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慢小孩读后感(大全9篇)

2023年慢小孩读后感(大全9篇)

ID:4268981

时间:2023-10-07 01:32:46

上传者:QJ墨客 2023年慢小孩读后感(大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慢小孩读后感篇一

都说大冰的文字很温暖,为什么我才读了一篇就数度哽咽,难道是我太感性了吗?读着瓶盖如茶树一般的人生,在夹缝中生存,在苦难下前行。什么是好的出路?小时候妈妈告诉他,读书会有好出路,但到底是什么她也不知道。辍学后,好友告诉他上艺术学院能有好出路,可是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哪敢想那些。跟着大松后,没人告诉他什么才是好的出路,他一度浑浑噩噩,不知前路在哪儿。遇到贵人后,他终于替自己和朋友找到了好出路,可是他却并没有像常人想的那样走下去。找到出路后,他反而放弃了,回到家乡,种茶卖茶,帮助着很多像他一样的人。正如他书中说的,“底层的草芥小民不梦想富贵,能过得稍微好点已是最大的奢望”。一个人在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谁还会去跟你谈梦想,瓶盖做的看似很没出息的选择,背后却有着无穷的力量,也许他的选择会让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拥有逐梦的机会,不得不说,瓶盖是一个感恩、善良的人。

摘录: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弱点放大,暴露给别人,而有的人死也不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

大松,这个在大冰口中恶行罄竹难书的人,在他的笔下确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他可以背着一米多高的手鼓去北极,只为了给企鹅演奏他喜欢的音乐;他可以一时兴起拉着大冰跑到张掖去爬山,却在路上不切实际帮人家拖车;他可以不用导航不用地图仅凭记忆在丛林里穿梭奔行,却还大讲人生就是一场迷途;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兴趣跑去云南开鼓店,包吃包住,教会学生饿死师傅;他可以在鼓店关门倒闭,没有一个徒弟来安慰时,笑着说他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他可以在朋友想要帮助他时,义愤填膺地说“当兄弟就当兄弟,干嘛非要有什么用?”;他可以…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看着看着就笑出来,让我看着看着就羡慕起来,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时可能会疯狂吐槽,但是却是心里那个永不可替代的人选。得友如斯,夫复何求!

最喜欢里面的这段文字——

“关于手鼓,想过帮他一把,可他并不领情。

我那时微博上已有了百万关注者,给他的建议是开个手鼓网店,可以借用我的字号我的名义,只要价格合理,销量应该不会低,虽不足富贵,但足以保障他的生活质量不降低。

他拒绝的理由是——

此举会给我招黑,让人以为我靠衍生品圈钱。

我说:那我帮你直接在微博上打打广告行不行。

他依旧是拒绝,道:你可千万别瞎打广告,读者会看低你的,你能有今天不容易……

合着我袖手旁观什么都不用做是吧?

那你要我这个兄弟还有什么用?

又鼻孔放大,义正词严地说:我冻不着饿不着过得挺好的啊,你干吗老瞎操心?

他的连环三问搅乱了我的逻辑,貌似他说得好像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年轻时代的喜欢,要么轻易认为是爱,要么轻易不肯承认是爱。”在你的记忆深处,是不是也有着这么一个人,你记不清她的样貌、她的着装、她的喜好,但是却记得你们之间发生的那一件件小事,记得你们之间那细微的不能再细微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年少时的爱恋吧?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去迎接新的生活,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足以给对方理想的生活,总是觉得时间还有一大把可以慢慢来,可是却不知,人与人就在这分秒的犹豫之间错过了,而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内心有惦念、有牵挂,也只是藏在心里默默怀念,即使有后悔、有遗憾,也不过午夜梦回的一声叹息。很多时候,一人静坐,那个人的身影就不知不觉的浮现出来,无关爱情,只是想念。也许这么惦念一个人,只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表白,想象着如果自己当初勇敢一点、顾虑少一点,现在会是什么样?哪怕依然错过,可能心里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在爱情的初始,我们不懂爱,在懵懵懂懂中错过了心中最初的美好,于是这份美好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直到有天重逢可以大大方方的说,“你知道吗,当年我很喜欢你哦!”或者说,“没关系,忘记了就忘记了吧!”

