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大全5篇)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大全5篇)

ID:4371355

时间:2023-10-08 15:46:25

上传者:影墨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篇一

执教者仅用教材中的照片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去写作“秋天的叶子”,结果将会让学生搜肠刮肚,勉强应付。如以此为兴趣激发点,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秋天的树林之美景会令他们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激趣之后便是如何设计秋游活动的问题了。此时如单单向学生说明秋游时观察目的、要求、方法还是不够的。此前学生(包括老师)的知识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活动目的地的树种(各种植物)名称、分类、习性等知识点的搜集积累是圆满组织此次作文活动的关键之一。

学生的激情缘于观察的对象,缘于活动本身,更缘于美的享受、理智的思考!放飞想像的翅膀当是其时最高的境界!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了,用心去感受自然了,才会有激情的迸发,才会有表达的欲望,写作的热情!当然,活动中写作素材的搜集、筛选、整理的技能、技巧也是平时写作训练的项目之一。

《习作3》教学设计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仿照“自然的奥秘”和“故事集锦”单元中有关段落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写作,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推定: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写作。

习作指导构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精心组织好秋游活动,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学,有所乐,有所感悟。

2、制作课件(秋游时观察到的各种树叶照片、秋叶艺术作品等的幻灯片)

师生准备:

1秋游前后查阅资料,了解秋游目的地的树种名称、种类和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2 组织秋游前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为班级、小组交流做准备。

学生准备:

理清秋游时的观察顺序,并将整理好的标本按此顺序排放好。

教学过程预设:

一、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田野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美丽如画的斗龙河(我们家乡的母亲河)畔去秋游。大家是乘兴而去,满载而归。哪位同学先来说说秋游的收获呢?这节课上这个问题发言的机会可不多噢!

二、精彩回顾

1、教师激发学生竞相叙说秋游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同学的分享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2、“战利品”的展示:

(1)师:同学们仔细看投影片中的几种树叶(书中的照片),将自己搜集来的树叶标本也按这样的方法写上树叶名称,可以按观察时的顺序排放。

(2)生在组内交流观赏自制树叶标本,讨论秋天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变化的原因。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解说员奖给“星星”,贴在自己课桌的右上角,并到讲台前和全班同学分享。

3、展示课件:

师:同学们,幻灯片中的树叶你们熟悉吗?是不是在哪见过?

生:熟悉。是我们昨天秋游时观察的几种树叶。

师:对。这就是刚刚同学们展示的树叶标本中的几种树叶。老师看着这些精美的叶子,脑中再现昨日秋游的情景,真想诉说心中的感叹!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想法吗?老师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最有叙说激情的同学!

生:………………           (掌声)

生:………………           (掌声)

生:………………           (掌声)

…………………………………………………………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每位同学的发言,并及时予以补充、纠正,以期让学生及时提高。

三、习作导引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四、范例启发

1.出示水杉叶标本,问:

(1)水杉树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水杉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水杉树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水杉树叶,注意水杉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 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水杉树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 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五、构思全文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六、修改评议,最终定稿

1.同学们各自构思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将刚才已写好的片断续上,作为详写;接着再选择一两种不同的树叶简写它们的形状、色彩,最后写一段自己秋游观察的真实感受,段与段之间注意衔接。这样一篇状物的小美文就差不多跃然纸上了。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小组评议和班级交流相结合)

4.誊写。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篇三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点: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5、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会感到怎样呢?

内容:用笔“说”(相机板书:用笔“说”) 对啊,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还有想说的,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是值得信赖的人一吐为快!

二、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2、 同学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呢?

接着说_____________(中间具体说事情的过程及内心活动)

最后说_____________(结尾一吐为快倾吐现在的感受)

她这种叙事的结构特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  在文章中,赵洁详细“说”的是什么?(事情的过程)

三、完成习作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篇四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

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2、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

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流水——哗啦啦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板书:象声词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

(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

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附:习作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关闭