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优质9篇)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优质9篇)

ID:4262168

时间:2023-10-06 21:11:42

上传者:纸韵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优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让人觉得亲切,作者既是一个母亲又是一个教育家,以自己儿子的学习经历、自己在美国当资格执照教师的经历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印象中,美国教育崇尚个性发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王文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学生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的都纪录的非常详细,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自己对号入坐,该受什么处罚,就会受到什么处罚,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教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将乘不到校车,必须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而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罚措施也见怪不怪,并十分理解。

纵观我国的素质教育,动辄把什么处罚都与体罚、变相体罚联系起来,这样让教师在对学生行为纪律问题上诚惶诚恐,举步为艰,使学校的规范教育大打折扣。本来独生子女就很娇惯,在学校就像一棵树苗,弯的要让它直,长大了才能成材。可是现在我们好像找不到让它直起来的有效管理方法,老师不再敢管,学校只怕出事,家长动不动就把学校告到有关部门或者新闻媒体,无奈之下,只有让它继续弯着。

学校非常看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尊重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喜好,鼓励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创造能力。这与我们中国的教育大不一样,我们中国,从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个公认的标准放置在孩子眼前,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千差万异的孩子都要按照这个标准被剪裁、被驯化。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

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他们也是有一个统一的原则标准的。但是,这个统一的教育大纲,实施起来却又十分灵活。美国并没有为七门主课编写全国统一教材,他们的中小学的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公司编写的,市场上同样一门课程会有各种版本的教材供学校及教师选择。这就使学生和教师都赢得了自由的空间:哪种教材更适应孩子的特点,同时也更适合教师的发挥,就去选择它。

书中让我觉得感触最深的是王文老师在对“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的阐述。以前我总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的,主要是看教师怎么教,怎么引导。读了《零距离美国课堂》后我茅塞顿开: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我们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动脑筋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驰骋疆场的千里马,而不是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的“小绵羊”。而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正如王文所说的,“它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二

在我这个年纪,读周国平的文章应该不算晚吧。在看遍了郭敬明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再来唨嚼下周国平的哲理也未尝不可。有人说: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带着一时的好奇,寒假的空暇时间,便着手读起他的文章。

有很多人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是很多,真正有独立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也并不是很多,但无疑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初识他的文章是一篇名为《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文章,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眼前便一亮,感觉很新鲜,文章充满浓郁的诗意与馥郁的哲理,无一不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那是对哲理的深刻诠释。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或许,正如他说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此时,“周国平”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汉字了,他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守望的距离》记载了作者十余年的岁月点滴,无论是对爱的理解还是人生的追求都显现了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个哲学诗人,周国平写下的格言使我最为感同深受。何为格言?格言不过是天神们私下议论人类隐情的悄悄话,却被智者偷听到了罢了。周国平这样读解自己的格言:我从不奢望写出能被人广泛引用的格言,而只不过随手写下自己的点滴人生感想罢了。

在这里,摘录下几句我自认为不错的格言。“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只有聪明人才能写出好格言,但只读格言的人却是傻瓜”。但这并不意味他的话句句属经典。正如:“我所厌恶的人,如果不肯下地狱,就让他们上天堂吧,只要不在我眼前就行。”我觉得讨厌一个人本身没有错,但是讨厌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控制他们。

我相信: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为自己写作而活,如果只是贪图物质利益,那就太可悲了。因而,我很欣赏周国平说的“一个人唯有真正为自己写作,他的作品才会有比较长久的生命力。”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三

利用课余时间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阅读完了,我为在这喧嚣的社会,还有一批像刘教授这样沉静思索的人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我知道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确实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刘教授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书中讲到,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教育事件积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我们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我们教育生活的故事,讲述那或隐或显地蕴涵着教育意义的故事,那影响着学生和我们自身生命的细微脉络就可以在故事叙事的过程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展开我们的教育生活如何发展与改善的可能路径。我想这一点许多教师读很有体会。每当有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时不时的用自己经历过的事,或是自己遇见过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就是应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教育叙事就是一扇打开我们的心灵通向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的门扉。

