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教案(优秀5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教案(优秀5篇)

ID:4186005

时间:2023-10-04 11:39:52

上传者:温柔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篇一

活动目标:

1。针对秋天和春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春天》、《小果实》。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秋天和春天的特点

(1)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秋天或者春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秋天还是喜欢春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4、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春天》、《小果实》。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篇二

1.欣赏诗歌,在图标的帮助下掌握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2.乐于倾听、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乐趣。

1.图标:问号3个,娃娃脸1个,跑、跳、飞的形象图各1个,小草、小花和小朋友的笑脸若干。

2.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景象和变化,有一些关于春天的经验感受。

3.活动可以选择在幼儿园内有花有草的场地。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回答问题的语言尽可能完整,并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

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春天的感受,引发幼儿对春天产生更多的联想。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3.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仔细倾听并判断同伴讲的内容是否是春天特有的现象,以及讲得是否明白。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教师:春天这么美好,春天是怎么来的呢?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我说的春天是怎么来的?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1段诗歌。

5.教师:春天怎么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按诗歌的句式摆放好图标)6.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问号、草、跳动的形象等图标。

7.教师:看着这些图,你们能不能模仿第1段诗歌的句式,说出第2段诗歌?

8.教师请其他幼儿比较仿编的诗歌句式和第1段诗歌的句式是否相同,并补充完善仿编的内容。

四、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

1.教师手指图标,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2.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教师逐步地减少图标和退出朗诵。

五、感受、体验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1.教师手指图标: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朗诵问句和回答的句子呢?

3.集体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表现出问句及陈述句的不同。

六、游戏“你问我答来朗诵”。

1.教师提问,幼儿集体回答,共同朗诵诗歌(可以互换角色进行)

2.分小组进行回答朗诵或分男孩和女孩朗诵诗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篇三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词汇:融化垂柳嫩蔚蓝

3、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

1、每组一张大的图画纸,绘画用的彩笔若干。

2、请家长双休日带幼儿去野外郊游,观察春天的景象并拍照,或搜集春天的图片;带幼儿植树,播种。

3、录音机录音带

1、导入。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2、老师:听录音,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听(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小河哗哗流水声)。

3、提问:刚才听到这么好听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4、欣赏诗歌:教师说:“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眼前出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你们想听吗?”

5、再次感受诗歌: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大声讲出来。

6、(1)组织幼儿谈论各自观察、搜集到的图片。教师可将拍的照片分给没有资料的幼儿。

7、提问:春天来了,春天在哪?

(1)小河怎样说?

(2)桃花怎样说?

(3)垂柳怎样说?

(4)燕子怎样说?

(5)禾苗怎样说?

(6)农民伯伯怎样说?

8、幼儿讨论:小朋友,你们又觉得春天在哪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的冰融化了。桃树开花了,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绿油油的麦苗从泥土里钻出来。农民伯伯开始种地,春天美极了。

9、为诗歌起名:这么好听的诗歌还没有名呢,谁能为它起个好名字呢。

10、描绘春天:请小朋友以组为单位,用你的彩笔把美丽的春天描绘出来。

11、组织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出来,大家互相欣赏。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篇四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欣赏《春天》 大班活动内容:散文诗欣赏《春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并欣赏诗歌语言的趣味性。

2、掌握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制作有关春天特征的课件、录音机、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寻找春天)播放关于春天特征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

让幼儿在听、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的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走进春天)播放录音《春天》,初步欣赏诗歌。

1、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观察感受春天的情景,并自由大胆交流。

2、师:老师把小朋友找到的春天,编成一首诗歌,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了什么?——播放录音《春天》,同时再次进行课件演示。

三、(诵春天)出示挂图,完整欣赏《春天》,并引导幼儿掌握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结合挂图,分段欣赏、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了解春天特征,用诗歌里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2)欣赏第二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组织幼儿讨论:小池塘为什么笑了?小朋友为什么笑了?)(3)欣赏第三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4)完整欣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一遍。

