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通用5篇)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通用5篇)

ID:4228264

时间:2023-10-05 23:49:12

上传者:文轩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篇一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爱国、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谈话导入:

1.你到过哪些自然风景区,选你最喜欢的一处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青海湖,梦幻的湖"(板书课题),欣赏那梦幻般的境界。

(或用图像导入--小黑板、录像、.课件)

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二、指导自学

(一)指导方法

1.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呢?

首先要自己学习、钻研,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然后再小组讨论,培养我们的协作学习能力,最后集体讨论展示学习成果,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

2.在过去的自学过程中同学们用过哪些方式,抓住哪些内容自学?

(1)自学方式:默读、品读、思考、点评、画出重点、提出问题----------

3.你们的小组讨论学习有哪些优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二)小组学习:初读学习生字新词,互读互评,讨论研究。

三、巩固练习

熟读全课。

第二课时

一、展示成果

(一)第二部分(3-5自然段):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篇二

1、了解作者的观赏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文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了解作者的观赏顺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文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在我国,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有着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为4635平方公里,比我省洞庭湖大1.5倍还要多,环湖360多公里。据说过去骑马环湖跑一圈要十多天,现在用吉普车,环湖一圈也得花一天的时间。

青海湖,原叫青海,1929年青海省成立才加一“湖”字,以区别于省名。民间认为青海湖是“西海”,直至现在,那里的许多老年人仍称之为“西海”。

其他方面介绍可引用教参p16。

借助朗读带,把学生引入到文中青海湖那梦幻般的意境中。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你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朗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通过朗读来体验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以突破难点)

“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草滩”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湖水”湖水

“再顺眼望去……乌云”乌云

“再往上,……晴空”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草滩……山峦”草滩与山峦

“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公路

“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司机

“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牦牛

“阳光越来越明媚……三五个岛屿”岛屿(联想到传说、历史,鸟岛与湖中的鱼)

“我们沿着……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板书:

万里晴空——司机——牦牛——岛屿(联想)

山峦——草滩——我(公路,到达)——草滩——湖水——乌云

学生讨论并归纳。

绿茵茵的草滩、黄灿灿的油菜花,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甜丝丝的,凉爽爽的空气,金灿灿、红艳艳的鱼儿。

读起来节奏感鲜明,富有音乐美,给人一种轻松、舒展的感觉,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之情。

(1)它蓝似海洋,……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作者为了突出青海湖水的晶莹明澈,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读起来富有音乐敢,比喻得也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水的蓝,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水的纯净纯洁,不受半点污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2)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

作者为这静谧的美所震慑,不敢跑,也不敢喊,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在美中陶醉。这种间接的抒情比直抒胸臆表达的感情要更加强烈。

(3)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青海的美是现实的,这样神奇、美丽的地方,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感觉仿佛是在梦境一般。所以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小结: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诗一般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如梦幻般的神奇美丽,表达了对青海湖的喜爱与爱护之情。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背诵

1、字词积累解释并造句。

2、背诵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篇三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演示一组照片后,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四、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教学的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探究活动

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最后评选出优秀导游员。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篇四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

2、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青海湖,各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体会青海湖特有的湛蓝与质朴。

教学难点:理解“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教学中可通过观看录像,联系课文内容,反复朗读突破此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质疑

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个景色壮丽、生物资源丰富的湖,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青海湖)作者把它称作梦幻般的湖。(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青海湖梦幻的湖答案篇五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1.导语: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演示一组照片后,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是一个咸水湖。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