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大全8篇)

矛盾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大全8篇)

ID:4261158

时间:2023-10-06 20:13:56

上传者:MJ笔神 矛盾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大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矛盾读后感篇一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矛盾论》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等等,矛盾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矛盾,生命就会化为尘埃,没有了矛盾,社会生活就会死水一潭,濒于衰竭。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钥匙”,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个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为公安民警我们每一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系统综合矛盾。处理治安问题,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在处理矛盾。

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应当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治安形势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任务太重,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比如,应对成堆的治安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想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把各项工作相互割裂开来,孤立的看问题,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所以,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所以,必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层基础建设,当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局党委以“抓基层装备设施建设,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报信息、科技强警等工作基础,苦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知识等基本功”为主要矛盾,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当然,矛盾是不断涌现的,旧的矛盾得到调和、问题得到解决,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必然产生了,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早做规划,不断的加以解决,推动工作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

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会处在矛盾的焦点上,本身就处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允许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时,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对正确的东西要敢于、善于坚持,争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转化;对错误的东西必须果断放弃,顺应发展方向与潮流,使自我的观点和行为向正确的方面转化,推动工作向前提高。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矛盾观,就不会出现一味回避矛盾和问题的错误做法。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实上,回避了这个矛盾,立刻就必然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或几个矛盾当中。所以,应当认识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能选择解决矛盾的时机,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齐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与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是因解决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现矛盾时应取包容的态度。比如,不一样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不一样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这些矛盾的出现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所以,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应以包容的态度,切忌走极端,搞激化。要坚持用化解和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调和,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应当异常注意多研究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

三是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当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异常是在对待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应当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坚持昂扬的斗志,进取把握主动权,使自我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使自我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矛盾论》

矛盾读后感篇二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毛泽东的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我说这论文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该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论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直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么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己不是在说毛主席的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萨特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教育就是强迫别人接受另外一种价值。”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己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现在每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己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矛盾论读后感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了政治思想和终极奋斗目标的我们,到底是被指明了道路,还是被抹杀了个性呢。我曾经问我的政治老师,共产主义能实现么,那时候还小,这么简单的东西自己想不明白,我老师琢磨了一会,终于说:“够戗。”“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都认为不能实现,都说能实现,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力量呢。

文档为doc格式

矛盾读后感篇三

记得自我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之后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之后才渐渐发现矛盾资料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梦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当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是时时能够见到,处处能够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忙与启发。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提高,但我们并没有所以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提高。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可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当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忙他。仅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团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景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供给好的解决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矛盾读后感篇四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正因为毛老对唯物辩证法理解的如此深刻,才能够说出这样本质的道理,才能够在唯物辩证法引导下,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辟新中国。以下浅要谈谈我读《矛盾论》的感想,主要结合我的大学生活展开。

在书中,毛老主要运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总结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两种宇宙观、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阐述了哲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规律,指出并发挥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分析事物,认识事物有很大的作用性。文章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步入大学的我们,心中怀抱大大的理想,内心充满激情,棱角分明。所以也恰恰意味着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当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个人情感与理智、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矛盾时,就应该学会运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法去对待和处理好这些矛盾。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理想是根植于现实之中,但同时又需要我们用理想现实来指引和推动我们的社会活动。我们要懂得趋利避害,做自己,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矛盾读后感篇五

引用评论家的一段话:《矛盾论》是毛泽东早期撰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矛盾论》存在的缺陷是:论述的起点不高,以事物这个反映具体存在的概念为基础。从横向上看,理论分析停留在不同事物之间(即不同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没有深入到同一事物内部(同一质内部)的矛盾分析中。从纵向上看,基本上停留在直观的抽象层次上,即初级本质层次上,没有牢固地深入到具有间接性的二级本质高度上。将上述两方面的缺陷综合起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毛泽东阐述的辩证法属于知性辩证法范畴,他没有能够上升到理性辩证法的高度。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8月,主要说明了主观主义的危害性,同时期,毛主席还写了一篇名为《实践论》的文章,借以说明教条主义的危害性。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这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再有,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部矛盾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所有这些都充分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

