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谈生命说课稿 生命教学设计(汇总6篇)

2023年谈生命说课稿 生命教学设计(汇总6篇)

ID:4220494

时间:2023-10-05 21:52:41

上传者:梦幻泡 2023年谈生命说课稿 生命教学设计(汇总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谈生命说课稿篇一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只要你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谈生命说课稿篇二

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但是,在教材处理过程中我顾虑到以下问题: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太强,稍有不慎,很容易把语文课上成道德课、煽情课;如果顾虑着这些,偏向工具性的话,则盯着狭隘的、皮毛的语文知识,课堂就干巴巴了。所以,如何顾及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教学的实效性有所落实,就成了思考的主要问题。

表面上来看,我这节课把整篇文章都上完了,但是说实话,一节课真的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如果给我两节课时间,第一课时我就会只让学生研读二、三、四自然段,就是飞蛾、瓜子、心跳这三个段落,先让学生初步触摸生命到底是什么?引起思考。第二课时则是走近杏林子,进一步去品读生命的意义,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用练笔、小演讲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但碰到公开课,到底如何对教材进行取舍,一堂课的量究竟得多少呢?

上次奉化市研修活动,教研员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公开课一般一课时就把整篇课文上完了,公开课的教材如何取舍呢?像今天,到结尾,过于匆忙,内容过多而不明确,反而什么目的都没有达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请老师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节课永远是有遗憾的,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遗憾。如:在品读完飞蛾求生、瓜子抗争、静听心跳之后,应使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体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落实,致使后面的提升:生命是什么?这一感悟学生有所感却无法很好的表达,说明教学时的落实操作有问题。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体验还未能真正地走在一起,非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久不上公开课,上一次才感受到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怎么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过程,与老师们共勉。

谈生命说课稿篇三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

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个10的孩子,所以一开始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段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目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

1、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2、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等课前3分钟交流。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易错生字的识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给家长洗脚。

谈生命说课稿篇四

1.积累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作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

学生回答他们所了解的作者的情况,师补充。

从一个残疾人到十九世纪最杰出的人,她是怎样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再塑生命》,谁再塑了她的生命?(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空行使本文分为三部分,请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认识事物和文字、拥抱大自然、理解爱)

(2)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2、根据朗读情况注意结束后正音。

三、深入文本,讨论问题

1、谁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

生:安妮莎莉文老师。

2、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

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3、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的愤怒、苦恼和疲惫不堪。

5、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表现了她对光明的渴望。

6、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再读课文,划出相关内容。(课件)

7、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8、文题中的“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对于我们读者来看,在再塑生命的过程中看到了海伦身上最伟大的精神和品质。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吗?

五、总结课文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说: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从1887年3月3日直到1936年莎莉文老师逝世,老师与海伦相伴近五十年。在她的遗言中她说“谢谢上帝让我将生命赠予了海伦,使她拥有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请你让海伦在没有我的日子里,也能快乐地生活!”

1956年11月15日,竖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颤抖的手亲自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妈莎莉文麦西。这是一块为纪念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而设立的,是对海伦和莎莉文这两位共同创造了人类生命奇迹的人的无上敬意。

板书设计

富有爱心、耐心、包容

莎莉文老师 教育艺术高超

传授知识、激发爱

再塑生命

求知欲强

海伦凯勒 悟性极高

情感丰富

谈生命说课稿篇五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精蹋、珍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携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学生交流在课外搜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课题特点,感悟课题的内涵。

1.生齐读格言。(简介杏林子)

2.剖析课题特点,指导读题。

二、阅读品悟语言,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读音,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3.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杏林子向我们讲述了哪几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鲜活事例?

4.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生齐读)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走进飞蛾售感悟生之欲望]

1.自由朗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板书:飞蛾求生)

2.指名汇报,师引读课文。(板书:强烈)

3.字理教学理解“欲望”一词。

4.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强烈!那样鲜明!

5.角色体验:看到苦苦挣扎的飞蛾,杏林子,你会怎么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读品味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7.齐读第二段并尝试背诵。

三、联系生活思考,聆听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图片:你从哪个镜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2.学生改写句子,指名汇报。

3.呼应课题:第二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杏林子的人生。

第二课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竟然”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你的不可思议。

3.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_______________。

[走进杏林子感悟生之真谛]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自白地精蹋它。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3.理解“糟蹋”的意思.()。

4.走进杏林子的人生,感悟生命的真帝。

5.结合课文改写句子:生命是()。

谈生命说课稿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生自由回答)

生:它想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