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教育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彩(精选5篇)

和美教育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彩(精选5篇)

ID:4261458

时间:2023-10-06 20:30:09

上传者:纸韵 和美教育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精彩(精选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和美教育读后感篇一

在《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中,罗素从他的经验出发,探讨了许多教育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那些宏观的涉及教育性质或政策的问题,而是那些细小入微的家长或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很迫切,很热门,正是令成人挠头的教育问题,有些虽然冷僻,但一经提起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猎内涵广泛,无所不包。涉及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涉及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教育的问题,涉及不同学科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问题,涉及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问题,涉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问题等等。其中很多问题,虽然点到为止但却发人深省。整本书的行文,用词通俗易懂,基本没有晦涩难懂的词语。

关于品性教育,即道德教育。罗素认为道德教育主体是家庭,而且应该在入学之前完成多数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出生之日就开始,通过父母的反馈来帮助儿童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是“现在进行时”的,也就是就事论事的。在道德问题出现的当下进行教育,而不是延迟或提前,空对空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

关于知识教育,或者说智力教育。所谓智力教育,是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的,一般是指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育,当然也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品质的教育。观察力、专注力、理解力、意志力等学习品质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注力,如果没有长期的智力教育,儿童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专注力。成人帮助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打断儿童的思考,这样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并非绝对分隔、各行其是。实际上,大可不必在某些道德教育的问题上花费大量的心思,如耐心、勤奋、坚持等,这些美德应该是伴随智力训练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如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韧劲和意志力等,这些都是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关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罗素生活在20世纪,正值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转接阶段。虽然罗素心向现代教育,但在某些角度上,罗素也客观的分析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优劣问题。一是关于意志力的问题,罗素认为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力、克服困难的韧劲等方面要优于现代教育。虽然传统教育是强迫性的学习,却在意志力的培养上更胜一筹,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更能够专注于学科知识本身,能够强迫自己从事枯燥乏味的繁杂运算。二是关于精确,传统教育更强调精确,而现代教育则淡化精确,代之以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学习,精确应该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比如肌肉的精确、事实的精确和逻辑的精确等。精确是每一种卓越所必备的品质,越是深入和高阶的教育,越需要精确。

现代教育能否克服自身的问题?罗素认为还是有径可寻的。比如改变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性和控制性强的活动,锻炼学生自制力和意志力。国家层面多设计一些观赏性强的影片,如历史、地理等人文性学科,可以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来学习。设计有趣的、恰当的学具,鼓励学生大胆的操作和尝试,边玩边学。这一点,深受蒙特梭利的影响。实际上,只要玩具选的恰当,儿童就会积累丰富的直觉和经验,从而为学科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折叠类、拼装类、实验类和工程类的玩具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会选择玩具,也是考量家长教育智慧的重要方面。

和美教育读后感篇二

读了《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这本书,我的感触也是异常的深。这本书大致讲的就是多多劳动,为国家,乃至世界造福。

就比如说发明青蒿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不断努力,从黄花蒿中提取到了这种世界上目前抗疟的最强的,唯一绝对有效的药品。

还有从前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读书总要一探究竟,非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懂才行,因此,他通过满肚子的学问,带领全中国,一起进步。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也不胜枚举,就像勇敢守护祖国边疆,两三年才回一趟家的守岛部队,他们的精神也是令人感动又佩服的。

更是有些在社会中默默无闻的人,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他们有的是放弃城里的美好生活,在贫苦乡村扶贫支教的;有的是在火场救火的消防员,还是在边境不顾危险,扫雷的英雄;还有更多的人,各行各业,大到富商、董事长,小到医生、护士、服务员、营业员、小卖部店长,甚至是早上凌晨就到马路上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也不过还是一塌糊涂,整个世界就会一团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可谓缺一不可。

据科学测试,以后的大部分孩子率领的将是更多的新领域,然而机器人则会慢慢地,更加多地走到我们的身边。到时候的将来,那些没有任何学识的人,最终无一技之长,生活将被机器人替代。

可是,机器又不是人,它不会仔细思考,一旦我们的生活被机器取代,大概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罢了。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人类不能因为有了机器人,就越来越不爱劳动,越来越懒惰,机器人也同样警醒着自己,要想有更幸福的生活,就要学习,将来劳动造福人类。

所以,我们只能好好学习,创建城市,领导人类文明来到一个新时代!

