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丰富、拓展学生的作业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斯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柜,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学习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运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buying fruit后,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教室变成水果摊,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句子进行交流。

3.加强学生的个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在课外作业中,学生大部分都希望发挥自己的特点,愿意自己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个性飞扬,就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权利。

譬如,在学了what do you have?后,我让学生们运用have或has模仿课文写成一小段文章,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能复习巩固第三人称单数。

“几乎每个稚嫩的心都渴望摆脱束缚,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在课堂学习中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对优等生表扬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后进生的表扬与激励。小孩子特别喜欢听好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一句“wonderful!”“good!”等赞扬的话或者是一丝善意的微笑,不但会使学生开心而且使他们信心大增。

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它的及时性和发展性。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才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有可能学有个性、有创新性地全面发展。

但是,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评价,我们都希望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八

时至今日,几个礼拜的毕业设计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不过乐趣尽在其中呀!没有接受任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这是我以前的一种想法),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太偏激了。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下面我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第一,接到任务以后进行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选择恰当的、感兴趣的题目,这对于整个毕业设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一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因此,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好了。

第二,题目确定后就是找资料了。查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到图书馆、书店、资料室去虽说是比较原始的方式,但也有可取之处的。总之,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查的资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要一一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第三,通过上面的过程,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对所选的题目也大概有了一些了解,这一步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综合已有的资料来更透彻的分析题目。

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锻炼。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的探索的艰难和成功的喜悦。虽然这个项目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九

通过这两天时间的新课程理论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政治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政治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政治,而只是解题技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这些观念都受到了挑战!不是吗?有的“学富五车”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老师;有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甚至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不再只囿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政治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政治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政治、用政治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过去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一名好老师,学生考试成绩好,行为规范好,就是好学生。教育科研被认为是 “教育代写论文专家”的事情,不主动参与,不愿参与,甚至不想参与,造成教育与研究的脱节,这些皆是片面的错误的做法。今天看来,那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是 “重复昨天的故事”,凭自己固有的经验办事,虽然工作起来“轻松无忧”,但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却完全是 “事倍功半”,等着“专家们”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简单机械地照搬运用确实是不行了。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就是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离开了教科书,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参考,不知道怎么样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不知道怎样去检测学生。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缺乏自主与创新。但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既是代写论文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政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政治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政治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五、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政治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政治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政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政治事例来阐明政治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政治,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政治,不同的人在政治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政治教育代写论文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政治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政治才能。

总之,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教师不能再保守,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努力做到不断学习教育代写论文教学理论,保持思想常“新”。要懂得教育代写论文教学中分析学生心理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凭主观愿望去分析处理问题;要比较深入领悟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要不断学习教育代写论文科研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育代写论文科研,成为教育代写论文科研型的“新教师”。

文学理论课程心得体会篇十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