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徐达新 望江南抒情散文(优秀10篇)

望江徐达新 望江南抒情散文(优秀10篇)

ID:4225218

时间:2023-10-05 23:03:42

上传者:紫衣梦 望江徐达新 望江南抒情散文(优秀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望江徐达新篇一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

起二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作者抓住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睡醒早起,梳头洗脸打扮完毕,就独自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望去。词人抓住妇女的特有动作(梳妆打扮)点明了人物的身份,“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夫归来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倚”字写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

次二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斜晖水悠悠。”是写景,又寓情于中,含义深刻。眼望着江面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归舟,时近黄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悠远凄情,着力渲染思妇的离愁,把行人去而不返,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之深的心情表现出来。

结句“肠断白苹州。”描写思妇又见到江边的白苹州,回忆起当年在此分手的情景,本来已经望不见归舟已是心灰意懒,又见分手之处,怎能不肝肠寸断、伤心之极呢?末句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隽永。

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王国维认为“唐五代词,有句无篇。”不免偏激。但温词中确有不少像“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佳句。

望江徐达新篇二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7)、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教学探讨与反思

望江徐达新篇三

反观这节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努力做到声情并茂,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做到抑扬顿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让自己的情感吸引学生。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都能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教学重点、难点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教法的选择,灵活多样,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以及探究归纳法,把课堂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极力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很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氛围,是学生饱尝了语文课堂的乐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得当,这节课,我精心制作了影音课件,图文并茂,既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性,有丰富了课堂内容,感性与理性得到了有机结合。板书设计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望江徐达新篇四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望江徐达新篇五

(第一首)

青苔葳蕤,

石阶湿滑,

古老的望江楼,

在月光的浸润中,

泛起柔和的光。

江畔小路冷清下来,

高大的榆树弯曲的树枝,

也在夜风的抚弄下,

有了些许的灵动。

新植的杨树,

睁着懵懂无知的眼睛,

渴求读懂,

那紧闭门窗内,

神秘的往事,

与深邃的哲理。

夜,

让一切变得真实起来,

虚荣与狭隘,

被星星纤细的明亮,

刺破。

黑暗,

也许更能接近神灵,

在风中行走的灵魂,

寻找着怀念的人。

面对,

一座古老的建筑,

面对,

厚重的历史,

人们的敬畏与崇拜,

太少太少。

欲望的无限扩张,

故土成为被遗忘的,

薄薄的过往。

谁会在月亮的注视中,

俯身向下,

去感悟一滴露水的,

清澈与柔弱?

谁会在斑驳的树影,

与青草的'气息中,

去感谢大地的恩泽?

又有谁,

会站在望江楼前,

仰视那木制的栏杆、

镂空的花窗,

在时光的遗韵中,

缅怀那些用汗水、

泪水、鲜血

或是用生命来创造,

历史的平凡人?

人们在不断追寻着,

历史的真相,

更加渴望探求到,

时间与空间的真相。

这种探求本身,

就是一场失望之旅,

与无果而终。

人类是渺小的,

不要说面对庞大的历史,

与多变的世界,

就是面对自己的命运,

又有谁,

不是无力而脆弱的呢?

(第二首)

风过竹园,

闻琴韵幽幽而舞,

欲与才女套近;

鸟歇江楼,

睹春色苒苒而吟,

将同凡人疏远。

奇也,清风不识谱,

夜夜佳人同舞;

怪哉,笨鸟没摸书,

天天神仙伴读。

薛女浪漫,

彩笺有意拼一聚;

元郎风流,

铅笔无情赋“十离”。

香染桃花,

才交卓君歌盛世;

节留斑竹,

又结孔雀笑红尘。

轻身入园,

深忧惊扰诗人梦;

蹑足登楼,

惟恐打断学子读。

顺流追远,

思名句而求唯美;

缘径探幽,

拜长联而生共鸣。

回眸园中,

斑竹多情千滴泪;

放眼楼外,

锦江浩荡万里船。

(第三首)

步石阶兮摇鹅扇,登江楼兮拥鹤氅;