和美教育读后感篇三

读了《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这本书,使我学到很多知识。懂得了要想,美好生活就要多劳动付出,而且多多劳动,还可以为国家,乃至世界造福。

从古至今,辛勤的劳动者统治着一切,先是石器时代,人们把石头削尖,用于刺杀猛犸象等动物;再是几百年前,我国人民学会制作陶器等手工,有了畜牧业和农业,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直到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高科技来效劳……这期间离不开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做出的巨大贡献。

就比如说“铁人”王进喜,他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5天零4小时打下一口生产井的神话。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努力探究,解决了杂交水稻研究中遇到的诸多世界性难题。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胜枚举。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

看了这些故事,我想对大家说:我们这些青少年们,不能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我们应该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知道如何把地扫得又快又干净,你会掌握玻璃擦的明亮的技巧……而这些就是最大的财富它是――用劳动换来的。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努力拼搏后,都能成为最真实、最强大、最闪耀的自己!

和美教育读后感篇四

扬起快乐的风帆,挺进羊年温暖的港湾;奏响梦想的号角,驶入羊年幸福的殿堂。寒假里读完学校推荐的一本教育经典――《教育与美好生活》,感受颇深。

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它太值得所有希望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人一读,至于涉身教育行业的我们,就更不应轻易放过。本书提出的一些主张是极有价值的。如:必须重视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教育是开启新世界的窗户,与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应致力于培养理想的人及理想的品格;必须克服传统偏见,善于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新成果来改进教育方法;重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要给儿童以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此书虽是20世纪早期作品,然而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只感觉一股清新的晨风扑面而来。作者所针砭的弊病,仿佛是针对我们随处可见的教育弊病而发,其言论足以让人振奋,让人思索,让人回味。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根源。一切教育的内在主导思想应是从孩子来、到孩子中去,一切教育行为的主导更应是从孩子意愿和需要出发、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的教育对象就是孤儿孩子们,面对这些有许多缺少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孩子们,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有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到孩子,有没有重视这些孤儿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我相信每个孤儿学校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都会不断的思考:孤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肯定是要关心爱护孩子们的,但绝对不能放纵。关爱孩子的身体,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关爱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关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让他们自信地成长。但,不能因为爱他们而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孤儿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中心,更不能因此而使他们目无尊长,觉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心和关爱视而不见。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并给予其合理的解释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同时,从小就应使孩子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老师率先垂范。应该说与孤儿孩子接触最多的非孤群体就是常年夜以继日的工作在这里的老师们。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孤儿孩子们成长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他所接触到的老师影响。如果他接触到的老师精神状态良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孩子们也会受其影响,阳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反之亦然。所以要想让孤儿孩子们积极健康的成长,必须要解放老师们的思想。老师们不能每日机械的应付日常工作,要利用充分利用好教学闲暇时间自修提升自己,保持神清气爽、思想活跃的精神状态,从心底里接受、热爱我们的特殊教育工作。能够“想到孩子”、善待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改变僵化教条的训导、填鸭授课方式,增加“讨论和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参与、互动、协商。它本质上就是在培养学生日后如何生活的一种方式。

春天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所有人心中的梦想,或许我们孤儿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会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共同协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发展量身定制成长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创新的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孤儿学校有内涵、有特色的教育;全力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让全体孤儿孩子不仅在这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更接受到一流的教育、享受最真的爱的滋养!

聆听春风的歌声,描绘羊年灿烂的画卷;触摸心灵的颤动,传递羊年温暖的祝福。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用阳光之心努力培育阳光之人,培养孩子们完整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愿我们的学校内的每一位老师、每个孤儿孩子的生活都能变得更加美好。

和美教育读后感篇五

那天,在网上搜索教师必读书目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教育和美好的生活》,首先是题目吸引了我,其次作者罗素是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静下心来,怀着好奇,认真拜读。.。.。.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

(2)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

第一,永远要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4)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满破坏性的。

还有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理想品性有四种“根基”: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活力是一种生理素质,更是一种心理素质,它能使人快乐而明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勇敢对于克服种种阻力、蒙蔽,树立人的独立性,成就美好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虽然世上不乏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理想品性的最后一项是智力。“没有智力,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更不用说产生进步了”。智力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智慧,要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虚心”、“勇敢”等品质。

所以我认为站在老师的角度首先要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其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