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难点(优秀5篇)

读后感的难点(优秀5篇)

ID:4266351

时间:2023-10-06 23:47:42

上传者:碧墨 读后感的难点(优秀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后感的难点篇一

学习了《课堂管理,会者不难》很受教育,下面谈谈学习后的体会。

“言传”和“身教”作为教育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历来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言传”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

一、要关注全体学生

老师的注意力总被这几个特殊学生所牵引,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进步,其实班级还有许许多多正在一步一步前进的孩子,于是我要调整自己,关注整体,谈话或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更多更正面的东西带给班集体。把特殊的学生教育转为课后或放学后。教师有没有威信,在于能否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信服,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力量。

课堂的管理和教师的管理机智灵活有关,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的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二、老师要有度量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宽宏大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依着自己的气,不要轻易的就发火。在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初中学生好动,有时管不住自己,回下头,或说句话。我们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的毛病,不要马上就发脾气,批评他,那会显得老师婆婆妈妈的,说的次数多了,学生也会不在乎了,还会增长学生的厌烦情绪。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学生有了小动作,我们可以用目光来调节,那就是用目光注视他,提醒他,把要表达的愿望、态度传达给学生,使他知错后改正;也可以语气调节,就是变换语调或声音的强弱、节奏快慢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是在提醒他;还可以停顿调节,那就是突然中止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在静中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的,我觉得这样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宽宏大量,而更加尊重老师。必要时,也可以用语言来提醒,那就是当学生重复出现类似毛病时,但也没必要发火,我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老师是不会轻易伤害你的自尊心的,希望老师不点名你就能做好。”这样说也管用的。当然这里说老师要宽宏大量并不是说就不对学生严格要求了,我觉得通过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能让学生体会出老师在宽宏大量中也有严格。

三、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经常出现,我们肯定要批评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我们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批评,没有表扬,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会变得越来越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后进生,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通过表扬他们的长处,来让他们改掉自己的短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有利于我们的课堂管理。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很难把握自己的尺度,尤其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改进课堂管理方法,才能适应社会,适应时代。

读后感的难点篇二

本学期我校将《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这本书作为全校老师的共读书。

通过观看书封的作者介绍,我了解到作者王晓春,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等。已出版《给老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十几部专著。

接下来开始阅读正文。书中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新观点都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

其中,课堂管理的4个支柱理念,我看完之后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4个支柱理念包括,认清课堂的基本特点,预防意识,大局意识,合理的期望值。

课堂是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那么管理,对教学有保障作用,也有干扰作用,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而生活是活泼的,不拘一格的,课堂管理过分严格,学生在课上,不该干的事儿会转入到地下,特别厉害的老师,学生不敢造次,只好把自由发泄到性格温和一些的教师的课上。

我作为一名带了10个班级的科学老师,更要明白课堂的这些特点,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防患于未然”。

首先,要对新担任的班级打“预防针”,将课堂上的规矩用合理、清晰、明确,可操作和可验证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同时要向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了解这个班的特点,制定预案,比如,有的班级比较活跃,就适合放宽纪律,在规定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以听听歌,做个小游戏的;有的班级里有几个特别“刺”的学生,课上还做些小动作,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当面批评,只需要说声认真听课,然后课后单独找他谈谈。

同时,要具有大局意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老师们要迅速作出判断,哪些是课上必须处理的?哪些是可以课下处理的?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反而乱了教学程序,完不成教学内容。

最后,作者提出,老师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成长,大人把什么事都管到了,孩子无从培养自觉性,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对学生自觉性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我就经常会犯期望值太高这样的错误。一堂课下来,气呼呼地走回办公室,还和同事们抱怨,这个班的纪律怎么这么差,孩子缺乏自觉性。其实只能怪自己没有做好课前预案,小题大做。