看世间悲欢离合,品人生荣辱兴亡。

夫春也,

桃红李白,鸭绿鹅黄。

山润水丰,天淡云朗。

吹箫弄笛,行宫走商。

清风拂柳,明月照江。

园内花开无影,庭下竹摇映光。

燕子衔泥西院,蝴蝶戏花南墙。

夫夏也,

山青湖绿,天蓝水苍。

晚霞桃红,落日桔黄。

万家醇醪,十里荷香。

鸡犬回村,牛羊归巷。

青涧翠鸟对对,碧天白鹭双双。

清晨蝉鸣亸柳,夜半蛙声池塘。

夫秋也,

晓岚轻淡,暮霭迷茫。

丹桂吐蕊,金风送爽。

良朋据案,雅客倚窗。

红泥绿涪,虾赤蟹黄。

近看暮沙衰草,遥忆魏紫姚黄。

樵子山里负薪,渔父江中鸣榔。

夫冬也,

银花飞舞,白絮飘飏。

山寒水瘦,天玄地黄,

苍松傲雪,素梅溢芳。

愁断江淹,颦煞萧娘。

公子倚席金樽,美女兽炉添香。

思妇怨气楚地,征人戍边辽阳。

望江感慨,咏史沧桑。

世间仙境,天下郧阳。

人类福地,恐龙故乡。

川陕咽喉,鄂豫屏障。

萌芽春秋,雄起汉唐。

宋元千古繁华,明清百世辉煌。

常晴亦雨,浓抹淡妆。

日日丝竹,夜夜笙簧。

四处佳景,整日画舫。

笑迎九州,诚待八方。

云集赵钱孙李,蚁附士工农商。

家家珠玑盈屋,户户锦绣满仓。

赏景倚栏,登楼望江。

须眉粉唇,鹑衣衮裳。

阴雨晦雪,冻桡封港。

游子皱眉,佳人断肠。

是非成败皆露,荣辱得失为霜。

当年豪情万丈,如今纵酒千觞。

物阜年丰,岁稔时康。

丽日艳照,和风惠畅。

草履离家,衣锦还乡。

揽月九天,捉鳖五洋。

美韵众和,频酾佳酿。

美哉,郧阳;

壮哉,郧阳。

惟祝惟颂,亦赞亦扬!

(第四首)

青山如黛,

碧草如丝,

江水,

在时间的磨砺中,

依旧,

保持着最初的纯真,

向它该去的地方流去,

不舍昼夜。

任何的兴衰荣辱、

时代变迁都似乎,

与它无关。

愁肠百结的是,

这门窗紧闭、

缄默不语的望江楼。

爱情早已苍老无语,

它在岸边,

站成,

一座城市的标记,

在浩渺烟波中,

站成一个,

永不透露的承诺。

它不需要被赞美,

朴素得,

如苍穹永恒的淡蓝,

或是古老长城,

那永远的深灰。

它目睹了,

太多的悲欢离合,

望着时光,

如落木萧萧而下,

多少种命运,

多少种凄凉,

多少种无奈……

阅尽沧桑,

却依然无法让内心,

生出坚硬的老茧。

望江徐达新篇六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她又坐在镜子前,缓缓地整理她那如瀑布一般的长发,在长达半个时辰的梳洗时间里,她是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俏脸上总带着微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我想她一定是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吧。

她哭了好一会儿,又像是想开了似的,停止了哭泣,走进里屋,不知干什么去了……

《鸟鸣涧》扩写作文

《江雪》扩写作文

《归园田居》扩写作文

《龟兔赛跑》扩写作文

望江徐达新篇七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题记

鸡鸣,我便起身坐在梳妆台前,“小姐,公子今日归来。我们何时起身去往白频洲呢?”丫鬟茹缤拿着黑褐色的牛角梳梳着我那乌黑而油亮的长发。我怔坐在梳妆台前,是啊,他今日归来,可曾还记着我呢?我朝茹缤言道:“你先出去吧,今日我想亲自梳洗打扮,走时再唤你。”茹缤点点头,侧身出了厢房并带上了门。涂上胭脂,贴上花黄,盘起长长的云鬓,饰盒中那两只发着金光的发簪正是他的信物,我将它盘上发上。梳洗打扮完后,心中便涌出一种不言而喻的兴奋,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皎洁的月光洒在我妆容精致却面露疲备的脸上,夜,越来越静,冷风阵阵,身边却没有那个原本可以为我披上棉褂的人。你,到底在哪?洲边顿时驶来一艘挂有深红色旗帜的船艘!白衣翩翩的男子走下船来,那是他吗?我走下江楼,走向船只,那男子正视着我,我定神看了看,不是他!我转身要走,却被他一手扯住,“暮雨,这些年可曾好?”声音很是熟悉,可是他却是不是子卿!我扭过头来,挣开被他扯住的手,“公子,我不认识你!”我低声道。“暮雨。当真不识我吗?”