读完一本书,了解一个人,读完《小孩》,却认识了一群人。这些人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坎坷,在他们或悲惨、或无奈、或崎岖、或疯癫的故事中,看到的却是一颗颗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抗争的炽热之心。这本书中没有大冰的故事,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大冰的生活态度,而那个接纳、包容、温暖了无数人的小屋,无疑就是大冰精神的flag。他这种出世又入世的生活态度彻底吸引了我。他靠文字挣钱,却用小屋帮助了无数流浪者,他辛辛苦苦将小屋建立,却在合适的时间毅然退出,他希望他的小屋可以传承下去,他希望小屋的传统永远不要变。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是真实而可爱的,他们不一定有幸福美满的结局,但总能给人带来满满的能量。大冰的小屋就像一个桃花源般,在这里可以不问出身、不问来处,它可以是你累时的避风港,也可以是祝你腾飞的舞台,它从不约束任何人,但所有在这里的人却自发凝成一股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如同一家人般生活在一起。在尔虞我诈的社会,它如一股清流般穿插其中,让人看到了美好和希望,这也许就是大冰建立小屋时想要的吧,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去帮助那些深陷迷途的人,为他们带去希望和能量,让他们在短暂的休整后可以重新出发,逐梦而去。初心易定坚守难,功成名就人易偏;磐石蒲草莫相忘,劈波斩浪随梦欢。

慢小孩读后感篇二

一、引言

《你好,小孩》是一本以成长为主题的图书,讲述了一个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小孩成长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主人公身上的勇敢、坚持和乐观所感动,也为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感到一丝鼓舞。

二、勇于面对挫折

故事中的小孩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退却过。不管是被人质疑他的能力,还是受到他人的嘲笑,小孩都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他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次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小孩的故事,勇气和决心涌上心头,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三、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在小孩的成长道路上,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无论是学习乐器、学习游泳,还是学习画画,小孩从来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寻找改进的方法。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他终于做到了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梦想的力量

小孩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用自己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示了音乐的魅力。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让我明白了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只要我们坚定地追求,付出努力,我们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正如小孩所说:“只要你真的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这句话深深地鼓舞了我的内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五、感恩与乐观的心态

故事中的小孩身上有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消失的乐观与感恩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抱着感恩的心态与之相对抗。他会告诉自己,感谢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感谢挫折让自己更加努力。这种乐观、感恩的心态让我深受触动。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才能够真正变得坚强和成长。同时,感恩的心态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感激生活给予我的机会与福气。

通过阅读《你好,小孩》,我深深地被主人公身上的勇敢、坚持和乐观所感动。同时,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成长、坚持和乐观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坚持面对困难,努力奋斗,始终相信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将始终保持感恩和乐观的心态,珍惜和感激生活给予我的一切。我相信,在这样的心态指引下,我定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积累更多的力量,迎接更多的挑战,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慢小孩读后感篇三

在《你好小孩》这本书中,作者用深情、真挚的笔调,赋予了小孩子们智慧、勇气和勤奋的特质。这本书让我从小孩子们的视角去看世界,让我在摆脱成人的困境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读完这本书后,我产生了许多感慨与思考。

第一段:通过小孩子们的眼睛看世界

《你好小孩》这本书以小孩子们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努力。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令人为之动容。我被书中的小孩子们所展示的智慧和勇气所深深打动。这些小孩子们对待问题时没有被成人所禁锢的桎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了我启示和启发。

第二段:勇敢面对困境的勇气

小孩子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是我读完《你好小孩》后最深的体会。书中的小孩子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各种困境,但他们秉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没有放弃的勇气。他们以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让我意识到,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不放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段:勤奋和努力的精神

在《你好小孩》这本书中,小孩子们的勤奋和努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让我思考到,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只有通过勤奋和努力,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收获成功。

第四段:回归童心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你好小孩》,我深刻认识到回归童心的重要性。小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与此同时,他们能够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停地问问题,不停地探索。成年后,我们常常被社会的压力和现实的桎梏所束缚,容易迷失自己,忘记了童真童趣。因此,回归童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保持一颗积极向上、敢于探索的心。

