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大全6篇)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大全6篇)

ID:4202848

时间:2023-10-05 17:24:22

上传者:温柔雨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大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例如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新技术的应用与新媒体的崛起也推动了教育领域教育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微课就是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新兴教育方式。微课的诞生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微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相较于传统的课程时间安排,微课的教育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且时间精简,授课重点内容集中,更便于学生接受、传播与学习。

:微课;历史教学;应用对策

微课的全称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其教学的主要载体为微型教学视频,利用互联网为载体,针对某一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或者某一学科中的学习活动、学习主题、实验和学习任务等环节,将其设计开发成适应多种情景或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资源。研究表明,人在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方式中,大部分的信息是来自视觉与听觉系统,所以在教育领域,增加视觉与听觉的信息量是提高教育效果最可取的方法,然而恰恰微课在这两个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微课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并未产生一定的教育效果。教育与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与时代相适宜并且跟随时代的发展,这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挑战。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时代的到来,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课程都适用于微课教学,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有针对性。制作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魅力的微课内容,使得学生有高涨的学习热情,真正地爱上历史。

首先,微课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记忆所学历史知识。由于学生每个个体差异性强,大部分学生存在自我约束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就使得学生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这种情况在涉及大量时代意义与历史背景的历史科目中尤为突出,极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将微课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征。可以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微课时长设置不合理

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处于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造成每个学生个体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与掌握程度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为参照,这样就使得教育节奏会被放慢。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与节奏并不适合微课。

(二)微课教学内容不丰富

在对微课在历史学科的展开中,虽然教师热情高涨,但受限于条件以及对微课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使得大部分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课程的内容准备比较单调,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教师缺乏对于微课教学的控制

有的教师对于自身在微课课堂中所充当的角色缺乏重视,完全置身事外,整个教学活动与所教授内容全部都用视频所替代,这是目前微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理解视频内容方面缺乏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内容理解不充分。教师在课堂主导地位完全被忽略致使教师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也未取得理想效果。

(一)合理设置微课时长

相关科学调查显示,5-10分钟是微课教学的最好时长,这段时间中,课堂每一位同学的注意力都能够保持集中,并且具有较为活跃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于微课教学,不宜使用过多时间,可以使用合理设置视频时间段,以5-8分钟最好,这样就使得教学时长较短,那么就需要教师必须注重素材的选择,必须达到内容精简且主题明确,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现阶段微课内容不丰富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选择课程的素材,丰富课程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多存在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选材尽量与之相适应,选择内容要丰富有趣,设置课程时要注重灵活性,并且新旧知识要有连贯性,一次不宜选择过多的新内容,要正确科学地控制教学进度。

(三)强化教师的微课把控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得到充分保证,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微课视频的播放仅仅是对于知识点的展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依然还是需要对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有效准确地把握所需掌握的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必须要不断开拓创新。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不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的教育行业必须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使用微课教学方式来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以及教学效率,让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面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应用微课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对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1]张洁。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徐皓漪。从幕后到台前:浅谈微课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xx(10):169.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呢?打造好新授课的五个“环节”,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多途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施恰当鼓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五个“环节”;

一、打造好新授课的五个“环节”,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第一环节:课前5分钟提问。历史课,在初中属于副科,小科。学校没有安排课余时间,也没有作业。如果在课堂上再不加强对知识的过关检查,提高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在每节课上课的前5分钟是对旧知识的检测提问时间,形成制度,让学生知道此环节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点知识。教师必须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预习教材,老师告诉学生预习教材的范围和要求。对于课文中的课前导言,小字内容,图表,材料,自由阅读卡,学习时可快速浏览,而那些正文内容,重点材料,课后习题预习时就要精读,详读。

第三个环节:小组讨论。对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重点知识小组内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形成“生生互学”的局面。

第四个环节:教师点拨。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对知识进行整合。教师点拨的原则是:学生自习弄懂的不讲,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不讲。老师只讲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概括,或对知识的系统整理。老师的讲解的形式是以提问为主,重在提高初中学生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检测巩固。教师必须对学生掌握的历史主干知识进行当堂检测巩固。历史课堂就要力争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在学生整理识记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或做习题,或小组提问,或教师抽查,让学生在新授课课堂就把主干知识掌握好。

