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读后感(优质7篇)

努力读后感(优质7篇)

ID:4300705

时间:2023-10-07 11:21:10

上传者:MJ笔神 努力读后感(优质7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努力读后感篇一

学习,要努力(读后感)

学习,要努力――读文章《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有感作者:溜溜球只有努力投入学习,才可能有收获。为人父母,首先自己要摆正学习的态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地坚持学习。父母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理想,使孩子自主努力学习。――溜溜球这篇文章帮助我端正了几个认识。一,父母自己要做一个有计划、并坚持学习的人。文章中的事例:科尔完成了艰难的数学证明,他利用了自己“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奥斯勒规定自己在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坚持这一习惯不改变。他坚持了半个世纪,共读了1000多本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感到:我自己往往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样就将无法完成自己的小目标,无法获得进步。今后我将给自己定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二,父母要认识到,学习再苦,也是必须的。面对孩子学习中的苦,要鼓励孩子坚持,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文章中提到的哈佛警句:“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ddd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没有艰辛,便无所获。”我感到:学习是辛苦的,但是必须的。因为,学习收获的快乐,必将大于无知的痛苦。学习就如同长跑一样,艰难过后,有实现自我、超越极点的幸福体验。孩子只有通过努力,才可能有所体验。父母要鼓励孩子穿越艰难、达到快乐。三,父母要鼓励孩子脚踏实地,为孩子每天的收获高兴。文章中提到的哈佛警句:“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文章中描述中国的一部分大学生:“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高考结束,学习变得不再重要。”我感到:学习是人的一生中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要为孩子每一天的收获高兴。学习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能力的提高。学习教会我们认识得失。学习好,不能满足,真正学习好会使人“知不足”,人无完人,学习使人有不断进步的空间;学习不理想,不要气馁,成绩是暂时的,它反映了学习方法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学习方法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家长不能以一时的得失评价孩子。只以高考作为人生目标,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滋长孩子功利的思想和被动的惰性,对孩子的品德发展是不利的。孩子也因此享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我同时感到:父母虽然不教给孩子们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珍惜在学校的学习。因为这个阶段,人没有其他负担,并且有老师的带领,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是知识积累最丰富的时期。四,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理想,使孩子为了实现理想而自主努力地学习。文章中提到的哈佛警句:“要及早地设定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到发展,更谈不上成功。”我感到: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功利。以实在、纯净的心面对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理想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理想比成绩更重要。一个有理想的人,成绩上的差距,他会努力弥补;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成绩再出色,他的目标是发散的,机会来了他可能都不知道,很容易失去机会。我的相识中有成为著名人物的,她上学时说出的理想令我觉得那是口出狂言,可是,她使的力量很集中,没有浪费精力,终于使理想照进了现实;我自己曾经在唱歌绘画等方面出色,但是由于未来由父母说了算,竟然轻易放弃机会。我可以埋怨别人,但是,又不能埋怨别人,我是吃了没有理想和主见的苦头。五,父母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未来。我自己是这样看的:大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是平行于其他职业教育的,只是,有一些职业教育要产生所谓的精英,而其他教育造就普通的职业劳动者。帮助孩子选择他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职业,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任务。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精英。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了解自己。家庭教育最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做自己、做好自己。而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也是在学习中得到的。文章中提到中国大学生存在的不努力学习的问题,我个人的经历,就完全符合。但是,据我所知,在中国的大学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很强。我眼前浮现出自己在在清华的自习教室学习的情景。我感受到大学生们刻苦学习,自习教室总是座无虚席,很难找到空位子;每一个学生,往往能够在一个位置上从早坐到到晚。我的一些中学同窗考上了清华大学,他们考研、出国,一直热爱和坚持学习。我接触的人中,有的既是清华的高才生,毕业后又热情饱满地从事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科研工作。在我眼里,有这么多沉浸在中国式的教育中,又从中国式教育中汲取营养、成才有为、将学习看成乐趣的人。我想,这些保持积极状态的人才,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一定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学习需要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他们更一定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作为他们自愿不懈学习的动力。文章的题目中提到,“中国缺什么”。我觉得,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缩影,我们只要先看到一个家庭缺少的东西,努力弥补,就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今天,我认识到,学习,需要很努力。附件: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谢娟说,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我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谢娟说,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我们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

努力读后感篇二

我喜欢看的书有很多,但在这些书里我觉得最好看的,我最喜欢的书就肯定是《孤女努力记》了。“听”我简单地向你介绍一下吧!

