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魏书生教案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汇总10篇)

2023年魏书生教案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汇总10篇)

ID:4312185

时间:2023-10-07 13:59:33

上传者:JQ文豪 2023年魏书生教案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魏书生教案篇一

刚工作时,怀着对教学工作的一颗火热的心,买了一大堆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忙得不亦乐乎,觉得根本没有看书的时间。学校号召大家多读书,于是我把读书也当成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重拾这些书,翻着翻着,《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了我。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魏书生教案篇二

还在大学的时候,魏书生的名字便如雷灌耳,暑假里终于有幸拜读了魏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书中大多都是魏书生老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及总结,看起来分外的真实和实用。借着文字的桥梁,我走进了魏书生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一片赤诚,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更享受到了他的收获。

细细想来,便是快乐两字,贯穿于他的教学、育人、修身和管理的始终。其实,我对快乐教学一直是有点看法的。一想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往往发现充满了烦恼。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期待、学生的未来,通通压向我们,教书的乐趣似乎也在渐行渐远。而学生呢,同样被升学的压力,被“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压的喘不过气来,他们又怎么能达到所谓的快乐学习呢?现实给了我们一副繁重的枷锁,这是无从改变的,可在魏老师的书里却传授给了我们虽然身带镣铐,依然快乐起舞的方法,着实获益良多。

和魏老师一样,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读罢全书,却还是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个“神人”,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语文教学,可是教出来的成绩却遥遥领先。他不像我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画知识树,自学教材,作文放手给学生互批,作业学生自己留,考试学生出题评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解放了自己。的确,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生动起来,发动每个学生,什么该学,什么可以不学,怎样学,哪种办法最好,他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被信任、被尊重,学生有了自信,学起来主动,老师指挥起来自然也轻松。

也许有人说以上的事例并不一定人人受用,但他书中写的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技巧可以说也令我们受益匪浅。几年来,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拿到一个文本,自己进去了,讲得声请并茂,口沫横飞,但学生不领情,课堂冷场,教师与学生没有发生情感上的共鸣。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令我颇感棘手。看了魏老师的著作后,我明白了只有吃透教材,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学生才可能在你的引导之下进入角色,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学生在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魏老师的著作中,我更明白了上好一堂课有几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详尽占有资料,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而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为谁也不知道将会在课堂上发生哪些事,学生将会提什么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学习,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及妥当处理临时问题的方法手段,也就是教师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与大智慧。二是要有比较周密的部署,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思维走,在教师的思维上有所发展,深化。

仔细分析才琢磨出,他的神功里其实就包含着一个非常朴素的哲学思想,即从实际出发,做实事,求实效,这也是他语文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方法对了,自然教师和学生都能乐得其中。

魏书生认为自己并不是“经师”,而是“人师”,他最重视的便是育人。学问我们还可以一步步有所充实提高,可是,一旦为人师表,育人便是首要职责,而不是说仅仅是班主任才要担任的工作。但从他的育人观里,我又看不出一点通过摆所谓的教师架子,用师道尊严来压倒学生,也没有“我是老师,你必须听我的”的蛮横无理。而是完全以学生为本,他抓德智、体、美、劳,想着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发展;他既抓尖子生又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想着的是“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均衡发展;他在抓学生各科知识的教育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行远大的理想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想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魏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又怎会不乐于受教呢。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惩罚”。“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写心理病历”、“犯错误,唱歌”、“犯错误,做好事”,连着举了四个对于犯错学生的纠正方法,特别是那些说明书还要求学生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让学生扫清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由惩罚而带来的负面心理。是啊,我们要帮孩子纠正错误,惩罚孩子都要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更何况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平时常说,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对孩子犯错时,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会气急败坏,更不会冷静地想出这些办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都需要好好地反思。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孩子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他们才会不怕犯错误,并乐于改正,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才能教育出同样浩然正气的学生。魏老师笔下的修身观便是乐观对生活,改变自我。正因为如此,他总是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终究有所成就。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是要让教师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心情好了,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就会觉得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是一件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我们活在这一时代,就要看到这一时代的明亮处,而不是阴暗处。这样你一辈子都活在好时光中。

其实,反观自己,与魏书生老师相比,我们的办公条件、环境都要比他优越,时间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许多,但工作成绩远不如他,也不如他轻松。我想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师书中写的那样:“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既然环境无可改变,那就改变自己的德行修为,去适应环境。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

读着魏老师的文字,我被激励着,从书中我知道,无论是教学、育人还是修身,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镣铐虽无从改变,但心态可以积极起来。哪怕身带镣铐,依然快乐起舞,让生命在对教育事业的追寻中,更加精彩!