第五段:人际关系中的善良与友爱

《你好小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际关系中的善良与友爱的力量。在小孩子们的交往中,他们以真诚和善意对待彼此,宽容并尊重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没有成人世界里的那些复杂情感和利益的纠葛,更多的是友爱和互助。这让我深切认识到,在和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用善良和友爱的态度,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

通过读《你好小孩》,我学到了很多。这本书在讲述小孩子们的故事时,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它让我明白了回归童心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困境的勇气,以及勤奋和努力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在人际关系中,善良和友爱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通过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希望与温暖,并决心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这些美好的品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小孩子们一样,保持着对世界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用善良和友爱去关心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好。

慢小孩读后感篇四

“你好小孩”是罗布·姆翁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成长和责任的故事。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本文将从“友谊的力量”、“成长的过程”、“责任的意识”和“人类的本性”四个方面,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与体会。

首先,书中展现了友谊的力量。在书中,主人公在遇到一个小孩后,不仅帮助了他找到家人,还带给他温暖和关爱。而小孩也在主人公的陪伴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且有责任感的人。通过这段故事,我体会到了友谊的温暖和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人变得更加善良和坚强。

其次,书中展现了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故事中,小孩从一开始的依赖和无助,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和关心他人。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个过程不仅是小孩的成长,也是主人公的成长。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经历各种艰辛和磨砺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第三,书中强调了责任的意识。在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告诉小孩,“你有责任找到你的家人,因为他们因为你失踪而伤心。”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通过这个故事,我意识到责任是一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担当责任,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最后,书中也反映了人类的本性。在故事中,小孩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背叛,却依然保持着对人类的信任和希望。这使我深思,人类的本性究竟是善良还是邪恶?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人类的本性是复杂的,既有善良之举,也有恶意和自私之行。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的两面性,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并选择正确的道路,正确认识自己的本性。

总而言之,“你好小孩”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通过这个故事,我领悟到了友谊的力量、成长的过程、责任的意识和人类的本性。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自己需要不断努力和成长,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我也意识到友谊和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它们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活。希望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本书,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慢小孩读后感篇五

前言:你生命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值得认真地、善良地去对待。多点包容,多点理解,多点沟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读完之后,唏嘘不已:我们眼中的小孩不再是小孩,我们眼中的真相也不再是真相。而当成人的险恶、冷漠、悲哀或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甚至于强加给那些可爱的孩子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亲人或者爱人缺少了必要的、充分的关爱、沟通、包容和理解时。阴暗、怨恨、邪恶的种子就会开始发芽成长。“人之初,性本恶”的理论在这本书里就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论证。

书中的几个主线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悲情色彩。

张东升,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博士,因为爱情,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他也想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但自小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妻子和他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有着重大的矛盾。当恋爱的激情退却,温柔不在,最终感情破裂,妻子出轨,要和他离婚。眼看着付出了几乎全部心血投入的爱情和家庭要烟消云散时。人性中恶的那一面就集中爆发了。于是,他的高智商全部用来为他的谋杀计划而服务。数学界的高材生,用着缜密的思维,设计了环环相扣、几乎完美的无证据犯罪。如果不是因为三个小孩偶然的一张照片的话。

朱朝阳,本来是一名天资聪颖,对数学无比痴迷的尖子生。虽然父母离异,但他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懂事儿,体贴妈妈的不易,平时自己照顾自己。他有自己的渴望:渴望长高,渴望在数学上有更好的成绩。然而,现实却偏偏不会给他太多的呵护。同学的嫉妒和栽赃陷害,父亲对待他和对待二婚后孩子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两个同样是小孩子但直面过太多社会阴暗的同龄人的影响和引导,还有张东升对他的影响。综合起来,(当然,这中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他父亲对他的刺激)把他一步一步逼到了罪恶的悬崖边上。然后,他由失手杀掉同父异母的妹妹之后的恐惧和不安,过渡到了对父亲一家极度仇恨的愤怒和决绝,最后演变成了对身边所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人算计和安排——他设计了更完美的杀人计划。

