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2023年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ID:4340364

时间:2023-10-07 20:42:14

上传者:字海 2023年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一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行、情景性。

反思这几节让孩子喜欢的课,我觉得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出用1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形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常用的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进率有遗忘,特别是不常用的单位换算遗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复习,记忆。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部分学生不熟悉,给换算带来的困扰。

单名数,低级单位改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高级单位改写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

复名数改写本节课难点,它包括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尤其是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做题时应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三

通过本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经历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了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比较准确,同时对于生成的处理能够灵活的处理。教师使用了尝试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这些经历进一步体会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收获了更多学习的快乐。

同时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与不足。如果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用km、m、dm、cm、kg、g、t等字母表示的单位不够熟悉,在所出示的题目不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不能判断这些字母所表示的单位,给单位换算带来了困扰。教学思路不是足够清晰,在学生学会了单位换算之后,漏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没有进行按照高矮顺序排队的环节。

数学知识的'各个环节通常都是有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的研读教材,不仅仅是自己所教授年级的教材,而是要对小学阶段的各年级教材的整体框架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我们也要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比较准备的判断,不仅仅要对学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更需要教师能够迅速的对陌生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教师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用心去尝试,去反思,去钻研。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四

6厘米是几个10毫米。教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读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10厘米是1分米,80里面有8个10,所以80厘米=8分米。

学完例题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单位换算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发现,把厘米换算成毫米时,思考几个十是多少,而把厘米换算成分米时,思考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要求把测量的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把测量的结果用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并结合图形和测量的结果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得过多、过细,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不加引导,又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方向,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我们教师要处理好“引”与“放”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教学反思篇五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厘米是几个10毫米。教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先让学生读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10厘米是1分米,80里面有8个10,所以80厘米=8分米。

学完例题后,让学生比较两题单位换算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发现,把厘米换算成毫米时,思考几个十是多少,而把厘米换算成分米时,思考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要求把测量的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把测量的结果用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并结合图形和测量的结果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得过多、过细,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不加引导,又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方向,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我们教师要处理好“引”与“放”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