魏书生教案篇三

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

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应该很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待学生,就像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魏书生教案篇四

读了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之后,我真切地体会到为什么魏老师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那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确实令人折服。

魏老师在日记里写道:“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他文选里《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也体现了这点。

对于教学,现在很多老师只重于眼前应试能力的培养,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当然部分是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其实有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及其微小的。魏书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

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书中那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蒙昧的双眼,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那探索的精神为我燃起了追寻理想的火炬,读着《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我学到了很多方法。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我还要继续看!认真读!慢慢品!

魏书生教案篇五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

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魏书生教案篇六

“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翻到第一篇,篇首是这样写的:“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我的班。我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说自己没有优点。我说,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两条了…后进生对批评往往能非常镇静的对付,你给他说优点,他反倒脸红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不好的,只考了8分。我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考8分,这是天赋哪!”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好好学习吗?这也是令我很感动的地方。

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

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魏书生教案篇七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智力、启蒙智慧的钥匙。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态度。这样一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出:10个数字娃娃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9命令其他数字排好队,他看见0最小,走到0面前骄傲的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非常伤心,这个时候,1走到0旁边,和0一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9,猜猜看,1和0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数字娃娃1说:“我和0站在一起比9还大,你说对吗?”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二、巩固记忆,游戏深入。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做口算题时,教师可以采用速度接力赛跑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很乐意的来参加比赛,再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三、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四、在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映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际,让数学游戏更恰当的融入课堂,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这将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魏书生教案篇八

(教师:张芳芳)

读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书中主人公魏书生是个对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无限忠诚,有胆有识,具有非凡毅力,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勇闯教育改革新路上作贡献。不是吗?“语文知识树”、“六步教学法”、“班级引出’、”离开‘拐棍’走路“等等,都体现了他的改革创新精神,他的教学效果是神奇的,人们称他是”神“.

粗读之后,反复沉思,他为什么会创造出神州奇迹呢?

真诚――内燃机

机器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机器的运转靠内燃机。同样,一个人要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也必须有”内燃机“.魏书生的”内燃机“是什么呢?是忠诚!他忠诚于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中华民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内燃机马力再大,没有配套的推进器,威力仍然发挥不了。他的推进器是什么?

胆识――推进器

机器靠推进器的不停旋转,生产出产品。同样,事业要靠胆识,才能取得成就。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有胆有识,是办成事业的保证。向传统的陈旧观念宣战,要胆识;闯新路,出新点子,要胆识,变对手为助手,也要胆识。

在传授知识这个问题上,从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到韩愈的传道授业,从凯洛夫的三段五环到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莫不贯穿一条”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则。要冲破这条几千年来人们奉为至宝的框框,没有惊人的`胆识行吗?魏书生有!他的课堂教学,用陈旧的眼光看,与其说是”上课“,倒不如说是”讨论“.他”十余年来没批改过学生一篇作文“,十余年来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看的,”更谈不上批阅了“,”十余年来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这些,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严重失职,误人子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魏书生不理这一套,”我行我素“,其胆该多么大,其识该多么高呀!

破旧要胆识,立新更要胆识。新的成功了,人们称赞;敢闯新路。声名大振。失败了,人们指责:标新立异。声名狼藉。立新的过程,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人胆识大小的过程。魏书生在课堂教学中用”讨论式“,在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自己出题考试评卷时,提出了数十条方法和规定。每一个方法,每一条规定,都蕴藏着魏书生的胆识。

”板子青山竹,不打书不熟“.上期公布十几条校规,下期公布十几条班规,学生”不许这“,”不许那“.这些,老师显然把学生作为对立面来看待的。要把这些对立面里的成员变为助手,消除”怕他们这“,”怕他们那“的思想,又该需要多大的胆识呀!魏书生对学生说:”我靠啥带班,就靠在座的135位副班主任帮忙,靠在座的135位语文教师助教来帮忙带班教这个班。“多么有胆识的语言呀!

胆识冲破了陈旧观念,胆识闯出了新路,胆识转变了师生关系。”忠诚“由”胆识“一步一步体现出来,它像推进器显示内燃机的功力一样。

毅力――加油站

”毅力“巩固和扩大成果,为”胆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忠诚“增添了内涵。

魏书生的闪光点太多太多,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这里所说的”忠诚、胆识和毅力“,只不过是我学习到的一点皮毛。

魏书生教案篇九

我学习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中的第二卷“学习指导”一书,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魏书生一、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二、要领会他的教学艺术。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越深。

魏书生教案篇十

作者:淮南三中黄辉

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将语文教学的方向给予了确定,但同时又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外延,应该说它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批判认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它立足于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的肯定,同时又给予必要的修正,在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同时,语文教师对教育因素重新审视应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魏书生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不难发现,其中至始至终地贯串着素质的任务。其中对素质的理解,超出一般意义。魏书生先生身兼多职,必然地损失一定的教学时间,不可能如一般教师有正常的课堂教学程序,但他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普通教学手段,这些做法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某方面的事倍功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语文素质认识和培养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