《孤女努力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在爸爸、妈妈去世以后,带着他(她)们的遗嘱去一个叫暮洛克的小镇找她维一的亲人(爷爷)。你知不知道为什么爷爷不和小姑娘、妈妈、爸爸他(她)们一起住呢?原来,小姑娘的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英国人,当爷爷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和一位英国女子结婚的时候,就很生气,于是两父子就吵了起来,最后,小姑娘的爸爸决定离家出走,到小姑娘的(妈妈)家去,并在那儿结婚。就是这么一回事。

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吗?那就请你去书城(当然,其它卖书的地方也是可以的)找一找这本书吧!

努力读后感篇三

《孤女努力记》是我在初中时读过的书,今天再次阅读,心中的感动依旧没变,依然被主人公蓓琳坚强的心深深的打动。

但蓓琳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始终保持明朗快活的心情,他进了祖父的工厂,最初他隐瞒自己的身份,到祖父的工厂里当女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祖父的赏识,在他老人家身边当英文秘书。因为她做事负责,诚实可靠,所以深的祖父的喜爱。不久,祖父就惊喜地发现,他就是多年在找的孙女儿,从此,蓓琳踏上了幸福的大道。

读完了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想:蓓琳的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善良和乐观。就像故事中的母亲嘱咐蓓琳:无论遇到怎样艰苦的事,都不要气馁,只有振作精神,勇敢地活下去,上帝会保佑你的。

看看蓓琳,想想自己,生活中的自己有是怎样呢?

生活的优越,父母的千百宠爱,让我的生活远离了苦难,我就想温室的花朵,脆弱的经不起丁点的风吹雨打。

就拿跑步来说吧,在一次体育课上,因为自己的失误跌倒膝盖磕破了皮,就那以后,我就开始恐惧跑步,每一次的`体育课我都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老师请假,以至于到现在一听到“跑步”二字,我都会隐约的感到膝盖的疼痛。

看完《孤女努力记》,我想我一定会想主人公蓓琳一样,心怀一颗坚强的心,不再惧怕困难,我会笑迎挫折,不论遭遇到如何的不幸,我都会像书中的主角蓓琳那样,拿出勇气来,不灰心、不气馁、不怕任何困难,向着预定的人生目标迈进,终有一天,会摆脱不幸的命运。走上幸福的道路的。

努力读后感篇四

在暑假的时候,我看了许多的课外书。我最喜欢《我要努力去长大》。这本书讲得是: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目光,一定要自信起来,只有自信能打倒一切困难。

巫当当是一个被人收养的男孩,因为身世特殊和生活困窘,所以他自卑、胆小和脆弱,他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会怎样。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情,但他没有放弃,他开始努力,开始自信,最后时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宇宙飞船,但不可以没有他――巫当当。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那天,爷爷照常开着电瓶车来接我回家。在路上,我看到了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轻轻松松地骑了过去,我羡慕极了,说回家也要练自行车。一到家,我就把自行车给推了出来。爷爷看到我这样说也要帮我学会骑自行车。我颤抖着,慢慢地“爬”上了自行车。刚一坐下,自行车就倾斜了过去,我连忙用脚去撑住自行车,爷爷看了连忙把我和自行车一起扶了起来。爷爷在后面给我扶稳了自行车。我紧紧的踩在脚踏板上,一脚踩下去,爷爷没扶稳,我摔倒了。第二次我只能一下一下踩一点,不敢一次踩下去,因为怕再次摔倒。就这样,我们一直从下午四点练习到了六点多。可还是没有学会。我只能第二天再学。第二天,我一早就起来,我一直练一直练,练到了中午,可还是没学会,但我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再次点燃了勇气之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自行车。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目光,更重要自信起来,只有自己自信了,什么困难都打不倒自己。

