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优质5篇)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优质5篇)

ID:4313093

时间:2023-10-07 14:15:14

上传者:笔尘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优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篇一

寒假里,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深深地吸引着我。书中的昆虫们调皮可爱,各有绝招。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针术的高手大节腹泥蜂,会推粪球的蜣螂,整天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蝎子,还有那会织出又硬又大的蜘蛛网的横纹金蛛。个个让我大开眼界,迷恋不已。看着这些形态各异、性格万千、生活方式迥异的小生灵们,让我无不赞叹法布尔那坚持不懈的细心观察,呕心沥血编出的这本昆虫记,为我们展现出了昆虫界的别样风情,读起来是那么的兴趣盎然。

1.找路能手―红蚂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红蚂蚁正在与黑蚂蚁斗争并且从几千米远的地方凯旋归来。但是你想过吗,这么远的距离,它们是怎样毫不犹豫的找到自己原来的住处的呢?为此,法布尔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研究。他发现每次红蚂蚁回来时总是排着队的。所以他就在蚂蚁们回来时的必经之路上挖出了一条沟,这对于红蚂蚁来说,等于一条“黄河”。可出乎预料的是,红蚂蚁并没有改走其它的路,而是坚持踩着沟中间的小石子通过。有些倒霉的红蚂蚁会被水冲走。看来,蚂蚁不是靠气味找路的。所以,后来法布尔又在蚂蚁回来的路上放了两堆不同颜色的沙子,蚂蚁群看到了不同颜色的沙子,以为走到了陌生的地方,顿时徘徊不定,乱了阵脚。这时,法布尔就知道了红蚂蚁拥有用脑子记路,眼睛认路的能力,但是没有像蜜蜂那样的方向感,所以如果把蚂蚁放在陌生的地方,就会迷路。哇!就连昆虫界里的红蚂蚁都有为了找到回家的路而坚持不懈地想办法。看来我们人类真的要好好的向红蚂蚁学习,学习它们那永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2.夏季音乐家―蝉

生于泥土,忍受痛苦,不吸人血,

神啊,即使这样称呼你也绝不为过。

昆虫记真是一部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著作啊,它处处渗透着作者对昆虫世界坚持不懈的细致观察,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对昆虫研究的执着。它是一本男女老少都能读的书,有趣的昆虫世界,让你放下疲惫。请记住这个名字―昆虫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昆虫记》一书,给了人许多的回味。在书中,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人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昆虫记的读后感600字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尽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昆虫学巨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昆虫的习性、食性、身体构造、婚俗等,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展现在大家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他更是一个妙笔生花的作家。书中,作者用生动的文学语言诠释了复杂的科学。

在介绍金步甲的婚俗有一段非常传神的描写:表皮终于先让了步,接着创口扩展开来,继而内脏被摘除,被步甲大姐吞进肚里。再看胖主妇,脑袋钻进伴侣的腹腔,正仔细清理硬壳底下的软组织。只见雄虫的肢爪一阵抖动,宣告此生走到了尽头,宰尸妇并不动情。它用肢爪继续搜寻,一直深入到腹腔中可以探进头嘴的狭窄地方。死者身上所剩的,只有抱合成小船壳状的鞘翅,以及尚未脱落的前半个身子。掏空后的残骸就被无情的抛弃了。

这段话形象的描写了雌歩甲残忍的杀害雄步甲的场面。作者将金步甲的动作拟人化,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当时的场景。更有趣的是,作者不断变换对雌金步甲的称呼,先是“步甲大姐”,然后是“胖主妇”,还有“宰尸妇”等,真正将昆虫看做自己的朋友,这样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的确,法布尔一生与昆虫为友,怀着伟大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漫步在奇妙的昆虫王国。荒石园中有一段自述:是啊,当一个人整天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却有幻想在旷野里为自己找个实验室,那就简直不可思议。我以不折不挠的"的勇气跟穷困潦倒的生活整整斗争了40年,结果,这朝思暮想的实验室终于如愿以偿。他是我孜孜不倦顽强奋斗的结果。

是的,如果没有法布尔当初的坚持,这部巨著如今就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昆虫记》以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让我在昆虫的乐园里遨游,它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昆虫的家庭生活、捕猎技巧和外貌特征等。

就说那可怕的狼蛛的产卵和母爱吧!狼蛛是节肢动物,身体主要分头、腹两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个又小又圆的头,头上长着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还有八只长毛的长腿;腹是产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啊!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尔在一丛迷迭香的花下见到一只挺着巨大肚子的狼蛛,这表明它既将临产。

法布尔见了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夹起,轻轻地放入一个既透明,底部又放着泥土的大瓶子里,留作观察。几天后,狼蛛开始产卵了。只见它先在地上织了一张网,大小相当于一只手掌。蛛网很粗糙,也不成形,却相当稳固,接着,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结实的丝,织成一个圆状的白色球体。

上面留了个小口子;再把胎部对准小口子,产下一粒粒金黄的卵;;产完后,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后,它把那张不成形的网用脚踹到一边,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带就成了它的无价之宝。狼珠妈妈把它的“宝贝丸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的,无论行路、休息、捕猎、逃跑,狼蛛妈妈与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离开。如果卵袋意外脱落了,狼蛛也会飞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爱真深啊!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知道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还知道法布尔对昆虫是那样的好奇,所以才去专心致志地观察、研究昆虫。

