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纳兰词读书感悟(模板5篇)

最新纳兰词读书感悟(模板5篇)

ID:4281567

时间:2023-10-07 06:53:16

上传者:ZS文王 最新纳兰词读书感悟(模板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纳兰词读书感悟篇一

“春风鬓,少年心……梦百转,离别轻,蓦然回首,才被思念惊醒”。一曲《山水又一程》,毫无预兆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三百多年前,想起了那个连名字都极美的纳兰容若。他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美到极致。我猜想该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显赫高贵的身世,他有;怀抱珠玉的才气,他也有。乃至于说五百年来,如果非要评选出一位完美的贵公子形象,我觉得他都可以当仁不让了。

诗经中曾写道:“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当是来于世,却不被世俗所侵,但千年之前的人们怎么会预料到,千年后,有一位出生在冬季大雪纷飞之时的少年,仿佛自那传世的诗篇中走出来的一般。

顺治十二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纳兰容若,自此,风容尽现,带着他与生俱来的绝世才华,仿佛天际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带着清新的气息,缓缓地、缓缓地坠入尘世间。看落花满阶,看烟雨江南,看塞外荒烟,夜深千帐灯,看尽天下风尘。

但纳兰的一生仅有31年,在这短短的31年之中,他家世显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满天下,他有爱慕他的妻妾,心意相通的朋友,对历朝历代怀才不遇最终郁郁而逝的`无数人来说,他已是万分的幸运,他如上苍的宠儿,来到这人间,体验一番人世沧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上苍终究不舍得让他离开太久,只不过匆匆三十年,就将他召回,留下一些隐隐约约的传说,在风中耳说者,述说他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相濡以沫的友情,还有他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不是人间富贵花,却奈何生在富贵家!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纳兰词以小令见长,在古代,“诗”与“词”的待遇,是大不相同的。

诗,向来被看成是文人立言的正途,而词则被看作小道,向来被正统人士看不起,但好的词却不约而同地透着股清峻,更不乏雄浑之作,纳兰容若正是在这“被正统文人看不起”的词上,大放光华。

纳兰是以“清朝第一词人”的称号扬名的。后人对他颇多推崇,有赞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的,也有赞他“纳兰小令,丰神炯绝”的,而最多的,还是说其“《饮水词》哀感清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这本《纳兰容若词传》收录的纳兰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从多个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感情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与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俊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立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的翩翩公子,都尘封在这本《纳兰容若词传》里。

容若流传至今的349首词,在咪咕阅读里能读出他的清丽哀婉,仿佛能挑动人心最深处的那根弦,颤动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读书感悟篇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纳兰容若

最开始就是被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吸引,“初见”有那么美好么?为何他愿一生都只如初见,能吟出此诗的人,是否也有说不尽的悲伤?于是我开始走进他的世界,才发现公子只重21克(西方人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出人在死后体重会立即减少21克,于是认为这21克是灵魂的重量)。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他本应该过着令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现实却并不那么如意。他不慕名利,只醉心于诗词,对政治的不感兴趣也颇让他的父亲烦恼。所以说公子适合做一名隐士,隐在一个世外桃源,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时望天上云卷云舒。容若自己不也说他不是一朵富贵花吗,或许他更想做一朵蒲公英,逃离了这金丝笼的束缚,自由的在天空飞翔。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无为谁春。”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会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我手写我心。每一个美男子似乎都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这与容若无关。人们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容若呢,上帝似乎发现为他开的门太多,所以在他成年后关上了那么多的门,给了他那么多的磨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这是容若伤怀亡妻卢氏的词。当他沉浸在要做父亲的喜悦中时卢氏却因难产而死,这无疑给了他重重一击。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怀恋着他和卢氏那一段短暂而甜蜜的婚后生活。曾以为永恒的生活如同一道惊雷,断得彻彻底底,生生撕裂了容若的灵魂。从那以后容若的词作中便时常带着一丝哀伤,即便有了沈婉的出现,但没有谁能代替谁,沈婉代替不了卢氏正如容若代替不了元稹。或许是纳兰容若的一切都太绚丽了,所以爱情磕磕绊绊,上帝总会向人们证实他的公正。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康熙二十四年乙丑,那年容若31岁,仕途,情感已让他疲惫。他累了,一病不起,夜合花谢,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纳兰容若带着他的绝世才华告别了人世。

