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汇总5篇)

2023年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汇总5篇)

ID:4288857

时间:2023-10-07 08:35:23

上传者:曼珠 2023年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篇一

在这个期间里,工厂每天生产了需求量的1/0.9=111%的产品,则每天会在各存货地点积压了11%的产品,则当信息传递到工厂时系统累计库存增加到正常水平的11%*35=385%。对这一变化做出的反映,首先是零售商、批发商减少订货,而后是工厂减少产量,但此时要减少的量不是10%,要大大超过10%,从而使系统的库存量和生产量大幅度震荡,与市场节奏不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信息滞后产生的,因此称之为信息滞后的放大效应和波动效应。为了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企业应该善信息传递渠道,注意直接从市场上获得信息,减少信息延迟时间,使企业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下图1表示了一个改进后的多阶段生产分配系统制定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的大体轮廓:

图1企业计划示意图

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篇二

一是服务至上,热情工作。

窗口工作是xxx(单位名称)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服务人民的第一线,也是真正具体落实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岗位。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我都礼貌接待,耐心解释,热情服务,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宾至如归。即便遇到困难或出现误会,我都礼让有加,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和言细语地解决问题。

二是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我所负责的岗位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办理xx、xx等业务,对每位办事人而言,这类手续事关重大,甚至可以说是其安身立命的重要财产,因此,不可怠慢,也容不得半点马虎。

20xx年全年,我认真负责的完成xx件xx业务办理,xx件xx业务办理,未出一次差错,广受好评。

三是任劳任怨,加班加点。

窗口工作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这就决定了这类工作的性质,是相对灵活而非固定的,因此加班的次数也不少。有时候一个办事人处理时间相对较长,手续较为繁琐,就应该耐心向其解释并最终妥善办理好,遇到加班加点的情况,我也积极调整心态,发扬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自己在八小时之外,仍然百分百地做好工作。

四是发挥余热,乐于奉献。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我还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作为单位工会,20xx年,我组织并参与了xxx活动、xxx活动,为单位的文体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增进了友谊。

五是积极学习,提高进步。

学无止境,特别是在现如今知识爆炸、信息指数化增长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游刃有余。20xx年,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进修。在周末,我参加xxx培训和xxx学习,并报考了xxx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学习,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为迎接更大更复杂的工作挑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玉兔辞岁去,祥龙迎春来。新的一年,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奋发有为的精神,继往开来,踏实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篇三

一、工作内容

(一)扶贫对象动态调整

1、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省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的贫困户,在入户采集信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一评议一公示一公告”程序实施退出。

2、贫困人口新纳入和脱贫户返贫。对符合贫困标准和条件,未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以及以往年度标注脱贫又返贫的贫困人口,在入户采集信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新纳入和返贫人口重点关注低保人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口。

3、贫困人口自然变更。对贫困户成员因出生、婚入、迁入等原因增加的,填写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情况表。对贫困户成员因死亡、婚出、迁出、判刑收监等原因减少的,填写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情况表。

(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

1、未脱贫户、脱贫户、返贫户信息采集。通过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打印《贫困户信息对照表》,入户核实信息并采集本年度发生变化的信息。返贫户要补充采集“返贫原因”。

2、新识别贫困户信息采集。使用《新识别贫困户信息采集表》(附件1)采集所有基础信息。

3、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信息采集。分别使用《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情况表》(附件2)和《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情况表》(附件3)采集相关信息。

4、脱贫措施及成效信息。20xx年度当年脱贫户需要采集脱贫措施及成效信息(附件4)。

5、地理位置信息。利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手机app进村入户采集贫困户(包括未脱贫户、脱贫户、返贫户和新识别户)地理位置信息。

信息采集结束后,统一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中录入和更新。

二、工作进度安排

我镇将按照以下时间进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20xx年12月25日前完成所有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信息采集录入和数据分析问题整改工作。