普普和耗子,因为彼此可以相互照顾,两人成了孤儿院结识的搭档。太早的被社会的阴暗所侵蚀,普普变得冷静、多疑、有心计,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而耗子则更多的保留着孩子的天真、不设防。因为对这个社会充满着深深的怨念和质疑,所以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张东升的犯罪证据后选择的是敲诈而非报警,面对朱朝阳对妹妹的不满后给他的建议是教训她一顿,在朱朝阳对自己的父亲一家起了恶念之后选择和他一起杀人······最后,她们也死在了朱朝阳的计划里,做了朱朝阳的工具。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从出生开始,都有罪恶的种子。“人之初,性本恶”的理论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大多数人在成长的时候,被爱滋润,被关心沐浴,被亲情包围,培养和滋生了更多的“善”,这就是引导和影响的力量。

再说回成人,从张东升的经历来看,其实说明了一点,恋爱和婚姻终究是有着太多的不同。如果不能在恋爱的时候统一价值观、消费观以及人生观,不能在恋爱的时候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机制,很好的解决冲突和矛盾的原则,那婚姻的开始就是悲剧的开端。冲突、矛盾、争吵终究会耗尽所有的喜欢,所有的爱。等到恋爱时积攒的那点甜蜜和依恋被消耗殆尽时,那剩下的恐怕就只有怨恨、纠结,甚至罪恶了。

《坏小孩》读完了,可是如何坦诚?如何包容?如何理解?如何沟通?这才是感想后的问题。

慢小孩读后感篇六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我觉得凡是看了这部电影的都会流泪。为什么呢?因为太感动了,跟我们生活有几分相似。

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谁不想得到家长的鼓励?谁不想得到同学的欣羡?谁愿意成为一个烂苹果?这部电影的小主人公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当他获得了奖,他的母亲并没有鼓励他,而是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拿一个更好的奖,这种奖有什么好拿的。”为什么大人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去比,可能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吧,但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有时候他们真的可以为了老师、家长的一句鼓励话,兴奋好几天,就为了这一句话,他们可以为老师、家长做得更好。

我看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又太不会爱孩子,他们的爱,孩子不理解,甚至认为,父母从来都没有认可过自己。而父母呢,却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期望。自己在外面辛辛苦苦的挣钱养家,孩子却一点也不听话。从此,矛盾越积越深。他们都忘了,爱是要说出口的,不说出口的爱谁能够明白?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来与他们进行交流,认为自己懂得比小孩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小孩,可是却忘了这种好是不是小孩所需要的。也许他需要的只是能多陪他一个小时,多给他一些表扬,多一些欣赏。

我常想老师们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吗?我想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老师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对他有喜爱之情。正如影片所说,每个老师手中都有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不能打开学生的那扇大门就要看你是否适当的用那把钥匙。一味地说教是没有多少作用的。一句鼓励会比十句批评更有效。我想一个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很难得的,希望我以后能成为这样的老师。不求桃李满天下,至少不误人子弟!

慢小孩读后感篇七

大冰,是儿子的最爱。曾经喜欢阅读的他,初中后喜欢上了手机,纸质书就越来越读的少了,但大冰的书是个例外。今天早晨,给他买的第6本大冰的书《小孩》到了,还是签名版。和以往一样,我先睹为快,六个小时,没有挪地方,手机中放着扫码后大冰小屋的民谣,数度泪目,读完了大冰这本42万字的新作。

大冰是个说书人,一个个故事的主角,堪比《活着》中还要好好活着的力量。

侠客?这些朋友都是过命的交情,可以两肋插刀。菩萨?为了普罗众生,可以付出一切。但在大冰心中,他们都是小孩,我们都是小孩,我们都是大地母亲的小孩。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最底层、最平凡的一个小孩,贫穷、辍学,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有能力站住脚的时候,开始志愿者、义工,虽然被这个世界伤的七零八落,想要的偏失去,未盼的却在手,仍然用最大的.热情、最温的柔软去包裹这个世界......