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在这一篇中还讲到了教师的成长。叶澜教授曾提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合自己的时实践工作与对象展开的,因此教师的研究能力也是高素质教育生活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这段话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研究,也就是说离不开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那么教师要成长,就要从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开始,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遍发生的教育现象的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现象,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教育叙事和教师成长两者是密切相连的,教育叙事作为一种切近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让我们与自己所从事的日常教育工作更为亲近,让我们在平凡的,逐步习惯化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幽微的教育意义,从而获得我们对自身作为教师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发现与提升,并可能成为我们走出教育生活中的习惯,提升我们教育生活的质量。记得海明威曾经说过,现实不一定总是美好的,但我们必须拥有一颗面对美好的永恒的心。若以我们短暂而又脆弱的身躯面对浩瀚而又驳杂的世界,生命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个教育理想的守望者,那么,人类文明的薪火就能够永传不灭。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四

散文里说“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是的,全世界有近70亿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饮食,文化也有诸多的不同,我们把个人放到这七十亿里简直太渺小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世界,我们不奢望能够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改变它,也不要妄想去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周国平书中谈论人生,说不能把一生放在利益社会中,他的书中充满着智慧的魅力。周国平告诫我们不能让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审美不仅是欣赏和观察大自然和人的魅力更是一种开阔的精神看待这个世界,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的!

所以要放松的对待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五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惭愧的是,我就是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周国平。这次终于拜读了他的《守望的距离》。

书是看完了,可书真正的价值又何止这区区几百页的纸张?也许自己太小,没有经历太多的人生,所以不能将心比心地理解周国平先生的思想。我所读到的只不过是那冰山的一角。但我相信有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守望的距离”其实是说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他怀着深深的对生活的爱意,谈人生谈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中,而是要追索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

生命是自己的。“人必然有人格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在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虽然有着一样的开始和结束,但活着的内涵却是别人无法复制的。“经历”两字由此诞生,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经历,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永远都是为自己而活的。

当然,我们有的不仅仅是独立的人格,还有那独立的精神世界,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而只是浮光掠影的表现,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当一个人同时拥有独立的人格与精神时,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上述的说法非常客观和哲学,但我总觉得太过飘渺,毕竟生活不可能活得那样具有哲学。对我而言,我就是我,是一个有别于任何人的人,有着特定的价值,我不需要为了肯定别人而否定自己,就如别人是年级第一,我也用不着自卑,只要自己尽力就好。如果天天在“比较”中度过,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自己的不足,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而这样的我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理想有追求,心中有一片净土,就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美丽、淳朴、清新。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对我来说就是最美的。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要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幸福,没有周国平先生那样的博爱与宽广的胸襟,但已足亦。

我想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自己最美的生命。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六

这辈子不沾哲学!

这是读过《守望的距离》后的第一感觉。

一个人要想热爱生活并且能在其中艺术地活着,就别沾哲学。哲学并非艺术,这门学科太过于理性化。而浮生若梦,沉醉于生活,热爱并享受它,比一切都重要,像哲学家一样把人生放于解剖台之上,费劲心机地分割归类创造概念,最终得到的只是更深的迷惘。

所以,同样是讨论生命,比起周国平,我更喜欢史铁生。

《守望的距离》读过后,我感到的反而是更深的迷惘,再读史铁生,感到的却是更多的释然。

史铁生一定也是研究过哲学的,然而,在经过了“未知死焉知生”的求索后,他能够自退一步,找回生活,笑看世界,而不是让人生僵化在一个个永远也说不明白的定义和概念中。

对于人生,这,才是最美的答案吧。

我想,对于后现代的精神危机,哲学也许无法解决,也无需解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史铁生一样,笑着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正如史铁生所说,只要你最关心的是目的而不是过程你无论怎样都得落入绝境,只要你仍然不从目的转向过程你就别想走出绝境。事实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一个只想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止你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也可以把死亡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

对啊,就这样,立足于目的的绝境却实现着,欣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把绝境送上了绝境。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快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有人说,史铁生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是史铁生解决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危机,我想,也许这是对的。

从今以后,像史铁生一样的活着,一起笑看。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七

首要的计策就是锻炼身体。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在考试之前,或者在一次重要的会谈之前,从事体育活动是非常有益的,它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有利于大脑充氧,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种计策就是慢慢地深呼吸,让肌肉放松,这个办法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效。