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首先,我们要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时间用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就是浪费了课堂时间。其次,要启动学生的思维,创建高效课堂,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学生上课的思维含量,就是课堂的科技含量。然后,是增加提问的“含金量”。衡量提问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提问能否启动学生的思维。作者列举了含金量低的提问,包括提问,设问,表态问,是非问,选择问,查找问,记忆问联想问。含金量多的提问,包括探究性思考问及探究性思考问。最后,老师要增加作业的“含金量”。确定家庭作业的首要原则是少而精。布置作业,要体现人文关怀,细腻而有梯度,周到而不嗦,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检查作业,如果有未完成作业者,可以的,负2分,学期末将负分数加起来,从期末分中扣除,学生如果想补救,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补做家庭作业,补了之后,还给他1点五分,这种具有人情味的惩罚制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比打电话叫家长更有效呢!

希望在新学期里,王晓春老师给一线老师支的招,都能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提醒我们的坑,咱们就别再踏进去了。让课堂朝着有安全感,有秩序和有效的方向前进!

读后感的难点篇三

这本书已经读完啦,带给我的触动,我会记录下来。尤其与我的现实生活相关性强的部分,并尽量在现实生活中落实下去,活出更好的版本。

说实话,有时候想想我写的读书感悟,整篇并没有连贯性,只是一个一个点,并不像篇文章,但对目前的我而言,感觉是相应的。我的生命就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去突破,怎么写更有利于我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就怎么写。有句话说:“写作,要写对他人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对我而言,我想先做到,写对自己有用(或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改变只是一点点(很微小),我也愿意为之坚持。

1.思维导图有背书提问的效果

这段提到思维导图能起到背书提问的学习效果,这让我心中一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曾与同桌或朋友互相提问着背书,确实效果还不错。而画思维导图(不看书)会调动尝试回忆的回路,这点毋庸置疑。

2.思维导图是一种反馈式学习

目前教学,作为教师所能给予学生的反馈是比较少的。就拿数学作业而言,一个老师教2个班,近80人左右。很多时候能批完就不错啦,很少写上有针对性的评语。课堂上能提问的学生也较少,毕竟有进度的考量。

思维导图的反馈功能和游戏相比,还不一样。它的吸引力没那么强。但反馈功能如果能做到划波浪线的内容,已经很好了。

3.思维导图式的讲课模式

4.真正的坚持是“即使被打断,也从来不放弃”

文中提到一天背诵20个单词,一年用五分之三的时间背诵单词,也能掌握4380个。

这里的最后一段话,我读了感觉特别好。很多时候我们放弃,是因为感觉已经放弃过了一次,打破了某种“规则”了,再做意义不大了。可对于那些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我特别想对自己说:“即使被打断,也从来不放弃”。

4.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持习惯

感觉特别有感触。孩子奶奶容易看孩子“坏处”,而我有点“督促”孩子的学习,教育太用力,太着“痕迹”啦(文中的妈妈从不叮嘱孩子要好好听,而我有时会要求孩子认真点、专心点等等),我及家人需要学一下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则呢。

5.关于情商的培养

对于情绪的话题,是我比较关注的。大概因为情绪情感层面,我比较缺失吧。曾几何时,我似乎丧失了动情的能力,如今我正试着恢复。

这里把识别情绪作为提高情商的最基础的部分,这有点触动我。于是为此我特地买了一张情绪识别脸谱图贴到了墙上。希望孩子们能早点学习如何识别情绪。

6.做智慧的家长。

文中提到一个事例:

感觉当好家长是门学问,这个事例有点触动我,是因为感觉这位妈妈好有智慧。如果是我,我可能心里会有点抱怨老师用“笨蛋”这个词不恰当,同时和孩子说,你要去适应老师,把知识点补上,这样老师就不说你了。总之,我可能会有点被动的接受,而不是像文中的妈妈那样,积极地去沟通,有效地去应对。

7.孩子先有了情绪,如何处理?

