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感悟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优秀8篇)

天宫课堂感悟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优秀8篇)

ID:4206932

时间:2023-10-05 18:25:41

上传者:雨中梧 天宫课堂感悟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优秀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宫课堂感悟篇一

浩瀚如烟的星河,美如梦幻的太空,传说中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宇宙,激起多少人的回忆和随想。唐代李白望月抒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先秦时的人们仰望星空说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猜测,迈出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星空,游弋着人类的宇宙飞船。这些飞船如同萤火虫般,照亮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茫茫黑夜。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集中观看了“天空课堂”。三位宇航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工作了五个多月了,三位“太空老师”在天宫一号舱内,用各种各样的实验器具第二次为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可爱的冰墩墩、神奇的液桥、水油分离……奇妙的太空试验使我们收获丰富的太空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航天科技探索的兴趣,也引发了我们对太空探索之路的思考。

上世纪50年代,美苏开始了太空竞赛。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开创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漫游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被当作了全人类的英雄,成为了载人航天的先行者。1963年,苏联宇航员捷列科什娃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苏联在航天的巨大成就,令世界震惊,也极大地刺激了西方世界。美国总统肯尼迪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大胆且疯狂的“阿波罗计划”,并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困难重重……”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数万名科学家夜以继日的辛劳,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由土星五号火箭送入太空,并且着陆于月球。当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土地上时,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是啊,他们登上月球的一小步,完成了人类几千年未尽的夙愿。也许千万年后,月球那荒凉肃杀的土地上,留有一个当年的脚印和一面有“nasa”标志的旗帜,那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印证。

“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进”。而如今,旅行者一号已飞出太阳系,带着人类的火种与希望飞向远方;哈勃望远镜静静地伫立于太空,将人类的思绪带向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空。“银河浩淼,繁星如烟,手挽起手,划破苍穹,共赴流星之约”这莫过于人生中最浪漫的事,我们的五星红旗也在这片星空熠熠生辉。

天宫课堂感悟篇二

第一次提到太空,我就有许多疑问,比如说:火箭与卫星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卫星为什么能够抵挡辐射和地球引力?制成卫星有哪些重要过程?空间站里的氧气可以坚持几个月?但自从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后让我豁然开朗。

在解释我那些问题前,航天员们给我们演示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在这几个实验当中最吸引我的是水油分离实验。

它是通过演示失重的环境下,水油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分层。在地球上,他们拿出一个有食用油和水的瓶子,然后用力摇晃使水和油混合,但是没过多久、水和油又重新分层了,但在太空中,混合在一起的水和油是不容易分开的。王亚平老师在太空中给我们展示了太空离心机,它是利用高频率点震动、使得两种液态物质产生分层,这样便可以使原本在太空中混合后就不再分层的油水重新分层了。

这堂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那些枯躁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不仅看得见、也摸得着,让我明白一滴水中蕴含着多个科学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我们青少年对探索科学兴趣盎然、也让观众们更加喜欢科学。

我曾想过、要是我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在辽阔无边的太空中遨游,探索宇宙的奥妙,想想就刺激!理想在于实践,我想现在我有了目标,那就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在以后的某一天让理想成为现实。

天宫课堂感悟篇三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一场太空授课,这是由神舟十三号飞船中的三位宇航员在天河空间站中通过视频方式给全国中小学生上的课,主要讲了空间站内部结构并做了在太空行走、做水膜等演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水膜的实验。宇航员把水袋子中的水用一根木棒在袋口刮了一下,水在无重力的情况下,变成了一片圆圆的、又大又薄的水膜,且中间厚、四周薄,透明度高,是一个效果很好的放大镜。

下一个实验是把水膜加水使它变成水球。在加水不多时水膜仅仅是变厚了,但随着水的加入,膜渐渐向中间鼓起,最后变成一个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像水晶球一样的立在木棒上的水球。用针管往水球中打气,气会在水球中形成一个大泡,但气泡将留在水球中,不会出来。

最后,宇航员把水球染成了蓝色,染料在水球中渐渐布满整个水球的过程和地面上用染料染杯中的水效果差不多。接下来,宇航员把泡腾片放进了水球,泡腾片起的气泡除了在边缘的跑出了水球,剩下的都留在了水球中。

这次“太空授课”让我体会到了太空中的趣味和大自然的奇妙。使我领悟到有的事不是异想天开,想的和实际一样的。我还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也能上太空去研究、体验自然的奇妙。

天宫课堂感悟篇四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习心得感悟精选篇9

天宫课堂感悟篇五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天宫课堂第二课学习心得感悟精选篇10

天宫课堂感悟篇六

在今天下午,我们班观看了第二次天宫课堂,上一次天宫课堂有趣的内容还历历在目,这一次的天宫授课,又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惊喜。

下午,我们进入直播间,再次看到了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三位熟悉的航天员身影,看他们熟练地在失重环境中用水和玻璃板搭出了一座“水桥”,向我们演示了失重条件下水表面张力的作用,让同学们惊叹不已。接着,三位航天员又演示了失重环境中水油分层消失的现象;紧接着,他们通过手臂迅速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实现了水油分层,让我们连声赞叹。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第二次天宫课堂也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三位航天员通过实验探究了这一赋有极大趣味性的特殊过程,向我们讲述了失重环境中发生的奇妙物理现象,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次直播中的信号尽管来自遥远的太空,但我观察到视频几乎没有任何卡顿和延迟现象,这让我感受到祖国的科技水平正在飞速发展,每个人都应积极投入到祖国的科技建设中。

在寂静的夜里,我再次抬头眺望皓月深空,回味着课堂上清晰的视频直播,四百多千米的距离好似不再遥远,似乎就在面前,你们如同我们头上的一道光,划过破晓和黎明,默默滋润着我们成长,在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照亮了他们追梦的道路。

我们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期待着你们不久的凯旋!

天宫课堂感悟篇七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天宫课堂感悟篇八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_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__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