本是天地的小孩,归来仍然是小孩,风雨中只是成长和生长,不变的是那份至真至性的真性情,纯良朴素简单干净。所有的情愫,无以言表,为还有这样一群人而感动,而不觉得孤单,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在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而而努力前行。

就用《小孩》里面的一段话作为结束吧。

慢小孩读后感篇八

喜欢大冰的书,起源于某次出差,在机场书店买了他的那本《乖,摸摸头》,从此以后喜欢上大冰老师,每年都会买他的一本书。《小孩》是去年出版的。也许跟着很多年轻朋友们一起叫他冰叔,更为亲切。

他的人生过得很传奇,也很霸气,特别有自己的个性,也非常的善良,在他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读到不可思议的有情的故事。也许那就是他所谓的江湖,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每个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的角落里。很多人生活得没有希望,但是不甘于这样没有尽头的生活,选择了改变,相信自己的信念,相信音乐的力量,然后走出了困境,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书里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已经超过18岁,然而冰叔仍然给这本书取名“小孩”,正如封面所说: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从未长大,也从未停止生长。

这本书里的故事:

送你一棵树——写的是一个叫瓶罐的小孩

兄弟——写的是一个叫大松的小孩

天津往事——写的是一个叫苹果的小孩

台北儿子——写的是一个叫阿宏的小孩

客家姑娘——写的是一个叫采的小孩

道歉感谢信——写的是一个叫黄健翔的小孩

凡人列传——写的是一个叫老潘和一个叫婷婷的小孩

妹妹——写的是一个叫樱桃的小孩

说书人——写的是一个叫大冰的小孩

印象比较深的三个故事:

瓶罐,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但是他坚持练鼓,坚持看书,直到神秘老者的出现,改变了命运。其实改变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阿宏,人生辉煌,在得知父亲重病无人照顾时,毅然放下一切,全身心去照顾父母,帮助重病的父亲复健,照顾生活起居。反观现在社会大部分现象,年老的父母帮助孩子照顾孩子,有的人买房创业娶妻生子,都还是在用父母的钱。而当父母有个身体酸痛的时候,孩子经常说的是多休息,多喝水。其实有时候父母想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当父母越来越老,变回小孩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要承担起家长责任的时候,希望我们都有阿宏那份勇敢与担当。

婷婷,曾是抑郁症患者,她尝试向社工寻找帮助,可是病情反反复复,最终求助于精神科医生,接受药物治疗,可是一停药,又开始复发。她明白了不管是什么方式,都要靠自己撑过去挺下来。于是她离开香港,开始去参加一个个公益项目。世间有一些很奇妙的规律:成全别人,往往也就拯救了自己,渡人者亦是自渡。最好的自我救助,往往来自于对他人的付出。在做公益中遇见了老潘,有了这段爱情佳话。

摘抄冰叔的话:

“”孩子,别人的故事,永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

同理,我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

自己尝试,自己选择吧。先尝试,在选择,认准方向后,作死地撑住,边撑边掌握平衡。

不要怕,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按照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

会摔吗?会的,而且不止一次。

会走错吗?当然会,一定会,而且不止走错一次。

那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这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总比遗憾好,总比无病呻吟的平淡是真要好得多得多。

因为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愿你知行合一,愿你能心安。

愿你永远有心力,去当个小孩。

有一天你会明白,人生底色是悲凉。

有一天你会明白,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所以,如果可以,去试着当个小孩。”

慢小孩读后感篇九

别人的故事,永不应翻刻成你的故事。

他人笔下的故事桥段,与你脚下的人生也无关。

自己尝试,自己选择,先尝试,再选择,认准方向后,作死地撑住,边撑边掌握平衡。

大冰的书,一本不拉的全读过了,有感慨,有欢喜,有思索,有忧愁,这世间有太多太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大冰也只是说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我们或许羡慕,或许嫉妒,或许忧伤,或许愤慨等等,太多的情绪汇聚,太过的感情划过。但是,故事终究是他人的故事,活不出自己才是最大的悲哀。

有人说,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可能我们都喜欢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故事中,去体会那种或许荡气回肠,或许快意恩仇,或许自在洒脱,或许无拘无束的一种生活方式,只为遇见最初的自己。

好吧,我挺羡慕书中那些人那些事,那有什么用呢?自己的一生,还是要自己走!

既然放不下包袱,那就背着吧;

放不下羁绊,那就受着吧;

放不下压力,那就带着吧。

人生的底色是悲凉?或许吧,反正我现在没这个阅历和资格去诉说。

不过,很喜欢《小王子》的那句话: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说的人记得。

还是希望若干年以后,自己能找到来时的路,自己还能记起曾经最想要的东西,还能自己一个人笑出声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