二、多途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利用不同的途径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教材的内涵,探讨其中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要注重历史材料的有效运用,同时注意材料的来源要丰富多样,呈现多种样式,有图片、地图、视频、歌曲、文字资料。通过各式各样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而有深度;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论从吏出”的学史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材料有所取舍。毕竟课堂时间短暂、容量有限,教师要学会选择最能服务课堂内容的资料。

在资源开发上,教师选用了视频、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或读或看,或填或议,资源开发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服务,为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服务,为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服务,为深化学生历史认识服务。

还要进一步挖掘学习内容的有人价值。历史学习的价值不在于复现、还原历史,而是在走进历史的同时,催生认识历史、借鉴现实的智慧。我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必须对“八大”的正确判断、决策与八大二次会议的不符合规律的总路线进行比较;在反思“失误”的同时,联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正确抉择,从而使学生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科学发展理念。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大胆创新。

例如,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播放视频,深入探究,提高认识。

播放视频《乌兰布通战役》,学生观看后谈认识: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原因是因为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牵制了蒙古人民和清政府反击沙俄侵略的斗争(回顾康熙帝雅克萨反击战,反击沙俄),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国家安全。从康熙帝御驾亲征,可见清政府平定叛乱的坚强决心。从战场上双方殊死搏斗,攻下噶尔丹“驼城”,双方伤亡惨重的场面,认识战争的惨烈性,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决心。

视频直观形象,引起学生多方面感官的刺激,提高了认识。学生进一步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其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提升。

三、实施恰当鼓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表扬优秀学生,鼓励中等生,保护差生的自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燕飞.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02).

[2]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1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三

1.组织中的团员个人素质水平高当今世界的较量更精准的体现为人力资源的较量,拥有强力而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工作开展无往而不利的重要保证。历史教研组的成员都是既具有高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推动学习型历史教学的强力后盾。

2.热情丰沛的知识接受者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武装头脑的黄金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极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他们的这一状态加上老师合理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在相应的学科内达到理想的成果。

(一)团队意识薄弱

在学校内部及学术范围类的考核、教师职称评比及升学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老师无暇更有甚者根本不情愿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更多的是闭门造车,缺乏有效的相互合作,只在于满足自身狭隘的个人经验,唯我独尊,彼此间不会分享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这就严重影响了教研组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途径

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忽略了教学科研的推进。“科研兴教”的倡议也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或者开展深度不够,教师的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也很凸显。

(三)教与研本末倒置

所谓教学教研组必然是有教也有研,而当前高效的教研活动主要停留于“教”而非“研”上,所以学校本末倒置的现象必然是偏离了教研工作原有的轨道。重教轻研似乎是每所学校的信条,满足于能撰写教案、讲授课程、作业布置批改的老师即为合格称职的。故而,教研活动的处境可想而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也只是机械的循环。

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的建立关乎到学校教学组织结构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两个层面的问题,因而要建成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就必须从以上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一)从教学组织机构角度出发

1.加大教研组的功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教研组的功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号召力,以促进工作中的交流与沟通,使内耗最小化,教学能力最大化,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提高管理地位。同时教研组要与学校年级组通力合作,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学校在加大教研组功能的同时要明确其权限,并对其有针对地进行监督,促进其和谐有序发展。

2.加强教研组内文化建设教研组存在的目的在于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经验的交换和积累,团结和谐的教研文化氛围是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的保证。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注重交流、相互尊重和支持,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作风优良的教研组,必然是合作共赢、智慧共享、群策群力、共同进退的团体。

3.薪火相传,老少共进在教研组内,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合作搭配,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相融合,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早日站稳三尺讲台,青年教师为老教师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注入新鲜血液,长此以往,新老教师都可以获得更大更快地进步。

(二)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角度出发

1.建立共同愿景共同的愿景也就是共同的组织目标,是学习型组织的动力源泉。成员间具有共同的目标,不论是教师成员组之间还是学生成员组之间,共同的愿景在一定阶段内即是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这会使得成员间默契度加深,摩擦减少,力量集中,强化团队意识,齐心协力的为同一个目标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改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既是在原有的心智模式上加以反省,摒弃旧有的、不合时宜固定模式,吸收接纳最新的、最合理化的心智模式。以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打破常规,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3.加强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要求是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团队学习通过大家共同沟通、讨论,达成信息交换、意见交流、共同学习的目的。团队的力量总是强大的,这就要求每位成员必须具有团队协作意识。

