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8篇)

最新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8篇)

ID:4265108

时间:2023-10-06 23:18:39

上传者:笔尘 最新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8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我也把它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感慨。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分享这本书。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出生在淮安府山阳县(现淮安市淮安区),且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这本书讲的是: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了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本书的人物性格十分有特色,例如孙悟空,他在“唐僧身陷无底洞”一回中,化作小虫子,与唐僧配合,试图让他进入妖精肚子中,以控制妖精。但被妖精识破,只好化作雄鹰掀翻桌席,飞了出去。第二次又变成红桃,让唐僧把红桃红桃给妖精吃下,妖精毫无防备,高兴的吃下果子,却中了计,被孙悟空在肚子中乱踢,最终只好放了唐僧。这一回体现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以及对师父的忠心耿耿。不过,孙悟空也有缺点,他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常常搞恶作剧戏弄猪八戒。

说到猪八戒,他滑稽,贪吃的特点常常使人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更是当了个“净坛使者”。除此之外,还有一心修得正果的唐僧,和老实稳重的沙僧,以及许多作恶多端的妖怪。

还想知道更多《西游记》的有趣故事吗?那么,就请你拿起一本《西游记》仔细品味一番吧。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的小人书版,感触很深。

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一位叫唐僧的'人带着三个徒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的事。一路上,以孙悟空为主的降妖除魔,冲破重重困难,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我最喜欢孙悟空了,当年它大闹天宫后,被如来押在五行山下一个石洞里五百年。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体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本事极大。贪嘴好色而又本性善良的猪八戒和任劳任怨的沙和尚,都对有一颗坚定取经的心的唐僧忠心耿耿。

唐僧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取到真经,是因为他们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心往一处想,才能取得成功。一旦失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不会取得真经的。就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样,正因为不团结,才让白骨精有机会乘虚而入。

读完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一定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就像唐僧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他那颗一定要取得真经的心。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带动了徒弟们,大家一起克服困难,才取到了真经。

读完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只要坚持不懈,就有收获。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三

看到这里,我不禁合上书。它会怎么样?它会飞到哪儿去?好奇心引诱我再一次打开了书。直到我看完了整本书,抬起头,望着深远的蓝天,心中许多问号已经变成感叹号了。我不禁想到一些问题。

师徒四人辛苦了一路,却没有半句怨言,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总是抱怨着抱怨那。温室里的花朵再美丽,扔到野外也不能生存。我们从小要锻炼自己,学会独立生存。我们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四

看!远处走来了四个人和一匹白马,近了,近了!那四人风尘仆仆,马身上也沾染了不少灰尘。但他们脸上只有坚毅,没有半分痛苦。他们就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僧四人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到了真经的故事。

有人说,《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可以构成一家公司。唐僧是目标坚定的董事长;孙悟空是本领大、脾气也大的主管;猪八戒是时不时让大家开怀大笑的小员工;沙僧则是从不喊苦叫累的勤劳的后勤人员;而白龙马就是一个为公司跑腿的人物。

可即使这样说,谁也不比谁高一等。这四人一马一直在坚持,不论是遇到倾盆大雨还是漫天黄沙;不论碰到的是天上的神还是地上的妖,不论碰到什么,他们都一直在坚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没有谁叫过放弃。

唐僧心地善良;孙悟空杀伐果断;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僧勤勤恳恳。这四人性恪截然不同,但他们却组成了一个团队,并成功取到了真经,一切只因他们大在多坚持。

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只因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再坚持,这是多么可惜啊!我要学会坚持,努力在学习的路上取得真经。

我也许不能马上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但我可以坚持,终有一天,我也可以和大鹏在同一个高度。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五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这是一部以唐朝玄奘法师取经的历史故事为素材编写而成的章回体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阅读中,《西游记》幽默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在第二十六回,八戒见福禄寿三星到来,将帽子套在寿星头上,说是加官进禄;又在福星身上乱翻,说是番番是福;又瞪着福星,说是回头望福。读着这些诙谐的文字,想象着猪八戒开玩笑的场景,我笑得肚子都痛了。这不就是现在流行的“谐音梗”吗?古人早就把这种形式用在了文学作品里。

不仅唐僧师徒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妖怪描写也活灵活现、接地气:神仙没有架子,有时还会出洋相;妖怪的本性也不全是恶,也会怜香惜玉(改为:惺惺相惜)、顾及他人,比如抓了唐僧,都要请亲朋好友来相聚、一起分享唐僧肉。这些人情味十足的有趣场景,让我读起来,放不下。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四季轮换,坚持了十四载,才取回真经。漫漫取经路,既有“车迟国斗法”“凤仙郡求雨”这样大显神通的时候,也有“宝象国唐僧变虎”“孙悟空真假难辨”这样无计可施的时刻。即使这样,取经团队也最终克服了困难,渡过难关。我从唐僧身上看到了“一心向佛”的执着信念,从悟空身上看到了保护师父的努力和忠诚,这些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我们的学习之路不也像极了取经之路吗?在我们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同样也会有喜乐,也会面临困难,我们需要的也是这种执着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经”。

孙悟空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背着唐僧去西天?

