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论文格式 论文的读后感(大全6篇)

读后感论文格式 论文的读后感(大全6篇)

ID:4270777

时间:2023-10-07 02:18:38

上传者:QJ墨客 读后感论文格式 论文的读后感(大全6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一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

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

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

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

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

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

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

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

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

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

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

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以满足,而文字功底则能大致确定你所获的深度。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感觉还是能有所收获,起码知道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学术训练的论文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注意和警醒的,按照该书作者提供的写作思路。

论文不能确保获奖或发表,但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能让所出炉的论文看起来更加清新简约,格式规范,确保形式上的瑕疵祛除。

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说,写论文还是有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二

古井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它主要写了许多人都到这儿(古井)取水,和村里的`人经常帮助两位孤寡老人挑水的事情,不要报酬,赞扬了古井对人们一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读了《古井》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每一次,大家都吃完了饭,爸爸妈妈总是对对方说:“上班累了吧!快点去休息一会儿吧!”或者会说:“快去工作吧!这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一个人来做就够了!”可是有一次,大家都吃完了饭,爸爸妈妈都累了,我对爸爸妈妈说:“今天,让我来洗碗吧!您们不用操心了!”我就高高兴兴地把碗捡到厨房,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把碗洗的干干净净,把碗摆地整整齐齐。我再看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已经在甜美的梦中睡着睡着。不一会儿,爸爸妈妈一看碗洗的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孩子真棒!”

从那以后,我一有时间,帮着爸爸妈妈洗碗洗盘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乐于助人,互相帮助。我想在家里,要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在校园里,要帮助老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三

近期我学习了《让教育教学回归“人的本位”》,“让教育教学回归‘人的本位’的意义是什么?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新的教育教学评价的视角(手段层面的意义)和对教学教育本制度理解(内涵层面的意义),最终落实到学生和教师的解放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目的层面的意义),具有系统的意义。

一、它是教师和学生获得解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总觉得很多老师们的教学显得非常“拘束”,被考试束缚住了,被教材束缚住了,被教学进度束缚住了,以至于学生的情绪无暇顾及、学生在课上的智慧没有时间展示,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没有时间解决……教师和学生双双被各种束缚紧紧捆绑,课堂教学怎么可能有生命的活力!只有当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时候,只有教育教学回归人的本位的时候,只有教育教学回归人的本位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能获得解放。

二、它是实现“教学的教育性”的根本途径所在。让教育教学回归“人的本位”,不论是关注学生人性的丰富性还是尊重学生人性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要将学生作为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来培养,更确切地说,就是要讲学生人性的丰富性和人性的本质特征也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它为教育教学评为提供了另一个重要视角。建议今后研究课堂需要从两个视角进行分析:一个是知识的理解,另一个是人的其他丰富性内涵的发展。

一直关注和实践“人的本位”教育理想,却总是“被考试束缚住了,被教材束缚住了,被教学进度束缚住了,以至于学生的情绪无暇顾及、学生在课上的智慧没有时间展示,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没有时间解决……”近日,教材进度完成的差不多,发现时间还比较充裕,给自己的课堂足够的空间,发现语文课堂是那么得幸福美好。

放慢脚步,很真诚地鼓励他们的努力结果,收获的不仅是孩子们好心情,更收获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收获孩子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收获孩子精益求精的勤奋学习精神。

放慢脚步的课堂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其中,收获其中,都是幸福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四

奈何天,伤怀日,谁为之埋葬;

水中月,镜中花,谁为之了却。

明是满纸荒唐言,却藏把辛酸泪。

——(题记)

那年人间,好不热闹,风起风落,门庭若市的贾府之中,来了不少女子,偌大的贾府之中,多了一丝灵动,是是非非便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以及那一抹悲哀。

“芙蓉泪”