渌水亭荒,夜合花可无恙么?是忧是暝,是迷离是惆怅,记得公子当时讲过:

一出桃源梦便休,浮生忍时旧风流。

月从今夜圆还缺,心在他乡放即收。

丁令威来无故识,杜兰香去有新愁。

于今怕对清秋节,莫趁轻寒上小楼。

――纳兰容若《无题》

纳兰词读书感悟篇三

我说与纳兰是故人,确实有些惭愧,只能说是与他神交已久。第一次认识他是应该是在高中课本里,他那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我背的第一首他的词,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个男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感觉在当时满汉分明、君权之上的桎梏下,他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侍卫能够为下层兵士着想,觉得他特殊。

《词传》(《纳兰容若词传》简称《词传》)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串串在现代看来比较陌生的名字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当然,还有走入容若生命中的女人:发妻卢氏、沈宛、还有史上未曾传名的表妹。容若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生活简单的就像水一样。但他对于爱人,对于知己,却如烈火一般,投入全部真情。在那个没有被名利浸泡过久的社会中,人心单纯,容若没有受骗。

《词传》中收录了容若大部分词,很惭愧我没有能力一一背下。读罢全书,闭眼微微回想,发现能抓住的只有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一句仍旧平淡如水,如果说是否运用赋比兴之类的手法,我想应该就是用典吧。典故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女词人。在《金石录》中李清照曾经谈及与赵明诚赌书的经过,我想在这段文字的时候,赵李二人是甜蜜的,因为爱人就在眼前。但容若引用的时候是苦涩的,那个与他赌书泼茶的女子与他阴阳两隔。命运确实像一个顽童,他总是在人们体味幸福滋味的感觉达到顶点时匆忙结束,就像成容若,亦像李易安。

我想,容若在写这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时,一定是充满回忆的,力透纸背,夹杂着幸福与幻想,并且写完之后一定搁笔体味,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徜徉。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肉体,那么此时它一定已经飞向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有她的国度。我们继续吟诗、品茗、赌书,一起中看日出月落,一起看花开花败,一起……当他用手想触摸她真实的容颜之时,却发现,这只是影像。()梦醒了,但他的灵魂却留在了那个国度,留在那个女子身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是世人美好的愿望,容若很幸运,他得到了一人心,这并不是在阶级压迫之下的强制行为,这也不是强制能得到的。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只幸福了一个夏天。有人说只需曾经拥有,何必天长地久。但人是贪婪的,还希望片刻的幸福可以永远定格。容若幸福了一个夏天,剩下的十余载生命便有了新的使命――回忆这个夏天。用十余年来怀念一年,我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会呈现在容若的脑海中。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过程!科学家说忘记一个人需要七年,因为七年人的细胞会重新换一遍。但容若至死也没有忘记发妻,因为他爱她已经渗透骨髓中,融入进血液里。

之后,他选择了信佛,念佛,用消极避世的心态去混剩下的时光。在那之后的年华中,他官运亨通,并且被康熙皇帝所宠爱。但那个时候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不会再有灵性,当然,也不会再有生命。

我与容若的神交,只是建立在仰慕的态度之上。这个人,有才,有情。我所欣赏的,是他的情。这不能叫忠贞,叫缱绻。

纳兰词读书感悟篇四

纳兰容若是康熙帝时的一等侍卫,更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他多情而深情,风流自赏,却仅仅活了31年。他的死,留给世人的却是说不清的惆怅。

之前一直很好奇,像纳兰容若这样一个才子为何会怠惰于仕宦生涯,直到读了《减字木兰花》,我才找到了我心目中的答案。

纳兰容若是用他自己的生命在写词(),文如其人,神秘莫测,让人说不出究竟是喜还是悲。然而,只要你可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就可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收获良多。

这便是纳兰容若,永远经典的纳兰词!

