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通用6篇)

ID:4301953

时间:2023-10-07 11:37:46

上传者:ZS文王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通用6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一

中学师德研修小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超度违规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公平地看待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等。

导致各种师德违规的现象因素很多,在听了几天的报告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没有把真正的做人教育理解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不健全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会对学生实施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屡禁不止的违规超度带生问题,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的产物。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调整教师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做好现在社会的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总结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教师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严英老师说了,幸福是要自己心平气和的去体会的,我说,幸福是要靠自己感受的,就是说老师要知道满足。有了这么一个理念为基础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歧视学生问题,体罚等各种有碍于师德形象的问题都会得到根本好转。所以,在老师当中首先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时常会感恩的人,学会满足,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习惯了应试的学生,以后面对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环境,不能适应,成绩会下降,还会不同程度的患上心理障碍。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三、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现在的问题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时、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就能解决全体学生的诸多问题,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不训斥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二

寒窗十余载,初入杏坛,书中饱览英雄烈士、教育大家的感人事迹,其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振奋。然环顾当下教育领域,不乏性质恶劣事件,或引发热议,备受关注,或震撼人心,影响深远。频发的教育事故,触及公民底线,行径令人发指。推而论之,其实诸多教育事件的背后,关乎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关乎教育工作者的大爱情怀。诚然,师德在教育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应该让师德与师爱并驾齐驱,为教育事业注入正能量。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礼记·文王世子》中有言:“师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古往今来,为师者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人无品德则不立,教师就是德的航标。对教师而言,德应体现在三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师德应处于社会道德的上层,是社会道德的表率和引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教师除本身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道德情操及道德标准。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善举,可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亦可使学生深受其害。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以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以德服人,以博治学,做到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

师爱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浪漫、爱是一种责任”。从他的教育案例中,能体会到教育大爱是富有真情的真爱,是师德师风的最高境界。教师要爱学生,爱亲人,爱所有的生命,这是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大爱,要将这大爱灌注到每个教育教学的环节,植入学生的灵魂。

师爱,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更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体现教师对爱的更深层的理解,体现了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尚。同时,师爱也包括了教师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处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把爱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无形的空间健康快乐的成长。师爱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充满激情的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接受对之的教导,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程。

师德与师爱并驾齐驱。教师的道德水准和师爱情怀,直接关系学生的成人成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整体上看,教师这一群体的师德令人尊敬,但不绝于耳的性侵幼女、体罚学生等事件,也提醒人们,这些个案和“极端”,对受伤学生来说,就是百分百伤害,也会对全社会的教师形象产生亵渎。作为教师,虽然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工作压力和“清水衙门”的经济窘态,难免有情绪的低迷和情感的失落,可能会滋生一些消极的思想,低迷地应对工作,敷衍塞责地了却工作。但是,当我们从事了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出现,就注定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就要以教师博大的师爱投入教育教学中,不言放弃,不言自我,不坠入低迷。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的根本,是教育的呼唤,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品质,是宽宏、博大、和谐教育的理念。寒来暑往,教师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又迎来了一批批的新生。就像“捧着一颗心来,决不带半棵草去”。每一个职业道德感强的教师,都要乐此不疲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所干的教育事业是充满希望的开创性事业。在这个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坚守教育这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师爱、师德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青春,更好更快地实现伟大的“教育梦”、“中国梦”。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三

在20xx年寒假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大好处。现将学习心得表述如下:

从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品味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这句话。是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敬业奉献,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务必要有不错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错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身,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教师也就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身的示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而到达为人师表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就就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因此身为教师就就应一切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不错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那他如何能担当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务必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身为教师,就务必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愧为师。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身,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四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师德建设也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师德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于观师德的理解和体会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

首先,在我看来,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作为师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健康成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保持着敬业、敬爱、敬畏的态度,学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师德教育是层层加强的。学校作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师德教育始终贯穿于各个方面。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培训,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教学研究精神。通过参加这些培训,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注重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这些培训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师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三,师德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我常常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不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也努力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尽力提供帮助,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也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道德教育。教师应该以德育为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同时,我也注重为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要遵守法纪,尊重他人,坚守道义。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最后,我发现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心,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耐心去倾听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观师德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需要层层加强,并贯穿于每个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同时也要自身不断提高,保持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五

师德是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作为一名教师,师德的培养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师德的含义和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师德心得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师德情操是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忠诚、诚实守信、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克己奉公等师德品质。忠诚是一名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要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全心全意付出。诚实守信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敬业爱岗则是一名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爱心,要尽心尽力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心和教育。乐于奉献和克己奉公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师德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更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这要求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尊重空间。关心学生是指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健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支持学生是指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学生充分的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再次,师德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对师德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我意识到优秀的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品质,只有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

最后,师德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培养。我们要教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检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思和修正,确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都符合正确的道德要求。

总之,师德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职业要求。师德涵盖了忠诚、诚实守信、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克己奉公等品质,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不断强化师德建设,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教师师德表现总结篇六

前几日,我跟莱州市各校的教职工代表们一起,参加了教育局在双语学校举办的烟台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会议开始后,我立刻被演讲者精彩的内容,动人的事迹,高尚的情操所吸引,自己的思绪沉浸在他们的事迹中。来自牟平区新牟小学的杨肇霞副校长,烟台一职专的张冰老师,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李美叶老师和烟台一中的于健老师,这些优秀的教师代表在他们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严谨治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操表现出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杨老师的《幸福之路》从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感悟:1、视如己出,尊重生命。2、先知其趣,再解其难。3、天下师者,皆为一家。其中“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天下的孩子;做一个孩子的母亲,也做天下孩子的母亲。”使我感触颇深。

张冰老师的《唤醒学生的生命力量》从四方面介绍自己的教学历程:1、激发内动力,撑起前进的风帆。2、育人先育德,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3、春末草自青,给生命的成长留出空白。4、职教无悔,收获别样的幸福。

李美叶老师提倡“用家的文化陶冶孩子的美好人格”,从“用家人的关爱和影响使每个孩子自信阳光;用积极上进的家风,使每个孩子坚韧好学;用多彩的家庭生活,使每个孩子有个性敢担当”等多个方面解释。

于健老师推崇“追求高素质,营造职业幸福”,重点从教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是专业素养高,以学习为支撑;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教师。四位老师感人事迹太多太多,从他们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分明看到了每个人的教育生活中,都有一个被浓浓情意包围着的“爱”字,正是作为教师的无私的奉献,才培养出了一批批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的学生们。这些可爱的老师们,这些被荣誉簇拥的同行们,你们的事迹将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把我的爱更多的奉献给我的学生们。

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首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爱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注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曾为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伤透脑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殊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以四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坚守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岗位,以坚定的信念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以自己满腔的热血去浇灌满园的花朵,为他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奉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