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风家训读后感 麦家风声读后感(优质6篇)

2023年家风家训读后感 麦家风声读后感(优质6篇)

ID:4263108

时间:2023-10-06 21:54:44

上传者:笔尘 2023年家风家训读后感 麦家风声读后感(优质6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一

其实早些年看过风声这部电影,今年暑假又看了一遍,电影实在是精彩,一口气看完。这类电影看完总是给人一种感觉,心都久久的不能平静,恢复,仍旧沉浸在影片中那个压抑的环境,却又被那个时代的革命先辈的至死不渝所感染,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看完了电影之后发现还有原著,是麦家的同名作品,索性买来细细品味。总体来说,书中的大部分情节电影都做了大部分的改动,比如顾小梦和李宁玉这两个角色的身份情节做了一些改动。

比如麦家《风声》中的李宁玉,小说中,她是伪军军机处译电科科长,中共党员,真正的“老鬼”。为人冷静,对革命忠诚。2009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风声》中,她是汪伪政府华东剿匪司令部军机处译电科科长,被卷入日军对共产党间谍的抓捕行动中。2011年电视剧《风声》中,她的人物设定与小说中相同。

书中的李宁玉最后没有走出裘庄,但是他的形象与电影中相差无几,有的只是电影情节的改编,李宁玉服毒自杀的,她要用自己的死去坐实顾小梦的好身份。当然这只是我看书中的一部分结局。

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东风写的是潘老口中的,也就是共产党的角度,西风写的是顾小梦口中的,也就是国民党的角度。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静风介绍的是故事的一些其他信息了,比如肥原的身份,裘庄的来龙去脉,都有很强的可读性。一口气读完了,故事情节让你不自觉沉浸在其中,忘记时间。

这也是读书的魅力所在吧。不曾经历过的历史在读的过程中却丰富亲临现场,在当时的中国大环境中,每个人都像是历史的车轮下的浮沉,终有一散。不能去评判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情有可原的。有的只是不同身份立场利益下,不同的选择,他们都做出了符合历史身份的举动。就让后人去自己去评判吧。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二

《红色家风》是一本育人、教人的书。书中有八个主题,八种道理,升华人的道德品质。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亲人的方法,应当由我们去传承。

第一是坚守信念,忠诚爱国。作为第一个“家风”,坚守共产主义,爱自己的国家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人人都不坚守信念,国家的精神就会丧失;如果人人都不忠诚爱国,国家就没有了支柱。如果人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国家将荡然无存,所以“坚守信念,忠诚爱国”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

第二是勤俭持家,磨砺意志。“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主席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任何事物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勤俭则能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损失。意志久不磨砺,就会变得像气泡一样脆弱,一触就破,而坚定的意志才能抵御一次次的精神挫折。

第三是胸怀群众,艰苦朴素。共产主义最重要的就是民主。要心中时刻都要想着人民,不分级别高低。而且要做到艰苦朴素,低调从事,不奢侈,不高调。

第四是家庭和睦,重学重教。如果一个家庭不和睦,就会使许多事情做不好,而且所有人都不快乐,所以要把家庭治好。“重学重教”可以让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更会处世做人。

第五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个人教育他人,不能只凭口说,自己也要做出同样的行动,不可以让别人做到而自己却没做到。

第六是心底无私,廉洁奉公。做公开的事,不能把私事容在里面,要公事公办,也不能因为任何一种关系而违背法律对人网开一面,或者公报私仇。

第七是实事求是,爱憎分明。做事或者说话都要踏踏实实,不自欺欺人,也要分清对与错,作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任何一种原因也不能改变。

第八是遵纪守法,服从组织。要服从法律,时刻也不能尝试去触碰法律的底线。要遵从组织的安排,按照组织的指令行事。

作为新一代的少年,红色家风,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作者:刘吉源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三

读到这儿,使我联想到我的家风是什么,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小时候没有人照看我时,年方70的姥姥常来照看我,我们家住在6楼,姥姥年纪大了,腿不好,只能扶着楼梯一点一点上楼,给我做饭,从没说过累,她生活简朴,善良而又有耐心,总是记着别人的好……这些品质传给了我的妈妈。

自我记事起,妈妈就非常忙碌,认真负责地工作的同时照顾我和家,但她从不抱怨……我想,这认真、这乐观就是我的家风。在生活中,妈妈也时时提醒我吃饭时不要挑食,站要有站样,做要有坐像,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件小事,春风化雨,立德立言,铭刻在心。

家风成就了中国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引领着我们现代小家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家风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指引下,做一个品格高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大家”——国家着想的人吧!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四

《中国好家风》这本书以夫妻情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持家有友、注重家教等五个方面,通过小故事和大道理讲述了当代和传统的结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诠释了中华优秀家庭的伦理文化。