纳兰词读书感悟篇五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标志着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自立起来,也是一个人奔向美好未来的最关键年龄。

可对于两百多年前的大清才子纳兰容若来说,三十岁却已经进入了他人生的倒计时,他与诗书相伴的一生,就在三十一岁(虚岁)那年戛然而止(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

纳兰容若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诗词却流传甚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话,被誉为大清的一代才子。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更是给了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高誉。

而百万畅销书作者张其姝在她的新作《纳兰词: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一书中这样评价纳兰容若:

一个出身锦绣的贵公子,却自诩“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一个风流潇洒的多情郎,却向往“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个满腹才情的读书人,却渴望“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光那畔行”.......

纳兰容若短暂而忧愁的一生,与一个"诗"字分不开,更与一个“情”字分不开。

从青梅竹马的表妹到原配夫人卢氏再到江南才女沈宛,他为她们倾尽深情,两情相悦;从知己好友顾贞观到忘年之交朱彝尊再到严绳孙,他以诗会友,真诚相待。

张其姝在这本《纳兰词》里,用她温婉细腻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纳兰容若与诗词的人生。

或许真是深情不寿,纳兰容若在三十岁前写下的这首自述诗,道尽了他短暂而忧愁的一生,回望平生,他发觉自己始终不快乐。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行当适远道,作记殊汗漫。寒食青草多,薄暮烟冥冥。

山桃一夜红,茵箔随飘零。愿餐玉红草,一醉不复醒。

还未到三十,正是青春壮年,可纳兰容若似乎已经尝遍了世间忧愁,他多想找寻一种叫“玉红草”的神物,据说只要服下此草,就能长醉不醒,忘掉所有人世间的伤心事。

生于官宦之家、年纪轻轻又才情出众的纳兰容若,何以有如此多落花般的心事呢?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的表妹,萌芽了他最初的爱情之火,可在他刚刚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时,表妹就被选入宫中做了康熙帝的第四妃子,从此咫尺天涯,想见不能见,想忘不能忘,纳兰容若那颗柔软年少的心真如落花一般凋零了。

“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这份咫尺天涯的伤痛,如何承载?20岁时迎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卢氏,却万没想到这个女子会成为他生命中的最爱。可造化弄人,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与卢氏仅过了3年两情相悦、赌书泼茶的美好日子,卢氏就因产后疾病,离他远去。这一次的打击几乎击垮了他。

把酒言欢。可贴身侍卫的身份,让他不得不常伴帝王左右,或受差遣或游走边疆代帝考察。这在旁人看来,得到帝王的信任和差遣,是多大的恩宠和荣耀。可对于锦衣玉食的贵公子纳兰容若来说,却有身不由己的苦楚,与爱人、好友的分离,让他思念如疾,孤独倍增。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这份身在异乡的寂寥,谁人能懂?

纳兰容若把他的爱恋,他的思念,他的孤独,他的忧愁,都一股脑儿的化作了一首首诗,一阙阙词,用诗词化解心中的苦楚,寄托一份情深。

而诗词让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又得以结交一位红颜知己。与江南才女深宛相识那年,正是纳兰容若的三十而立之年。

一个是出身官宦的贵公子,一个是出身风尘的贫女子,身份的巨大差异,注定两人的结合不能顺心顺意。

他们的恋情始终不被纳兰家族所接受,纳兰容若只好买了宅子,纳佳人为妾,安置府外,养作外室。

这该是纳兰容若生平最后一段两情相悦的美好时光,对诗词的共同爱好让他们彼此爱慕:他爱她的容色和才情,如枕上书,案头月;她爱他的笔墨和温柔,仰望他,依附他。

可这样的日子也过不长久,两人相伴仅仅一年左右的时光,纳兰容若就因疾病离开了人世,独自留下沈宛和她肚中的遗腹子,面对结局未知的后半生。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离别似乎注定是纳兰容若生命中的主旋律,曾经,他的心爱之人以不同的方式离他而去;而这一次,却是他不得不先行一步,离他的红颜知己远去。

而这唯一的一次,却是永别。从此,世间再无公子纳兰容若,只留纳兰词惊艳于世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