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用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用5篇)

ID:4208696

时间:2023-10-05 18:53:37

上传者:GZ才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实用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一

螈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莅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莀(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袈(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螆(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膈二、管理制度:

袈1、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膆2、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节3、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膁4、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羈5、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芃6、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 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羄7、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8、各科及相关人员未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未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二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与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与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以及其她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与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事件的。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与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与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1、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与职责,各级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2、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3、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与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她人隐瞒、缓报、谎报。

5、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与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 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7、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与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与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8、各科及相关人员未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未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拒绝接诊病人的,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三

一、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的晨检制度,动态观察学生健康状况,这项工作到为是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关键。做到每日一报。如有知情不报,造成的严重后果各部门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班主任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就医,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一经诊断有传染性或可疑传染性,第一时间通知校医务室,以便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散、蔓延。

二、严格把好因病缺课后返校学生的病情恢复情况。必须明确诊断,医院出具不具传染性的证明放可返课堂上课。

三、各班主任要检查卫生,注意室内通风。要求学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勤剪指甲。有病及时就医。

四、要求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品,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路边小摊购买食品。

五、上报传染病原则如下:

1、流感:(1)一周内学校内出现发热38度以上,患病人数30例以上,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病例死亡,及时上报。(2)集体发热(同一班级)在三天之内,患病人数在10例,发热38度以上的及时上报。

2、流行性腮腺炎:一周内,学校内发生10例及以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时上报。

3、水痘:(1)1周内,学校内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及时上报。

(2)同一班级,在三天之内,水痘三例以上及时上报,4、其他传染病,配合防疫部门针对传染病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内蔓延。

传染病报告责任人:薛 浩

报告人:贾红杰

报告电话:651560002009 年2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篇四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校加强了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上级行政部门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xx),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类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并定期进行消毒。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作文吧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辅助家长对疑似病例进行正规医院的确诊工作,并第一时间与领导负责人汇报。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联系家长请示校领导,进一步辅助家长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各领导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同时做好对家长宣传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万众一心共同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篇五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教职工身体健康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青少年中发病率高,必须加强预防的要求。同时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共39种。甲例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例传染病26种:非典、水痘、甲流、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丙例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成立学校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树勇(校长)组员:各班班主任

疫情报告人:高学燕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严格疫情报告:(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炎、人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当地防疫部门。(2)、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和疑似病人24小时内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

3、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视、板报、图片等进行传染病知识宣传、(2)、严格执行学生用品、餐具、水果、环境、卫生间等消毒制度。(3)、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卡,随时掌握学生情况。(4)、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和登记记录。(5)、坚持晨、午检制度。

(6)、新生入学 索取医院体检健康证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