(一)动员培训。9月30日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脱贫集中攻坚指挥部。10月10日,召开动员培训会议,对镇帮扶责任人、村相关人员进行动员部署并开展业务培训;实行村户全覆盖包保,镇科级干部包村全覆盖,村两委成员包贫困户全覆盖,对所包村和贫困户落实包保责任制。建立行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二)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10月11日至10月14日,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对象信息采集,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动态调整,包括贫困户脱贫、新识别、返贫,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等。运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手机app完成贫困村、贫困户的地理位置采集。10月15日,审核表格。10月16日至11月5日,动态调整。村级民主评议会议参会人员要有代表性,评议程序要民主,评议记录要详实,参会人员要签字,切实做到真评真议。民主评议结果要严格按程序公开公示,确保群众知情。贫困户脱贫必须得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的广泛认可。各村要严格把关,对动态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查核实,确保内容和结果真实准确。

(三)信息录入。11月5日前,我镇将工作进展和贫困退出纳入情况报县扶贫办。11月10日前,市扶贫办向省扶贫办申请开通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相关功能。11月25日前,将采集的信息完整、准确的.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四)数据分析和问题梳理。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市扶贫办和县扶贫办开展数据分析的同时,我镇扶贫办也将进行数据分析,查找梳理退出质量不高、纳入不精准、数据不实不准等问题。

(五)问题核查整改。12月6日至15日,针对反馈以及自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实地核查,对查实问题进行整改。

(六)完善系统数据。12月16日至25日,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对数据进行调整完善。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效。村支部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督办、督导工作落实,确保人员力量组织到位,工作安排部署到位,具体内容培训到位。

(二)严格执行标准。20xx年贫困人口退出标准不低于20xx年,同时重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包括安全饮用水)”落实情况,达不到脱贫标准的一个都不能退,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新出现的突发性、临时性贫困人口,经救济救助仍符合贫困人口认定标准的,也要纳进来。往年脱贫人口中,凡是脱贫不稳定的,要继续巩固提升,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返贫问题纳入年终考核。

(三)严格审核把关。采集信息和材料审核采取“三下三上三集中”:干部入户采集信息,采集表及收入支撑材料由科级干部、管区书记、扶贫办开展第一次集中审核,对审核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村及入户干部,进行二次入户调查核实;10月15日前县扶贫办对信息采集表开展第二次集中审核,反馈给村及入户干部,进行三次入户调查核实;11月5日前,科级干部、管区书记、扶贫办对程序性材料开展第三次集中审核,所有村级上报的程序性资料科级干部、管区书记全部签字。县级财产信息比对结果反馈村、户进行综合考量,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四)加强督导检查。我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全程盯靠,对各村主体责任落实、程序标准执行、脱贫质量等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督导。同时我镇会开展全面自查,紧盯重点环节,边查边改边推进。10月10日至11月5日,县扶贫办组成督导组,对任务重、进度慢、问题多的村进行实地督导,重点督导动态调整工作进展情况、标准程序执行情况、贫困纳入退出质量和信息采集准确性情况等。

(五)严把数据质量。各村要组织精干人员,按照“零差错”的标准,认真做好动态调整工作。镇扶贫办将加大数据审核力度,加强与行业部门的信息比对,切实从源头上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今年以来各渠道发现的错误数据信息,在此次动态调整中一并解决。

(六)确保工作进度。各村要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把握重要环节和关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12月25日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注意事项

(一)关于脱贫措施指标。该指标为今年新增指标,填报范围是今年退出的贫困户,填报内容是建档立卡以来历年享受过的帮扶措施,如果多次享受同类帮扶措施(项目),仅勾选一个。

(二)关于农户收入计算。农户家庭收入计算周期为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养老金计入贫困户(包括未脱贫户、脱贫户、返贫户和新识别户)收入。

(三)关于收入支撑问题。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赡养收入等,必须提供由贫困户签字认可的相关支撑说明材料。

(四)关于贫困户脱贫校验功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对“贫困户脱贫”操作设置了逻辑校验功能,对数据显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户,无法进行“脱贫”操作。

(五)关于在校生状况采集。20xx年度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时,省扶贫办没有统一安排该指标的采集。今年要在核准去年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采集更新。