第三种计策是想像一下自己身处心旷神怡的优美风景区,而不是囿于学校或者什么使自己烦恼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就会大为改善。

长时间看书、上网或看电视会使眼睛疲劳,产生干涩、流泪、疼痛等不适症状,如下几种方法,可使你很快摆脱不适。用眼一段时间后,要主动让其休息一会儿,只有这样才能让眼睛多为你做工作。

一、人体电流法:将两手用力搓热,然后两手十指交叉叠放在后脑部,背部后靠在椅背上。你可别小看了这么一小动作,你试试看,几乎在两手掌一样,立刻就清醒了。继而后脑湿湿热热,如湿水沐浴般舒适,几分钟就可消除大脑疲劳。两手掌不限于哪一部位,可以在后及、两侧太阳穴及感觉难受的部位都焐一会儿,直到舒适为止。一般只需2~3分钟的时间就可消除疲劳及不适感,手掌感觉不太热了,可再搓搓,然后再焐上。

二、消除眼睛疲劳

1)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空心掌扣在两眼上,在此状态下睁开眼睛,缓慢地左右各转几圈撤手,反复做几次。

2)食指、拇指同时挤按两眼间的鼻梁凹陷处,眼眶四周及太阳穴也按揉一下,闭一会眼睛,就会消除眼部疲劳。

三、意守祖窍:祖窍,又名山根,位于两眉间的鼻梁根处。这一窍穴被认为是先天祖气之处,故名祖窍。其生理部位与脑垂体、松果体接近,所以此外对开发大脑潜能、补充大脑能量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其方法为:两眼微闭,眼皮不要闭上,也不要睁得过大留点缝即可。然后,平心静气,舌抵上齿龈,轻轻地注意、想着眉心处的祖窍穴,想的部位要往肉皮里面点。初练三分钟左右,以后练习也别超过一刻钟。意守完后,做深呼吸三口,将口中的唾液咽下,想象把唾液和采集来的能量一起咽到肚脐部位的下丹田外。这种方法能使大脑又红又以祖窍部位为中心采集能量,促使很快消除疲劳,为大脑充电、加油。

要注意的问题

1)意守时,不要死死守着,眉心要放松,轻轻地想着就行,不然易头晕。若出现头晕时可空手心叩击头部,并做几口深呼吸。

2)意守完后,想着把唾液连同祖窍之气送入下丹田。

3)高血压患者不宜用此法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八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坐在梅子眼前的女儿,和梅子侃侃而谈,梅子连女儿的眼睫毛都看得一清二楚,却无法抓住女儿的手。

梅子在和远在加拿大上高中的女儿朵视频。

朵愁眉苦脸地说:“老娘,我爹就会水煮白菜。”

梅子说:“朵,不要对你爹抱太多的希望,你想,你离老娘几万里,你爹在你身边陪你,比花钱找保安强几百倍。想吃什么菜,你拿着手机视频,我告诉你怎么做。”

视频完,梅子的心都快碎了。

梅子和我在一个聚会上认识,老乡,又都是老娘级文青,很快,我俩物以类聚了。

朵进入高一,梅子焦虑了,高考像是头顶上的一柄长剑,它悬在那里,孩子还没有红眼,爹娘恨不能先替孩子吃一剑。

梅子和丈夫商量,把朵送到加拿大去。一个女孩子,干吗千辛万苦地参加高考,太虐了,一天24小时,恨不得18小时学习,还不知道能不能进心仪的大学。

千辛万苦终于去了加拿大,梅子和单位商量,反正后年要提前退休,先给半年的假,去加拿大陪朵读书。条件是,过了半年回国,要把全年的活给补齐了。好在是码字写稿子,一年20万字,一个都不能少。梅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朵是个好孩子,国内的基础教育太强大了,朵高二出国,高中知识基本学完了,而且高还深。

一次物理课,物理老师在黑板上解答一道题,居然推不出结果。班上的孩子喝水的、吃零食的、抠耳朵的,看着呈45°角仰面苦苦思索的老师,朵忍无可忍,上去给老师点拨一二,哎呀,老师和同学把朵奉为神童!