还记得宝哥哥说,女人是水做的,你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泉清流。你是那一泉活水,流入了这贾府。初见,你黛眉轻皱,一双杏眼掩不住风波,青丝垂鬓,好似水出芙蓉。那一天,你迷晃人眼,晃走了你宝哥哥的心。你一生多泪,那泪,诉说着你悲苦的一生;那泪,你又给了你挚爱的宝哥哥,一生一世,你不曾遗忘,也不曾拥有。还记得,你在那沁芳闸边,拔弄芊芊细手,埋葬着那片片落红,也埋葬着自己的真心。“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水边你吟出了自己的心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在水边你看透了自己的末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水边你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也许不是不曾喜欢,而是不能相爱,世间至苦,莫过于此,此生的到来,不过是为了让你看透世间的污浊。你是芙蓉,宛在水中的芙蓉,聘聘婷婷,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怜你洗了一身的清洁,换来了一世的灵动,却在你宝哥哥迎娶娇美娘的时候,你落下你最后的泪,回到了你的仙境。你知道,你一生的落泪,只是为了还当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罢,就这芙蓉泪,你拿去吧。

“梅花染”

在这胭脂缭乱的大观园内,你如那靓艳寒香的梅花,静静地开放着。大观园的花花世界,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来没有人见过你眼中的泪光,是因为金钗步摇换做了拂尘吗?花花世界之中,你执着的追求那一方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忘了凡尘,成为了自己的“栏外人”。青灯古殿,你日日与古佛相伴,时光渐去,唯有佛经记下了你的虔诚,你凌霜傲雪,保持那-份属于自己的淡宁。读尽诗书,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却难守自己的清白。“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可笑,自己一生傲视凡尘,到头来,却被贼人掳走,也许这都是命吧。白雪飘零,点红成梅,“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你与诗书佛经相伴一生,为何迎不来自己的幸福?煮一盏温暖的香茗,旧年时的故事,就像那清澈的泪,遗落在不曾记起的地方,淡淡的禅机之中,隐隐是落寞的苦涩。拾级而上,栊翠庵外的石阶早已长满了青苔,长亭步廊,也不见当年之净。而你,却忘了回归。佛像早已蛛网四布,木鱼也早已沉默,佛经再也悟不出丝丝禅机。可能,自是来于红尘,而归于红尘,可能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牡丹情”

芳华尽谢,唯有你,依旧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情。冷香丸的清芳让人着迷,哥哥的不务正业,让你不得不绽开笑颜,款移莲步,做别人的大家闺秀。你不爱花不爱粉,你只是想平平淡淡的,却不得不步步为营。杨妃戏彩蝶,背后亦是孤独的,可能,没有人真的懂你“任是无情也动人”。人人都说你配牡丹也是绝配。是啊,群芳之冠,也为你最为动人吧。你也是爱宝哥哥,和颦儿的爱比起,你的爱更为小心翼翼而又步履如冰,你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极致。在这大观园内,你只有静静望着他,渴望着他那一丝丝的心动,但终是无望守候。你“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比起黛玉风露清愁的出水芙蓉,你的美是实实在在的,让人触手而即。可怜你嫁入府中,却赢不来心爱之人的一片真心,等来的只是宝哥哥弃尘出家的消息。泪,在那刹那芳华落了下来,每一滴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的真情,是爱,还是痴。你终于知晓,原来自己的婚事,竟是这般无赖,也罢也罢,就让这随风而去了吧。

花魂竟去,独留贾府在人间矗立;掩卷沉思,红楼儿女的梦成就了最美的篇章,里面亦是孤独的痴情。仰天长啸,谁奈我何,只愿下一世,你我都不再孤独。

爱,是一座城,你我都是在城中的人,只是,你我都爱得太深,爱得太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五

在我的印象中,写论文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大多数人对这项费时费力费劲的文字工作都比较反感,因为爬格子毕竟是一件苦差,与青灯为伴,与黄卷为友,怎能不苦?很多人都害怕写文章,尤其是专业论文。

因为写论文需要花大量的前期功夫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很多可能还是无用功,包括走访座谈和阅读大量文献,不然文章很容易陷入言之无物的空灵,除此之外,选题和构思亦是一大难题,因为选题就是要选出问题,找准了问题就等于论文成功的一半,而构思则是选题的拓展,构思将选题最初的意蕴用框架的形式搭建起来,剩下的便是码子了。

很多人认为写文章难并非是构思难,而是码那么多字很困难,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以为写文章最痛苦的当是两件事情,一个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这是论文的素材,另一个便是选题和构思。

收集资料是个体力活,消化资料提炼问题则是个纯粹的脑力活,需要反复的构思。

只要有了选题个构思,将调研所获取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填充以汉字,论文便水到渠成了。

的确,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劲的事情,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收集素材、消化资料,更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选题并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一书或许能为我们写作论文尤其是专业法律论文提供一些启示。