能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什么取经路上到处找人帮忙?

取回真经的师徒们是否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

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和我一起继续《西游记》的阅读思考之旅吧。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六

孩提时的我就看过翻拍成电视剧的四大名著,并对《西游记》情有独钟。那时的我崇拜孙悟空的一切,甚至把他当做我此生的追求。长大后的我又细细品读了《西游记》,沙僧却成为了我的信仰。

这部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上西天取得佛经的故事。那么谁在这取经中起了关键作用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孙悟空,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沙僧也功不可没。也许有人会说:“沙僧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白龙马都比他有用。”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不否认孙悟空的厉害。但谁又看他们的背景的了呢?孙悟空是天选之了,是菩萨钦定之人;就连白龙马也是龙王之子,而沙僧只是流沙河的一个妖怪而已啊!

网上曾经有一个段子,写的是沙僧说过最多的话: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等等。也许大家都认为这是他懦弱的表现,我却认为这是他智慧的表现。他有自知之明,不会像悟空那样莽撞,更不会像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深谙救人之道,他会运用自己最擅长的去救师傅。如果吴承恩不安排这样个人,唐僧能逃过几难呢?答案是否定的。沙僧虽然没有别人武功高强,但他懂自己,努力为大家担行李,蹬实为大家化缘。

沙僧在别人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而在我眼中却是一个盖世英雄。哪个世界没有配觉呢?但能找到自我价值并为之努力的人,就是自己世界的主角。这就像是《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谢寥沙,虽不像保尔那样轰轰烈烈却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又像《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中的王艳兵,虽不像何晨光那样天资聪慧却也敢直面自己并用后天努力进入了狼牙特种部队;又像《水浒传》中的吴用,虽不如宋江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却也用自己的智慧为梁山兄弟们出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每一个班级都有学习好的和学困生,学习好的只不过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后进生也一定在其他方面有特长,只要找准方向,就一定能成就未来;出身平庸的人虽无法与出身大城市的人相比,但他们仍然能用自己的努力杀出—条血路,用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去改变人生。

同学们!正视自己才能有目标,踏实努力才能成就未来。相信自己,就能改变命运。努力吧,勇敢地正视自己。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七

我国有四大名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思的《西游记》。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西游记》了。

西游记中有许多人物,各种各样。但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还有猪八戒,师徒四人一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就孙悟空了,第一我喜欢他的七十二变,在和怪兽打斗的时候常常会变成小房子、小蚊子之类的东西,让怪兽防不胜防。每次遇难都是孙悟空想出办法,救出师傅师弟。这说明孙悟空很聪明,遇事多动脑筋。这和我们生活一样,打不过别人就要智取。

第二我佩服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和怪兽打拼时,它们都被孙悟空打的落花流水,双眼直冒金星,可孙悟空却毫发无损。你看那个白骨精伪装得多像呀!猪八戒与唐僧都被骗了,只是孙悟空就是不上当。这也说明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多么厉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好多这样的“白骨精”需要我们分辨清楚,我要是有一对就火眼金睛就好了,这样我就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了。

第三我同情孙悟空,他特别能吃屈。因为每次都是师傅辨别不了是妖还是人,冤枉他,就会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疼得死去活来、头疼欲裂,痛得直撞墙。就是这样对了还要受紧箍咒的气,但孙悟空依然忍着痛,打败敌人,保护师傅。我觉得孙悟空受了这么多委屈,可师傅还是误会了孙悟空,没有理解孙悟空的好意。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孙悟空还是对师傅全心全意,宁可自己付出生命也要保护师傅。

我还喜欢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时的英勇不屈,渴望自由,反抗压迫,大胆无畏,多让人喜爱啊!读了西游记,让我永久难忘,在我的记忆里也画下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西游记第二回的读后感篇八

一部《西游记》,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一百回,其中干货不过二字:“取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眨眼间就会在大唐与雷音寺溜个来回。即便是沙僧、八戒,虽笨点儿,也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让他们去,也可以“谈笑凯歌还”。可是到头来,非要唐僧前往不可,便把事情弄得曲曲折折,受尽九九八十一难,历时一十七载,且取回来的还是一部“残经”。

唐僧这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位“领导”一到,徒弟们除了要为他配备一匹白马,还要干“挑子”、“前马”、“警卫”之类的活儿,而且只能追随左右,靠着两片脚底板儿,一步一步往前蹭。

我转念一想,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这水平,就那么不济,没辙、主要责任恐怕还在如来、观音身上——用人不当,或者是有意用人不当,以增添艰难险阻和劫数,更显事业的伟大。他们这么做,当然有他们的道理:

其一,唐僧这人可靠,办事稳当,不会招惹是非,还能忠实执行领导意图,不会另搞一套;

其三,对不安分的猴儿,放心不下,怕他再闯出什么乱子,于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紧箍咒管束他,让唐僧负责监督执行,确保万无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脸,师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来也就获得了识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挥有力的名声,因而也就能和这个故事…样流芳百世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西游记》是不能没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戏”嘛。可我总是希望在生活舞台上少有点“唐僧戏”,少点让唐僧唱戏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