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祖父学诗读后感(优秀5篇)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优秀5篇)

ID:4252901

时间:2023-10-06 15:20:27

上传者:温柔雨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优秀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读了《格林童话》,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祖父和孙子》这个故事。里面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眼晴不好、耳朵不听使、吃饭吃不好的老人,儿子和儿媳妇都嫌弃他,有一次老人把瓦盆打碎了,儿媳妇就给了老人一个木盆。有一天,他的小孙子把木块拣起来,拿来做了一个木盆给父母用,儿子和儿媳妇都很尴尬,知道自己做错了,觉得很惭愧。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老人非常可怜,人都有同情心的',可怜的人我们应该更关心他们,而不应该嫌弃他。眼睛不好使,耳朵不听使唤,吃饭时把菜汤撒在桌布上,这些现象人老了自然会有的,这时候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是让他们到一边去。当我读到“儿媳妇没好气地训斥了老人一顿”时,我仿佛看到了老人那无奈的样子,我觉得亲人之间应该互相体谅,不应该打打骂骂的,何况那是老人家呢,我们不是都说尊老爱幼吗。

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找借口说工作忙,把老人送到老人院里,其实老人表面是很乐意的,心里是很难过的。老人为我们忙活了大半辈子,现在到享福的时候了,却把他们送到老人院里了。老人是很想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哪怕是在一起吃一顿饭也很开心的,这些你们都知道吗?所以,我们年轻人应该多关心一下老人,多了解老人的心情,多与他们谈心,这样老人们开心,我们也开心吧。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篇二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2、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中秋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4.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六.课后练习:

[《跟祖父学诗》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篇四

no.1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no.2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no.3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no.4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李白《独不见》

no.5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no.6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no.7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no.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no.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no.10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no.11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no.12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李贺《开愁歌》

no.13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甫《琴台》

no.1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no.15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薛道衡《昔昔盐》

no.16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no.17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郑畋《马嵬坡》

no.18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no.19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no.20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適《送魏八》

no.22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no.23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no.24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no.25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元稹《得乐天书》

no.26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no.27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no.28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no.2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no.30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李梦阳《秋望》

no.31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no.32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no.33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no.34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李白《白马篇》

no.35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no.3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no.3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o.38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李商隐《茂陵》

no.3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no.40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no.41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no.4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no.43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no.44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no.45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其一》

no.46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张华《壮士篇》

no.47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no.48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no.49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no.5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no.51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no.52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no.5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no.54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no.55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no.56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no.57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no.58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no.59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万楚《骢马》

no.6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跟祖父学诗读后感篇五

教材分析:

《跟祖父学诗》一文选自萧红的回忆体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文章采用大量对话语言的描写,通过祖父那充满慈爱宽容的声音和“我”稚嫩的童音,再现了“我”童年跟祖父学《千家诗》的情景,充满了对童年烂漫时光的回味,课文以《千家诗》中的诗句来贯穿,诗味盎然,以学读古诗为经,以童真童趣为纬,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3、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大量对话语言的描写,让充满慈爱宽容的声音和稚嫩的童音相交织,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并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班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文章。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首先让学生默读静思,在文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再读课文,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经教师指导朗读体会后,在说说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萧红身边,了解她的经历,体会她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跟祖父学诗的过程,体会“我”在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品味“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呼兰河传》以及萧红有关的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你们说说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活动:

(1)交流生字读音。

(2)交流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目、作者等相关知识。

(3)知道作者是萧红,提到课文节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文字提到祖父,尽力捕捉她和祖父在一起的细节。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体会,感悟情感。

1、自主学习,批画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问题,边读边思,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

2、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预设:快乐、无忧无虑、自由、幸福。。。。。。。

(3)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4)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一个怎样的祖父?

小组交流

四、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文,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学诗很开心,快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祖父身边,和萧红一起跟祖父学诗吧!

二、感悟快乐。

1、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快乐?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体会。

预设:师: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从“早上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困了再睡去。”体会到了“我”学诗的快乐。

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

生:我从“早上”、“晚上”、“半夜”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作者很爱念诗,而且很勤学。

(引导学生想象萧红的内心,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我还从“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欢念诗。

师:你们很会读书,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学诗的快乐表达出来吗?

(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看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的朗读体会到作者很爱诗、勤念诗。(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可以体会到“我”的快乐呢?

生:我还从文中的“我”大声喊诗体会到作者的快乐。

师:她为什么要大声喊?

生:因为她觉得那诗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祖父大声喊。

师:请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我”大声喊的关键词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快乐

(引导学生找出“跟着喊”、“比祖父声音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等体会“我”大声喊诗的自在与快乐。)

生:我还从“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喜欢听,而且,觉得好听就学,不好听则不学。

师:诗读起来真的有这么好听吗?想想你们平时是怎样学诗的?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怎样读诗才好听呢?让我们也像小萧红那样好听地读读这两首诗吧!

生:我还觉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时心情很好?

师: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我从“高高兴兴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更喜欢的”、“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学诗时心情非常好。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读出“我”的喜欢、开心、得意之情。(练读、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诗时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学诗的,有什么样的体会来进行朗读指导。)

师:从你们找出的语句和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儿时萧红跟祖父学诗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儿时的萧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吗?(天真、顽皮、可爱、爱学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

三、感悟宽容与慈爱。

1、认真再读课文,想想:“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体会。

预设:

生:“我”念诗大声喊时,母亲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虽然祖父实际上也是在批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跟祖父学诗觉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学诗“我”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觉得好听,我就学,不好听,就不学,祖父总是依着我,直到我满意为止。

生:当“我”不高兴时,祖父就赶紧让“我”念“我”最喜欢的诗,一念,“我”又高兴起来了。所以“我”跟祖父学诗是快乐的。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觉得“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宽容、慈爱……)

(抓住“常常警告我说……”“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还是不要”“祖父一听就笑了”“看我还是不高兴,他又赶快说……”等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与慈爱。)

师:因为祖父的幽默、宽容、慈爱,让“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全凭“我”的兴趣去快乐地学诗。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我”与“祖父”的对话部分,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里练习读一读,联系你们平时学诗的经历,读出“我”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和“祖父”的宽容与慈爱、风趣与幽默。(分角色读)

4、读读这些句子,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到祖父教诗的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以“我”的兴趣为主,用他的宽容与慈爱,幽默与风趣引导“我”,启发“我”学习《千家诗》,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

5、朗读全文。

四、拓展:积累诗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请把我们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一读,让我们也读得越来越好听,越来越有趣吧。

2、学生比赛诵读平时积累的诗句。

3、联系实际,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学诗的?与文中“我”学诗经历作比较,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萧红现在走上文学之路,与儿时跟祖父念诗、诵诗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让我们课外也多读一些诗句,多积累一些诗句,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这样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

板书设计:

大声喊叫

念诗

越念越喜欢

2、跟祖父学诗喜欢诗

一定先讲

讲诗

没讲的重讲

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嚷大叫

一()一()自()自()

不()不()无()无()

二、把下列诗句填写完整。

1、(),处处闻啼鸟。

2、重重叠叠上瑶台,()。

3、(),一行白鹭上青天。

4、人面不知何处去,()。

三、读句子,用夸张的手法仿写句子。

例: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1、教室里非常安静。

2、妈妈发怒了。

[《跟祖父学诗》教学设计(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