该书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群针对写论文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包括法律专业论文的特点与分类介绍,法律专业论文当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格式的规范等写论文所必需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一一的阐述和分析。

写论文到底有无专门的路径或方法,或许阅读完该书,你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其最多是一门写论文的入门教材,对法律专业论文进行了概述式的介绍,及框架的搭建和格式的规范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与提示,但却并未教读者写论文的速成之道,即写论文的捷径和快速方法等。

因此,通读完该书,可能最大的收获还是对写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做论文应该注意的方法和格式规范等问题,或许能有所裨益,但却找寻不到论文的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

的确,写论文确实是没有捷径和窍门的,主要还是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不可能希冀于阅读一门论文写作书就迅速掌握写作方法并产出优质论文。

这或许亦是该书的名字为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而非法律论文速成之道的缘故,没有一个人能夸这海口,企图让读者阅读自己的一本论文写作书便摆脱写论文的痛苦,化腐朽为神奇,让论文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收获不是很大,也很困惑,法律论文该如何写作还真是个大难题。

根据笔者个人的论文写作经历与体验,论文写作还是要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经常性练笔。因为论文写作是一个文献输出的过程,不阅读大量文献,不进行文献输入,是不可能有文献输出的。这也恰好符合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而经常性练笔则助于提炼文字的纯度,没有人天生就是字字珠玑,炉火纯青,相信大多数学人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练习,论文才能像一串串美妙的珍珠,让读者一气读完,发浑然天成之感。

笔者的论述好像是在否定该书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

上面的论述只是澄清论文无速成之道的朴素原理,该书的价值肯定是有,读者通过阅读起码知道论文写作必须先构思和搭框架,这样才能下笔不跑题而且文字方能如行云流水般远行。就像盖房子需要设计图纸和框架搭建,剩下的才是砌墙和圆顶。

论文亦是同理,写论文必须注意格式规范,包括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等,在此书中都有所介绍和分析,认真细读该书还是能有所收获的,至于最后收获的是什么,那要看读者的读书动机和文字功底,因为读书动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读书的目的并努力找寻自己兴趣点,予以满足,而文字功底则能大致确定你所获的深度。

因此读完该书,笔者感觉还是能有所收获,起码知道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论文写作的步骤,规范论文的基本格式,这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学术训练的论文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值得注意和警醒的,按照该书作者提供的写作思路。

论文不能确保获奖或发表,但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能让所出炉的论文看起来更加清新简约,格式规范,确保形式上的瑕疵祛除。

因此,从这个意义和角度来说,写论文还是有速成之法与成就之道的。

摘 要: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大教学论》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有效教学的思想,在强调效率优先的今天,学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300年后的今天《大教学论》仍焕发着新的活力。

本文就是从《大教学论》中的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有效教学更好的开展,为教师们形成一个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策略,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夸美纽斯;有效教学;启示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这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理念不谋而合。

所以《大教学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被埋没,相反书中的有些教学思想后来都得到了验证,今天再来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教学论》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有一些可以给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启示。

一、对教育力量的坚信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夸美纽斯生活于欧洲宗教改革爆发以后的动荡时期,他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30年战争的磨难,一生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位,从来没有中断教育理论研究和编写新教材的工作。

他长期担任中学的校长和教师,一直在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这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教育力量的坚信。只有相信教育,才能办好教育。

卡美纽斯认为,只有受过适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比如,马是天生合于作战用的,牛是合于拖物用的,驴是合于负重用的,犬是合于守护与狩猎用的,鹰是合于捕鸟用的;但是在我们训练它们,使它们习惯于它们的工作以前,它们是没有多少用处的。也就是说,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具体到每个人,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只有不合适儿童的教育。

“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最好的良驹的。”[1]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根本前提。因为,相信教育才能办好教育。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教师可能成就一个学生,使他成为杰出的人,也可能毁了一个学生,使他误入歧途。所以,在今天,我们也应该坚信教育的力量,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相信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就都能成才。

二、对德育的重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不能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有效教学更加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教师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是,应将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关注。

近一两年来,学校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怎么会出现这么多恶性犯罪事件,我们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反思,到底学校教育怎么了?学生怎么了?当然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阐述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3]但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制定具有可操作的德育教育模式,夸美纽斯的答案是预防-实践-榜样。德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获得。