一认清语文素质

魏书生将语文素质除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以外,添加考试素质、思考素质、学习素质、运用素质。

当前的教改对传统语文教育过分强调知识而在某些方面忽视学生能力的做法给予批评,有的人容易将考试同素质对立起来,故有人提出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意见,但魏书生认为考试是学生素质的一种,意义不亚于其它的一种素质,如果否定这种素质是不现实的:现阶段的种类考查、选拔中,考试都是切实可行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但就正常的考试状况而言,分数基本上可以反映能力,这也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而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等于高分,这里就有考试能力因素的存在,在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是由考试能力而不是由知识能力决定的,如:逆向思维利用选择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揣摩题目意图更准确更完善的解题,把握题目重要次重在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考试能力往往可以增大正确率。其次,魏书生增强学生考试意识,正是基于对考试现象合理性的认识上。他曾让学生经“享受考试”为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端正对考试的态度,而分数是课本学习的反映,也成为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忽视学生心理的方向和能力间的联系,考试则可能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

思考应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理论很强调“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是必要的,所以魏书生特别强调自习课对学生的作用,在语文课上安排一定的自习。另外在班级开民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天固定的体育活动,美育熏陶,生活实践等,利用各种手段,将语文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并随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悟出生活的,也是大语文的道理。

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素质应为学习的素质,在学生方面应达到自己主动学习并养成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否则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的接收角度,只有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和习惯,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天地,学生有中学阶段应逐步达到不依赖教师的地步,魏书生主动地让学生进入语文的教学中,使学生自己进入课文再从课文中出来,这样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对于教师,从最终的目标而言,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的时候,教师的无为实际上就变成了最有价值的有为。

语文课和现实的语言运用往往因学生和教师重视分数被忽视,造成书本实际、学和用和分家,魏书生将语文的概念扩展到很大的范围,他运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进行有机的渗透,这就不是传统的孤立的语文学习,学生每天一篇日记,竞选干部有竞选演讲,违犯规定有深刻新颖的“说明书”(并非检讨),每天抄写一句名言(可以自己编写),每人拥有自己的座右铭,班级每天一份自编报,设立模拟法庭处理班务等,可以说他力求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语文充满乐趣,淡化了课本学习时的单调枯燥的重复,无形中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各方面,多角度训练了语文素质。

二课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同等的”,这样看来,课本在学习中的作用只是诸多的语文“教材”的一种,应与其它手段置于同等地位,在学习中主动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可以扩大语文的容量,也可以改变以本为本的局限和狭隘,为语文学习找到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教材”,将更多的方式和更丰富的内容给予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即为大语文教学,他很少系统全面地讲析语文课文,但无时又不在上语文,他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又决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班里同学各承担课本教学的一部分教学,如生字词、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散文知识等。在此之前,他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层次,绘出“语文知识树”,这样,就使得各位同学目标明确,也使得这份工作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中得以持久的训练,在将语文课作如此处理之后,为学生和教师赢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三素质的渐进培养

魏书生认为,任何的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语文课上他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差生的作文训练上。在他接任的年级,有学生就提出不会写作文,他变要求这些不会或不愿作文的同学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不去强求,在自尊心的驱去下,最差的同学也愿去写好一句话,然后引导他们去写好两句话,三句话……然后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真实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进行表扬,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按教师的计划向前迈进。为了配合这种渐进的方法,他在多方面同时进行渐进训练:从第一个俯卧撑开始,从为母亲做第一件事开始,从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开始……许许多多的第一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应得以及时的宣扬,素质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形成的。

四因材施教------备学生

魏书生的教育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他能够立足于学生,将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因势利导,在教学中体现为独特的备学生上。

备课本还是备学生,是教师课堂重点和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孰主孰次的问题,是目标和过程的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学任务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认识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效果是否可观。

备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固有的基础和能力,设定相应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在这一点上,魏老师要求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要有自己的事做,在此之前,他考察每个学生的状况,让每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相应的能力,克服相应的缺点。在语文教学中,他以鼓励为主,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他也不是用统一的办法,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标准。

课堂教学中备学生更为重要,教学计划的实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程序的推进,都必须立足于对学生的充分认识。魏书生曾在外地进行一次突然性的公开课,对象是农村的初一学生,他仅有两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此时他发现,农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中与教师配合较少,不愿意也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就使得原先设计好的课堂程序难以进行下去,这时,魏老师很快针对这一突发情况,决定先“撬开”学生的嘴,这必须先打消学生的防备防理,所以,他从和学生拉家常入手,暂时离开课本,和学生谈起他们熟悉的事,几分钟,教室里充满轻松的气氛,学生也不再羞于开口,课文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学生是作为备课的先导的,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受到重视,否则,教学法就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也只有认识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素质,才能够因此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否则教学必然是见效甚微,或至多对一部分人起效果。

从魏书生先生的教学艺术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素质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传统的批判的接收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改变程式的思想应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同等重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