矛盾读后感篇六

参加了工作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了,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更是除了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零散记忆外再无其他。借由此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时间也更有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研读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

在以前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政治课上矛盾论必须是教师必讲的题目,那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进行佐证,所以对于教师讲的矛盾论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觉得好像合理可是又好像不大对,总之是有很多个疑问在脑海里,可是也没敢向教师进行答疑释问。透过这几天的研读,我犹如醍醐灌顶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是中国人民务必坚持的正确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主要论述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几个方面的资料。

毛泽东同志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世界上不存在永远静止的事物,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并且不要只依靠于外因的作用,而要靠内因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物质运动形式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事物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所以在处理事情个性是复杂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要看到事情的一般性又要看到没一件事情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该主要矛盾对事物起着领导性、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种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决定着主要矛盾的性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准矛盾的性质,对症下药,彻底地解决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可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在学习和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之后,我们就应将其理论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体将矛盾法则运用到我们审判实务工作当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矛盾运动当中,并且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审判工作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审判实务中,我们要牢记矛盾的观点,不要认为案结事了了,案件的矛盾就被解决了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做到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思考到与案件有关的各方因素,做到不遗漏就应思考的任何因素,做到对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好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来源于特殊性。在审判工作中,首先务必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利用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办案经验以及审判惯例明白案件审判。其次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任何案件都有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特殊方面,要思考到个案的特殊性,运用不一样的审判方式进行解决,不能依样画葫芦。最终还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联,在审理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归纳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一指导下一次的审判工作。

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审判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案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一个案件,不论是调解或是判决还是执行,如何妥善解决各方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键,平衡各种利益间得冲突,获得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达纠纷解决利益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在我们司法审判工作中充分运用矛盾论,能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矛盾读后感篇七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我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矛盾论》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等等,矛盾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矛盾,生命就会化为尘埃,没有了矛盾,社会生活就会死水一潭,濒于衰竭。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钥匙”,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个清醒的、理性的人。

作为公安民警我们每一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系统综合矛盾。处理治安问题,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在处理矛盾。

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应当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治安形势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任务太重,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比如,应对成堆的治安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想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把各项工作相互割裂开来,孤立的看问题,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明白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所以,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所以,必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层基础建设,当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局党委以“抓基层装备设施建设,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报信息、科技强警等工作基础,苦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知识等基本功”为主要矛盾,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当然,矛盾是不断涌现的,旧的矛盾得到调和、问题得到解决,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必然产生了,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早做规划,不断的加以解决,推动工作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

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会处在矛盾的焦点上,本身就处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允许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时,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对正确的东西要敢于、善于坚持,争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转化;对错误的东西必须果断放弃,顺应发展方向与潮流,使自我的观点和行为向正确的方面转化,推动工作向前提高。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矛盾观,就不会出现一味回避矛盾和问题的错误做法。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实上,回避了这个矛盾,立刻就必然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或几个矛盾当中。所以,应当认识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能选择解决矛盾的时机,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齐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与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是因解决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现矛盾时应取包容的态度。比如,不一样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不一样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这些矛盾的出现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所以,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应以包容的态度,切忌走极端,搞激化。要坚持用化解和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调和,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应当异常注意多研究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当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异常是在对待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应当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坚持昂扬的斗志,进取把握主动权,使自我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我,努力工作,使自我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矛盾读后感篇八

《矛盾论》是毛主席继《实践论》后又一篇哲学著作,为了克服党存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它通过一些具体而生动的例子,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矛盾论》通过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来逐步阐述了矛盾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这有助于我们接近客观、远离主观。不管是我们着手一项全新的学科学习还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时,我们不应该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学习,或者轻易的用以往经验来“读死书”。而是应当将自己所学所知与实践结合,用辩证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我们在学习、生活方面应当学会从繁多的矛盾中找到最主要的矛盾,并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去解决主要矛盾。我们也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任何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问题的矛盾,分析在具体问题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加以解决。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并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总之,《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白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