(5)配乐诗朗诵,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进一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活动延伸(画春天)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或引导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画出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

幼儿诗歌《春天》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材,它以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充满春天的特征。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的欣赏、理解诗歌的能力,而诗歌中的比喻手法,给了孩子较大的想象的空间。多数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能理解诗歌内容,但还有少部分幼儿对“春天是本会笑的书”这段并不是很理解,可能是我引导的不够到位,没有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活动停留在学习诗歌的表面意义上。但作为重点理解的第二段,通过讨论“小朋友为什么笑了”,相互观察小朋友的笑容,再进行扩展想象,引发到“小池塘为什么笑了”,变抽象为具体,使幼儿加深了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草原》活动设计

大班语言诗歌春天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来了篇五

一、设计思路: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便捷,往往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有时孩子受成人的影响,也会认为现代生活中一切都来得很容易,用钱买就行了,往往无法感受到一件物品背后蕴含的无数人的辛勤汗水。《阿利的红斗篷》这本绘本,画面简洁优美、语言浅显易懂、其中蕴含的道理不仅很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又是这么的发人深思!连我们这些成人都看了不舍得放手。

于是我决定挖掘它的内涵、价值,推荐给孩子。这节活动就是要打破孩子认知的误区,幼儿从初步了解斗篷的制作过程、感受阿利的辛苦,再联想到身边一些熟悉的、普通的物品原来也要经过很多的工序,来之不易!进而进行经验的迁移,从而感受到原来世界上任何一件物品的获得都是不容易的。告诉孩子一个可以说是最简单却又最会被人忽略的道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珍惜”的意义其实也隐性的蕴含在里面,让孩子自己去感悟。

二、活动目标:

1、在听听、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感知任何东西都不是简单获得的。

2、乐意迁移生活经验,并能用清晰、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斗篷实物。

四、活动主要环节:

以实物“斗篷”引入活动,激趣——故事讲述,了解斗篷制作过程——迁移经验,进一步感受物品来之不易——在诗歌欣赏中引发联想。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激趣:

价值分析:通过让幼儿观察、初步了解实物斗篷,从而对后续故事产生兴趣。

1、提问:你知道这件是什么衣服?和你们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实物斗篷)

2、教师:这种没有袖子的衣服叫做——斗篷。

3、教师:今天方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就和斗篷有关。

(二)故事讲述:

价值分析:教师讲述时语气富有趣味,牢牢抓住幼儿思维,巧妙的设问给幼儿留有思考空间。故事讲述完,帮助幼儿回忆、梳理,了解斗篷的制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很多的步骤,初步感知:“来之不易”。

1、猜测阿利得到斗篷的方法:

(1)故事讲述:阿利是一个牧羊人,他有一大群可爱的、胖胖的羊。冬天,草原上越来越冷,绵羊们换上厚厚的羊毛渡过寒冷的冬天,可是,可怜的阿利只有一件又破又旧的斗篷,冻得直哆嗦,他很想要一件新的红色的斗篷。

(2)提问:猜一猜,阿利怎样才会有一件新的斗篷呢?

2、了解阿利得到斗篷的过程:

故事讲述:阿利想要自己亲手做一件新斗篷,春天,阿利轻轻地把绵羊身上的羊毛剪下来。又用梳子仔细的把每一根羊毛都梳得直直的。可是羊毛怎么样才能变成做斗篷的羊毛线呢?阿里想了想,搬出了纺车,没日没夜的把羊毛在纺车上纺成了长长的羊毛线。夏天来了,阿利采下红红的野果,做成染料,把白色的羊毛线在染缸里染成了他想要的红色。秋天悄悄的来了,阿利又搬出了织布机,把羊毛线在织布机上织成了一匹红色的布!做斗篷的材料,终于有啦!阿利高兴极了!他又将布的剪裁好,一针一线的缝起来,瞧!冬天又来到了,阿利终于有了一件崭新的、漂亮的红斗篷了!现在的他,不是可怜的阿利,而是幸福的阿利!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