(六)关于市定贫困人口。市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内的现有市定贫困人口与国标、省标贫困人口一并进行信息采集,核实脱贫成效。对经过帮扶或自身努力,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或明显不符合贫困标准群众意见较大的农户,经民主评议,本人认可,认定为脱贫不享受政策,在市定人口管理模块删除。对动态调整期间发现的超过省定扶贫标准但低于市定扶贫标准的相对贫困人口,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程序认定为市定贫困人口,纳入市平台管理。

20xx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篇四

诸葛亮的《隆中对》,从整体来看,显然是一个“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三分天下”,第二步是“兴复汉室”。后来人们对它的高度赞誉,实际上只与第一步有关。所以,在刘备建国的第一步,《隆中对》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然而,当它进入第二步时,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战略调整需要审时度势。这种调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总目标可行,仅需要根据实施中的反馈信息进行枝节调整;一种是发现战略总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对目标进行根本性调整。《隆中对》本身,没有留出这种根本调整的空间。尤其是当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蜀汉面临着战略调整的重大关头时,原本就主持战略设计的诸葛亮,在“益州疲弊”的危急存亡关头,依然坚持原定战略目标不变,在平定南中之后,以北伐态势表明了自己坚持第二步战略的信心。“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很明显,诸葛亮认为,蜀汉的战略只需要枝节调整,不需要改变战略目标。

那么,诸葛亮的判断是否恰当?就以他脍炙人口的《出师表》而论,人们在赞扬其鞠躬尽瘁的耿耿忠心时,往往忽略了“益州疲弊”和“北定中原”之间的不配套。明知实力不够还要坚持北伐,固然有诸葛亮以此表达忠于先主遗志的意图,有前期经营汉中等地的沉没成本考虑,但最根本的,就是他认定《隆中对》的战略目标不可更改。

诸葛亮是绝顶聪明的,然而,他为何还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原因之一,就是当初《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具有不可更改因素。刘备集团先前的所作所为,都建立在兴复汉室的前提上。一旦更改这个目标,就等于彻底否定了原来行为的正当性。因此,《隆中对》从提出伊始,就决定了这一战略目标只能一条道走到底,无法实现类似于“彼可取而代之”、“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战略转换。既然战略目标不能调整,所以具体方法也就难以大幅度转向。吞并天下不能转换为保境安民,攻势不能转换为守势,这都是在所难免的。

后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叹,实际上包含一个误区,即假如诸葛亮还活着就能打败曹魏。这种误判古今中外屡见不鲜,所以更有警示价值。这种思维,实际上是没有把战略本身的失误和人员运作的失误区别开来。固然,有很多战略失败,是相关人员搞砸的;但也有很多战略失败,是战略本身的问题。

当然,是否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战略转移,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战略设计时确定转换战略目标的边界条件。《隆中对》竖起的兴复汉室大旗,从一开始就是拒绝战略转换的。因此,根本就不可能设定战略转换的临界点。所以,刘禅的行为,变成了一种“战略背叛”。

工作调整后的工作总结篇五

×××

20xx年x月x日

20xx年,上级下达给本人的指标是承接生产任务3000万元,截止20xx年x月x日,共承接生产任务3200万元,完成了上级下达给本人的年度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职业道德与思品

能够执行公司的大政方针,贯彻执行公司领导的指示决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责任心强,使命感紧迫,甘心情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业务技能

一是通过向经营副总以及经核室从事报价工作的同志学习和自学,初步了解了报价原则,提高了承接业务的技能;二是在规划工作方面,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联系业务,拓宽视野,确保各项任务得到完成。

三、组织管理

一是在上海的业务方面,注重与下级沟通,充分调动下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在规划方面,主动向财务、行政等部门请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工作效率

能够主动搜集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公司和各园区的招商要求完成了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

五、工作效果

首先,能够按照公司确定的发展方针,对公司项目进行评估、论证、预测、规划和落实,基本做到了资料详实、数据全面、分析到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