事例:孩子的玩具被姐姐抢了。

这样的做法,家长既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又身体力行,亲自为孩子示范了如何处理与伙伴的冲突,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家里有两个孩子,玩具被抢的事件经常发生,但我每次都被引发负面的情绪,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类的事。但读了这段,今后我会有意识作出调整,学习这位家长的做法。

感觉我也不会正确表达情绪,所以我目前还没有办法为孩子们示范哪些表达方式是对的,但我从现在开始,可以学习。

8.家长先有了情绪,如何处理?

概括地说,就是用非暴力的方式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孩子沟通,是家长的一种修行吧。,作为妈妈,我愿意终生学习。

读后感的难点篇四

在假期里,我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一书,感想颇深。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而王老师的这本书为我指明了课堂管理的方向,它既重视理论的探讨,又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读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课堂是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交汇之处,二者既矛盾又互相支撑。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能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如果讲课有艺术,能吸引学生,则管理就相对容易得多。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学也有管理功能。因此,我想,要让自己的课堂管理更有效果,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一个方面,只有用更精益求精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减少管理的时间和压力;同样,也要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使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王晓春老师认为,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而生活是活泼的、不拘一格的。课堂管理越严格,它离生活就越远,就越缺乏生活的情趣。课堂不但是个学习的地方,而且是个过日子的地方,过日子太枯燥了是不行的,它需要乐趣。所以,课堂管理过分严格,反而会刺激学生在课上干课外的事情,只不过转入地下了。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和与学生交流,其次才是维护“规矩”的尊严。

王老师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生动鲜活的事例,这些事例差不多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或亲眼目睹过的,让人读来倍觉亲切。更重要的是,许多困绕在我心头的问题,在他的这本书中,几乎都能找到答案,找到对策,找到理论依据。比如有些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并未影响他人,或者对他人影响较小,这时候管一管也是必要的,但王老师建议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不可和孩子较劲;比如某个孩子迟到,教师批评他五分钟,这对于全班绝大多数从未迟到的孩子来说是浪费时间,而且不公平,那么这种情况下王老师建议教师一般简单询问一下就可以了,也可连问都不问,先让他回座位听课,课下再询问也不迟;又如两个孩子打起架来了,教师只要把他们分开,让他们不再打下去就好,不宜当时开庭审案。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明灯,是迷途中的路标,是课堂管理的指南。

王老师在此书中给我们介绍了17种使课堂安静下来的技巧,分别是:1、不说话,在黑板上写出要学生做什么;2、沉默、注视;3、请求学生安静;4、压低声音;5、做手势;6、题外话;7、倒计时;8、评比;9、提示声等等。

王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在处理课堂管理问题时的一些具体做法。1、震动面小的问题,装作没看见。2、一定要分清影响课堂秩序与影响教师心情两种情况。不要把个人情绪问题上升为“纪律”问题。3、能用提醒的,就不批评。提醒的方式要委婉。4、能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解决问题,就不靠嘴说。5、能课下解决问题的,就不在课上解决。6、避免“导火索”似的语言。说话不要太尖刻,伤害学生的自尊。还有,不株连、不扩散、不翻老账、不纠缠,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学生赶出教室等等。这些看似我们做教师都懂的解决方法,往往在遇到问题时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管理的认识问题没有解决。

王老师告诉我们:课堂管理是交流,不是外部控制;课堂管理是质的管理而不是量化管理;课堂管理是柔性的,而不应是刚性的;课堂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教育者的业绩。认识到这些,我们就能正确面对课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让课堂管理不再困难!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课堂管理,真的不难。

读后感的难点篇五

只要做了好学生就没有自由了,对此班长蔡一心有深厚的感触,为了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多么的压抑,为什么好学生就一定要听老师话呢,但不听老师的话反而又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

作为好学生同学的不理解和老师父母的期待,让她觉得真的很累,真想在空余时间对着天空大喊一声:

“我不要做好学生。”

可是无情的老天,却迟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