《昆虫记》已是小学老师要求我们读过的了,如今初中依然要求读这部伟大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我又有了一番新的体会和理解,正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啊。

这部全达二三百万字的《昆虫记》是其超过50岁到85岁完成的,这样的毅力与精神与近代分类学大师麦尔,高龄近百还在写书同样让人敬佩。

书中,法布尔用真实的故事,风趣的语言,精湛的词汇,详细的描写,将我带进了一个昆虫的世界。我看见了为自己歌唱的蝉,碰见了勤奋备食的蚂蚁,遇见了田园中的音乐家蟋蟀,欣赏了美丽的大孔雀蝶,见识了布袋小修士小阔条纹碟,还随着法布尔一起耐心的等待在他的“折磨”下毫不退缩、平心静气的在他面前装死的黑步甲。

这真是一部让人不得不为书中的昆虫的特殊本领、作者风雨无阻的细致观察所惊叹的好书!它不愧是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国著名戏剧家德蒙。罗斯丹曾称赞道:“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的去观察,向诗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达。”这正是法布尔书中的特点。每篇文章都充满活力,把每一只小虫子都描写的细致入微,就连南美潘帕斯草原上的食粪虫——全身黑中透蓝的斯米隆的外貌、生活都被这位昆虫学家观察的那么透彻。

在他的笔下,虫子们往往不需要过多的装饰,三言两语就能将一只虫子勾勒出来。没有华丽的语言去修饰它在作者眼中的美感,却又渗透着一种自然美。

这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口中的“无与伦比的观察家”那钻研精神值得我们赞赏,那坚持不懈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那文笔流畅的作品值得我们品味。

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曰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一天清晨,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昆虫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为了他们,请不要去伤害昆虫!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一部皇皇巨着,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部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法国20世纪初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前这样称赞法布尔:“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是啊!只因为他观察时的细心、他对昆虫那不灭的的热情,才会写出这么一部皇皇巨着。著名作家巴金则曾这样评价法布尔这部惊世之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世界上第一本《昆虫记》出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学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昆虫百科全书。当时的《昆虫记》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在《昆虫记》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性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人泌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等桂冠,并因此书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最欣赏的篇章是第二卷第五章的:绿色蝈蝈儿的故事。改篇章描述的是一种绿色的蝈蝈的特征与生活习性,写的细致生动,还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等的修辞手法。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绿色蝈蝈》。它是《昆虫记》中第二卷第五章的部分资料。

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篇三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作者写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观察我,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只对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事仔细观察,才能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篇四

这个暑假我有幸读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亦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里有甲虫、蜜蜂、蜘蛛、螳螂、蝗虫、蚂蚁、蝎子等……每一种昆虫的习性、工作、繁衍到死亡都写描写的活灵活现,表现出了它们的灵性与智慧!

法布尔心中充满了对生命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人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三千字以上篇五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小的昆虫竟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昆虫记》给了我真实的昆虫世界,《昆虫记》给了我美丽的昆虫物语,《昆虫记》给了我细腻的昆虫写照《昆虫记》带着我遨游了昆虫的海洋。

法布尔以不同的目光看待这个昆虫的世界,他将这看成拥有文明、文化的小人国;法布尔用现实反驳了拉封丹的观点;法布尔用尽毕生的精力告诉了我们昆虫的文明;法布尔能通过小昆虫发现人类不能及的能力;法布尔经实践告诉我们昆虫的智慧。

小小的昆虫世界折射出了人类的社会。看呐!寄生虫鬼鬼祟祟的在蜂巢前,打算找一个机会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叫金蜂的家伙,他外表美丽,你怎么也不会把他与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坏蛋联想到一起。金蜂会将卵产在另一种蜂的茧子里,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茧子的主人就是它的第一顿大餐。这些从茧子里出来的便是沾满无辜者鲜血的金蜂了。

法布尔它不仅敢于创新,他还敢于质疑,并能用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拉封丹的蚁和蝉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法布尔发现的却截然不同。蝉潜伏在地下四年,只为出土放声歌唱一夏,便完结了它的生命,冬天不会有蝉的出现。其次,法布尔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观察反驳了这个观点。蝉在夏季放声歌唱,同时也用自己胸前的一个小吸管刺穿树皮,做成一口小井,在口干舌燥时喝个够。这时蚁也会口渴,便厚着脸皮来抢劫,最后蝉不得不放弃自己做的小井,另寻别处了。这个事实不正与寓言相反吗?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都有质疑的权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切事物,只有实践过后我们才有权力去肯定它。

看那拥有纤细的腰肢,玲珑的身材,娇小的赤条蜂。谁能想象他捕食的样子呢?赤条蜂的食物是毛毛虫,他捕食的时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它用自己的刺在毛毛虫的每一节上刺一下,它知道刺在哪一个神经中枢上能使毛毛虫麻醉但不致死。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便是“读昆虫记,晓世间理”。《昆虫记》教会了我不要懒惰,教会了我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教会了我要敢于质疑与实践,教会了我不能自以为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