朵回家和老娘说:“高一,我们高一都讲过。”朵娘说:“那我们就把语言抓紧过了。”

梅子为了省钱,租的是地下室。加拿大的天,不是一般的冷,一场雪下到大腿根是常事。这地下室等于在雪窝子里,想想都冷。地下室的暖气严重不足,梅子和朵把带去的所有的棉织品全部堆到身上,还冷,花钱用电暖,一加元乘以六,割肉一样。

朵上学去了,梅子就找了个活,洗碗。洗碗简直成了刚刚出国的人的标配。梅子趟着齐腰的雪去餐馆刷碗,结完账,给朵添置些家居用的,两只手像胡萝卜,个个指头裂着口子,梅子倒是不用减肥了,半年瘦了30斤,苗条得我都快认不出了。

梅子说:“换朵爹去了,再不回国,单位要开除我了。”

天天早上八点准点和朵视频。

朵在给朵爹做饭,朵爹吃完饭,就待着,朵爹说:“加拿大太静了,晚上静得让人睡不着觉。”

梅子愤愤地说:“你看看她爹,请假时间太长,单位把她爹辞退了,半年也不知道出去打个工,天天待着,让朵伺候他。就怕出去洗盘子刷碗,跌了博士生导师的'脸面。”

朵学习很刻苦,为了能争取到好的大学,和同学一块去做志愿者,逮着同学就用英语说话,很快,朵的语言过了,人也变得开朗许多。

梅子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机场,箱子被人掀翻了,一地鸡毛,正收拾着,看见老母亲在背后站着,梅子说:“妈,你怎么到机场了呢?我刚从国外回来,给你带的毛线帽子,天多冷啊,你戴上。”母亲并不说话,转身走了。

梅子着急忙慌地干活,活不干完,下个半年怎么有脸跟领导说请假的事呢?反正这个假请完,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梅子急赤白脸地赶回家,老娘真的走了。她老人家面色红润,静静地躺在那里,胳膊柔软。梅子摸摸母亲的脸,摸摸母亲的胳膊,居然一滴泪都没有。

梅子回来,脸开始肿。梅子说:“我那么不孝,一定是上天惩罚我的,我活该——可是我的朵确实需要我啊,妈,我真是对不起你。”

“你说人有灵魂吗?”梅子问。我突然想起问这个问题的祥林嫂,梅子的痛一定和祥林嫂的痛是一样的,沉重而又绝望。

我不是鲁迅,我说:“是的,人是有灵魂的,你老娘一定是到天堂了,不然,她怎么走了那么久,还会像睡着了一样呢?”梅子点点头。

梅子烧到40℃,我陪梅子去医院,医生说,梅子的智齿需要拔掉,已经化脓了,先消炎吧。

梅子说:“能不出国,还是不要出吧。”

距离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九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题记。

《守望的距离》,给予我太多太多对人生的感悟。每每翻开这本书,再合上,这其中的过程仿佛经过了人生悲欢的轮回,让我受到心灵的洗礼,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有的人获得了学业的成功,而寻找工作却成为了他的负担;找到满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为家庭担忧……如此辗转不断,快乐便不留一丝影踪。毋宁说,人生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和我们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反而和我们的真实人生贴得更紧了,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古往今来,尽管崎岖坎坷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古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顿生敬仰之情。“诗仙”李白,才华横溢,无奈仕途不顺。有着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却只能做一个伶人般的御用诗人,终于他扔弃“春风拂槛露华浓”带来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愤然出京。从此,怀着一颗悲愤的心,遍访名山大川,然而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般的洒脱。为了开心颜,怎能摧眉折腰?“诗圣”杜甫,同样的伟大,同样的怀才不遇,却是不一样的人生。他眼见“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他心感“无定河边骨”的惨烈,酒并不能换取最后的解脱,只有愁更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终于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殁于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乐。”流星转瞬即逝,但我们期待流星许愿的实现;昙花一现,但我们享受短暂的那片氤氲。不管成功与否,我们不妨享受幸福,让快乐顺着风。让快乐再飞一会儿,别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