4.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简而言之就是将自身力量与潜能最大化发挥。在团队任务目标完成期间,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在团队其他成员帮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补充完善。在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型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学习队伍的建设与规划者,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系统思考问题系统思考问题是统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要求团队成员统筹布局、全盘考虑,协调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孤立而行,不搞个人分化,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意识,知荣辱、共进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的一剂良药。但它并非是万能的,应用过程中还需因时、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在建造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时,师生双方必须都作出应有的努力。教师主要扮演引导配合者的角色,学习舞台的主场交给学生。教师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的为学习做好资料准备和组织协调工作,然后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经验性的因势利导,形成学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养成全员学习、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协同共进的优秀学习习惯,不断将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掘出来,并试图鼓励配合其合理而可能的主观猜想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践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优越性展现地一览无余,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各尽其力,将之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文章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再从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进行了探讨,即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教学。

初中历史;历史典故;语言风格

历史典故是教学中传输历史知识有效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发挥历史典故的价值导向作用,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保持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教学。

(一)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人类的发展,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演化出很多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可以列举出来的典故数不胜数,包罗万象,如凿壁偷光、完璧归赵、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等。历史典故无论是发生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还是分支,都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增加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充分理解[1]。此外,典故的风格也是宽泛的,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风格不同,发展史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包容性。因此,教师将典故与历史课堂通过有效的结合,创建成熟的历史典故课堂势在必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历史课堂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这对意志力薄弱,兴奋度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此类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与兴趣。理性的课堂缺乏多元的情境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低迷、消极等情绪,导致学生不能表达自身对历史的看法,以至于厌倦学习,放弃历史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性的历史典故材料,让学生学习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2]。

(一)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历史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的,是辅助学生健全人格、理解和把握命运的重要课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由此衍生的典故种类繁多,具有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历史典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如精忠报国的忠孝礼义、三顾茅庐的坚持诚恳、釜底抽薪的果绝顽强、单刀赴会的忠义勇敢、凿壁偷光的刻苦努力,卧薪尝胆的能屈能伸;传承我国历史诗人的情怀,如屈原的忠烈不屈、李白的狂放不羁、范仲淹的心怀天下、孟子的自省自律。因此在将历史典故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时,尽量选取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典故引人深思,同时也应该列举反面素材让学生自省自悟,让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正确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真正做到以史为镜。

(二)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准确的语言,往往一字之差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风格,同时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心理暗示等方式,搭配鲜活、严谨的语言,明确表达历史典故的内涵、历史寓意及影响[3]。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典故时,需要表达应有的情绪,在讲解正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慷慨激昂的情感,在负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厌恶摒弃的情感,体现出应有的感情色彩,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历史典故对学生的影响,增添学生学习历史典故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进行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就是主题,教师应确立明确鲜明、言简意赅、主次清晰的主题,而不是进行漫无目的、无的放矢、不着边际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历史典故之前,教师要做好对历史典故的剖析理解,历史典故中哪些是可用之处,哪些是学生应该注意避免的,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地叙述历史典故的由来与过程,深刻讲解历史典故的含义及影响,让学生对历史典故的内涵有更明确,更系统了解,将深刻的历史知识留在学生脑海,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与传承。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真实写照,学生要正确认知历史知识,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教师将历史典故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历史更加轻松、更有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五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更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来集中进行学习,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自主地构建知识,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成为现代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课前预习,并就教学中疑难问题、有分歧的问题、突发情况等来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以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是科学分组。小组成员的分配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小组分配不合理,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分组。

一般来说,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全体学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全体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优生带中差生,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优势,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合理设问。任务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核心,合作学习是围绕着任务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关系。首先,要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任务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这样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能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才不至于偏离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个体就可以完成;相反如果过于复杂,学生合作也无法完成,这样都会失去合作的必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的问题,以引来延伸学生的认知活动。三是相机诱导。我们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教,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不能完全放任,而是要在放与扶之间找准平衡,既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合作学习,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教师要穿梭于各小组间,要及时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长处与不足,肯定应该表扬的,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有效性。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规律。实施再现教学,借助各种学手段来再现历史现象与史实,并从中抽象出历史概念,进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是学习历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再现真实的历史,让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上升为理性认知。

1.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与各种图片插图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图片往往具有文字所难以描绘的信息。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插图比静止枯燥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收集各类影视剧、新闻报道等信息,将真实的历史再现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

3.开展参观、社会调查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出游时间来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进行实地参与,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再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向学生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与情景,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更利于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与风貌,更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与学习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篇六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