在今天,鼓励被更多的老师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惩罚被越来越模糊化。鼓励固然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免受伤害,但是对于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的孩子来说,有时很有能由于没有进行应有惩罚,使学生的是非观念也模糊化,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教育的正常进行。

所以,我认为选择合理的惩罚手段,适当的进行惩罚,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

三、注重感官教育和和谐教育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第五章写到“我们除了身内有个理性的灵魂外,还有感官,这些感官可以比做密使与间谍,灵魂得到它们的帮助就可以支配身外的万物。

它们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随便什么东西都不能够逃避它们的注意。”[6]所以在学习中如果让你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动起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在低年级阶段,多设置一些活动课程,开发学生身体更各方面的机能,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官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人不过是身心两方面的一种和谐而已。

因为世界本身就像一座大钟,这座钟有许多转轮和铃子,并且组合得很巧妙,全钟的各个部分互相依靠,使转动持续与和谐;人也是这样的。”[7]《纲要》(试行)中也强调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不能不说夸美纽斯有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

所以促进教学有效性,就要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教的是否有效,而是要看学生是不是得到了发展。[8]所以,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学校确是教我们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希望自己变聪明的”。

[9]新课程的理念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精神,也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不是你教的怎么出彩,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他能不能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这里他说的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不可否认也许是个法子,增强学生的能力,重视生-生关系,也是教师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思路。

五、班级授课制是实施有效教学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这一主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班级授课制这种基于学生共性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特别是在以知识传播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时期,班级授课制仍有许多优势,并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重视。

实践证明,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传播新知识、传授新理念和提高教学对象的整体素质,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优点。所以说,班级授课制是实施有效教学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8] 崔允.《有效教学》[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读后感论文格式篇六

有一个人叫薛谭,大家都夸他声音很好听,所以他很喜欢唱歌。为了把歌唱得更好,他决定向当地的大歌唱家秦青拜师学习唱歌。

时间一晃,薛谭跟着秦青学习已经好几年了。他的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天,薛谭正在练习唱歌,那声音悠扬动听,吸引了许多同窗,他们纷纷夸奖薛谭歌唱得好听。其中一个人说薛谭:“你唱得也太好听了,简直可以与老师媲美了!”薛谭一听,不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学到老师的所有本领了。

于是这天,他鼓起勇气向老师提出:“老师,我已经学到了您所有的本领,能回家了吗?”秦青皱了皱眉头,心想:我现在挽留他,他肯定不能留下。于是对薛谭说:“那好吧,你走的那天我来送行。”

第二天,秦青早早地将酒食摆在亭子里,等待着薛谭的来到。这时薛谭来了,秦青说:“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的,就给你唱一首送别歌曲吧!”接着秦青就打着节拍,高唱悲歌,他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音量止住了行云。

一曲唱罢,薛谭深深地陶醉其中,直到秦青叫薛谭一声,薛谭才回过神来。薛谭心想:我和师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于是给秦青鞠了一躬,说:“师傅,我错了。你能继续让我在你这里学习吗?”秦青听了,满意地摸着自己的胡须,便又收留了他,薛谭也不再说要回家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不能骄傲自满,要活到老学到老。

秦国有一个人叫薛谭,他唱歌的声音非常动听,但他想学习更多的唱歌技巧,于是不远千里来到秦青家拜他为师。

过了几年,在秦青的专业指导下,薛谭学习了很多的唱歌技巧。一次薛谭在院子外面练嗓子,路过的农夫听见了,边笑边说:“太好听了,此曲只应天上有。”薛谭听了沾沾自喜,心里十分得意,就像吃了世界上最甜的蜜一般,笑得合不拢嘴。他不禁想:看来我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离开师傅去闯天下了。

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对秦青说:“老师,我认为我已经学好了。这么多年,我也十分想念家乡,我能回去吗?”秦青听了眉头皱了皱,心想:如果我现在让他留下,他一定听不下去。”于是她说:“好吧,你走的那天,我去送送你。”

很快,离别的日子到了,秦青在城外的赴宴亭中等候薛谭。终于薛谭来了,秦青为他高歌一曲,歌声宛如高山流水。正在一旁吃东西的薛谭听了忙对师傅道歉,请求让他重新叫他学习唱歌,再也不说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学无止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