望江徐达新篇八

她,是一位孤单寂寞的女子;她,是一位爱夫心切的女子;她,是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

今天,她将不再痛苦,不再空寂焦急,不再孤独无助了,因为今天是她与丈夫约定在江边重逢的日子,约定在当初分别时的白频洲。

天刚微微亮,她就起床了,喜滋滋地坐在梳妆台边,端详着铜镜中的自己,缭乱的头发,憔悴的面孔,要不是面上带着点微笑,几乎和活死人没什么差别。看着镜子中自己憔悴不堪的模样,她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今天可不能这样去见他!赶忙把头发梳好,把一大堆金簪玉箍拿出来,细心挑选梳妆起来。

梳洗完毕后,从闺房走出一位清新可人的女子,款款走来,独倚在望江楼的栏杆上远眺,盼望着丈夫尽快归来,江水一望无际,波光粼粼,她不敢有一丝懈怠,惟恐错过了丈夫的船只。

江面上白帆点点,也过去了不知道多少船只却不见那只一直魂牵梦萦、牵肠挂肚的船,她兴奋的心情渐渐消逝了,只剩下怅然失望的痛苦,在夕阳微弱的笼罩下,她显得更孤独寂寥,愁肠寸断。

她,独倚望江楼,含情凝视着悠悠江水。一缕愁容,一种柔弱愁肠。在夕阳余晖下,就这样留下来一幅绝美壮丽的风景,令人心痛。

望江徐达新篇九

那年花开,曾经有人为她许下一个人月两圆的梦。奈何,夜夜梦醒微凉,人月两圆只是奢望罢了。坐在妆台前的她轻叹一声,终究是一生浮梦,不知佳期何时同。她回眸凝视那床榻,一副合书笔墨”花好月圆人长久“印入眼帘,手中的秋海棠悄然落地。花好月圆易,而人,如何才能得以长久呢?这日日用来簪发的秋海棠,亦是他们共同植下,可如今,海棠依旧,人却形单影只。

她打起精神望向铜镜,看了眼夫君的书信,盛装打扮了起来。

晨光还很微弱,她与丈夫一起调制的“娥梨帐中香”随着红烛微弱的光缓缓而升,心中,多了一份期盼与甜蜜。

平日里她不喜奢华,皆是素衣淡容。今天却浓妆艳抹了番,浓黛似远山,凝脂如繁花。她一身玫瑰色轻纱衣裙摇曳于地,蜀锦的披风显得平日里甜美清秀的她更生一份明艳的'华贵。“玉钗叙簪云鬟髻”。她静静抚着这妆台、凝脂。数年前,他或是与她相对而坐,他为她精心画就双眉,为她的发间埋下一枚枚珍珠;或是将她如漆长发散开,她不带一丝珠饰,静静伏在他膝上,看花开花谢,赏云起云飞。当他轻轻吻过她的脸颊,眼底尽是柔柔。她亦柔柔以对,只道一句“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披着晨露走出闺门,虽是从前那般莲步姗姗,心下却是急的,唯恐去的迟了而错过什么。抬起头来,她嘴角微微向上扬了几分,早春的天就要亮了吧。数年前的每一个清晨,她亦会早早起身,只着一件素纹衣衫,玫瑰色或米色,他是最喜欢的。女为悦己者容,这些年来,天将亮之时,她仍懒懒的,日上三竿才默默起身,随手绾起头发,只簪一个玫瑰簪子,这是他与她新婚之时,他亲手为她带上的。她抬头,只见柔风如丝,她已经很久未见过从前那日日有的美好清晨了。

她的目光,似乎到了远处的白萍州去,她与他曾在那里执手相看泪眼。他执起她的手,说他们要生世相依。他执起她的手,说待他归来,他们要在春天,对着满院海棠饮酒,在秋日一起酿甜美的“桂花酿”。她亦和上“我会在梨花满地的时候,跳惊鸿舞,冬日里,与你一起赏飞雪漫天……”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曾经罢了,自从数年前白苹洲一别,一切便成了浮梦。她忙别过头去,不再像那白平洲眺望。

《村居》改写作文【精】

女性的政治改写

游园不值的改写作文

【热门】《十五从军征》改写作文

【热】《十五从军征》改写作文

《十五从军征》改写作文【推荐】

望江徐达新篇十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金德淑:南宋宫女,宋亡后被俘入元。

1.本词的特点是情重、语拙、境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感情沉痛,用笔不可谓不重;用语朴素无华,不事雕琢,此之谓拙;内容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六街灯火,视野开阔,境界宏伟,是为大。(4分)

2.比喻,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白色绢带,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六街稀疏的灯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词人亡国后黯淡的心情;动作描写,以人物长时间独立玉楼的动作,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答出两点即可)(4分)

赏析:

这首词由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作。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

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为全词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诗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词句,着眼亦不同矣。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词之意境无限遥深。暗淡的现境,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人立玉楼间。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总结全文。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全词曲已终,而悲伤无已。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犹感泣下。词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词是词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作为一个女性词人。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词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词中融摄雪山、缟带、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