努力读后感篇五

如今社会,“我很忙”好像变成了每个人的生活常态。

我们中,多少人每天工作到深夜,工资却依然没见涨,更别提翘首以盼的升职了。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似乎都没有一点自己的私人空间,可是结果确不是很明显。

那么,为什么努力过后,实际的结果却还是不尽人意呢?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努力却换不来回报,难道这个世界注定是不公平的吗?本书的作者宋晓东告诉我们,我们是在瞎忙,并没有做到高效努力。学会高效解决问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但真正回归到生活中,高效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往往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作者告诉我们努力很重要,高效努力更重要。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经常被教育,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但残酷的现实却没有告诉我们,努力前没找对方法,只会与成功愈加的背道而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努力呢?通过学习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从时间上看,高效和瞎忙二者花费的时间相差无几,可从做事方式来看,结果却大相径庭。瞎忙的人只知道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却从不会去思考自己究竟在忙碌什么、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光是埋头苦干,就一定会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而高效的人,对自己的目标提前规划,且清晰知道自己每个阶段奋斗的意义所在。

首先我们要将目标缩小化,比较选择,然后把目标可视化,立即行动。

例如:假设这个月你有10个项目需要完成。今天要做哪一项或者哪几项呢?按照紧急及重要性原则做出筛选,缩小目标a、b两项,然后再通过事情处理的难易来选择a优先处理,一旦选好了目标,就把全部资料摆放在眼前,并放置在随手可得的地方,立即开始工作。

这大概便是瞎忙者疲于奔命,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而高效者有条不紊,做事忙碌而充实的硬道理。

我们平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正在埋头工作的时候,突然手机信息响起,于是我们拿起手机看一下,回复几个朋友的微信。再回到工作上,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被打断,刚刚的工作不知道做到哪里了,要花几分钟去回忆整理,让思绪重新链接。要做到高效工作,就要排除干扰,把专注力全部放在工作上,直到完成该项工作。

比如,我们应该把手机微信设置为静音免骚扰。微信信息在休息期间统一回复,回复之前先道歉”不好意思,刚才忙,没有留意看手机“,你的朋友肯定也理解。如果是特别急的事,对方等不到你回信息,肯定会打电话给你。所以,我认为把手机设定为免骚扰并不会得罪朋友,也不会错过重要信息,而能让我们更高效的完成手头工作。

当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和产生冲突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并非是考虑对方的挑战和猜疑是否合理,而是直接产生抵触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红灯思维”。而“绿灯思维”的人对于自我的评估则更倾向于“我要改变和进步”,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更敢于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听到不同声音第一反应不是急于反驳,而是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是否有可取之处。

工作量越来越大,我整天忙忙碌碌,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我每天要做了很多事情,本来自己只是一名财务,可是分公司大大小小的文员工作全部包揽了,被同事开玩笑说我身居多职:会计、出纳、仓储部文员、人事部文员。有一回财务部门经理过来,我们提出了工作量太大,有些财务工作流程是否简化。部门经理说:”财务工作是你的本职工作,其他工作并不是我要求你们做的。“当时的我们就用”红灯思维“去考虑,觉得经理不理解我们,不帮我们解决问题。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去对待这次”被拒“从而对部门经理产生了抵抗的心理。如果我们能够用”绿灯思维“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我们就应该懂得做自我评估,做出积极的改变,寻求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工作量大的问题,而不是采取了逃避的消极办法,最后让自己逃离了心仪的公司。

打开“绿灯思维”,是我们在成长路上高效努力的必备工具之一。

如今职场中流行一句话:”90后好酷!“”80后好欺负!“

对于90后的职场人来说,他们对于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会勇敢sayno;对于不明缘由的加班会大胆sayno;对于不喜欢的应酬会大声sayno。而我们80后呢?我们在职场中,总会顾虑太多,不够勇敢,对不喜欢的事也拒绝得不够干净利落,以至于最后自吞苦水。

高效努力的人告诉我们:不喜欢就拒绝,没人会感激你的善良,他们只会得寸进尺。如果你擅长某件事,永远不要免费去做,因为不懂得拒绝的付出,是一种“低价值付出”。那些老好人花光自己的时间精力,以为会感动全世界,最后却只能感动自己。