读了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做人的尊严》这一篇故事。这一篇故事中的唐雪嫣看见了一起卖香烟老板偷梁换柱的把戏,而被骗的爸爸并没有因为老板的强势而退缩,坚持自己的原则并要求老板道歉。最后老板在证据和众人质疑中向爸爸道歉了。这位爸爸并没有因事小而不为。我特别欣赏这位爸爸说的这名话:钱是小事,可如果我让步了,我在儿子心里的地位就垮了。我必须保住爸爸的尊严。爸爸说的没错,如果向老板屈服了,他儿子的小小心灵就会种下失败的种子。

所以家教最重要,无家教无规矩。无论人生的路怎么走,都要保持培养自己的良好家风。

家风好,社会风气便好,国家风气也就好了!而如何培养好的家风,曾仕强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家风就是在家里能发挥多少儒家的思想。千家万户来实践、落实儒家思想。那么儒家思想是什么?只有我们了解了儒家思想,我们才能去实践,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等经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以在我看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读儒家经典。因为只有知道了儒家思想的内涵,我们才能依照经典去行。先知再行,知行合一。

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把儒家思想学到了,并去践行练习,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家庭和谐了,家和万事兴!所以我说,培养好家风,从读好经典开始!每天去读经典,假以时日,整个家庭的风气必然有大的转变。

而读经典在塑造好的家风的同时,是在修养个人,个人好了,家庭才能好。先修身、再齐家,而读经典是修身最好的方式。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不读经典,个人的面目可憎,何以修身,何以养成好的家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形成家风的本和基础,而读经是修身的途径和不二法门。

为何现在的家风不和,是因为修身不够,而修身不好,是因为读经不足。那么读经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们很久都没有读经了,不读经,不知儒家先贤思想,何以践行儒家思想,何以养成好的家风?现行教育在培养好的家风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看看现在的教育,不管是何等资质,全部用一个标准答案去丈量,学校生产出来的只不过是标准件!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五

淮北车务段夏进步

阅读涵养家风,知识点亮人生。良好的家风,无言的教育,是子孙后代的福音。作者王红旗女士从如何推崇阅读、处理家事、培养习惯等方面起笔,向读者介绍培树良好家风的意义、重要性,以及科学的方式方法等知识,让读者对家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加关注和重视家风的涵养。

对于家风的涵养,由于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生活中,没有人会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如何培树家风,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中寻找最优答案。笔者认为,好家风的培树,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以诗词歌赋为底蕴,在阅读中增添才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诗词歌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诗经》的直白上口、《汉赋》端庄华贵、《唐诗》的绚烂多彩、《宋词》的婉约细腻、《元曲》的大众接地、明清《小说》的章回曲折、现代《散文》的自由洒脱,读懂了这些,就是读懂了历史,就会变得更加明智。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在处理纷繁的生活琐事时,才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以诚信善良为支撑,在阅读中培养人格。诚信是立身之道,善良是立心之本。我们经常给孩子讲述狼来了的故事,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谎话连篇,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在生活中不随意答应别人的请求,一旦答应就千方百计完成,即使完不成也要说明原因,切不可前面点头、后面摆手,给人留下浮躁寡信的印象。在与人的交往中要心存善念,与人为善,急人困处、帮人难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客观看待每个人的差异,学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包容别人的缺点,融入不同的团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爱国奉献为方向,在阅读中成就人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培养教育孩子,就是希望有一天他们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能挑起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回顾中国近代百年历史,我们的民族遭受了无数的灾难,鸦片战争的硝烟,圆明园的遗址,八国联军的杀戮,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惨痛,造成无数家庭流离失散。有国才有家,我们必须教育下一代,一定要把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做事、勇于担当,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书写人生的壮丽华章。

时间煮雨,家风煮人生。您赞成我的家风观吗?

家风家训读后感篇六

前不久,学校免费发放了一本叫做《家风家训》的'书,这本书,我现在已经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规》。

我现在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里面蕴藏着许多道理1,只要反复领悟,你就会收获颇多!

入则孝里面说到:父母呼,应勿欢,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说父母长辈叫我们,我们应该立即去,不容刻缓。父母长辈命令我们,我们必须做到,不能想着懒过去,就这样算了。

还记得那次,妈妈对我说:“吃完饭,收碗,洗碗,还要扫地,准备洗衣服。”听着妈妈的说词,我心里顿时一阵火大起来:“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啊。”

此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更加得意。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却很严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该反驳。妈妈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况且,父母每天那么辛苦。如果说:让我做这点小事,我都不愿意,那么我的素质简直太差了。

我认为我不仅没有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还没有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还有一次因为害怕公鸡,但还是要煮饭,于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从楼上去,结果很悲剧,虽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过去时把油坛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我当时很不高兴,还发了脾气。

当我学习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我认为我太不应该了,简直是不孝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后都得小心点,不能马虎,家里的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弄坏了很可惜,所以以后要注意这样的事再发生。

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做一个人人夸奖懂事的好孩子。

但愿每个中小学生抓住根本,重在实践,当祖国和人民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