我和苏生都是那种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因为是”老好人“,经常别人会找我们帮忙,说:某事情不会处理,你们见识多,帮帮手。我们也觉得帮个忙不会少斤肉,就帮了。久而久之,只要遇到同样的事,就是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的事了。

记得自己在前公司就是这样,不管谁找我帮忙,我都答应,以至于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甚至休息日也跑去办公室帮忙处理问题。大家说只有找我才能快速处理好问题,我也以为自己能力强、人缘很好,所以大家都喜欢找我帮忙;也曾以为自己的善良感动了无数人,大家都是我的好朋友。可是离开公司才发现,所谓的好人缘都是在人家需要我的时候出现的,我的善良感动的也只有自己而已。

如今的苏生,还是经常会在休息日回办公室处理工作事宜,而我也会在下班时间回答客户的问题,甚至聊到晚上十点之后。我的一个90后同事从不会把自己手机号码告诉客户,只留办公室的座机,她的理由就是:下班时间是我自己的,有什么问题上班时间找我。也许这就是”高效努力“和”低水平勤奋“的区别,我们好像永远也摆脱不了”老好人”的魔咒,我们学不会拒绝,所以我们注定碌碌无为。

高效努力的人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简单明了有时最恰当,懂得拒绝,才能洒脱不纠结。

看完此书书,真的受益蛮多,我们都应该学着用《高效努力》的方法,给自己提供一个走向成功的加速器,帮助我们化解职场和生活中所面对的常见问题,用高效的方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精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在瞎忙着碌碌无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了,读到好书还会与大家共享。愿我们共同进步,活出自我。

努力读后感篇六

这篇文章讲述了1947年7月30日,施瓦辛格出生于奥地利的特尔村,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落。由于刚刚经历战乱,他们村里的人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视,甚至连一日三餐也吃不饱。为了得到一些食物,他总是主动给那些美国人搬运货物。

1965年,一位商人见他勤劳善良,便带他到美国人的豪宅一游。他很羡慕商人。商人说,“没什么。你只要努力,也能像我一样。”

于是,他去美国,当健美运动员,得过许多冠军,当过演员,成为全球著名的影星。他还成功的`当上了加州州长。他很成功。他说,“成功只于努力有关!如果你通过努力付出还没有成功,只能说明你不够努力!”

即使是一贫如洗的家庭,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我们也不要自认倒霉。其实,成功是由一个一个小小的努力汇聚而成,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地位,努力就能够托起明天的太阳。

努力读后感篇七

人们都说贵在坚持,但是坚持在于努力,越努力,越幸运,百分百的付出或许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的`结果,但是只要心存信念越努力,越幸运,我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越努力,越幸运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执念,只要不放弃,更加努力,就能收获你想要的!当然了,前提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今的当红歌星周杰伦正是如此。当年,周杰伦的才华并没有人赏识,所以他的处境十分凄惨。直到周杰伦参加一个娱乐节目引起了吴宗宪的注意,并成功和他签约了下来。但是他并没有一举成名,因为当时音乐圈内没有一个人喜欢他的歌。之后,周杰伦开始为许多明星写歌,但写完之后都惨遭拒绝。于是,吴宗宪就决定让他写自己的歌,并约定如果他能在十天内写出五十首歌,就从中选出10首帮他出唱片。周杰伦马上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创作,他终于成功了,就这样他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结果轰动整个华语乐坛。在美国,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艰辛,便无所不得。隐藏在幸运背后的前提与首要条件就是努力。

努力不是说说而已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努力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支撑着他们的不仅仅是信念,更多的是梦想。就是这份梦想促使着他们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努力,所以我们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谁不想要好运气呢?可是好运气从哪里来?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幸运的爱,与勇者相随。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我们别无他途,只有拼搏,只有努力,我们才能成功。我们要做一个像周杰伦一样,不惧怕失败的成功者。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走向成功的能量。我们要不断努力,坚信自己终会胜利。即使失败也不要怕,因为失败是一种荣光,它意味着我们终将成功!

认真、努力、坚持、信心是准幸运儿的四张王牌,只要做到这四点,你就是幸运儿,被上天眷顾的人。

越是看起来不幸运,就越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够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所以,对于暂时处于低潮期的自己要说一句话:多努力,多幸运,更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